钟艳芳;张海燕;邵芳;顾晓红;马秋萍
目的:确立正常中青年国人左心室局部功能参数256层CT正常值,并探讨左心室局部功能参数16肌段正常值的规律。方法128例正常中青年国人行256层CT心脏冠脉CTA及心功能检查,飞利浦智能高级后处理工作站按16肌段法测量局部功能参数收缩期室壁厚度( ESWT)、舒张期室壁厚度( EDWT)、室壁运动( WM)、室壁增厚率(WT%),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测得256层CT左心室局部功能参数正常值范围。(2)依据左心室室壁各个肌段之间的解剖学毗邻关系,整合16肌段数据,分析发现:左心室游离壁:从心尖部到基底部EDWT和WM逐渐增大;ESWT乳头肌部大、基底部次之,心尖部小;WT乳头肌部大,心尖部次之,基底部小。左心室室间隔:EDWT、ESWT、WM均为乳头肌部大、心尖部次之,基底部部小;WT从心尖部到基底部依次减小。左心室游离壁和室间隔比较:各肌部、各参数值前者均较大。(3)圆周方向分布特点:依照前段、前隔段、下隔段、下段、下侧段、前侧段的顺序,EDWT、ESWT、WT%、WM在平滑线散点图上均呈近似正“V”形分布。(4)径向分布特点:从心尖部、乳头肌部到基底部,EDWT、ESWT、WT%、WM在带平滑线的散点图上均呈近似倒“V”形分布。结论获得正常中青年国人256层CT左心室局部功能参数正常值,且16肌段参数存在一定规律。
作者:赵大伟;全冠民;袁涛;高云云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对住院治疗的重度妊娠高血压患者给予浸足Ⅱ号泡脚液护理干预,探讨该护理措施对重度妊娠高血压患者病情的影响程度。方法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选取重度妊娠高血压患者30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51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浸足Ⅱ号泡脚液护理干预,观察2组血压改善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治疗前后都给予连续动态血压监测,研究组24 h收缩压( SBP )峰值、24 h舒张压(DBP)峰值、夜间平均SBP、夜间平均DBP护理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浸足Ⅱ号泡脚液护理干预能够降低重度妊娠高血压患者血压,对缓解病情有利,可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张兰英;李强;袁成彬;赵海军;殷彦林;杨欣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对老年性结肠癌伴肠梗阻患者家属实施健康教育后,对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31例结肠癌伴肠梗阻患者,均行结肠癌根治、结肠造瘘术,观察组同步实施家属健康教育,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Zung焦虑自评量表,对其抑郁和焦虑情绪进行测试,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焦虑值和抑郁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老年性结肠癌伴肠梗阻患者家属实施健康教育,可以消除患者不良情绪,改善心理状况,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高淑娟;于萍;王会雪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TCDD暴露小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在位内膜DNA甲基转移酶-1( DNMT-1)、PR-A、PR-B的表达,以及PR-A、PR-B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程度。方法60只C57BL/6雌性小鼠以2∶1与30只C3H雄性小鼠随机合笼交配,根据母鼠妊娠第8天和雌性子鼠出生后21 d所暴露TCDD的剂量(μg/kg )分为5组,0/0组、0/3组、3/0组、3/3组及3/10组。每组均为12只雌性子鼠。以上组别除0/0组外,均于出生后49 d再次暴露TCDD (3μg/kg),出生后第70天给予TCDD(3μg/kg)并实施自体子宫内膜移植术构建小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并且于术后3、6、9周各暴露1次TCDD(3μg/kg),术后12周取阴道脱落细胞将处于动情前期雌性子鼠脱臼处死。取其在位内膜制成蜡块,免疫组化SP法检测在位内膜DNMT-1、PR-A、PR-B的表达,以及甲基化特异PCR ( MSP )检测PR-A、PR-B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程度。结果(1)DNMT-1在3/3组中的表达显著高于0/0组( P <0í.01),在3/10组中的表达显著高于3/3组( P <0.01);PR-B在0/0组中的表达显著高于3/3组( P <0.01),在3/3组中的表达显著高于3/10组( P <0.01);4组PR-A的表达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2)PR-B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程度3/3组中的表达高于0/0组( P <0.05),在3/10组中的表达高于3/3组( P <0.05);4组PR-A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程度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自胚胎期至成年期持续暴露TCDD有可能通过上调在位子宫内膜DNMT-1的表达,从而使PR-B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程度增强,致使PR-B表达减弱,促进了内异症的发生与发展。
作者:朱芳;崔照领;黄向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多次人工流产妇女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制定此类人群的健康教育方案,减少多次人工流产的发生率。方法选择门诊接受人工流产手术2次以上的254例女性,采用统一门诊制式的表格病例,由门诊医生负责对调查对象进行询问并统一填写,将数据资料经统计整理后进行分析,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影响妇女多次人工流产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调查对象年龄介于16~47岁,平均年龄(27 X.6±4.3)岁;调查对象未婚人数32例,已婚未产人数91例,已产人数131例;<20岁占9.4%,20~24岁占12.6%,25~29岁占18.9%,30~34岁占28.7%,35~39岁占12.5%,>40岁占17.7%;小学及以下文化者占41.8%,初中学历占30.3%,高中及中专学历占17.4%,大学及大专学历占10.6%;调查对象均未采用宫内节育器避孕,采用口服避孕药者占0.8%,未避孕和采用其他避孕方式者占57.9%、34.1%,年龄、职业、婚姻状况、文化水平、避孕方式是多次人工流产的影响因素,其OR值分别为2.64、3.41、2.08、5.42、9.11。结论增加生殖健康教育和宣传,开展青春期卫生教育,同时设置足够的避孕药具自动销售机等可减少重复人工流产率。
作者:余锦芬;赵琴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通过抽查我院门诊处方,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抽查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的门诊处方共10090张,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等方面进行统计和分析,采用WHO制定的限定日剂量( DDD)值、药物利用指数( DUI)等判断用药合理性。结果抽查的10090张处方中,使用抗菌药物处方有209张,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07%。每张抗菌药物处方平均金额为94.28元;单一用药占89.1%,二联用药占10.9%,无三联用药现象。结论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个别不合理现象,有待医疗机构继续对处方用药进行干预。
作者:周方杰;凌艳;万涛;詹三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用微剂量肝素联合冷沉淀治疗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的疗效和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确诊为DIC的新生儿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的基础上给予肝素联合冷沉淀治疗,对照组不给予肝素联合冷沉淀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凝血指标。结果观察组治愈率(80 b.0%)较对照组(40.0%)高( P <0.05)。观察组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16.58±4.55)s,(14.11±3.41)s]、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67.91±20.11)s,(52.90±13.89)s]、凝血酶时间[(43.77±20.07)s,(24.02±8.23)s]、纤维蛋白原[(0.92±0.62) mg/L,(1.51±0.48) mg/L]与对照组[(24.56±13.59) s,(36.45±17.88)s;(82.35±32.64)s,(93.65±31.23)s;(39.01±15.85)s,(34.02±12.10)s;(0.87±0.34)mg/L,(0.41±0.32)m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用微剂量肝素联合冷沉淀治疗新生儿DIC有效。
作者:陈群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微创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改进方法。方法选择2011年9月至2013年10月确诊的6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应用YL-1型血肿粉碎穿刺针进行微创血肿引流术,治疗组在微创引流术中加用过滤空气置换血肿步骤,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术中血肿引流量、术后颅低压、术后出血、感染、复发、脑脊液漏等指标。结果2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治疗组术后颅低压、颅内感染、脑脊液漏,颅内出血、复发等并发症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微创引流术中,应用过滤空气置换血肿的方法,可以根本解决脑膨起速度与血肿引流速度之间的矛盾,加快血肿引流,减轻术后颅低压症状,减少各种术后并发症,明显缩短治疗时间,降低治疗费用。
作者:唐海川;陈浩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社区获得性肺炎( CAP)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由于抗生素滥用、病原体变迁、免疫损害宿主增加、社会人口老龄化等一系列原因,使得CAP的诊疗过程难度大幅度增加。
作者:费雪洁;熊旭东;李淑芳;赵敏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小牛脾提取物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方法将60例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DP方案:多西他赛75 mg/m2静脉滴注,第1天,顺铂20 mg/m2静脉滴注,第1~5天;治疗组在DP方案化疗基础上加用小牛脾提取物注射液每天10 ml,连用15 d,21 d 1个周期。2周期结束后对近期疗效、毒副反应、生活质量、免疫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骨髓抑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化疗耐受性、生活质量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CD3+、CD4+、CD56升高,CD4+/CD8+比值上升,CD44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小牛脾提取物注射液联合化疗能提高疗效,减轻化疗后骨髓抑制及消化道反应,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加化疗耐受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金烁;谢泽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醋氯芬酸,化学名2-(2,6)-二氯苯胺基苯乙酰氧基乙酸,属非甾体类解热镇痛抗炎药,按照对cox抑制作用分类,划分为倾向性COX-2抑制剂[1],并于1992年在西班牙首次上市。醋氯芬酸为双氯芬酸的衍生物,但较双氯芬酸具有起效时间快、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等特点,且没有特异性COX-2抑制剂所致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如:心肌梗死、卒中、血栓等。醋氯芬酸除了传统的非甾体抗炎药所具有的药理活性外,还可以促进软骨中蛋白多糖和透明质酸的代谢,对关节软骨特性的维持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目前醋氯芬酸主要用于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及术后疼痛的对症治疗[2]。从理化性质来看,醋氯芬酸为疏水性药物,在体内存在生物利用度低,半衰期短,血药浓度不平稳等药代动力学上的缺陷,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针对上述问题,国内外药学学者从不同的研究方向出发,使得醋氯芬酸的药理活性发挥至大,其中主要为药剂学研究,如改变给药途径、采取生物相容性好的载体材料加工为固体分散体、微囊、微球等新型缓释制剂,并联合相应的检测手段,在粒度分布、溶出度及体内释药速率方面,对制剂的形态及药动学进行了考察。但目前上市销售的醋氯芬酸缓释制剂并不多,大多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因此,研制出制作工艺简单、制剂辅料易获得、易于扩大生产的醋氯芬酸缓释制剂迫在眉睫。
作者:东磊磊;刘国强 刊期: 2015年第03期
胆囊息肉临床上又叫胆囊隆起性病变,其主要临床症状为上腹部轻微疼痛。很多学者认为导致胆囊癌的主要原因是胆囊息肉[1]。目前治疗胆囊息肉样病变的的主要方法是手术。本次研究中选择我院体检的100例胆囊息肉患者,对所有患者均采用每半年复查彩色超声,半年内息肉体积增长超过2 mm ,建议手术治疗,因发现及时病情均在早期,行单纯胆囊切除术,分析不同大小的胆囊息肉的手术时机,报告如下。
作者:王桂玲;王玉华;任连成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检测水通道蛋白-5(AQP-5)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分析TAZ与肿瘤淋巴结转移情况及患者预后的关系;同时检测肿瘤侵袭转移蛋白金属基质蛋白酶-2( MMP-2)、MMP-9、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 TIMP-1)、TIMP-2蛋白的表达,并对其意义进行分析。方法收集98例区域淋巴结转移阳性的结直肠癌及40例癌旁正常组织石蜡组织标本,免疫组化( SP)染色检测AQP-5、MMP-2、MMP-9、TIMP-1、TIMP-2表达情况。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分析AQP-5对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意义,并对AQP-5与肿瘤侵袭转移蛋白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AQP-5、MMP-2、MMP-9在肿瘤组织中表达高于癌旁组织, TIMP-1、TIMP-2表达则低于癌旁组织( P <0±.05)。AQP-5、MMP-2蛋白表达水平均与淋巴结转移数目呈正相关( P <0.05)。 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AQP-5阳性者生存期较短( P <0.05)。在结直肠癌组织中AQP-5与MMP-2、MMP-9、TIMP-1之间均有相关性( P <0.05)。结论AQP-5蛋白可促进结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AQP-5阳性是患者预后较差的标志。 AQP-5的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侵袭转移蛋白实现的。
作者:吕柏楠;石晓明;吴胜春;唐雷;杨永宾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究河北省疾控机构人力资源现状和配置公平程度,为疾控人力资源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查2012年底全省疾控机构工作人员一般情况,对人员总数、年龄等进行统计描述,对各市疾控人员按服务人口、面积、GDP的配置绘制洛伦兹曲线并计算基尼系数。结果全省疾控机构共有9739人,在岗不在编的占17@.91%,专业技术人员占74.46%,平均年龄(40.31±9.72)岁,平均工作年限(19.70±11.18)年,学历以中专及以下为主,职称以初级为主,基尼系数分别为0.12、0.32、0.07。结论河北省疾控人员队伍结构不合理,各市之间配置不均衡。
作者:李明月;卢安;刘瑜;王晶辉;王丽娜;崔泽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分析螺旋CT评价36例肝癌碘化油化疗栓塞疗效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收集36例中晚期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TACE)治疗,治疗前后行螺旋CT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 TACE治疗前后CT诊断明显,本组36例患者均在介入治疗后1个月左右,行碘油CT平扫,病灶内沉积高密度碘化油影,形态不规整,密度不均匀,病灶有不同程度缩小,36例患者肿瘤较治疗前缩小33例(91).6%),其中3例患者在原肿瘤旁出现新的癌灶。结论 TACE治疗后螺旋CT平扫可以很好的显示肿瘤的形态、大小、累及范围,对评价介入治疗的效果及指导再次治疗时机选择具有重要价值和指导意义。
作者:乔胜军;杨文川;和丽娜;杨艳彬;卢瑞丽;代力群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宫颈糜烂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占妇科门诊就诊量的60%左右[1]。长期持续存在宫颈糜烂又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密切相关性。研究表明:宫颈糜烂约占育龄妇女的23%~49%,癌变率为2.5%,较非宫颈糜烂高6倍[1]。宫颈糜烂属中医“带下病”范畴,临床表现除宫颈局部病变外常伴有带下量多,黄带或赤带、脓带有臭味,腰骶部酸痛,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就宫颈糜烂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法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张书改;邢风琴;解燕昭;田冰儒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宫颈病变指的是在宫颈区域中发生的各种病变,如炎症、损伤、肿瘤(包括癌症前病变)、畸形和子宫内膜异位等。其中,宫颈癌是威胁女性生命健康的女性生殖道疾病之一,一般都存在一个较长的、可逆转的癌前病变期,故早期治疗宫颈癌症患者5年治愈率可达到90%[1]。所以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对治疗宫颈病变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宫颈病变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有关。
作者:曹秀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胆管结石的应用。方法对2009至2012年52例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一期胆总管缝合40例,腹腔镜下放置T管引流12例。52例手术成功,并发胆漏3例,住院时间6~18 d,平均10 d,12例放置T管引流者6周后行T管造影,10例显示胆总管通畅,无结石,拔出T管;2例显示胆总管下段残留结石,行胆道镜取出。结论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安全可靠,且创伤小,恢复快。选择T管引流或一期缝合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作者:张卫国;沈海龙;陈晓波;那将朝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水蛭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历代本草均有记载。《神农本草经》谓水蛭:“主逐恶血、瘀血、月闭、破血瘕积聚??利水道”。《本草纲目》曰其:“入肝经血分”。综合各家所述,水蛭味咸、苦,平,归肝经,功能破血瘀、散积聚、通经脉、利水道。其对多种心血管疾病均有良好临床疗效,本文将近年水蛭在心血管疾病方面应用的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王峰;刘琼;王植荣;王岩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调查分析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方法从该院信息科抽出使用了特殊级抗菌药物的病历47份,采用数学原理进行数据统计处理,按照国家卫计委的有关规定,对特殊级抗菌药物的管理、使用、有效性和安全性等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有47名患者在不同的科室,分别治疗性使用了万古霉素和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均通过专家会诊讨论后由高级医师开具处方;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达91 Y.49%,每位患者平均2.37次;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有效性达87.23%。结论该院特殊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合理,建立与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效措施和长效工作机制,能够提高临床合理应用能力和管理水平。
作者:马勇;王霞 刊期: 201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