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全方位健康教育模式对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手术患者的护理效果研究

朱国宁

关键词:全方位健康教育模式, 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手术, 护理效果
摘要: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手术是临床中治疗肾脏等疾病的有效方式之一,患者的康复效果除与手术有较大的相关性外,围术期的护理干预对其也有较大的干预,其不仅可对患者的治疗进行配合性处理,也可以对患者的心理、生理等多方面进行相应的干预,达到全面改善患者状态的目的[1].而健康教育作为护理干预过程中对患者干预效果较为明显的一个方面,其模式的选取非常重要[2].本文中我们就全方位健康教育模式在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手术患者中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报道如下.
河北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股骨软骨母细胞瘤1例

    患者,男,21岁.因左膝关节疼痛不适1年,加重1个月就诊.查体:右股骨远端局部压痛,局部轻度肿胀.影像学检查:X线平片示:左股骨内侧髁可见类圆形溶骨性骨质破坏区,边缘有硬化,左股骨外侧髁骨皮质变薄.X线诊断:左股骨内侧髁良性病变,建议进一步检查(图1~2).CT示:左侧股骨内侧髁可见类圆形骨质破坏区,大小3.5×3.5cm,CT值约为74Hu,内可见纤细骨嵴,病灶边界较清晰,周围可见环形硬化边.CT诊断:左侧股骨内侧髁占位,考虑软骨母细胞瘤可能性大,不除外巨细胞瘤的可能(图3~5).住院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诊断:(左股骨内髁)软骨母细胞瘤(图6).

    作者:刘晓伟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围手术期患者不同时点血糖水平研究

    当前人们广泛关注手术后患者的血糖变化,认为在术后应激状态下患者血糖升高,会给预后带来不良影响.但是对于围手术期患者血糖的改变,尤其是麻醉和手术过程中的变化,很少有相关报道.整个围手术期,患者经历了术前的紧张、焦虑,麻醉抑制,手术刺激和术后疼痛等不同刺激,为了了解各阶段患者血糖的变化,对我院择期手术的40例全麻患者,在各个时点进行血糖检测,加以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林琳;吴振宇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与生存质量相关性研究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渐呈上升趋势[1],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糖尿病病情复杂、并发症多样、疾病管理难度大,致使患者自信心减退,影响其自我效能.自我效能是指人们成功地实施和完成某个行为目标或应付某种困难情境能力的信念[2],是影响糖尿病患者行为改变因素之一[3].本研究通过相关性调查,揭示两者的关系,报告如下.

    作者:许晔;林蓓琪;何敏敏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乌司他丁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分析

    急性胰腺炎(AP)是临床常见急腹症之一,起病急、进展快,容易发展成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达7.5%~30%[1].AP的发病机制复杂、多因素参与,目前有胰酶自身消化、白细胞过度激活、微循环障碍、细菌感染等学说.在AP的治疗过程中,改善胰腺组织微循环、抑制炎症反应尤为重要.为进一步探寻临床治愈急性胰腺炎的有效方案,我院采用乌司他丁注射液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AP,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银德滨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白内障术后药物源性角膜病变的临床研究

    药物源性角膜病变指在眼局部或全身用药后,引发了角膜组织病理性的改变.由于在临床表现较复杂,常发生在原发病治疗过程之中,因此临床易漏诊或误诊.白内障患者术后常采用抗生素、激素类药物进行抗菌、消炎,临床疗效良好,但也增加了药物源性角膜病变的发生风险[1].笔者回顾性分析了我院近年来白内障术后药物源性角膜病变的发生情况,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报告如下.

    作者:刘中;马蓝;黄宇;陈健华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乳腺动态增强MRI及后处理技术在乳腺癌筛查中的应用

    MRI具有良好的分辨率,是一种无创伤、可重复实施的检查方法,在乳腺疾病的筛查、诊断、选择治疗方案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2007年美国癌症协会乳腺癌筛查指南中提出将MRI作为乳腺癌高危人群筛查的影像学检查方法[1].乳腺MR动态增减成影技术是鉴别乳腺肿瘤的一种高敏感技术.本文研究常规MRI及动态增强MRI对乳腺病灶的显示情况,将图像行各种后处理,探讨对乳腺良恶病变的诊断应用价值.

    作者:赵合保;李保卫;赵向荣;刘武杰;刘晓亮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张家口地区皮炎湿疹患者斑贴试验结果分析

    皮炎湿疹是皮肤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因其病因复杂,易复发,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因此,了解本地区临床上常见的皮炎湿疹的接触性变应原尤为重要,它可以帮助患者寻找相应接触性变应原,并为该类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我科2009年8月至2012年3月对门诊诊断为皮炎湿疹患者268例,采用北京百亿怡达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提供的“标准筛选系列变应原诊断试剂盒”,进行了斑贴试验检测,报告如下.

    作者:高瑞岭;董宁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目前我国由于社会老龄化的加快,老年骨伤患者数量逐年呈上升趋势,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和既往病史的复杂性,使得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的术后风险增加,如何提高术前护理和术后护理预案,加强护理科学管理及其个体化操作成为手术成功的关键环节.我科2010至201 1年行老年髋关节置换术50例,在科学的护理管理和预案的指导下,规范个体化操作,通过全程的科学干预,取得良好临床效果,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闫金鑫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高低频超声诊断外伤性肝脾损伤分析

    肝脾是人体中不可或缺的脏器,质地较脆,且血运丰富,易因外部撞击造成损伤乃至出血[1].李萍[2]报道指出,近些年来我国肝脾外伤的患者数量呈上升趋势,一旦出血往往是外科急症.超声检测是目前临床诊断肝脾损伤情况的重要手段之一,有助于为临床提供准确信息,便于指导治疗方案的设计与实施.本文探讨了高低频超声应用于外伤性肝脾损伤的诊断价值,希望为临床影像学诊断提供相应资料.

    作者:张宝珍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分析

    骨盆骨折一般由高能量损伤而引起,患者的伤情复杂、严重,其病残率与病死率均较高[1,2].以往常应用牵引及骨盆吊带等保守治疗,但效果均不佳,特别骨盆后环不稳定,往往留有疼痛症状,进而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行走与负重,因此目前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一般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3,4].本文笔者选取我院收治的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共60例,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曲秀岭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研究

    感染是外科手术中常见的并发症,在抗生素未应用于手术抗感染之前,大部分患者即使手术成功也常死于术后严重的感染[1].现在术后感染虽然可以应用抗生素进行有效的治疗,但它大大地增加了患者术后的痛苦和心理负担.因此许多学者将研究的方向转为预防术后感染的发生.围手术期一般是指从患者开始接受手术治疗开始直至手术结束、患者基本恢复健康的一个围绕手术的全过程.目前,临床上在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以减少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已经成为一种常用的预防感染的方法.我院针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重要作用及抗生素的合理应用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报告如下.

    作者:李红松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颈交感神经阻滞治疗神经性耳聋耳鸣

    神经性耳聋又称为感音性耳聋,主要是指外耳、中耳的声音传导系统正常,但是听觉神经系统或者耳蜗发生病变,其病变主要发生在听神经、听觉皮质中枢或内耳,导致听觉器官无法正确的感知声音,造成较严重的听力损失[1,2].其发病机制复杂,有学者认为是由于各种因素致使内耳微循环障碍造成组织缺血缺氧[3].中医治疗主要认为,相关的脏器需要进行阴阳调衡,其治疗原则主要为改善大脑和耳部的血液循环,而神经阻滞应用利多卡因可以选择性收缩舒张血管,减慢血流速度,可以减轻血流冲击血管壁;此外B族维生素也具有营养神经的功能[4].为了探讨颈交感神经节阻滞联合中药治疗神经性耳聋耳鸣的临床效果,寻找正确治疗神经性耳聋、耳鸣的有效措施,笔者回顾性分析了我院收治的神经性耳聋耳鸣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中药治疗基础上给予颈交感神经阻滞治疗措施,报告如下.

    作者:吴华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输卵管阻塞性不孕介入再通术联合中医综合治疗临床疗效观察

    输卵管阻塞是不孕症常见的病因之一,约占不孕症人群的30%~40%,而随着性传播疾病、流产等原因而保持上升趋势.输卵管介入再通术治疗输卵管近端阻塞有良好疗效,但此方法仅单纯解除阻塞,属治标不治本.由于炎症造成输卵管内膜破坏或累及管壁,导致纤毛运动和平滑肌舒张功能障碍,从而影响输卵管的蠕动、拾卵及输送受精卵的功能,导致宫内孕率不高,输卵管妊娠率较高.笔者根据祖国医学,采用放射介入再通术联合中药综合治疗本症60例,报告如下.

    作者:胡雅平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替罗非班对急诊PCI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影响

    心血管病已经成为21世纪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其中为凶险的是急性冠脉综合征.不稳定型心绞痛属于急性冠脉综合征范畴,它的主要发病机制为斑块破裂诱发血栓形成,冠脉内不全堵塞性血栓和附壁血栓为其特征,其中10%可以发生急性闭塞性血栓,抗血小板和抗凝血酶药物可减少不稳定型心绞痛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的几率和病死率.替罗非班是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它阻断了血小板聚集的终环节,其安全性及有效性使其应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临床上急性心肌梗死应用替罗非班的研究广泛,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PCI患者应用替罗非班的研究并不多见,本研究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应用替罗非班对缺血心肌的改善及支架后慢血流的影响,评价替罗非班对此类患者的益处.

    作者:王丽娅;马立伟;宋春丽;董巍;王晓燕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短期强化治疗诱导初诊2型糖尿病“蜜月期”的研究

    目的 探讨中效胰岛素(NPH)联合口服降糖药短期强化治疗对改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和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观察32例新诊断T2DM患者接受4周NPH联合二甲双胍、瑞格列奈强化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 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各时点胰岛素(INS)、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指数(HOMA-β)、早时相胰岛素分泌指数(I30/△G30)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变化,每3个月随访1次.结果 血糖达标时间为3~9d,平均(6.4±2.6)d.治疗4周后,FBG、2hPBG、HOMA-IR明显降低(P<0.01);胰岛素释放各时点均增高,且高峰时间前移到1h;△I30/△G30、HOMA-β明显升高(P<0.01).停药后即时缓解率为90.6%,随访6~27个月,缓解率分别为3个月81.3%、6个月68.8%、9个月59.38%、12个月56.25%、24个月53.13%.年龄≥60岁患者的12个月病情缓解率明显低于20 ~39岁和40 ~59岁(14.3%vs 75%、61.5%,P<0.05),体重指数24~27.9 kg/m2和≥28 kg/m2患者病情12个月缓解率明显高于≤23.9 kg/m2患者(66.7%、71.4%vs 14.3%,P<0.05).结论 短期NPH联合口服降糖药强化治疗可迅速控制血糖、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使部分患者进入长期血糖良好控制而不须服用任何药物的“蜜月期”,且年龄较轻、超重或肥胖者“蜜月期”持续时间较长.

    作者:刘颖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过氧化氢诱导心肌细胞氧化应激中心肌蛋白变化规律的研究

    目的 探讨过氧化氢(H2O2)诱导心肌细胞氧化应激中心肌蛋白的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原代分离小鼠心肌细胞,H2O2刺激心肌细胞,分别于不同浓度H2O2刺激不同时段后,采用MTT法分析细胞活力变化,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情况,ELISA试剂盒测定细胞内GSH和MDA水平,并采用蛋白印迹方法测定心肌细胞内心肌蛋白心肌肌钙蛋白T(cTnT)和间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 43)的变化规律.结果 高浓度H2O2较低浓度降低心肌细胞细胞活力显著,H2O2刺激2h后细胞活力降低显著(P<0.05);高浓度H2O2刺激2h后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H2O2刺激减少心肌细胞谷胱甘肽(GSH)水平,增加丙二醛(M DA)含量(P<0.05);H2O2刺激增加心肌细胞内cTnT和connexin 43蛋白表达,呈现一定量效关系.结论 H2O2刺激心肌细胞,可抑制心肌细胞活力,促进细胞凋亡,造成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H2O2引起心肌细胞内cTnT和connexin 43表达代偿增高.提示减少氧化应激,提高抗氧自由基防御机制与疾病转归密切相关.

    作者:覃中琼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药物对双相障碍复发的影响

    双相障碍(bipolar disorder,BPD)是以情感或心境异常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精神障碍,伴有与异常心境相适应的认知、行为、心理生理以及人际关系方面的改变或紊乱,分为双相Ⅰ型、双相Ⅱ型、混合型、快速循环型等.它具有高复发率、高自杀率、高共病率、早期低识别率的特点.BPD的复发率可高达90%,对家庭及社会影响很大.影响BPD复发的风险因素繁多,本研究对药物与其复发关系进行调查分析,了解药物对复发的影响,以便为减少复发、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提供依据.

    作者:杜义敏;程月红;王学义;张培;李莹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提升护生职业认同、自我效能感教育模式探讨

    近年来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群众对健康的要求不断提高,提高卫生服务的质量成为所有医务工作者的重要内容,加上医疗卫生服务改革的深入,增加护理人才的数量、提高护理人才的质量成为护理工作的一大难题.我国的部分护生存在盲目择业,对护士缺乏职业认同等问题[1],因此如何提高护理本科学生对工作的识别能力,引导其进入护士角色,引起了当前护理教育者的高度重要,也是我国20多年的护理教育方式的挑战.对我院160例实习护生分别进行职业相关实践活动教育和常规职业教育活动,以构建与现代教育形式相协调的护生职业认同的自我教育模式,提高护生的职业认同和自我效能感,从而为拓展护生的职业认同教育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夏红霞;张小红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经手术治疗上消化道穿孔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情况分析

    为了进一步观察传统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上消化道穿孔患者的临床效果的效果差异,笔者特进行本次实验,试验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上消化道穿孔的患者84例,通过计算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2组在性别分布、性别差异、身体健康程度、病程分布上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周天志;肖锐刚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在ACS介入治疗中的作用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急征,病死率和发病率极高,在我国有上升趋势.ACS包括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性的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ACS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例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血小板被激活,导致动脉内血栓的形成,引发ACS.所以阻止血栓的形成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病情[1].近年来出现的新型抗血小板药替罗非班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选取来我院就诊的50例ACS的患者,对病例进行分组研究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抑制剂替罗非班用于ACS患者介入治疗近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先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张茗;任祝军;赵丽芬;王宝石;张志利 刊期: 2013年第14期

河北医药杂志

河北医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