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UF-1000i全自动尿流式细胞分析仪的质量控制

邵俊国;周振东;宋巧云;马景枝

关键词:尿流式细胞分析仪, 质量控制
摘要:UF-1000i全自动尿流式细胞分析仪具有检测快速、结果重复性良好、精密度、准确度高等优点.在提高检验人员工作效率的同时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及疗效的观察提供了更多有价值的实验数据,为确保结果的准确性,使用UF-1000i全自动尿流式细胞分析仪要全面做好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的质量控制.笔者体会如下.1 分析前的质量控制1.1仪器安装环境 仪器安装不能在高温、高湿、多尘及日光直晒的位置,而应在通风良好位置适当的室内安装,使其性能得以充分发挥.仪器的电源线采用三相插头,工作环境温度15~30℃,相对湿度范围为30%~ 85%.
河北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髋部骨折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及护理干预

    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形成是髋部骨折围手术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于存在诸多高危因素的老年高龄患者尤为常见,可引起致命的肺栓塞及远期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1].我科2007年10月至2009年10月收治老年髋部骨折患者227例,在整体护理的基础上针对老年高龄患者存在的DVT形成高危因素进行预防性护理干预,获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27例,男98例,女129例;年龄65~ 83岁,平均73岁.粗隆间骨折行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术95例,股骨颈骨折132例;行全髋置换术49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83例.糖尿病26例,高血压58例,冠心病63例,高血脂70例,陈旧心肌梗死3例,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2例,陈旧性脑梗死5例.本组227例中发生DVT 8例,发病率3.5%,无1例肺栓塞发生及因血栓死亡病例.

    作者:于芳;李冬梅;张静玉;杜雪梅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测定肾康超微粉胶囊中黄芪甲苷的含量

    近年来对黄芪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更多地集中在其对补气、利尿作用方面,其被用来治疗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黄斑病变和动脉硬化症等.肾康超微粉胶囊包含了黄芪等十一味草药的复方中药制剂.《中国药典》规定黄芪药材的定量指标成分为黄芪甲苷[1].本研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对黄芪提取物中的黄芪甲苷进行检测,以求建立一种高效、灵敏、简便、经济的黄芪甲苷的检测方法.对黄芪提取物中黄芪甲苷的含量进行测定,为开发黄芪甲苷新制剂提供试验基础.

    作者:杨素芹;刘文惠;张继敏;曹德英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善释SXB-Ⅰ型网状补片治疗老年腹股沟嵌顿疝疗效观察

    老年人腹股沟疝亦日益增多且常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给治疗及预后都带来不利影响[1].而且发病急、合并症多、疝环缺损大、腹壁薄弱等,使手术治疗较为棘手.目前应用人工材料行无张力疝修补术已成为治疗腹股沟疝的主流术式.我院2007年3月至2011年1月应用善释SXB-Ⅰ型网状补片无张力修补加强腹横筋膜治疗老年腹股沟嵌顿疝34例,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男32例,女2例;年龄65 ~ 84岁,平均年龄76.8岁;有腹股沟疝病史31例,时间4个月~23年.发生嵌顿时间4h~1.5d,全部为单侧性.斜疝31例,股疝2例,直疝1例;其中复发疝4例.嵌顿内容物:小肠25例,大网膜8例,乙状结肠1例.疝囊内渗液:黄色渗液27例,血性渗液5例,无渗液2例,渗液量20 ~ 150 ml.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19例,前列腺增生15例,慢性便秘12例,慢性支气管炎10例,糖尿病7例,有肿瘤手术史4例.

    作者:胡宴阁;刘东红;石恩富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曲唑酮与安乐片联合治疗失眠症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曲唑酮与安乐片联合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2009年7月至2010年4月治疗的失眠症患者124例,按来院先后顺序分为曲唑酮+安乐片组(n=64)和地西泮(n=60),A组使用曲唑酮联合安乐片治疗,B组使用地西泮片治疗,治疗时间为4周,使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作为疗效评定的客观指标,使用TESS作为不良反应评定的客观指标.结果 治疗第1周曲唑酮+安乐片组患者和地西泮组患者睡眠质量就明显改善,睡眠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第2周起到治疗结束,曲唑酮+安乐片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就明显好于地西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曲唑酮+安乐片组的不良反应主要是轻度的困倦、恶心,无严重的副反应,TESS评分与地西泮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曲唑酮联合安乐片对失眠患者的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良好.

    作者:严贵亮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改良超滤对室间隔缺损患儿术后肺功能的影响

    室间隔缺损(VSD)属左向右分流性先天性心脏病,术前常有肺血增多,因而此类患儿减轻因体外循环(ECC)的不良反应及其造成的水肿有利于术后呼吸功能的恢复.临床上引入了改良超滤技术(MUF)来解决这些问题[1],此技术可以产生较好的血流动力学效果,包括升高收缩压,增加心指数及降低肺血管阻力,缩短术后拔管时间、ICU滞留时间及住院时间[2,3].本文对接受VSD修补术患儿的MUF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3年11月至2010年11月接受VSD修补手术并使用MUF的患儿550名(MUF组)进行研究,另550名同期接受同样手术但没有进行MUF的患儿作为对照组.2组心功能均为Ⅰ~Ⅱ组.2组患儿术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作者:王中;王试福;王大勇;郭珊;王永旺;曾圳红;石丽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试管早产、低体重儿与正常受孕早产、低体重儿听力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早期发现和诊断新生儿先天性耳聋以及试管婴儿和正常受孕的婴儿在听力方面是否有差异.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出生的孕28 ~36周的早产、低体重试管婴儿14例和正常受孕28 ~36周的早产、低体重婴儿14例进行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筛查、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筛查.连续监测异常者,后由中耳分析仪和诊断型听性脑干反应(ABR)确诊.结果 正常受孕婴儿3次不通过的1人行中耳分析仪和ABR测试:为A型曲线,ABR测试单耳通过(ABR≥50 dBSPL).试管婴儿3次不通过的1人行中耳分析仪和诊断型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为A型曲线,ABR测试单耳通过( ABR≥60 dBSPL).结论 对试管婴儿及正常受孕的早产、低体重新生儿进行早期听力筛查,有利于新生儿先天性耳聋的及时发现和早期干预,也为试管婴儿与正常受孕儿在听力学方面是否会有差异提供依据.

    作者:齐月娥;杨燕燕;张黎平;陈晶;刘佳;高芳;王晓英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针刀松解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所致顽固颈肩痛临床分析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疾病,是发病率高的一种颈椎病中,其主要症状及体征是:颈、肩、枕部疼痛,顽固性颈肩痛尤其多见.笔者应用针刀松解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所致的顽固性颈肩痛,取得良好临床疗效,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顽固性颈肩痛128例,其中男102例,女26例;年龄27~73,岁,平均年龄52.7岁;病程3个月~8年,平均病程19个月.所有患者都有上肢疼痛、麻木、病区压痛,肩关节活动受限等主要症状.

    作者:杜伟华;周军霞;杜若瑾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下颌阻生智齿术后干槽症的预防

    一般认为下颌阻生智齿的原因主要有两个:萌出间隙不足和萌出角度不利[1];干槽症病因看法甚多,多认为创伤及感染为主要原因,自1986年Granford报告本病以来,国内外发病率报道为10%~30%(国内14.1%)[1].笔者采用综合疗法预防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干槽症的发生,效果很满意,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2006年至2010年我院收治下颌智齿患者180例(180颗牙),其中男108例,女72例;年龄18 ~40岁,平均年龄24岁;均为下颌阻生智齿,其中近中阻生92例,水平阻生30例,颊向阻生25例,舌向阻生5例,垂直阻生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90例.2组一般资料有均衡性.

    作者:刘丽;徐超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阿司匹林联合普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C-反应蛋白及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脑梗死是指由于脑供血障碍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发生坏死、软化形成梗死的脑血管疾病.C-反应蛋白( c-reactive protein,CRP)是由肝脏合成的一种急性期反应蛋白,前作为炎症和组织损伤的非特异性标志物大量应用于临床,其水平的升高与心脑血管事件有一定的关联[1].本研究旨在探讨普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梗死对CRP及炎性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α(TNF-α)、白介素-6(IL-6)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在我科住院且发病时间不超过72 h的脑梗死患者90例,其中男52例,女38例;年龄45~74岁,平均年龄61.4岁.

    作者:刘志通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剖宫产的现状及应对措施

    剖宫产技术是当分娩不可能经阴道完成,或经阴道分娩对母、婴将有危险时应选择的一项助产技术.随着麻醉,剖宫产技术的提高,输血的进展,又受到围产医学、优生学、计划生育等方面的影响,剖宫产的病死率及围产儿的病死率均大大降低.剖宫产术已代替了困难的阴道助产,并成为诸多妊娠合并症的主要分娩途径.显然,合理使用剖宫产技术对降低孕产妇和新生儿病死率是有益的,但过度使用剖宫产术反而增加孕产妇和新生儿病死率,剖宫产指征掌握恰当与否,也是衡量产科工作的重要标志.

    作者:张国华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原发性盆腔腹膜后肿瘤3例

    女性盆腔腹膜后肿瘤与卵巢肿瘤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阶段,解剖位置毗临,临床表现相似,超声无特殊的声像图改变;虽两种疾病均需手术治疗,但盆腔腹膜后肿瘤多为恶性,又位于盆腔深部,邻近大血管,手术的难度较大,不少医生在术中感到切除困难而手术切除不彻底,甚至放弃手术,或因手术准备不充分而发生不该发生的并发症.故术前准确的定位诊断,术前确定合理的手术方式,充分的术前准备有利于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两种疾病难以鉴别,但通过详细的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可以术前确定肿物的位置.本文主要讨论盆腔腹膜后肿瘤诊断方法及其与卵巢肿瘤的鉴别诊断.

    作者:孙颖;王健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缺氧反应元件同肿瘤治疗的研究进展

    研究表明,在肿瘤适应低氧过程中缺氧诱导因子(HIF)起着中枢纽带作用,HIF是肿瘤适应低氧,产生一系列低氧行为的中心环节,而近研究发现,缺氧反应元件( hypoxia response elements,HRE)是介导细胞低氧反应的重要调控序列,HRE是一种缺氧敏感诱导性调控元件,在实体瘤内的活性较高[1],在肿瘤细胞生长、浸润及转移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HIF-1α在核内作为转录因子与相关基因启动子中的乏氧反应元件相互作用,激活基因表达.据此,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在相关基因的启动子中插入HRE就能使该基因选择性地在乏氧情况下表达,构建对放、化疗敏感的真核载体转染肿瘤细胞,使乏氧肿瘤细胞在表达乏氧基因的同时表达该基因,从而形成了乏氧介导的特异性肿瘤治疗系统,提高了肿瘤的治疗效果.由于HRE及HIF-1α靶向基因治疗具有特异性强、不良反应小和疗效可靠等特点,已成为现代肿瘤治疗学新的研究重点.下面就近年来缺氧反应元件同肿瘤放化疗及基因治疗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王宝山;杨建旺;张继华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泪小管断裂吻合术的疗效观察

    眼睑外伤特别是下睑鼻侧裂伤常伴有泪小管断裂.如果不及时修复,会造成永久溢泪.我院自2001年12月至2009年10月共收治57例泪小管断裂患者,使用手术显微镜下行置管加泪囊吻合术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共57例(57眼),其中男49例,女8例,年龄18 ~64岁;平均年龄35岁.外伤原因顿挫撕裂伤35例,玻璃及金属锐器伤15例,车祸伤7例.右眼38例,左眼19例.断端位置距泪小点2 ~7 mm.1.2手术方法 患者均在显微镜下手术;鼻腔内置2%丁卡因和1∶100 000肾上腺素棉片.2%利多卡因加微量1%肾上腺素作滑车神经筛前神经及眶下神经阻滞麻醉.创面组织滴爱尔卡因麻醉;手术显微镜下鼻侧断端,呈管状结构,粉红色有壁的组织[1],边缘比较光滑.>5 mm者鼻侧断端就不易找到,应用小号斜视钩根据解剖层次及相邻组织关系,即可找到断端,经注水试验证实.用泪小点扩张器扩张泪小点,将硬膜外导管插管,出颞侧断端入鼻侧断端向下进入泪囊,导管送下鼻道内.

    作者:史健生;赵书辉;丁颖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两种不同雾化吸入方式对支气管舒张试验的影响

    支气管舒张试验通过采用雾化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前后,进行肺功能指标变化比较,对于临床高度疑诊支气管哮喘患者具有确诊意义[1].在临床上主要有面罩雾化吸入及口含嘴雾化吸人两种方式,但肺功能检查技师较少关注支气管舒张试验雾化吸入方式对于肺功能检查的影响,本文旨在比较上述两种雾化吸人方式在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率上的临床差别.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1月就诊于我院门诊和住院部的临床高度疑诊支气管哮喘患者共150例,其中男88例,女62例,平均年龄(31±6)岁,所有患者24 h内未用激素类、氨茶碱类及长效β受体激动剂类药物.同时排除慢性鼻窦炎、胃食管反流、肺纤维化、肺结核、先天性呼吸道畸形、心脏疾患等影响肺功能的疾病.

    作者:葛晓励;戈艳蕾;郭继芳;王金环;王红阳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河北省农村1~3岁儿童血红蛋白与体格发育关系

    儿童贫血和营养不良是发展中国家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二者相互影响,严重危害生长发育关键期的儿童身心健康.2005年我国5岁以下儿童贫血患病率农村为21.9%[1].2005年我国贫困农村儿童的低体重率和生长迟缓率分别为12.3%与17.6%[2].血红蛋白是反映儿童贫血的重要指标.为了解河北省农村地区儿童血红蛋白与体格发育的关系,我们于2010年5~7月对河北省24个县的1 976名1~3岁儿童进行调查,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 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按照河北省136个县农村人口比例,南、北、中部自然地理位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抽样,共抽取24个县,再按乡随机整群抽样.共对1976名1~3岁儿童进行血红蛋白含量测定以及身高体重测量.

    作者:尚煜;李中秋;李进华;许长田;刘静;李小萍;霍向洁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黛力新联合心理干预对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的治疗效果

    糖尿病作为一种身心疾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糖尿病合并焦虑抑郁的患者越来越引起临床医生的关注.本研究就黛力新联合心理干预治疗糖尿病抑郁进行了临床观察.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干部病房2010年1至6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60例,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44~72岁,平均年龄(56±5)岁.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黛力新组(A组),黛力新+心理干预(B组),对照组(C组),每组20例.3组间一般资料有均衡性.1.2方法3组入组时、2周、4周、8周进行Hamilton抑郁量表-24项(HAMD)评分、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评估.A组给予口服降糖药物和黛力新(2片/d),连服8周.B组给予口服降糖药物和黛力新(2片/d),连服8周,同时由心理医生给予心理干预,1次/周,40 min/次,连续8周.C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口服降糖药物、改善循环、营养神经综合治疗.

    作者:陆连生;陈娜;史万英;李虹;杨香敏;康梅;宋巧;张斌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唑来膦酸联合紫杉醇脂质体与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唑来膦酸联合紫杉醇脂质体与顺铂方案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性疼痛、生活质量及骨转移灶的疗效.方法 32例非小细胞肺癌并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16)和对照组(n=16).治疗组在应用紫杉醇脂质体加顺铂方案化疗前1d应用唑来磷酸注射液4 mg静脉滴注,对照组为单纯应用紫杉醇脂质体加顺铂方案化疗.用药2周期后观察骨痛、骨转移灶的疗效、Karnofsky评分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引起的疼痛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骨病灶控制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rnofsky评分的变化治疗组略优于对照组(P>0.05).唑来膦酸的应用不增加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结论 唑来膦酸联合紫杉醇脂质体加顺铂方案化疗能有效缓解非小细胞肺癌所致的骨转移性疼痛,提高对骨转移灶的控制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晓光;任利兵;苏春勇;马小刚;聂晓进;赵峥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乳腺癌患者血清MMP-9和TPS的表达及意义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 inase-9,MMP-9)作为基质金属蛋白酶中的一员,能降解细胞外基质和基底膜中的许多组成部分,从而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组织多态特异性抗原(TPS)是由细胞角蛋白18抗体所识别的组织抗原的可溶性片段,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和转移瘤有较高表达,尤其在肿瘤细胞增值活跃期间,TPS高表达并大量入血,可以更好的体现肿瘤的生物学行为[1,2].我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的方法检测乳腺癌患者血清中MMP-9及TPS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可能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报道如下.

    作者:常建伟;权永志;安君丽;赵军山;张新彦;李敏娟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腰臀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的临床应用

    骶尾部褥疮手术治疗常选择臀大肌肌皮瓣,损伤较大,术中出血多,创面广泛.我院2005年1月至2010年6月利用以腰4动脉后支为蒂的超长比腰臀皮瓣修复骶尾部巨大褥疮18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18例中,男7例,女11例;年龄46~ 81岁;病程6个月~5年;外伤性胸腰椎骨折致截瘫5例,脑血管意外11例,外伤性颅脑损伤1例;合并糖尿病1例;褥疮面积4 cm×3 cm~8 cm×11 cm.1.2手术方法 术前创面换药,分多次去除坏死组织,创面渗出明显减少后手术;或创面一期清创,应用创面覆盖负压吸引(VSD),一周拆除观察,如创面新鲜,待术,否则更换VSD直至创面达到手术要求.根据褥疮大小设计皮瓣,确定皮瓣点、线、面.甲紫标记.以骶棘肌外缘与髂嵴上1 cm处为皮瓣旋转点,以该点与臀纹中点为轴设计皮瓣,以褥疮外缘为内界,下界可达臀纹.

    作者:张乐明;冯建书;付强;张彩霞;李克伟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假性肥大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

    假性肥大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 DMD),由Duchenne (1868年)首先描述,绝大多数发生于男孩,通常在儿童期发病.女性仅为异性染色体携带者.首发症状常以骨盆带肌肉无力、肌张力低、走路缓慢、易跌.由于髂腰肌和股四头肌无力而使患孩站立登楼困难.背部伸肌无力则站立时腰椎过度前凸,臀中肌无力则行走时骨盆向两侧摆动,呈典型的鸭行步态.患儿仰卧位站起时,先翻转为俯卧位,再用双手支持床面及下肢才能缓慢站起.由于肩胛带肌及前锯肌无力,可呈现游离肩与翼状肩胛.约90%的患儿有肌肉的假性肥大,以腓肠肌明显.大多数患儿还伴有心肌损害,心电图异常.假性肥大型病情重,预后不良.

    作者:尹楠 刊期: 2011年第23期

河北医药杂志

河北医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