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衡水市养老院入住老人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王美芹;吕冬梅;张建志

关键词:养老院, 入住老人, 健康状况, 调查分析
摘要:伴随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由于社会快速发展,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竞争压力的增大,使家庭的养老功能逐渐弱化,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选择入住养老机构.同时我国慢性病发病人数快速上升,及时准确地明确老年人的健康状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高其生活质量十分必要.我们2009年12月至2010年10月对衡水市养老院入住老人的患病状况,进行了专题调查并进行分析.
河北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吡拉西坦胶囊生物利用度的研究

    吡拉西坦片又名吡乙酰胺片、乙酰胺吡咯烷酮片,能促进脑内代谢和乙酰胆碱合成,增强神经兴奋的传导,并能改善和提高学习记忆,对由于物理因素或者化学因素所导致的脑功能损伤,有一定治疗作用[1].吡拉西坦片对人体的不良反应,以消化道比较多见,主要表现为恶心反胃、上腹部不适、腹部气胀和腹部疼痛等,吡拉西坦胶囊可以减少这些不良反应,本文对吡拉西坦胶囊进行了生物利用度的研究.

    作者:薛连才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诊断肺占位病灶临床观察

    目前,经皮肺穿刺活检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肺部疾病的诊断,经皮肺穿刺活检是一种微创诊断方式[1],其诊断效果如何一直是医学领域关心的热点话题,本文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诊断肺占位病灶的临床效果,为相关的临床医疗工作提供参考.

    作者:郑慧锋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腹部闭合性损伤致迟发性结肠坏死诊疗体会

    肠损伤是腹部损伤中较为常见的损伤之一,其发生率占整个腹部损伤的30%以上[1].由于结肠部分位于腹膜后,位置较隐蔽,损伤后不易发现,结肠坏死病情凶险,常并发感染中毒性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及多脏器功能不全等而危及生命.由于腹部损伤后肠迟发性肠坏死及为少见,早期不易确诊,故易误诊而延误治疗,并且往往会造成严重后果.我院自1998至2010年共收治闭合性腹部损伤1 096例,其中发生迟发性结肠坏死15例(1.37%),病例资料回顾分析如下.

    作者:崔晓峰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米索前列醇加雌激素对绝经女性取出IUD的观察

    宫内节育四(IUD)作为避孕的主要方法,在我国已广泛应用,一般在绝经后1年内取出,但农村女性文化水平较低,取环意识差,想取环时都在绝经1年以后了.这就给取环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为女性绝经后,子宫变小,但IUD不会随之变小,这时相对于子宫来说IUD较大了[1,2].同时,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子宫开始萎缩、变硬、弹性差,子宫与环的比例不协调,有可能使IUD长期压迫子宫壁而逐渐嵌到子宫壁里面,甚至能撑破子宫壁而逸出子宫.即便IUD没把子宫挤破,而是一直在子宫里,由于子宫变小,IUD对子宫内壁的摩擦创伤还是很容易发生.这就可能引发子宫出血,虽然只是少量出血,但亦应提高警惕,而且它容易和子宫肿瘤混淆不清.IUD也可引起骶腰酸痛下坠、白带异常等[3].取环时,宫口扩张困难,患者痛苦,出血多且易穿孔,我们根据米索前列醇及雌激素的特性并将其用于绝经女性的取环术中,取得了较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晓;马会贤;伊凤蕊;张彭英;郑桂英;常晓钦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Cyclin D1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检测Cyclin D1在胰腺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胰腺癌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50例原发性胰腺癌组织标本和36例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逆转录荧光定量PCR法、蛋白免疫印迹检测胰腺癌及癌旁胰腺组织中Cyclin D1的表达;并分析Cyclin D1表达与胰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结果 Cyclin D1在胰腺癌组织中出现较高表达;Cyclin D1的表达与胰腺癌的病理组织分级、增殖活性、肿瘤转移和临床分期关系密切,与年龄、性别、发病部位、生存时间无关.结论  Cyclin D1高表达与胰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苏春永;霍华志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以血清抗线粒体抗体为特异性诊断指标的慢性进行性疾病.确诊后,患者还可存活平均5~8年[1].人体许多重要的激素不仅在肝脏进行降解、代谢,而且主要作用的部位也在肝脏.甲状腺激素影响机体的生长、发育等生理过程,肝脏对甲状腺激素的结合、转化与合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所以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造成肝功能受损时,甲状腺激素的代谢随之紊乱.随机抽取40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进行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检测,研究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严重程度与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之间的关系,报告如下.

    作者:齐国海;张凤兰;冯巧荣;张晚鱼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LCT与HPV在LEEP刀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后的随访价值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其发病率明显高于子宫内膜癌及卵巢癌,且近年来发病呈逐渐年轻化的趋势.宫颈上皮内瘤变是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一组癌前病变,它的结局有两种:一是病变自然消退,二是发展为浸润癌[1].但是宫颈上皮内瘤变发展到宫颈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往往需要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2] .如果能够早期发现宫颈病变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治疗,可明显降低宫颈癌的发生率.因此,积极的防治宫颈上皮内瘤变是预防宫颈癌的关键.

    作者:李巧云;刘秀荣;李桂荣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的原因及护理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胰胆疾病的重要诊断方法.随着操作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内镜及其附属器械的迅速发展,内镜下介入治疗正逐渐成为某些胰胆疾病的重要治疗方法,使原本需要外科手术的某些疾病避免了手术,并取得了很满意的疗效,给临床胰胆疾病的诊断、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变革.ERCP属于有创诊治技术,经过30多年的发展,ERCP逐步以治疗性ERCP为主,为患者提供方便简洁的诊治方式.但由于ERCP操作技术的复杂性,其引起的并发症也随之增多.急性胰腺炎是ERCP术后常见严重的并发症之一[1],发生率为1%~10%[2].本文旨在分析ERCP术后并发胰腺炎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作者:高永平;刘进鸽;王若;郑雅梅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重型脑干出血患者早期气管切开的临床应用

    脑干出血患者发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如何改善呼吸功能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我院2006至2011年共收治脑干出血患者85例,其中重型出血62例,自2008年对重型脑干出血患者采用早期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治疗(2008年前有4例患者因血氧饱和度或氧分压问题采取早期气管切开,未计入研究资料),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孙立华;徐有学;林秋全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小儿尿道下裂手术治疗分析

    尿道下裂是小儿常见的泌尿系统畸形,是小儿泌尿外科中小儿重建泌尿系统比较复杂的疾病.尿道下裂引起尿道口远端的尿道周围组织发育不全,形成纤维索,牵扯阴茎弯向腹侧,主要表现为尿道开口异位和阴茎下曲畸形,影响站立排尿.为提高小儿尿道下裂手术治疗效果,作者对2010至2012年65例尿道下裂患儿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为小儿尿道下裂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和经验参考.报告如下.

    作者:吴涛;李晓英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某高校大学生饮食相关行为及影响因素调查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营养与健康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病大都与不合理的营养摄入有关.合理营养来自平衡膳食,不良饮食行为导致营养摄入不合理,从而影响健康,对于大学生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正处在身体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很多不良的饮食习惯如过多饮用汽水饮料、不吃早餐、吃零食、喜食快餐、盲目节食等均会对健康产生危害.为了解某校大学生饮食相关行为及影响因素的现状,我们于2008年5月进行了问卷调查,为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作者:荣素英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二甲双胍联合瑞格列奈与单纯胰岛素强化治疗的疗效比较

    目的 观察二甲双胍联合瑞格列奈与单纯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9年11月至2011年12月治疗的初发T2DM患者53例,随机分为A组(27例)和B组(26例),A组予以二甲双胍+瑞格列奈治疗,B组予以单纯胰岛素强化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的变化,并比较2组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2周后FPG、2 hPG均有改善(P<0.05),2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FPG、2 hPG、HbA1c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B组较A组更快达标,但增加体重更明显,2组治疗费用相当.结论 二甲双胍联合瑞格列奈疗效确定,并可防止单纯使用胰岛素引起的体重增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马天;张坤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不同剂量缬沙坦对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缬沙坦在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治疗中对血浆脑钠肽(BNP)浓度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缺血性心肌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36例和健康对照组2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心力衰竭组随机分为小剂量治疗组和稍大剂量治疗组,治疗12周,应用心脏彩色超声仪监测治疗前及用药后1、4、12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舒张末径(LVSDd)指标变化,并在相应时间段抽血测血浆BNP浓度,观察不同剂量缬沙坦对缺血性心肌病心功能及左心室大小的影响.结果 2组血浆BNP值治疗后1、4、12周与治疗前比较显著降低.稍大剂量治疗组在治疗4周和12周时血浆BNP值比小剂量治疗组显著降低.LVEF值1周时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周和12周时显著高于治疗前,且稍大剂量组高于小剂量组,2组LVSDd值在1周和4周时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周时显著高于治疗前,稍大剂量治疗组在12周时LVEF及LVSDd均较小剂量组有显著改善.结论 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缬沙坦可显著改善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加大缬沙坦剂量,其心功能改善程度更为明显,并可显著改善左心室重构.

    作者:顾晓龙;邱健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胰岛素联合拜糖平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分析

    糖尿病(DM)作为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是指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而导致体内糖类、脂肪及蛋白质代谢障碍等,严重者会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其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1].坚持有效的药物治疗,对血糖进行合理的控制仍是治疗糖尿病的首要目标,进而控制和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本组研究通过采用胰岛素联合拜糖平治疗2型糖尿病,治疗效果明显,报告如下.

    作者:孙传铎;杨峥维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应用皮肤牵张法闭合四肢创面

    肢体高能量损伤逐渐增多,且多伴随皮肤软组织缺损,难以直接缝合,传统行长期换药,待创面肉芽新鲜后行游离皮片或皮瓣移植闭合创面,技术要求较高,治疗周期长,费用高,且并发症多若皮瓣修复失败,后果难以接受.1976年Barrer等报道,用扩张器扩张皮肤重建皮肤缺损后,研究及使用这种方法治疗皮肤缺损,近年来有了一定的发展和临床应用[1-3].

    作者:李付彬;李衡;焦振清;张国川;吴希瑞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自发性脑出血的微创手术治疗

    自发性脑出血是指没有明显外因情况下的脑内出血,是中老年常见的疾病,多由高血压引起,其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传统治疗方法为开颅手术,开颅手术创伤大,费用高,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采用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进行颅内血肿清除,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我院从2006年1月开始采用YL-1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治疗自发性脑出血117例,临床疗效较好,报告如下.

    作者:崔绍杰;刘文鹏;贾云凤;白小军;史铁钧;杨志峰;黑博;王培新;黄豪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早发型子痫前期与血浆蛋白Z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讨论血浆PZ含量与早发型子痫前期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指导意义.方法 选择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孕周28~34周)80例,相同孕周正常晚期妊娠孕妇40例、正常早孕、中孕及非孕育龄女性各40例;采用ELISA定量测定血浆蛋白Z(PZ)水平;采用t检验分析比较各项指标水平的差异及其相关性.结果 正常育龄非孕女性及正常早、中、晚期孕妇血浆PZ随着妊娠及孕周的增加,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发型子痫前期组患者血浆PZ含量与正常晚期妊娠组比较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早发型子痫前期重度与轻度患者相比血浆中PZ含量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PZ在正常妊娠状态下较非孕期升高且随孕周增加呈现上升趋势;血浆PZ降低可能与早发型子痫前期发病相关;早发型子痫前期的严重程度与血浆PZ含量相关.

    作者:韩卫华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应用开放植骨治疗感染性骨缺损疗效观察

    感染性骨缺损的治疗对骨科医师来说依然是严重的挑战.其传统治疗策略是在控制感染,解决创面覆盖问题后,再考虑骨性重建.我院2010至2012年,运用开放植骨治疗胫骨骨缺损15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卢孟康;彭阿钦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舒适护理

    糖尿病(DM)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障碍性疾病,其并发症可遍及全身各器官.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的急重症,合并DM将使其危害性更加严重.近年来DM合并AMI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根据相关报道,DM合并AMI患者死亡率超过非DM病人死亡率的2倍,因此加强此类患者的护理对于降低其并发症,改善预后意义重大[1].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逐步提高,医学模式也逐渐改变,即住院患者不仅需要传统的技术服务,同时还希望在住院护理方面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使患者在住院期间尽可能达到愉悦的状态或尽大可能降低不愉快的程度.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护理的发展模式,其实践活动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可在大程度上满足患者需求,能够降低疾病带来的身体、心理上的不适应,使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从而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我科于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对 60 例 DM合并AMI 患者实施舒适护理,收到良好效果,现将护理采用的主要方法、产生的效果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杨浩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人文关怀在老年白内障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进程不断加快,我国老年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例越来越大.在眼科疾病中,白内障是老年人常见的致盲性眼病[1,2].文献报道,60岁以上的老年人患病率高达69.03%[3],80岁以上老年人患白内障的人数可高达80.02%[4].由于老年人器官老化、生理功能逐渐衰退,眼球组织因此会产生一系列病理变化,发生晶状体浑浊造成白内障[5],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并且增加了日常生活中意外和风险的发生率.大多数老年人对白内障的手术治疗缺乏了解,容易产生各种不良情绪影响手术效果和术后恢复,再加上老年人同时患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慢性疾病,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也给患者和家属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本文旨在对2010年4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120例老年白内障患者进行人文关怀护理,取得良好效果,将临床护理内容进行初步分析.

    作者:韩奎 刊期: 2013年第07期

河北医药杂志

河北医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