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黄体支持方案及时间对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成功率的影响

刘素芳;姜泽允;陈吉茹;马刚;冀雪霞;王艳玲

关键词:授精, 人工,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黄体, 地屈孕酮, 子宫内膜蠕动波, 妊娠
摘要:目的:探讨排卵障碍的不孕妇女行宫腔内人工授精时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GnRHa)诱导卵泡成熟排卵后,采取不同的黄体支持方案与时间对妊娠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对2011至2014年因排卵障碍给予来曲唑/FSH促排卵行宫腔内人工授精的不孕女性126例,卵泡长至直径18~20 mm后用GnRHa诱发卵泡成熟排卵,24~36 h后行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 IUI),根据排卵后采用的不同的排卵方案及时间分为2组,A组:排卵后第3天给予地屈孕酮10 mg,口服,3次/d,持续至孕10周;B组:排卵后即给予地屈孕酮10 mg,口服,2次/d至孕10周;观察指标:GnRHa注射日子宫内膜厚度及雌激素水平、宫腔内人工授精术中注入宫腔内的前向运动精子数、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OHSS)发生率、多胎率、临床妊娠率。结果2组间GnRHa注射日子宫内膜厚度及雌激素水平和IUI术中注入的前向精子数无明显差异( P >0?.05),但A组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和多胎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P <0.05),而其临床妊娠成功率明显提高( P <0.05)。结论排卵障碍的不孕女性行IUI时, GnRHa诱发卵泡成熟,排卵前行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于排卵后第3天开始用地屈孕酮10 mg,3次/d,至孕10周,此种黄体支持方案明显提高妊娠成功率,安全有效。
河北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醋氯芬酸缓释制剂研究进展

    醋氯芬酸,化学名2-(2,6)-二氯苯胺基苯乙酰氧基乙酸,属非甾体类解热镇痛抗炎药,按照对cox抑制作用分类,划分为倾向性COX-2抑制剂[1],并于1992年在西班牙首次上市。醋氯芬酸为双氯芬酸的衍生物,但较双氯芬酸具有起效时间快、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等特点,且没有特异性COX-2抑制剂所致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如:心肌梗死、卒中、血栓等。醋氯芬酸除了传统的非甾体抗炎药所具有的药理活性外,还可以促进软骨中蛋白多糖和透明质酸的代谢,对关节软骨特性的维持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目前醋氯芬酸主要用于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及术后疼痛的对症治疗[2]。从理化性质来看,醋氯芬酸为疏水性药物,在体内存在生物利用度低,半衰期短,血药浓度不平稳等药代动力学上的缺陷,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针对上述问题,国内外药学学者从不同的研究方向出发,使得醋氯芬酸的药理活性发挥至大,其中主要为药剂学研究,如改变给药途径、采取生物相容性好的载体材料加工为固体分散体、微囊、微球等新型缓释制剂,并联合相应的检测手段,在粒度分布、溶出度及体内释药速率方面,对制剂的形态及药动学进行了考察。但目前上市销售的醋氯芬酸缓释制剂并不多,大多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因此,研制出制作工艺简单、制剂辅料易获得、易于扩大生产的醋氯芬酸缓释制剂迫在眉睫。

    作者:东磊磊;刘国强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新进展

    社区获得性肺炎( CAP)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由于抗生素滥用、病原体变迁、免疫损害宿主增加、社会人口老龄化等一系列原因,使得CAP的诊疗过程难度大幅度增加。

    作者:费雪洁;熊旭东;李淑芳;赵敏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肿痛安胶囊水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

    目的:考察肿痛安胶囊水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以万古霉素为阳性对照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 ATCC29213为质控菌,测定了2个批次的肿痛安提取物对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甲氧西林敏感表皮葡萄球菌(MSSE)、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共123株临床分离致病菌的低抑菌浓度(MIC)。结果结果表明:肿痛安胶囊水提物对51株MRSA、25株MSSA、33株MRSE的MICrange为12?.5 mg/ml~>50 mg/ml,MIC50分别为12.5 mg/ml、25 mg/ml、12.5 mg/ml;对受试的14株MSSE的MICrange为12.5~50 mg/ml,MIC50为25 mg/ml。结论肿痛安胶囊水提物对MRSA、MSSA、MRSE、MSSE均有较好的体外抗菌活性。

    作者:刘继锋;尹健康;王会肖;于佩华;周桂荣;白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氨氯地平和缬沙坦对高血压伴尿蛋白患者肾脏保护作用的对比观察

    目的:对比分析钙通道阻滞剂氨氯地平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对高血压伴蛋白尿患者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随机选取接受治疗的高血压伴尿蛋白患者172例,依据用药及24 h尿蛋白定量不同,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4组,其中,A组用氨氯地平10 mg/d治疗(1 g/24 h<尿蛋白定量<3 g/24 h);B组用缬沙坦80 mg/d治疗(1g/24h尿蛋白定量<3g/24h);C组用氨氯地平10mg/d 治疗(尿蛋白定量≤1g/24h);D组用缬沙坦80 mg/d治疗(尿蛋白定量≤1 g/24 h)。治疗6个月后,对比4组患者治疗前后高血压总有效率、尿蛋白、肾小球滤过率(GFR)和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4组患者高血压总有效率分别是97 u.6%、97.7%、97.7%、95.3%,4组患者治疗后血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4组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均有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4组患者GFR、Ccr均有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氨氯地平和缬沙坦在保护高血压伴蛋白尿患者肾脏功能方面的作用相似,均能够通过不同的治疗途径有效的控制血压,保护患者的肾脏功能。

    作者:张朝阳;欧有权;罗润嫦;赖永娥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水蛭在心血管疾病方面的应用状况

    水蛭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历代本草均有记载。《神农本草经》谓水蛭:“主逐恶血、瘀血、月闭、破血瘕积聚??利水道”。《本草纲目》曰其:“入肝经血分”。综合各家所述,水蛭味咸、苦,平,归肝经,功能破血瘀、散积聚、通经脉、利水道。其对多种心血管疾病均有良好临床疗效,本文将近年水蛭在心血管疾病方面应用的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王峰;刘琼;王植荣;王岩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多次人工流产女性人口学特征分析

    目的:分析多次人工流产妇女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制定此类人群的健康教育方案,减少多次人工流产的发生率。方法选择门诊接受人工流产手术2次以上的254例女性,采用统一门诊制式的表格病例,由门诊医生负责对调查对象进行询问并统一填写,将数据资料经统计整理后进行分析,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影响妇女多次人工流产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调查对象年龄介于16~47岁,平均年龄(27 X.6±4.3)岁;调查对象未婚人数32例,已婚未产人数91例,已产人数131例;<20岁占9.4%,20~24岁占12.6%,25~29岁占18.9%,30~34岁占28.7%,35~39岁占12.5%,>40岁占17.7%;小学及以下文化者占41.8%,初中学历占30.3%,高中及中专学历占17.4%,大学及大专学历占10.6%;调查对象均未采用宫内节育器避孕,采用口服避孕药者占0.8%,未避孕和采用其他避孕方式者占57.9%、34.1%,年龄、职业、婚姻状况、文化水平、避孕方式是多次人工流产的影响因素,其OR值分别为2.64、3.41、2.08、5.42、9.11。结论增加生殖健康教育和宣传,开展青春期卫生教育,同时设置足够的避孕药具自动销售机等可减少重复人工流产率。

    作者:余锦芬;赵琴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石家庄地区哮喘患儿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与分析

    目的:探讨石家庄地区支气管哮喘患儿常见吸入性过敏原的种类,协助哮喘患儿的诊断和治疗,为特异性免疫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1~12月就诊的哮喘患儿200例进行皮肤点刺试验,对各种变应原阳性率进行分析。结果被检查200例患儿中SPT阳性者162例(81%);其中粉尘螨占46ˇ.5%;户尘螨占39.5%;花粉占21%以上;狗毛和猫毛占19%。不同年龄对过敏原的过敏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粉尘螨和户尘螨是石家庄地区哮喘患儿常见过敏原,过敏原是诱发哮喘发作的重要因素,通过变应原点刺结果可以协助诊断,并为免疫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赵慧玲;杜习霞;张海荣;刘建华;杨会荣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老年性痴呆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性痴呆( AD)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96例A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给予康复护理干预措施,比较认知功能评分、生活质量、临床疗效等指标。结果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的MMSE评分、ADL评分、WMS评分、CMA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1);干预组的生活质量、生活能力、心理健康、独立性、社会关系、环境适应能力等指标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干预组的总有效率为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3%( P <0.01)。结论 AD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后,可明显减轻认知功能障碍,改善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邢霞;皮红英;郭晓菊;毕娜;汤可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邢台市结核病防控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邢台市2001至2009年结核病防控效果,为今后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至2010年)》监测和评估的调查登记表,对肺结核患者发现、治疗管理、转诊等内容进行汇总、统计和分析。结果2001至2009年,邢台市累计发现活动性肺结核患者26936例,发现率为25 z.3%,其中,因症就诊是发现结核患者的主要方式,占就诊人数78.5%,涂阳患者21177例,涂阳率为78.6%,患者发现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因症就诊率和涂阳发现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累计治愈20319例传染性肺结核病人,治愈率为95.9%;医疗机构报告疑似肺结核患者转诊到位率为16.27%,总体到位率为59.24%,转诊到位率、追踪率、追踪到位率及总体到位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通过《规划》实施,邢台市结核病防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今后应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现代化结核病防控策略。

    作者:卢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实施家属健康教育对老年性结肠癌伴肠梗阻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

    目的:探讨对老年性结肠癌伴肠梗阻患者家属实施健康教育后,对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31例结肠癌伴肠梗阻患者,均行结肠癌根治、结肠造瘘术,观察组同步实施家属健康教育,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Zung焦虑自评量表,对其抑郁和焦虑情绪进行测试,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焦虑值和抑郁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老年性结肠癌伴肠梗阻患者家属实施健康教育,可以消除患者不良情绪,改善心理状况,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高淑娟;于萍;王会雪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水通道蛋白-5对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作用及机制

    目的:检测水通道蛋白-5(AQP-5)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分析TAZ与肿瘤淋巴结转移情况及患者预后的关系;同时检测肿瘤侵袭转移蛋白金属基质蛋白酶-2( MMP-2)、MMP-9、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 TIMP-1)、TIMP-2蛋白的表达,并对其意义进行分析。方法收集98例区域淋巴结转移阳性的结直肠癌及40例癌旁正常组织石蜡组织标本,免疫组化( SP)染色检测AQP-5、MMP-2、MMP-9、TIMP-1、TIMP-2表达情况。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分析AQP-5对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意义,并对AQP-5与肿瘤侵袭转移蛋白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AQP-5、MMP-2、MMP-9在肿瘤组织中表达高于癌旁组织, TIMP-1、TIMP-2表达则低于癌旁组织( P <0±.05)。AQP-5、MMP-2蛋白表达水平均与淋巴结转移数目呈正相关( P <0.05)。 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AQP-5阳性者生存期较短( P <0.05)。在结直肠癌组织中AQP-5与MMP-2、MMP-9、TIMP-1之间均有相关性( P <0.05)。结论AQP-5蛋白可促进结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AQP-5阳性是患者预后较差的标志。 AQP-5的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侵袭转移蛋白实现的。

    作者:吕柏楠;石晓明;吴胜春;唐雷;杨永宾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我院特殊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调查与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方法从该院信息科抽出使用了特殊级抗菌药物的病历47份,采用数学原理进行数据统计处理,按照国家卫计委的有关规定,对特殊级抗菌药物的管理、使用、有效性和安全性等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有47名患者在不同的科室,分别治疗性使用了万古霉素和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均通过专家会诊讨论后由高级医师开具处方;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达91 Y.49%,每位患者平均2.37次;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有效性达87.23%。结论该院特殊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合理,建立与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效措施和长效工作机制,能够提高临床合理应用能力和管理水平。

    作者:马勇;王霞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难治性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焦虑和抑郁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盐酸舍曲林治疗难治性原发性高血压并发焦虑、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承德市中心医院老年病科住院的难治性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的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62例,对照组给予氨氯地平,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盐酸舍曲林,持续治疗2周。治疗前后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AS)及焦虑自评量表(SDS)对2组患者焦虑、抑郁症状进行评分,并测定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情况。对比分析2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84%,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0,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治疗后SAS、SD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治疗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盐酸舍曲林能有效改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患者临床症状及血压水平,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建华;赵晓玲;金明磊;马晓英;王静;张杰;杨阳;周志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256层CT评估中青年国人正常左心室局部功能

    目的:确立正常中青年国人左心室局部功能参数256层CT正常值,并探讨左心室局部功能参数16肌段正常值的规律。方法128例正常中青年国人行256层CT心脏冠脉CTA及心功能检查,飞利浦智能高级后处理工作站按16肌段法测量局部功能参数收缩期室壁厚度( ESWT)、舒张期室壁厚度( EDWT)、室壁运动( WM)、室壁增厚率(WT%),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测得256层CT左心室局部功能参数正常值范围。(2)依据左心室室壁各个肌段之间的解剖学毗邻关系,整合16肌段数据,分析发现:左心室游离壁:从心尖部到基底部EDWT和WM逐渐增大;ESWT乳头肌部大、基底部次之,心尖部小;WT乳头肌部大,心尖部次之,基底部小。左心室室间隔:EDWT、ESWT、WM均为乳头肌部大、心尖部次之,基底部部小;WT从心尖部到基底部依次减小。左心室游离壁和室间隔比较:各肌部、各参数值前者均较大。(3)圆周方向分布特点:依照前段、前隔段、下隔段、下段、下侧段、前侧段的顺序,EDWT、ESWT、WT%、WM在平滑线散点图上均呈近似正“V”形分布。(4)径向分布特点:从心尖部、乳头肌部到基底部,EDWT、ESWT、WT%、WM在带平滑线的散点图上均呈近似倒“V”形分布。结论获得正常中青年国人256层CT左心室局部功能参数正常值,且16肌段参数存在一定规律。

    作者:赵大伟;全冠民;袁涛;高云云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在ICU非心源性重症患者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 NT-pro-BNP)是否是ICU非心源性重症患者预后判断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综合ICU非心源性患者152例,进入ICU后完善患者基本资料,记录患者年龄、性别、APACHEⅡ评分等。于收治1、2、5 d进行NT-proBNP检测,记录患者28 d的终点事件。结果152例入选患者28 d死亡率40§.13%(61/152)。死亡组血浆NT-pro-BNP第1天浓度和APACHE Ⅱ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 P <0.05),NT-pro-BNP与APACHE Ⅱ有相关性,且均为影响患者28 d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二者的敏感性、特异性ROC曲线比较,NT-pro-BNP ROC曲线下面积为0.731,APACHEⅡ评分ROC曲线下面积为0.716,在评估患者预后比较中 NT-pro-BNP 优于 APACHE Ⅱ,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血浆 NT-pro-BNP 佳临界值为5003.39 pg/ml,NTp-ro-BNP<5003 pg/ml组生存率高于NT-pro-BNP >5003 pg/ml组(χ2=32.1, P <0.01)。结论ICU非心源性重症患者NT-pro-BNP>5003 pg/ml是判断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李宝亮;苏华;陈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宫颈糜烂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法现状研究

    宫颈糜烂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占妇科门诊就诊量的60%左右[1]。长期持续存在宫颈糜烂又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密切相关性。研究表明:宫颈糜烂约占育龄妇女的23%~49%,癌变率为2.5%,较非宫颈糜烂高6倍[1]。宫颈糜烂属中医“带下病”范畴,临床表现除宫颈局部病变外常伴有带下量多,黄带或赤带、脓带有臭味,腰骶部酸痛,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就宫颈糜烂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法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张书改;邢风琴;解燕昭;田冰儒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CA125和ADA以及CEA在结核性腹膜炎诊疗过程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CA125和ADA以及CEA在结核性腹膜炎诊疗过程中的作用,为临床上诊断结核性腹膜炎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3年10月住院治疗的结核性腹膜炎患者40例,以及存在恶性腹水的患者40例,对80例患者的血清及腹水进行监测CA125、ADA、CEA三项,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组患者腹水及血清CA125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i.05),结核性腹膜炎患者的腹水ADA含量明显高于恶性腹水患者( P <0.05),而CEA含量明显低于恶性腹水患者( P <0.05)。腹水ADA诊断结核性腹膜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腹水及血清CEA诊断结核性腹膜炎的敏感性较低,而特异性较高。抗结核治疗后结核性腹膜炎患者的血清CA125明显低于治疗前( P <0.05),而恶性腹水患者并无显著变化( P >0.05)。结论 ADA以及CEA在结核性腹膜炎与恶性腹水之间有鉴别意义,而CA125对鉴别意义不大,却可以用于判断疾病治疗疗效。

    作者:向江琳;郭灿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宫颈液基细胞学联合HPV-DNA检测在宫颈病变中的应用

    宫颈病变指的是在宫颈区域中发生的各种病变,如炎症、损伤、肿瘤(包括癌症前病变)、畸形和子宫内膜异位等。其中,宫颈癌是威胁女性生命健康的女性生殖道疾病之一,一般都存在一个较长的、可逆转的癌前病变期,故早期治疗宫颈癌症患者5年治愈率可达到90%[1]。所以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对治疗宫颈病变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宫颈病变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有关。

    作者:曹秀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黄体支持方案及时间对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成功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排卵障碍的不孕妇女行宫腔内人工授精时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GnRHa)诱导卵泡成熟排卵后,采取不同的黄体支持方案与时间对妊娠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对2011至2014年因排卵障碍给予来曲唑/FSH促排卵行宫腔内人工授精的不孕女性126例,卵泡长至直径18~20 mm后用GnRHa诱发卵泡成熟排卵,24~36 h后行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 IUI),根据排卵后采用的不同的排卵方案及时间分为2组,A组:排卵后第3天给予地屈孕酮10 mg,口服,3次/d,持续至孕10周;B组:排卵后即给予地屈孕酮10 mg,口服,2次/d至孕10周;观察指标:GnRHa注射日子宫内膜厚度及雌激素水平、宫腔内人工授精术中注入宫腔内的前向运动精子数、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OHSS)发生率、多胎率、临床妊娠率。结果2组间GnRHa注射日子宫内膜厚度及雌激素水平和IUI术中注入的前向精子数无明显差异( P >0?.05),但A组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和多胎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P <0.05),而其临床妊娠成功率明显提高( P <0.05)。结论排卵障碍的不孕女性行IUI时, GnRHa诱发卵泡成熟,排卵前行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于排卵后第3天开始用地屈孕酮10 mg,3次/d,至孕10周,此种黄体支持方案明显提高妊娠成功率,安全有效。

    作者:刘素芳;姜泽允;陈吉茹;马刚;冀雪霞;王艳玲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TCDD暴露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小鼠在位内膜组织PR亚型和DNMT-1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TCDD暴露小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在位内膜DNA甲基转移酶-1( DNMT-1)、PR-A、PR-B的表达,以及PR-A、PR-B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程度。方法60只C57BL/6雌性小鼠以2∶1与30只C3H雄性小鼠随机合笼交配,根据母鼠妊娠第8天和雌性子鼠出生后21 d所暴露TCDD的剂量(μg/kg )分为5组,0/0组、0/3组、3/0组、3/3组及3/10组。每组均为12只雌性子鼠。以上组别除0/0组外,均于出生后49 d再次暴露TCDD (3μg/kg),出生后第70天给予TCDD(3μg/kg)并实施自体子宫内膜移植术构建小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并且于术后3、6、9周各暴露1次TCDD(3μg/kg),术后12周取阴道脱落细胞将处于动情前期雌性子鼠脱臼处死。取其在位内膜制成蜡块,免疫组化SP法检测在位内膜DNMT-1、PR-A、PR-B的表达,以及甲基化特异PCR ( MSP )检测PR-A、PR-B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程度。结果(1)DNMT-1在3/3组中的表达显著高于0/0组( P <0í.01),在3/10组中的表达显著高于3/3组( P <0.01);PR-B在0/0组中的表达显著高于3/3组( P <0.01),在3/3组中的表达显著高于3/10组( P <0.01);4组PR-A的表达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2)PR-B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程度3/3组中的表达高于0/0组( P <0.05),在3/10组中的表达高于3/3组( P <0.05);4组PR-A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程度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自胚胎期至成年期持续暴露TCDD有可能通过上调在位子宫内膜DNMT-1的表达,从而使PR-B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程度增强,致使PR-B表达减弱,促进了内异症的发生与发展。

    作者:朱芳;崔照领;黄向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河北医药杂志

河北医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