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平消胶囊配合化疗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35例

张红巧

关键词:平消胶囊/治疗应用, 化疗, 晚期恶性肿瘤/中西医结合疗法
摘要:平消胶囊是以仙鹤草、郁金、枳壳等多味中药经科学提取精制而成的口服胶囊,具有抑制肿瘤生长、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2005-2007年,笔者选用平消胶囊合并化疗药物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35例.并与同期单纯化疗的35例作对照,对患者的近期疗效、外周血象及生活质量进行观察,总结报道如下……
中医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益心康泰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对血管内皮素影响的观察

    不稳定型心绞痛(UA)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SA)与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种状态.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患病率有增高的趋势,其临床表现形式及严重程度不一,大多数患者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以逆转为SA,少数病例可在短期内进展为心源性猝死[1].益心康泰胶囊具有扩张冠脉,增加冠脉血流作用,本研究旨在观察益心康泰胶囊对ACS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及疗效.

    作者:魏毅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陈宏珪教授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经验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陈宏琏教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近50年,擅长治疗各种内科疾病,其多年来致力于中西医结合研究,尤其在心脑血管疾病方面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行之有效的治疗经验,笔者有幸随师学习,获益匪浅,现将其治疗心力衰竭的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张玉辉;苗利军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补肾活血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30例

    子宫内膜异位症(EM)是子宫内膜组织生长在子宫腔被覆黏膜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的一种疾病,好发于生育年龄妇女,是妇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可导致痛经、不孕、月经不调等,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我们在长期临床工作中认为肾虚血瘀是本病的主要病机之一,自拟补肾益气、活血化瘀的补肾活血汤治疗本病30例,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吴瑕;刘勤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0例

    溃疡性结肠炎以结肠黏膜、广泛性溃疡为特征,临床上以黏液便、腹痛、腹泄、里急后重等症状为主要表现.本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且病程长、易复发.2006-01-2007-08,笔者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0例,效果满意,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马传武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96例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K)是当今世界上危害严重的感染性眼病之一,发病率占角膜病的首位….西药治疗虽有疗效,但不够理想,耐药病例逐渐增加.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其治疗,疗效满意,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王良玉;马翠香;李静英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孙玉信老师应用三仁汤治疗外感发热经验

    三仁汤方源于<温病条辨>,是治疗湿温初起,邪郁卫气的名方,具有芳香宣气化湿之功.孙玉信老师应用三仁汤加减辩证治疗多种病症如发热、腹胀、纳呆、乏力、咳嗽、痤疮、口糜、便秘等,多获良效.对一些难治的外感发热,灵活加减,取效甚好,兹举案如下……

    作者:白冬梅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渊源流长的河南中医文化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标记,也是一个民族赖以延续和发展的根本.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延续的载体,中医学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中医是在东方文化环境中产生、发展、成熟的,没有中医药就没有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

    作者:邱彤;王金华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50例

    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又称过敏性咳嗽、咳嗽型哮喘、隐匿型哮喘,以持续咳嗽反复发作为特征,是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近年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06-06-2007-12,笔者运用祛风解痉汤配合西药喘康速气雾剂吸入治疗CVA患者50例,随机设对照组单用喘康速气雾剂吸入治疗40例,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优于西医常规用药,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孙保军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综合疗法治疗前列腺增生性小便不利症80例

    2003-01-2008-01,笔者以自拟化瘀补肾利水汤为主,结合针灸及西药治疗老年性前列腺增生性小便不利症80例,疗效理想,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孙丙军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中药汤剂中先煎药物的分类及煎煮方法

    汤剂应用较早,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在汤剂的各种特殊煎煮方法中尤以先煎应用广泛,而对此则较难以掌握.在煎煮过程中有诸多因素影响其煎煮质量,如煎煮器具,煎煮时间,外界压力等.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先煎药物进行探讨.

    作者:李学林;陶继阳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筋骨消肿止痛膏外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多发病,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多发于中老年,尤以中年人为多见,常久治不愈,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2005-2006年,我科采用自制筋骨消肿止痛膏外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疗效显著,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薛爱荣;张向阳;薛爱霞;王丽娟;杜书萌;魏薇;王新义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益肾解毒通络胶囊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CTGF的影响

    进行性肾小球硬化导致肾功能衰竭是引起糖尿病患者终死亡的主要原因.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的确切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涉及了多个方面[1],其中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孙新宇;张良舜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益气活血中药对心气虚证家兔血浆NO、ET的影响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中药对家兔心气虚证血浆中一氧化氮(NO)及内皮素(ET)含量的变化及益气活血中药的药效.方法:用家兔高脂饮食和免疫定向损伤法作为心气虚证实验动物模型.观察家兔NO与ET的变化,并以益气活血中药进行干预,观察益气活血中药对心气虚证的效应.结果:造模后心气虚证模型组NO的含量明显下降,ET的含量明显增加.益气活血中药可提高血浆中NO的含量,可降低血浆中ET的含量.大剂量治疗组与小剂量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小剂量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大剂量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小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ET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心气虚证可能与NO的下降及ET含量的增加有关.益气活血中药治疗心气虚证的作用机理可能与提高血浆中NO的含量,降低ET的含量有关.

    作者:明海霞;金戈;刘喜平;李军;李杨;董晓丽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平消胶囊配合化疗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35例

    平消胶囊是以仙鹤草、郁金、枳壳等多味中药经科学提取精制而成的口服胶囊,具有抑制肿瘤生长、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2005-2007年,笔者选用平消胶囊合并化疗药物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35例.并与同期单纯化疗的35例作对照,对患者的近期疗效、外周血象及生活质量进行观察,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张红巧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补中益气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宋金时期著名医学专家李东垣所拟制的补中益气汤,组方融益气与升阳为一体,历来被视为调理脾胃的名方.在临床上应用广泛,疗效可靠,受到历代中医的推崇.后代将此方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等科多种疾病,收到了很好疗效.我科多年来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较多,而老年病人非常愿意接受中药治疗,故使用补中益气汤较多,疗效比较好,探析如下……

    作者:赵方方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古代医籍癫痫辨病辨证考

    本文主要探讨古医籍对癫痫辨证的认识.历代医家主要通过脏腑病位辨证、病因辨证、寒热虚实辨证、气血辨证等辨证方法认识本病,把握其实质,并将癫、痫、狂、痉、惊、厥、中风等病证鉴别,有利临床诊断和治疗.

    作者:张葆青;刁娟娟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中药传统理论之主流理论与非主流理论

    中药传统之主流理论是指:一、从历史上看,长期占据中药理论之主导地位,为主要的、多数的中医药著作所采用,作为论述药物功能,解释临床疗效的主要依据之理论;二、从现代来讲,被编入历版大学本科中医教材之中药理论.符合此二条者,即可称为中药传统主流理论.主流理论之外的中药理论,即为传统的中药非主流理论.按新版大学本科中药教材所编,主流理论之主要内容为四气五味,升降浮沉、七情和合,有毒无毒,归经引经等.

    作者:许颖富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疏肝健脾方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56例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有人统计约占消化专科的20%-40%[1].中医学认为肝郁脾虚是FD的主要证型.近年来,笔者采用自拟疏肝健脾方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56例,疗效满意,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李顼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黄芪配伍香丹注射液治疗各种水肿170例

    肝硬化腹水、心源性水肿、肾病水肿、脑血管病水肿、特发性水肿等,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如何更有效、更经济地给予治疗,增进疗效,减轻病人的痛苦和负担,是临床医生需要研究的课题.2003-07-2008-02,笔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香丹注射液治疗各种水肿170例,收到了满意的疗效,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赵高明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辨证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36例65只眼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眼部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近年来它的发病率日益增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成年人致盲的重要原因.近年来,笔者根据自己的临床实践,采用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36例65只眼,疗效满意,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代点云 刊期: 2008年第10期

中医研究杂志

中医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