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肺癌靶向药物及靶向载体研究进展

郭盛虎;殷长甫;史健

关键词:肺肿瘤, 靶向性, 载体
摘要:肺癌是人类常见恶性肿瘤之一,2010年美国死于癌症的患者中,肺癌所占比例为26%,远高于其他肿瘤.肺癌的治疗手段主要有手术、化疗、放疗,其中应用广的是化疗[1].化疗药物因细胞毒性较大,没有靶向性,所以在治疗肿瘤的同时也会造成肝肾损坏、血液毒性、脱发、黏膜损伤等,不良反应较多.随着人们对肿瘤分子生物学和基因水平的认识越来越深入,靶向治疗以其低毒、高效等特点已成为了临床研究热点.所谓靶向治疗就是以癌细胞表面的特定受体为作用点,将治疗药物靶向运送至癌细胞;或是阻断癌细胞复制过程中的特定信号转导通路,从而达到杀伤癌细胞而不影响正常细胞的目的[2].靶向治疗中药物在体内的运输需要特定载体即靶向载体.肺癌靶向载体通过其特定理化性质可将药物更好的溶解于血液中,并聚集于肺癌组织,从而提高肺癌的治疗作用.本文就肺癌靶向药物及靶向载体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河北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剂量缬沙坦对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缬沙坦在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治疗中对血浆脑钠肽(BNP)浓度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缺血性心肌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36例和健康对照组2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心力衰竭组随机分为小剂量治疗组和稍大剂量治疗组,治疗12周,应用心脏彩色超声仪监测治疗前及用药后1、4、12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舒张末径(LVSDd)指标变化,并在相应时间段抽血测血浆BNP浓度,观察不同剂量缬沙坦对缺血性心肌病心功能及左心室大小的影响.结果 2组血浆BNP值治疗后1、4、12周与治疗前比较显著降低.稍大剂量治疗组在治疗4周和12周时血浆BNP值比小剂量治疗组显著降低.LVEF值1周时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周和12周时显著高于治疗前,且稍大剂量组高于小剂量组,2组LVSDd值在1周和4周时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周时显著高于治疗前,稍大剂量治疗组在12周时LVEF及LVSDd均较小剂量组有显著改善.结论 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缬沙坦可显著改善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加大缬沙坦剂量,其心功能改善程度更为明显,并可显著改善左心室重构.

    作者:顾晓龙;邱健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三种中药熏蒸法对气管切开患者病房空气消毒效果比较

    气管切开是神经外科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也是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气管切开患者多昏迷、卧床、免疫力低下、呼吸道清除功能差,做好气管切开患者病房空气消毒尤为重要.目前常用的空气消毒方法多不适合患者在场消毒,即会对人体皮肤、黏膜、器官等产生一定刺激和损伤.为了寻求一种对气管切开患者空气消毒安全有效的方法,我院神经外科从2011年5月至2012年3月采用三种中药熏蒸法对气管切开患者病房进行空气熏蒸消毒并比较,报告如下.

    作者:刘义芹;王静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胸部锐器伤的急救与护理

    胸部体表面积大,受伤机会较多.胸部外伤常引起呼吸、循环系统的功能改变,尤其伴有心脏损伤者易导致严重后果,胸部锐器损伤由于锐器的形状、长度、作用方向等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伤情复杂,易漏诊、误诊,特别是容易损伤肺、心脏、大血管等重要脏器,病死率较高,因此,快速诊断,及时合理的抢救治疗和周密护理对挽救患者的生命有重要意义.

    作者:贾晓英;王梓凌;冯秋菊;张坤;王磊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二甲双胍联合瑞格列奈与单纯胰岛素强化治疗的疗效比较

    目的 观察二甲双胍联合瑞格列奈与单纯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9年11月至2011年12月治疗的初发T2DM患者53例,随机分为A组(27例)和B组(26例),A组予以二甲双胍+瑞格列奈治疗,B组予以单纯胰岛素强化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的变化,并比较2组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2周后FPG、2 hPG均有改善(P<0.05),2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FPG、2 hPG、HbA1c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B组较A组更快达标,但增加体重更明显,2组治疗费用相当.结论 二甲双胍联合瑞格列奈疗效确定,并可防止单纯使用胰岛素引起的体重增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马天;张坤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普罗布考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ox-LDL及hs-CRP的影响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普罗布考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选择129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43例,A组进行常规抗心绞痛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进行治疗,C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普罗布考进行治疗.6个月后,比较3组疗效和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ox-LDL、hs-CRP水平的变化.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TC、TG、ox-LDL、hs-CRP水平均有明显下降,B、C 2组较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TC、TG、ox-LDL、hs-CRP水平低于A组(P<0.05).C组TC、TG、ox-LDL、hs-CRP水平低于B组(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普罗布考能有效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和hs-CRP,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静怡;郑香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胎盘组织中IL-1、VCAM-1和Endoglin的表达

    目的 检测IL-1、VCAM-1和Endoglin在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分析三者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胎盘组织中IL-1β、VCAM-1、Endoglin的表达强度.结果 随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分期的加重,IL-1β和Endoglin在胎盘中表达逐渐增加.VCAM-1在胎盘合体滋养细胞中的表达逐渐降低.结论  IL-1β、VCAM-1和Endoglin均参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并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

    作者:孙树静;李宁;郝彤;高惠玲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应用皮肤牵张法闭合四肢创面

    肢体高能量损伤逐渐增多,且多伴随皮肤软组织缺损,难以直接缝合,传统行长期换药,待创面肉芽新鲜后行游离皮片或皮瓣移植闭合创面,技术要求较高,治疗周期长,费用高,且并发症多若皮瓣修复失败,后果难以接受.1976年Barrer等报道,用扩张器扩张皮肤重建皮肤缺损后,研究及使用这种方法治疗皮肤缺损,近年来有了一定的发展和临床应用[1-3].

    作者:李付彬;李衡;焦振清;张国川;吴希瑞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应用栓塞微粒球行功能性血流脾动脉栓塞术的临床研究与护理干预

    功能性血流脾动脉栓塞术(FSE)是我院2009年9月以来新开展的治疗方法.该方法微创小、费用低、痛苦小.肝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是肝硬化常见的并发症,部分性脾动脉栓塞(PSE)是治疗脾功能亢进的主要手段之一,国内外已有较多报道,疗效肯定,但存在PSE所用栓塞剂种类繁多,既往多使用明胶海绵,存在颗粒大小、栓塞体积不易精确控制,并发症严重等缺点,这些严重并发症限制了该技术的临床应用.有资料表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门静脉高压患者的脾动脉血流具有功能性,我院应用Embosphere栓塞微粒球对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行FSE,并根据手术特点,制定相应护理措施,使术后并发症甚微,疗效确切,大大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及患者的依从性,可达到治疗脾功能亢进的目的.

    作者:王雪梅;宫祥峰;康庄;于燕民;徐会选;张新党;张志深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食管癌术后放疗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对放疗不良反应的影响

    目的 分析食管癌术后放疗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对放疗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取消化科2007至2012年收治的食管癌术后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未使用化疗的对照组39例,使用化疗的观察组41例,观察2组患者营养状况及不同营养状况患者间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结果 对照组营养状况评分明显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其各项营养状况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营养状况评分较好,患者化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营养状况不佳患者(P<0.05).结论 食管癌术后进行化疗的患者其营养状况明显较差,且营养越差其发生化疗不良反应的概率越高.

    作者:廖君;解冬梅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原发性高血压与胰岛素抵抗关系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与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的关系.方法 排除糖尿病及肝肾功能严重受损者,A组高血压患者60例:收缩压≥140 mm Hg和(或)舒张压≥90 mm Hg;B组为对照组60例:收缩压<140 mm Hg、舒张压<90 mm Hg.检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FBG)、胰岛素(FINS)、体重指数(BMI)、脂肪分布指数(WHR)、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高血压组BMI、WHR、FBG、FINS、TC、TG 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ISI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与原发性高血压有密切联系,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高胰岛素血症对治疗高血压有利.

    作者:刘海青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慢性病儿童心理一致感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哮喘、肾病综合征等是儿童较为常见的慢性疾病,慢性疾病对儿童的生理和心理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心理一致感(SOC)是指个体对生活的一种总体上的认知倾向性,包括对以下三个方面的感知:内外环境中的应激、自己应对压力所具有的资源以及生活意义[1].应对是个体对外界事件的反应倾向,适当的应对方式能够降低外界应激因素对个体的负性影响.慢性疾病作为一种应激事件,对患儿的心理有不容忽视的影响.因此,本研究探讨慢性病儿童的心理一致感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旨在为指导慢性病儿童的心理健康提供参考.

    作者:姚翔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应用FAIR技术对正常国人后循环供血区脑组织灌注研究

    目的 应用流动敏感交互式反转恢复(flow-sensitive alternating inversion recovery,FAIR)序列对正常成年国人后循环供血区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测量,了解其正常参数值以供临床参考.方法 不同年龄段正常志愿者50例,男25例,女25例;年龄23~69岁.采用3.0T 高场强MR扫描仪,应用标准头部8通道线圈,行颅脑MRI、MRA及FAIR检查.测量两侧枕叶、小脑、脑桥、延髓FAIR值.结果 两侧枕叶、小脑、脑桥、延髓FAIR值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枕叶和小脑的FAIR值比延髓和脑桥高(P<0.05).结论  FAIR序列可以准确测量后循环供血区血流动力学情况,并为临床疾病的检测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宋利宏;李晖;刘怀军;尹继磊;夏远舰;刘云;贾梅霞;吕慧霞;杨素君;苏新生;栗志英;赵启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心电图P波改变与冠心病陈旧心肌梗死预后研究

    目的 探讨心电图V1导联P波终末电势(PTFV1)对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意义;进一步探讨心电图V1导联中P波双向和P波负向对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是否有所不同.方法 入选冠心病心肌梗死病史大于6个月的患者185例,在医院进行过冠脉造影检查并随访.PTFV1 ≥40 mm × ms为PTFV1异常组,PTFV1 <40 mm × ms为PTFV1正常组,心电图PTFV1异常组再分为V1导联P波负向组和V1导联P波双向组,分别比较2组无主要事件发生率.结果 与PTFV1正常组相比,心电图PTFV1异常组无主要事件发生率降低(P<0.01).心电图PTFV1异常而V1导联P波负向的患者和心电图PTFV1异常而V1导联P波双向的患者,无主要事件发生率无差别.多变量Cox回归分析结果 PTFV1 异常(HR 2.721,95% CI 1.237~5.987,P=0.013)是主要终点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结论 心电图PTFV1异常是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性死亡或因心力衰竭住院的独立预测因子.心电图PTFV1异常中V1导联P波负向的患者和V1导联P波双向的患者,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没有差别.分析心电图PTFV1为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提供了有用的预后信息.

    作者:赵永江;郑明奇;张宏;董梅;吉立双;田立;刘刚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腹部闭合性损伤伴十二指肠多处爆裂伤和肝破裂护理

    腹部损伤根据腹壁有无伤口,可分为开放性损伤和闭合性损伤.开放性损伤常为各种锐器如刀刺等引起,由于有明显的伤口存在,临床很容易诊断,及时得到救治.而闭合性损伤常为撞击、挤压、坠落等钝性暴力因素引起,可导致腹腔内脏挫裂伤,症状隐匿、不典型,如不细心观察病情变化,往往失去救治时机,给患者造成痛苦、经济损失,乃至危及生命.临床护理工作中,必须具有高度负责的责任心及敏锐的观察力,准确掌握和预见病情变化,为抢救患者生命赢得时间.2010年4月21日,我院收治1例腹部闭合性损伤伴十二指肠多处爆裂伤、肝破裂患者,经禁食水、持续胃肠减压、抗炎、补液、手术等对症处理和护理,住院35 d痊愈出院,报告如下.

    作者:高明焕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不同给药时间对奥拉西坦在防治放射性脑损伤中的影响

    放射治疗是目前头颈部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但伴随的放射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的疗效及生活质量,因此如何防止或减轻放射性脑损伤已成为目前研究的重要课题.奥拉西坦与皮质激素联合应用对防治放射性脑损伤有一定治疗作用[1].奥拉西坦是作用于中枢网状结构的拟胆碱能益智药,可以刺激特异性中枢神经通路,选择性激活大脑皮层功能,改善大脑新陈代谢[2].但在放疗过程中,何时开始给予奥拉西坦能更有效地减轻放射性脑损伤还未见报道.本研究观察在放疗的同时和放疗开始2周给予奥拉西坦,对放射性脑损伤的影响,为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

    作者:王安峰;周洪波;翟福山;刘兵;曹晓辉;包朝恩;王建廷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吡拉西坦胶囊生物利用度的研究

    吡拉西坦片又名吡乙酰胺片、乙酰胺吡咯烷酮片,能促进脑内代谢和乙酰胆碱合成,增强神经兴奋的传导,并能改善和提高学习记忆,对由于物理因素或者化学因素所导致的脑功能损伤,有一定治疗作用[1].吡拉西坦片对人体的不良反应,以消化道比较多见,主要表现为恶心反胃、上腹部不适、腹部气胀和腹部疼痛等,吡拉西坦胶囊可以减少这些不良反应,本文对吡拉西坦胶囊进行了生物利用度的研究.

    作者:薛连才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肺癌靶向药物及靶向载体研究进展

    肺癌是人类常见恶性肿瘤之一,2010年美国死于癌症的患者中,肺癌所占比例为26%,远高于其他肿瘤.肺癌的治疗手段主要有手术、化疗、放疗,其中应用广的是化疗[1].化疗药物因细胞毒性较大,没有靶向性,所以在治疗肿瘤的同时也会造成肝肾损坏、血液毒性、脱发、黏膜损伤等,不良反应较多.随着人们对肿瘤分子生物学和基因水平的认识越来越深入,靶向治疗以其低毒、高效等特点已成为了临床研究热点.所谓靶向治疗就是以癌细胞表面的特定受体为作用点,将治疗药物靶向运送至癌细胞;或是阻断癌细胞复制过程中的特定信号转导通路,从而达到杀伤癌细胞而不影响正常细胞的目的[2].靶向治疗中药物在体内的运输需要特定载体即靶向载体.肺癌靶向载体通过其特定理化性质可将药物更好的溶解于血液中,并聚集于肺癌组织,从而提高肺癌的治疗作用.本文就肺癌靶向药物及靶向载体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郭盛虎;殷长甫;史健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分化型甲状腺微小癌手术方式及减少喉返神经损伤的临床研究

    甲状腺微小癌(TMC)是指直径等于或小于1.0 cm的甲状腺癌[1],TMC因其肿瘤小,难以扪及,缺乏特殊症状,临床诊断较困难.近年来,由于术前超声和术中冰冻技术的开展,甲状腺微小癌的检出率有所增加.我院从2000年1月至2005年1月共经术前超声及术中冰冻并手术治疗TMC患者21例.报告如下.

    作者:马巍;刘超;马静;张爱民;李萍;张卉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基于高剪切分散乳化技术的黄芪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方法及动力学研究

    黄酮类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属于酚性组分,是很多中草药的主要成分之一,对临床的用药具有重要意义.黄酮类化合物具抗菌、抗病毒、抗炎、抗癌、抗过敏、抗黄等作用目前已被证实,同时其对血小板聚集以及一些疾病的并发症具有较好的拮抗效果[1].黄芪是豆科植物,总黄酮是黄芪药用功效的主要物质单位[2],也是目前生物提出技术中黄酮类化合物的主要提取原料.高剪切分散乳化技术在部分药物研究方面已被应用研究,但采用该技术行黄芪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目前仅有滑聚娜等[3]的一篇报道.本研究报道高剪切分散乳化技术基础上的黄芪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方法并进行动力学研究,一方面希望为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另一方面也对滑取娜等[3]的报道进行验证.

    作者:许继华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的原因及护理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胰胆疾病的重要诊断方法.随着操作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内镜及其附属器械的迅速发展,内镜下介入治疗正逐渐成为某些胰胆疾病的重要治疗方法,使原本需要外科手术的某些疾病避免了手术,并取得了很满意的疗效,给临床胰胆疾病的诊断、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变革.ERCP属于有创诊治技术,经过30多年的发展,ERCP逐步以治疗性ERCP为主,为患者提供方便简洁的诊治方式.但由于ERCP操作技术的复杂性,其引起的并发症也随之增多.急性胰腺炎是ERCP术后常见严重的并发症之一[1],发生率为1%~10%[2].本文旨在分析ERCP术后并发胰腺炎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作者:高永平;刘进鸽;王若;郑雅梅 刊期: 2013年第07期

河北医药杂志

河北医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