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雪洁;熊旭东;李淑芳;赵敏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重症感染患者的感染原因、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为临床治疗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的120例神经内科重症感染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及护理干预对策。结果院内感染患者22例(18 E.3%),其中脑出血及脑梗死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较高;院内感染的部位主要为呼吸道感染和尿道感染;引起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发生感染的原因包括患者抗生素使用时间、创伤性操作、年龄及住院时间较长有关。结论神经内科院内感染发生率较高,应加强术后患者的护理干预,规范手术操作、改善病区条件、合理使用抗生素及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作者:钟艳芳;张海燕;邵芳;顾晓红;马秋萍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VSD)引流配合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移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护理方法,探讨更好的护理方法,提高护理效果,帮助临床治疗。方法随机选取40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均采用VSD配合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移修复术治疗,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心理护理,健康教育,负压封闭引流护理,营养指导,恢复指导等)。观察对比2组患者伤口愈合情况,住院时间,并发症以及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伤口痊愈率为15á.00%,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伤口痊愈率为5.00%,总有效率为60.00%,观察组伤口愈合情况明显比对照组好( P <0.05),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 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 P <0.05),观察组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高( P <0.05)。结论加强护理对VSD配合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移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患者伤口愈合情况有良好的作用,而且可以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家庭经济压力,使不良并发症的发生率大大降低,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使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均有明显提高,在临床上应该更加注重护理的重要性。
作者:周萍;桂程丽;龚晓丽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宫颈病变指的是在宫颈区域中发生的各种病变,如炎症、损伤、肿瘤(包括癌症前病变)、畸形和子宫内膜异位等。其中,宫颈癌是威胁女性生命健康的女性生殖道疾病之一,一般都存在一个较长的、可逆转的癌前病变期,故早期治疗宫颈癌症患者5年治愈率可达到90%[1]。所以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对治疗宫颈病变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宫颈病变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有关。
作者:曹秀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 NT-pro-BNP)是否是ICU非心源性重症患者预后判断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综合ICU非心源性患者152例,进入ICU后完善患者基本资料,记录患者年龄、性别、APACHEⅡ评分等。于收治1、2、5 d进行NT-proBNP检测,记录患者28 d的终点事件。结果152例入选患者28 d死亡率40§.13%(61/152)。死亡组血浆NT-pro-BNP第1天浓度和APACHE Ⅱ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 P <0.05),NT-pro-BNP与APACHE Ⅱ有相关性,且均为影响患者28 d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二者的敏感性、特异性ROC曲线比较,NT-pro-BNP ROC曲线下面积为0.731,APACHEⅡ评分ROC曲线下面积为0.716,在评估患者预后比较中 NT-pro-BNP 优于 APACHE Ⅱ,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血浆 NT-pro-BNP 佳临界值为5003.39 pg/ml,NTp-ro-BNP<5003 pg/ml组生存率高于NT-pro-BNP >5003 pg/ml组(χ2=32.1, P <0.01)。结论ICU非心源性重症患者NT-pro-BNP>5003 pg/ml是判断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李宝亮;苏华;陈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胆囊息肉临床上又叫胆囊隆起性病变,其主要临床症状为上腹部轻微疼痛。很多学者认为导致胆囊癌的主要原因是胆囊息肉[1]。目前治疗胆囊息肉样病变的的主要方法是手术。本次研究中选择我院体检的100例胆囊息肉患者,对所有患者均采用每半年复查彩色超声,半年内息肉体积增长超过2 mm ,建议手术治疗,因发现及时病情均在早期,行单纯胆囊切除术,分析不同大小的胆囊息肉的手术时机,报告如下。
作者:王桂玲;王玉华;任连成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针对绿脓杆菌进行研究,主要通过对其外膜通透性的实验了解其对不同抗生素的耐药性,从而为药物选用提供帮助。方法选取不同种类药物并制备好不同酸碱值以及浓度的溶液,培养菌体细胞并分离外膜、制备外膜蛋白、微孔蛋白处理、电泳处理与磷脂预处理、重建蛋白脂质体。结果确定了绿脓杆菌外膜微孔蛋白的分离以及纯化方面的严格步骤,证实了一些孔道形成蛋白。同时测定了几种抗生素对于绿脓杆菌外膜的通透作用。结论绿脓杆菌对多种抗生素的固有耐药性是多重外排转运体和有效通透屏障相结合的结果,因此在新药物的筛选方面,应研制克服这一耐药机制的新化合物。
作者:刘晓荣;翟俊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小牛脾提取物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方法将60例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DP方案:多西他赛75 mg/m2静脉滴注,第1天,顺铂20 mg/m2静脉滴注,第1~5天;治疗组在DP方案化疗基础上加用小牛脾提取物注射液每天10 ml,连用15 d,21 d 1个周期。2周期结束后对近期疗效、毒副反应、生活质量、免疫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骨髓抑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化疗耐受性、生活质量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CD3+、CD4+、CD56升高,CD4+/CD8+比值上升,CD44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小牛脾提取物注射液联合化疗能提高疗效,减轻化疗后骨髓抑制及消化道反应,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加化疗耐受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金烁;谢泽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用微剂量肝素联合冷沉淀治疗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的疗效和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确诊为DIC的新生儿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的基础上给予肝素联合冷沉淀治疗,对照组不给予肝素联合冷沉淀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凝血指标。结果观察组治愈率(80 b.0%)较对照组(40.0%)高( P <0.05)。观察组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16.58±4.55)s,(14.11±3.41)s]、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67.91±20.11)s,(52.90±13.89)s]、凝血酶时间[(43.77±20.07)s,(24.02±8.23)s]、纤维蛋白原[(0.92±0.62) mg/L,(1.51±0.48) mg/L]与对照组[(24.56±13.59) s,(36.45±17.88)s;(82.35±32.64)s,(93.65±31.23)s;(39.01±15.85)s,(34.02±12.10)s;(0.87±0.34)mg/L,(0.41±0.32)m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用微剂量肝素联合冷沉淀治疗新生儿DIC有效。
作者:陈群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脑干出血占脑出血发病率的1%~6%[1],重型脑干出血是指出血量超过5 ml以上的大量出血。脑干体积虽小,但内部结构复杂,其中上下行纤维束及网状结构等在维持人的意识状态,调控运动、感觉及内脏活动方面起重要作用,是人体呼吸循环中枢。脑干出血患者的临床症状与出血量、出血部位有关,不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而且病情重、死亡率及致残率高,预后极差[2],是神经科临床治疗中的一大难题。以往单纯保守治疗,脑干出血死亡率很高。近年来随着影像学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外科治疗方法开始介入,目前有开颅显微镜下开颅血肿清除和立体定位下穿刺手术成功的报道,但手术风险大,技术条件要求高,难以普及。回顾性分析我科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23例重型脑出血,均采用早期脑室穿刺引流术治疗的方法及时引流出血性脑脊液,预防急性梗阻性脑积水,救治重型脑干出血,报告如下。
作者:雷国亮;孙建中;袁洪恩;李东升;赵开;梁砚芳;张霞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型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行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后的转归对预测宫颈CIN残留和复发的意义。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因CIN在门诊行LEEP治疗患者的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术后共有122例行阴道镜下组织活检,31例组织病理学证实为CIN,高危型HPV对病变残留和复发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23¥.52%,81.18%,28.57%,98.96%。手术后边缘阳性患者HPV感染率为37.50%,边缘阴性患者HPV感染率为2.95%。结论高危型HPV诊断宫颈CIN的阴性预测值高。
作者:邱巍峰;李海燕;何洁;郭彩利;徐玉萍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排卵障碍的不孕妇女行宫腔内人工授精时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GnRHa)诱导卵泡成熟排卵后,采取不同的黄体支持方案与时间对妊娠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对2011至2014年因排卵障碍给予来曲唑/FSH促排卵行宫腔内人工授精的不孕女性126例,卵泡长至直径18~20 mm后用GnRHa诱发卵泡成熟排卵,24~36 h后行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 IUI),根据排卵后采用的不同的排卵方案及时间分为2组,A组:排卵后第3天给予地屈孕酮10 mg,口服,3次/d,持续至孕10周;B组:排卵后即给予地屈孕酮10 mg,口服,2次/d至孕10周;观察指标:GnRHa注射日子宫内膜厚度及雌激素水平、宫腔内人工授精术中注入宫腔内的前向运动精子数、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OHSS)发生率、多胎率、临床妊娠率。结果2组间GnRHa注射日子宫内膜厚度及雌激素水平和IUI术中注入的前向精子数无明显差异( P >0?.05),但A组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和多胎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P <0.05),而其临床妊娠成功率明显提高( P <0.05)。结论排卵障碍的不孕女性行IUI时, GnRHa诱发卵泡成熟,排卵前行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于排卵后第3天开始用地屈孕酮10 mg,3次/d,至孕10周,此种黄体支持方案明显提高妊娠成功率,安全有效。
作者:刘素芳;姜泽允;陈吉茹;马刚;冀雪霞;王艳玲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小儿扁桃体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将择期行扁桃体切除术的小儿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用心理护理加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后住院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住院时间显著缩短( P <0>.05);试验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对小儿扁桃体切除术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手术效果,缩短住院时间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柳淑洪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本研究旨在检测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患者诱导治疗第2、4、6天外周血残存的白血病数量,探讨其与疾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的30例初发AML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根据初诊时白血病相关免疫表型特征,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诱导治疗第2、4、6天外周血残存的白血病数量。结果9例于化疗第2天外周血残留白细胞数量(MRD)低于0.01%;16例于化疗第4天外周血MRD低于0.01%;5例在化疗第6天外周血MRD仍高于0.01%。随访时间2~26个月,第2天外周血MRD水平较低组均早期达CR,至随访结束无1例复发;而第6天外周血MRD水平较高组经一次诱导达CR者仅1例,4例经多次诱导均未达CR,至随访结束,5例均于6个月内复发。结论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早期外周血白血病细胞数量能较好预测患者的CR率与长期的生存率。
作者:赵海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调查分析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方法从该院信息科抽出使用了特殊级抗菌药物的病历47份,采用数学原理进行数据统计处理,按照国家卫计委的有关规定,对特殊级抗菌药物的管理、使用、有效性和安全性等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有47名患者在不同的科室,分别治疗性使用了万古霉素和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均通过专家会诊讨论后由高级医师开具处方;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达91 Y.49%,每位患者平均2.37次;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有效性达87.23%。结论该院特殊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合理,建立与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效措施和长效工作机制,能够提高临床合理应用能力和管理水平。
作者:马勇;王霞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宫颈糜烂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占妇科门诊就诊量的60%左右[1]。长期持续存在宫颈糜烂又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密切相关性。研究表明:宫颈糜烂约占育龄妇女的23%~49%,癌变率为2.5%,较非宫颈糜烂高6倍[1]。宫颈糜烂属中医“带下病”范畴,临床表现除宫颈局部病变外常伴有带下量多,黄带或赤带、脓带有臭味,腰骶部酸痛,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就宫颈糜烂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法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张书改;邢风琴;解燕昭;田冰儒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石家庄地区支气管哮喘患儿常见吸入性过敏原的种类,协助哮喘患儿的诊断和治疗,为特异性免疫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1~12月就诊的哮喘患儿200例进行皮肤点刺试验,对各种变应原阳性率进行分析。结果被检查200例患儿中SPT阳性者162例(81%);其中粉尘螨占46ˇ.5%;户尘螨占39.5%;花粉占21%以上;狗毛和猫毛占19%。不同年龄对过敏原的过敏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粉尘螨和户尘螨是石家庄地区哮喘患儿常见过敏原,过敏原是诱发哮喘发作的重要因素,通过变应原点刺结果可以协助诊断,并为免疫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赵慧玲;杜习霞;张海荣;刘建华;杨会荣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全程整体护理干预对青光眼滤过术患者治疗依从性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患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20例青光眼滤过术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全程整体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及预后情况。结果从患者住院到出院到随访3个月全程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的眼压改善率明显好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对青光眼滤过术患者实施全程整体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有效地将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了青光眼患者的复发率,改善了患者的预后。
作者:于锦花;陈立清;刘瑞芝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分析螺旋CT评价36例肝癌碘化油化疗栓塞疗效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收集36例中晚期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TACE)治疗,治疗前后行螺旋CT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 TACE治疗前后CT诊断明显,本组36例患者均在介入治疗后1个月左右,行碘油CT平扫,病灶内沉积高密度碘化油影,形态不规整,密度不均匀,病灶有不同程度缩小,36例患者肿瘤较治疗前缩小33例(91).6%),其中3例患者在原肿瘤旁出现新的癌灶。结论 TACE治疗后螺旋CT平扫可以很好的显示肿瘤的形态、大小、累及范围,对评价介入治疗的效果及指导再次治疗时机选择具有重要价值和指导意义。
作者:乔胜军;杨文川;和丽娜;杨艳彬;卢瑞丽;代力群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支气管镜术在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 RMPP)患儿的临床资料,分为灌洗组和未灌洗组,未灌洗组给予常规治疗,灌洗组在给予常规治疗基础上行纤支镜治疗。了解纤维支气管镜下常见形态学改变,比较灌洗组与未灌洗组临床疗效及转归。结果RMPP患儿支气管镜下表现有自身特点,灌洗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未灌洗组( P <0 g.01),灌洗组患儿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恢复时间明显短于未灌洗组。结论支气管镜术在小儿难治性肺炎的诊断与治疗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新锋;赵志妙;刘建华;帅金凤;张中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胆管结石的应用。方法对2009至2012年52例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一期胆总管缝合40例,腹腔镜下放置T管引流12例。52例手术成功,并发胆漏3例,住院时间6~18 d,平均10 d,12例放置T管引流者6周后行T管造影,10例显示胆总管通畅,无结石,拔出T管;2例显示胆总管下段残留结石,行胆道镜取出。结论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安全可靠,且创伤小,恢复快。选择T管引流或一期缝合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作者:张卫国;沈海龙;陈晓波;那将朝 刊期: 201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