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吕靖中教授运用三黄二姜一附汤治疗复发性口疮经验

赵璐

关键词:吕靖中, 中医师, 夏炭性口疮/中医药疗法, 三黄二姜一附汤/治疗应用
摘要:复发性口疮是口腔黏膜疾病中发病率高的一种疾病,据国内外统计资料显示,该病患病率达20%左右[1].
中医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神经萎缩48例

    视神经萎缩是严重影响视力的疑难、慢性眼底病,多为感染、营养不良、眼部外伤、脑部肿瘤及他病继发而导致,治疗较棘手.1999-2008年,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神经萎缩48例,疗效尚可,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刘元真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试探柴胡黄芩药对清泄肝胆的配伍作用

    本文从文献记载、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方面对柴胡、黄芩药对进行探讨,揭示该药对在肝胆等疾病治疗中的配伍作用.

    作者:王宪龄;周志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简论内伤发热证治

    发热是中医内科临床常见病之一,中医学依据其病因病机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外感发热和内伤发热.

    作者:李伟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龙胆泻肝丸的溶出度研究及中药溶出度研究探讨

    目的:建立龙胆泻肝丸的体外溶出度的测定方法,并探讨中药丸剂溶出度研究的相关问题.方法:采用HPLC等度洗脱法同时测定不同取样点时溶出液中指标成分龙胆苦苷和栀子苷的含量,计算相对累积洛出率,拟合Weibull分布曲线,提取溶出参数.结果:龙胆苦苷和栀子苷在4 h内均基本全部溶出,溶出曲线与Weibull分布曲线拟合较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979 5、0.997 5;两者T<,50>分别为27 min和34 min.结论:该溶出度测定方法简便、快速、可行.可用于龙胆泻肝丸的质量控制,其通用方法可作为其他中药固体制剂的溶出度测定的参考.

    作者:刘瑞新;张转建;孟祥乐;唐进法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浅议清宫中药代茶饮

    中国的中药代茶饮历史悠久,理渊道博,且其治疗疾病、保健养生具有简单、方便、有效的特点,在中国医药学中独辟蹊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范敬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益气化瘀方对60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预防作用

    目的:观察益气化瘀方防治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成功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化瘀方,服用半年.观察两组再狭窄率的差别.结果:治疗组有减少再狭窄发生的作用,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服用益气化瘀方能够降低再狭窄发生率,提高远期疗效.

    作者:安辉;缪灿铭;李雪山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丹参通脉胶囊治疗脑中风恢复期阴虚血瘀型96例

    脑中风恢复期是指中风后半个月至半年内的一段时间,此期的主要病机为阴虚血瘀.2006-01-2008-01,笔者采用丹参通脉胶囊治疗脑中风恢复期阴虚血瘀型96例,疗效满意,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张万民;闫惠霞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辨证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258例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40岁左右开始至停经后12个月内,由于雌激素水平波动或下降所致的以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精神、心理、内分泌和代谢变化的一组症候群.

    作者:王雅琴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中药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63例

    阵发性心房颤动是常见的心率失常,临床多用胺碘酮治疗,有效率在50%~70%,可提高窦性心率的维持率[1].2006-01-2008-06,笔者采用胺碘酮联合中药治疗阵发性房颤63例,疗效满意,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王春彤;王艳华;杨学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中医手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78例

    膝骨性关节炎(degeneratjve osteo anhritis,DOA)是一种常见的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关节软骨损害为主要病理特征的慢性关节疾病,临床以膝关节疼痛、僵硬、活动受限为主要特征,发病年龄多在50~70岁,尤以女性肥胖者多见.

    作者:范永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阴维脉病治之初探

    阴维脉的循行路线,《难经》仅说明起于诸阴之交,并没有明确阐述它的具体起止部位及循行的路线.迨至明代,李时珍才在《奇经八脉考》中把阴维脉的起止部位、循行路线及与各经交会的穴位,作了明确的说明.

    作者:孙松生;孙梅生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小青龙汤加味改善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IL-6和TNF-α的研究

    目的:观察小青龙汤加味对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将106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对照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青龙汤加味,两组均治疗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占92.6%,对照组有效率占80.8%,两组之问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在血清TNF-α和IL-6方面,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青龙汤加味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患者有明显疗效,可以降低血清TNF-α和IL-6的表达.

    作者:孟学峰;范晔;薛连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中医海洛因成瘾机制及戒毒治疗

    海洛因成瘾是一种疾病,临床上有它特有的症候群.其临床表现虽然繁杂多变,但其根本病机是五脏气血阴阳受损,表现为五脏多种虚损证候.中医戒毒治疗针对不同脏腑、不同病机进行辨证论治,综合必要的西医治疗手段,常可获良效.

    作者:谢仁谦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论腧穴的双向性

    腧穴的双向性是特殊作用中的双向良性调整作用特性,指机体在不同状态下,同一腧穴体现出两种相反的治疗作用,即完全相反的两种病证,治疗时针刺同一腧穴,均可使疾病向着痊愈的方向转化或恢复.

    作者:张淑君;曹大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针刺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30例

    目的:探讨针刺疗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肝俞、脾俞、肾俞、膈俞、足三里、丰隆、三阴交、阴陵泉、天枢、关元、中极、带脉、卵巢等穴位针剌治疗PCOS患者30例,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B超的变化.结果:30例患者治疗3个疗程后,痊愈8例,好转18例,无效4例,有效率占86.7%.结论:针刺治疗PCOS能有效改善月经周期、经量,使卵巢大小恢复正常范围,提高受孕率,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作者:周艳丽;杜彩霞;高希言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李振华教授从肝脾论治杂病经验

    李振华教授是第一批国家级名老中医之一,擅长疑难杂病的治疗,在潜方用药方面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笔者有幸随李师侍诊,深感其中医功底之深厚,辨证用药如有神.现择其从肝脾论治杂病之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周军丽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通脉复原汤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40例

    2004-01-2008-01),笔者采用自拟通脉复原汤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40例,疗效满意,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张丹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试探马钱子药性

    马钱子性寒性热的归属问题目前存在许多质疑,笔者从马钱子的文献记载、功能、主治、药理作用等方面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初步认为马钱子性平.

    作者:贺丽萍;孙守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中药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3例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以眩晕、头痛、失眠、视力模糊等为主要临床症状.2008-01-2008-12,笔者采用中药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3例,收到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黄玮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从体虚感冒合剂试论中药剂型改革

    面向社会服务,发展中药新剂型、新工艺,提高现有剂型和制剂水平是药剂学研究的首要任务.其主要内容可归纳为传统剂型的改进与提高、传统剂型改成现代剂型、直接将临床有效药物配制成现代剂型及创新剂型等几个方面[1].

    作者:王梅 刊期: 2009年第06期

中医研究杂志

中医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