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利多卡因涂抹治疗小儿疱疹性口炎疗效观察

郑海丽;王清兰

关键词:利多卡因, 小儿, 口炎, 疱疹性, 治疗结果
摘要:疱疹性口炎是以齿龈、唇内、舌、颊粘膜等各部位口腔黏膜发生疱疹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患儿疼痛颇剧、拒食、流涎、烦躁.如何有效减轻疼痛,令患儿正常进食是家长和医务人员关心的问题.我科采用2%利多卡因涂抹口腔减轻疱疹性口炎疼痛,改善患儿进食情况,促进疱疹愈合,取得明显疗效,报告如下.
河北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居家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分析

    腹膜透析(PD)是终末期肾衰的一种长期有效地血液净化替代疗法之一.腹膜炎是PD严重的并发症,是导致PD技术失败和患者退出治疗的常见原因[1].为避免引起腹膜炎的发生,我中心对居家PD患者发生腹膜炎49例进行分析,探讨防治腹膜炎发生的措施,以提高居家腹膜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寿命.

    作者:于连英;卢素玉;张婉童;芦静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换血术的监测与护理

    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疾病,其胆红素代谢紊乱常为多种原因所致[1],严重者可致胆红素脑病,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换血是治疗重症高胆红素血症迅速、有效的方法.由于疗效好、操作简单、容易掌握在临床广泛应用.换血是侵入性操作,一次换血对于小儿血循环是一次大应激[2],部分患儿有血压波动,肠出血坏死、感染、电解质、代谢紊乱等[3].换血过程中的监测和护理非常重要.我科自2009年11月至2012年3月经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38例,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闫俊荣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26322名女性妇科病普查分析研究

    定期开展妇女病普查、普治是女性保健工作的重要任务,我院体检中心协助某县普查队进行了女性病普查工作,现将情况分析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2010 年11 月, 某县已婚20~80岁的女性进行检查,平均年龄44.8岁.

    作者:陈春彦;陈泓强;王喜林;张淑英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肢体缺血-再灌注对心肌的影响

    目的 观察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LIR)后心肌的变化,探讨LIR对心肌的影响.方法 采用目前常规方法复制大鼠LIR 模型.把实验动物随机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Control):橡皮带松绕大鼠双后肢根部;IR组:结扎大鼠双后肢根部,缺血4 h再灌注2 h.观察心肌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黄嘌呤氧化酶活力(XOD)含量的变化.结果 与Control组相比,肢体缺血再灌注后大鼠心肌组织中MDA和XOD含量增加(P<0.01),SOD水平下降(P<0.01).结论 肢体缺血-再灌注可造成对心肌的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氧化应激状态有关.

    作者:何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张家口地区生育异常及习惯性流产病因分析

    张家口地区受地理位置、生活环境、饮食习惯、就医条件的影响,习惯性流产及生育异常的发病率相对较高,这直接影响无活产史的生育期夫妇及家庭的生活质量.随着优生优育工作的开展,明确其病因,提高治愈率,成为医务工作者探讨的课题,本文就我院治疗的200例生育异常及习惯性流产患者的病因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曲瑞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一种以血管损害为主的肾小球病变,是与糖代谢异常有关的糖尿病特有的肾脏并发症.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1],是终末期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肾脏并发症性蛋白尿,常显示病情加剧.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和饮食结构改变,2型糖尿病患病率逐渐升高,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也在显著上升,已成为血液透析患者的第二位病因.

    作者:刘海青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四联疗法治疗胃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的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四联疗法治疗胃溃疡患者幽门螺旋杆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60例确诊为胃溃疡合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四联疗法A1组、A2组和三联疗法B1组、B2组,每组40例.四联疗法A1组采用奥美拉唑+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果胶铋,A2组采用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枸橼酸铋钾治疗;三联疗法B1组采用奥美拉唑+克拉霉素+甲硝唑;B2组采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疗程结束4周后观察各组疗效、HP根除率并统计不良反应.结果 四联疗法A1和A2组的总有效率为92.5%和90.0%,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三联疗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联疗法和三联疗法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联疗法A1和A2组的HP清除率为90.0%和87.5%,明显高于三联疗法(P<0.05),四联疗法和三联疗法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应用四联疗法治疗胃溃疡合并幽门螺旋杆菌的临床疗效确切,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高,不良反应轻而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董巍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康复训练联合针刺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

    脑卒中为神经系统常见疾病,包括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由脑血管破裂或阻塞导致脑部血液循环受阻引起,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幸存患者多遗留肢体功能障碍、失语等后遗症,生活不能自理,使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近年来有研究显示,针刺治疗有助于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1].笔者采用西医康复训练配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54例,并与单纯采用康复训练的患者相对照,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东旭;王子臣;刘云庄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联合后内与后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髁骨折

    胫骨平台后髁骨折少见,主要累及胫骨平台的后柱,侧位平片可见明显的劈裂塌陷,CT及三维重建可见后内髁以劈裂为主,后外髁以劈裂塌陷为主,可合并腓骨头骨折.回顾张家口市第二医院2009年3月至2011年4月联合后内、后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髁骨折5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如下.

    作者:刘欣伟;刘志钢;丁海生;李惠芳;郭杰;郑雪君;宋旭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不同椎间隙硬膜外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

    随着对术后疼痛病理认识的提高,人们已将术后镇痛视为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术后早日康复的重要环节.与传统肌内注射麻醉性镇痛药相比,患者硬膜外自控镇痛技术(PCEA)具有镇痛效果好,用药量少,血药浓度维持恒定,可根据个体对镇痛药的不同需求而投放用药等优点,在临床上已广泛开展,取得了良好的镇痛效果.本研究通过对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140例不同椎间隙穿刺留置硬膜外导管术后镇痛的效应进行了探索比较,报告如下.

    作者:刘学连;刘俊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小儿外伤性脾破裂非手术治疗分析

    小儿外伤中,脾脏损伤较常见,因为脾脏虽然血供丰富,但组织脆弱,而小儿腹部脂肪含量较少,轻度外伤就可能引起脾脏破裂.但是,小儿的脾包膜包含有丰富的平滑肌、弹力纤维及血管内皮细胞,在血管损伤后易收缩且容易再生,有压迫止血作用[1,2].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有关非手术治疗脾破裂的报道越来越多,并取得满意的疗效.我科从2003至2010年,对35例脾破裂患儿采取非手术治疗,其中34例获得成功,仅1例行脾破裂修补手术,报道如下.

    作者:吴涛;宮颖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邯郸市社区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暴露因素研究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病毒性肝炎中对人类危害为严重的类型.我国为乙肝高发区,尽管我国不断加强对乙肝的防治,但近年来全国乙肝总发病率并没有显著下降,部分地区则呈上升趋势[1,2].邯郸市乙肝发病率则在1993年后呈上升趋势[3].在乙肝的防治工作中,健康教育是改善病程、减少感染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而根据乙肝的危险因素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则能事半功倍.本研究即对邯郸市社区人群开展调查,研究影响乙肝病毒感染的暴露因素,为乙肝的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郭娜娜;马艳霞;邓健;高丽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多层螺旋增强CT尿路成像技术对重复肾输尿管畸形疾病诊断与泌尿外科治疗的应用价值

    以前,儿童及成人先天性尿路畸形的临床诊断主要依赖于超声检查、CT平扫和放射科静脉尿路造影(IVU)检查,但存在很多不足和局限性[1].选择2006年1月至2012年2月在我院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先天性肾及输尿管畸形的成人及患儿36例,手术前均行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检查,且检查的准确率较高,报告如下.

    作者:李彬;杨建林;吉六舟;汤素琼;刘敬辉;李耀发;杨浩;黄华明;张景宇;徐玉栋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

    用人工材料制成的假体代替人体自身被破坏的关节称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解决了患者畸形、疼痛等各种功能障碍,改善和恢复了患者各项运动机能,有效提高了其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我国髋关节置换术的推广,因此而产生的并发症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尤其是深静脉血栓并发症.

    作者:张军红;杜义敏;戎瑞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下肢深静脉血栓(low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LEDVT)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阻塞管腔,导致的静脉回流障碍[1].LEDVT轻者可引起患肢肿胀、疼痛等,重者可致急性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导致死亡或造成血栓后遗症[2].据报道孕产妇发生静脉血栓的危险性是同龄未妊娠妇女的4~6倍.因此,探讨剖宫产术后LEDVT发生的各种危险因素,对剖宫产术后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护理,降低其发生率,减少母婴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龙月;杨小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CD62L、MadCAM-1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关系

    目的 初步探讨细胞粘附分子CD62L及黏膜地址素细胞粘附分子(mucosal addressin cell adhesion molicule,MadCAM-1)在非小细胞肺癌及其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状况及其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和意义.方法 选取肺癌60例和淋巴结转移标本30例,同时选取正常肺组织30例以及无转移淋巴结30例,利用免疫组化检测CD62L、MadCAM-1在不同组别的表达情况.结果 CD62L在肿瘤组织中表达在肿瘤细胞、脉管内癌栓、间质浸润的淋巴细胞;在转移淋巴结主要表达在转移灶肿瘤细胞、脉管内癌栓以及淋巴细胞;在正常肺组织以及无转移淋巴结主要表达在成熟淋巴细胞;CD62L在癌组织中表达高于正常肺组织(P<0.05);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高于无转移淋巴结表达(P<0.05); CD62L在转移淋巴结中表达与癌组织中的表达相比无差异(P>0.05);CD62L在正常肺组织表达与无转移淋巴结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dCAM-1主要表达淋巴结滤泡间区的高内皮后微静脉内皮细胞;在癌组织中的高内皮微静脉无表达;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高于无转移淋巴结表达(P<0.05).CD62L及其受体MadCAM-1表达在肺癌组织以及转移淋巴结中表达之间存在密切相关(r=0.7081,P=0.002);CD62L及其受体MadCAM-1表达在肺癌组织以及无转移淋巴结中表达之间不存在切相关(P>0.05).CD62L的阳性表达水平(即灰度单位)与淋巴结转移、脉管内癌栓、临床分期之间存在密切相关(P<0.05),与肿瘤体积、细胞分化程度、侵犯肺膜无关(P>0.05);MadCAM-1的阳性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脉管内癌栓、肿瘤体积存在明显相关(P<0.05),与细胞分化、侵犯肺膜、肿瘤分期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CD62L及其受体MadCAM-1参与正常肺组织的淋巴细胞归巢和肺癌组织的淋巴结转移,并与肺癌的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曹宝森;李霞;康剑云;常茂叶;张凡;刘宝生;王新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盐酸利托君治疗先兆早产的疗效分析

    我国对早产的定义是指妊娠满28周且不满37周分娩者.引起早产的原因很多,早产而降生的胎儿病死率较高,因此,防治早产是降低围生儿病死率和提高新生儿素质的主要措施之一[1].硫酸镁是传统的治疗早产的药物,肾上腺受体激动剂盐酸利托君在20世纪70年代逐步应用于早产的治疗,目前已被作为治疗先兆早产的理想药物.我院采用硫酸镁和盐酸利托君治疗先兆早产以评价两种药物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王秀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桑代克的学习理论在临床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临床健康教育,本质上是患者在医护人员的引导下进行认识活动的过程,是双方共同活动的过程.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关注越来越强烈,健康教育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患者住进医院,对医学、护理知识比较陌生,接受健康教育是一个学习的过程.Thorndike(桑代克)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渐进的、反复的、尝试的过程[1].基层医院收治的患者大部分来自农村,特点为文化水平偏低、接受能力较差、不良卫生习惯较多、对健康教育的依从性较低等,开展健康教育有一定的难度.同时,护理人员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情况直接影响健康教育的效果,为了更好地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的开展,我们于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对我院健康教育开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将桑代克的学习理论应用于健康教育之中,取得一定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周小香;彭宝营;杨小英;周颖;李建华;李秀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进展期胃癌术前胃镜和CT检查对手术的指导意义

    胃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以往大多通过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胃镜及病理活检诊断,并可动态观察癌肿及胃的表现.但上述方法无法观察肿瘤对胃壁、胃浆膜和胃周器官的侵犯,以及淋巴、血运和种植性转移等一些重要的情况.进展期胃癌目前有效的治疗手段仍以手术治疗为主,但部分患者已失去手术治疗时机,盲目手术探查往往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与创伤,因此,术前对胃癌手术可行性判断尤为重要.

    作者:姚学莉;李永才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卧位吸氧联合肺康复治疗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可以预防和可以治疗的常见病,其特征是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发展,伴有气道和肺对有害颗粒和气体所致慢性炎性反应的增加[1].近年来,COPD患病率、病死率呈上升趋势,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帆;曹晓伟;张湘华;邓丹阳;许珊 刊期: 2013年第04期

河北医药杂志

河北医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