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勇锋;章劲夫;夏红;李怀芳;童晓文
目的 研究盐霉素对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89的增殖及诱导凋亡的影响及其联合奥沙利铂后增敏其抗肿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CCK-8法及Hoechst 33342染色法,分别检测盐霉素及盐霉素联合奥沙利铂对PANC 89细胞生长的抑制、凋亡的影响;并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用于分析盐霉素处理后相关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盐霉素抑制PANC 89的增殖,且可增敏奥沙利铂抗胰腺癌作用;经过盐霉素联合奥沙利铂处理后,胰腺癌细胞的凋亡率增加(P<0.05).经盐霉素以及联合奥沙利铂作用后Bax、Bak的表达明显增加,而Bcl-2及Bcl-x及β-catenin and p-GSK-β的表达亦被明显抑制(P<0.05).结论 盐霉素可抑制PANC 89的增殖,增敏奥沙利铂的抗肿瘤作用,通过Bcl-2途径诱导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89的凋亡,并且这可能是通过对Wnt/β-catenin通路的抑制产生的.
作者:何磊;王凡;戴维其;程萍;沈淼;郭传勇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改良的经闭孔无张力吊带尿道中段悬吊术(modified tension-free vaginal tape-obturator,改良TVT-O术)治疗女性中重度单纯性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的长期疗效.方法 收集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妇产科2005年3月~2006年12月收治的58例女性中重度单纯性SUI患者行改良TVT-O手术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并进行术后1、3、6、12个月及每年定期随访,观察手术治疗的短期及长期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58例女性中重度单纯性SUI进行改良TVT-O手术的患者中,1年随访时均治愈或好转、未出现无效或复发,2年随访时失访3例(5.17%)、复发3例,复发者均行再次手术,术后症状均逐步好转,3年随访时1例高龄患者死亡,其余病例3年及以后每年随访均未复发,治愈46例(79.31%),好转8例(13.79%),其中4例出现了急迫性尿失禁的表现,经药物治疗又有所好转.结论 改良TVT-O术治疗女性中重度单纯性SUI,手术操作简便、用时短、出血少,经短期及长期随访治愈好转率高,疗效均可靠.
作者:赵勇锋;章劲夫;夏红;李怀芳;童晓文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治疗马蹄肾肾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2012年4月期间我院接受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的16例马蹄肾结石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4例.年龄17 ~58岁,平均41岁.结石大小1.0 cm ×2.0 cm~2.5 cm ×3.9 cm.所有病例术前均行静脉尿路造影以及行CT尿路成像(CTU)明确诊断.B超引导穿刺目标肾盏建立微通道(F16),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取石,术后留置肾造瘘管和双J管.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建立经皮肾穿刺通道并一期碎石,一期结石清除率为68.75%(11/16),3例二期取石.2例患者术后辅助体外震波碎石(ESWL).单通道患者14例,双通道患者2例,其中经上盏通道10例,中盏通道6例,下盏通道2例.平均手术时间90min(40~12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00 ml(40 ~300 ml).围手术期无输血,围手术感染患者2例,无气胸、腹腔脏器损伤等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 ~ 24个月,术后6个月结石复发l例.结论 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是治疗马蹄肾结石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鄢阳;车建平;许云飞;彭波;张海民;郑军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自动化腹膜透析(automated peritoneal dialysis,APD)对于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5期心肾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同济医院)30例慢性肾脏疾病5期心肾综合征予以腹透置管术后并立即进行自动化腹膜透析治疗的患者,观察应用自动化腹膜透析治疗前后心功能不全症状、血肾功能、血红蛋白、血B型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平均收缩压、血钾等指标变化.结果 30例患者经自动化腹膜透析治疗,平均疗程为109.2±36.4h,腹透液总量为8.67±4.34L,平均每日腹透液超滤量为640.0±480.0 ml.其中29例心功能不全症状均好转,治疗后患者氮质血症症状、血BNP、收缩压等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结论 CKD5期心肾综合征患者腹透置管术后两周以内应用APD治疗CKD5期心力衰竭,能早期改善患者毒素潴留和心功能不全症状.
作者:崔春黎;陈胜芳;张昆;徐雁;李江涛;余晨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启动院内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救治的临床路径,探讨优化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EPCI)流程对门-球囊(D to B)时间及STE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根据美国心脏病学学会/美国心脏协会(ACC/AHA)、中国急性STEMI诊断和治疗指南制定临床路径并制作诊疗流程图,对2010年1月-2010年12月间本院心内科急性STEMI患者(A组)的诊治情况进行调查,收集数据,作为优化路径前资料;从2011年1月-2011年12月使用优化的临床路径对STEMI患者(B组)的诊治进行干预,将临床路径运用电子化病历,按临床路径的提示进行优化诊治.患者出院时将入选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记录,并在完成病例6个月随访后对数据进行分析,对临床路径进行质量控制及持续改进.结果 STEMI患者经临床路径优化前后DtoB平均时间由99.8 min缩短至89.4 min,D to B时间达标比例由54.5%提高至71.5%(P<0.05);住院期间药物规范使用的比例β受体阻滞剂、ACEI/ARB及四联药物规范使用比例明显提高(P<0.05);住院期间死亡率由12.3%降低至6.1%,至出院后30 d累计死亡率临床路径优化组仍有明显改善(P<0.05);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在住院期间、30 d及180 d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 本研究通过临床路径的干预缩短了STEMI患者DtoB时间,住院期间及出院后30天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下降.同时,使临床医生的医疗行为更接近指南的要求,使医疗资源的利用更加合理.
作者:张戟;魏毅东;彭文辉;沈建颖;明强;徐亚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未透析患者氧化应激状态及血清番茄红素水平.方法 选取CKD未透析患者28例,入职健康体检者31例.清晨空腹采血,检测氧化和抗氧化指标丙二醛(MDA)、总抗氧化力(T-AOC)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血脂水平.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血清番茄红素水平.结果 两组血脂水平无显著性差异.CKD组血清MDA和T-AOC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CKD组血清SOD水平为83.86±24.47 U/ml,显著低于对照组157.18±27.34 U/ml(P <0.01).CKD组和对照组血清番茄红素水平分别为9.85±7.95 μg/dl和10.18±5.29 μg/dl,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KD未透析患者存在氧化应激,番茄红素缓解CKD患者氧化应激的作用可能不明显.
作者:黄昕;葛懿云;张怡琼;李俊旋;谢良民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室脑血管病变患者发生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 采用前瞻性加回顾性收集上海市东方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脑血管意外病例877例,以入院后发生的感染为准,分析重症监护室脑血管意外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877例重症监护室脑血管意外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感染427例(48.7%),其中肺部感染360例(41.0%)、泌尿系统感染25例(2.9%)、肺部合并泌尿系统感染12例(1.4%)、其他感染(颅内、深静脉、其他不明原因感染)30例(3.4%).结论 重症监护室脑血管意外感染发生除与宿主对感染的易感性包括性别、原发疾病严重程度和免疫防御功能、脑血管意外种类、基础疾病、住院时间有关外,环境因素、生活习惯、抗生素不合理应用、医疗侵入性操作等外,等均与感染发生有关.
作者:降建新;孙志扬;张燕飞;魏亮;张巍峰;王琦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对孕中期胎儿超声畸形筛查结果正常的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常规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的价值.方法 回顾本院自2010年1月-2012年1月接受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的资料,将唯一检查指征为母亲患妊娠期糖尿病的病例纳入研究,且这些病例孕中期胎儿超声畸形筛查结果均无异常.结果 共40例妊娠期糖尿病胎儿纳入研究,检出先天性心脏病4例,未发现严重先天性心脏病,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准确率为95%.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常规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不能明显提高对严重先天性心脏病的胎内检出率.
作者:何萍;张玉奇;洪向丽;徐惠英;王磊;郭丽丽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穿透性胸腹部联合伤的早期诊断与急诊手术经验.方法 对2009年10月-2012年10月摩洛哥赛这特哈桑二世医院收治的57例穿透性胸腹联合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入院后均行剖腹探查手术,其中52例术前胸腔闭式引流,5例术中/后胸腔闭式引流,延迟开胸手术7例,再次剖腹手术1例.术后并发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15例.治愈51例,死亡6例.结论 术前预判对穿透性胸腹联合伤早期诊断非常重要,经腹入路可有效治疗大多数此类患者,胸腔闭式引流是腹部手术安全进行的重要保证,也是评判是否需要开胸手术的重要依据.
作者:李新平;廖庆武;邹建华;Dubaba Hassan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不同临床特点与预后.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5-2009年15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与影像学资料,评估患者入院时的Hunt-Hess分级、首次CT分型、并发症及出院时MRS评分的情况,并对经DSA检查明确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动脉瘤直径、部位进行分析,对多发动脉瘤的性别、年龄进行分析.结果 ①两组患者入院时的Hunt-Hess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12.894 1,P=0.005;②两组CT分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262 8,P=0.000;③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组动脉瘤好发部位顺位为前交通动脉、大脑中动脉和后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以中小型动脉瘤多见,多发动脉瘤好发于中老年女性;④2组患者并发症主要出现在CT分型2~4型中,2组患者出院时MR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8.777 6,P =0.003.结论 非aSAH组患者具有以下特点:临床表现相对较轻,经治疗后颅高压及意识障碍的持续时间短,再出血、脑积水、脑梗死等并发症较少,死亡率较低,预后相对好.早期鉴别SAH是动脉瘤性还是非动脉瘤性临床较为困难.SAH患者有条件者应尽早DSA检查明确病因,对入院时CT分型≥2型的首次DSA阴性的患者应及时复查DSA排外“隐形”动脉瘤.
作者:王勤鹰;顾勤;余敏;顾斌贤;赵江民;詹青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评价冠心病无症状人群的预后价值.方法 连续录入392例健康体检患者,行冠状动脉CT造影(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CTA)后,分析CCTA结果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将CCTA结果阳性患者随机分为A、B组.A组为对照组,无特殊处理.B组为处理组,予强化药物治疗.随访6 ~12个月.结果 392例受试者中共有278例(71%)发现斑块,82例为CCTA阳性.有梗阻性狭窄患者FRS评分显著高于非梗阻性狭窄患者FRS评分(11.76±4.55 vs 8.68±4.82,P=0.00).ROC曲线FRS评分预测患者阳性斑块,线下面积为0.683.A、B两组之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 CCTA对无冠心病无症状高危人群的短期预后有意义.
作者:柳亮;李新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回顾性分析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在二线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治疗失败后接受不同治疗方案对无进展生存期及生存时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我院2007年1月1日-2012年5月1日具有明确细胞或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为ⅢB或Ⅳ期的NSCLC患者120例,且明确接受过二线靶向治疗后经证实疾病进展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120例患者EGFR-TKI治疗经证实失败后,分别接受了佳支持治疗(BSC),单药化疗以及含铂方案的两药联合化疗,对其基本情况进行分析,显示不同方案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整体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与性别、年龄无关;化疗,尤其是含铂方案的联合化疗能明显提高其疾病无进展期及生存时间,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晚期NSCLC患者在靶向治疗失败后,化疗,尤其是含铂方案的联合化疗能明显提高患者的PFS及生存时间.
作者:丁菊蓉;倪健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硫化氢(H2S)对大鼠急性重症胰腺炎(SAP)组织损伤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大鼠160只,大鼠随机分四组:对照组,n=40;SAP组,n=40;SAP+硫氢化钠(NaHS)组,n=40;SAP+ DL-炔丙基甘氨酸(PAG)组,n=40.每组随机分为四小组,分别对应末次注射L-Arg后3h、12h、24 h、36 h四个时间点,每小组n=10.分别测定血清H2S、淀粉酶、胰腺组织中胱硫醚-γ-裂解酶(Cystathionine-γ-synthase,CSE)含量、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 SAP+ NaHS组血清淀粉酶较SAP组有显著升高;CSE表达与SAP组无显著性差异;镜下见比SAP组更早出现坏死和小叶结构破坏.SAP+ PAG组与SAP组对照发现,预先腹腔注射PAG后,血清淀粉酶、H2S含量及组织CSE含量明显降低,其差异有显著性,病理结果显示,显著延缓了胰腺组织损伤的出现,出血、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减少,Grewal胰腺病理损伤评估证实与SAP组有显著差异.结论 血清H2S含量与组织损伤呈正相关,PAG有减轻大鼠胰腺炎模型胰腺组织的损伤作用.
作者:范慧宁;陈尼维;沈伟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老年住院患者的营养特点,以及营养状况对老年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的影响.方法 符合观察条件的老年患者215例,采用Barthel指数(BI)评定量表评估日常生活能力,测定血常规、血浆蛋白、血脂及肝肾功能指标,并进行人体测量和简易营养状态评估.结果 (1)本组老年患者贫血发生率为35.3% (76/215),低蛋白血症发生率为42.8%(92/215),其中16.3%(15/92)的患者为重度低蛋白血症;基于简易营养状态评估短表(the mini assessment short form,MNA-SF)评分,营养不良发生率为5.1%,37.2%(80/215)的患者存在营养不良风险.(2) BI评定显示,16.3%(35/215)的患者存在中、重度ADL依赖,且以脑卒中患者为主(77.1%);校正年龄、性别、合并症后,偏相关分析显示,MNA-SF评分、握力(GS)、上臂围(AC)、小腿围(CC)、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总胆固醇(TC)与ADL呈正相关(P =0.000;P =0.000;P =0.018;P=0.000;P =0.025;P =0.023;P =0.030),相关有统计学意义.(3)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显示,MNA-SF评分、GS、ALB水平是影响ADL的决定因素,R2 =0.259(β =0.286,P=0.000,β=0.206,P=0.005;β =0.215,P=0.003).结论 老年住院患者ADL依赖以脑卒中为主,以低蛋白血症为主的营养不良、肌力减退是影响ADL的主要因素.
作者:陈胜芳;吴萍;申颖;姚云;崔春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比较81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在综合康复治疗前及治疗1、2、3年后,通过症状、体征评分、药物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三年后,综合康复治疗组患者症状评分、药物评分分别为5.21±2.49;0.26±0.43较治疗前的9.46±1.89;1.03±0.56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对变应性鼻炎而言,综合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症状,减少药物使用,且无创、简单、方便、经济,无任何不良反应,远期疗效良好.
作者:刘凤杰;邢进;郭凤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高龄肺炎患者中性粒细胞TLR4(Toll like receptors4,TLR4)表达情况.方法 以高龄肺炎患者(肺炎组,n =49)和健康对照者(对照组,n=21)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分离外周静脉血中性粒细胞,提取中性粒细胞的mRNA,实时定量-PCR检测TLR4 mRNA表达,比较两组TLR4 mRNA相对表达量.分析肺炎PSI评分(pneumonia severity index,PSI)与TLR4mRNA相对表达量相关性.结果 高龄肺炎组中性粒细胞TLR4mRNA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中性粒细胞TLR4mRNA相对表达量高(P<0.05),两组间中性粒细胞TLR4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肺炎PSI评分与中性粒细胞TLR4mRNA相对表达量成正相关(r =0.495,P=0.001).结论 中性粒细胞TLR4信号传导通路可能在高龄肺炎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为高龄肺炎的免疫治疗奠定了基础.
作者:许淑敏;李红强;鄂红玉;林闽加;程婷婷;白建文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casein kinase 2,CK2)抑制剂影响肝癌细胞株HepG-2凋亡的机制,为其临床治疗肝癌提供可能的实验依据.方法 本研究通过MTT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和观察不同作用时间、不同浓度CK2抑制剂四溴苯三唑(4,5,6,7-tetrabromobenzotriazole,TBB)作用HepG-2肝癌细胞株后对其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分别应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实验分析可能机制.结果 TBB在48 h浓度为200 μmol/L时对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明显;150 μmol/L TBB作用48 h后,早期凋亡率明显增高,至(13.2±0.67)%,磷酸化P65在100 μmol/L TBB实验组表达下调,而caspase-3、caspase-8、Bcl-2和Bcl-x等在两组间表达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CK2抑制剂TBB能够通过参与调控NF-κB信号转导通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可能成为未来肝癌治疗的一个新的靶点.
作者:柴丽;李佳;房林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在“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中临床诊断技能课程的教学情况.方法 针对2010年级试点班实施的“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本着以“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将临床诊断学、实验诊断学和影像诊断学有机整合,形成“诊断技能课程群”,并与各器官系统教学紧密联系.结果 学生上课主动,对于知识掌握程度明显增加,同时对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水平明显提高.结论 “诊断技能课程群”的实施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为全面,分析问题时能够将知识内容进行有机的融会贯通,同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作者:宋浩明;周琳;刘琦;吕炜;许佳毅;罗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系统评价谷氨酰胺(Gln)强化的营养支持对围手术期肿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检索6个生物医学数据库(《Pubmed数据库》、《Springer Link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等)的文献资料.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对纳入随机对照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定,应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9项符合标准的RCT相关文献(n =921).Meta分析显示,谷氨酰胺增强化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可使患者临床感染率降低至65%,95%CI[0.47,0.90],P=0.010,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总住院时间平均缩短1.95 d,95%CI[-3.03,-0.87],P=0.000 4,具有统计学差异;患者的IgG平均增加1.27g/L,95%CI[0.80,1.73],P<0.0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谷氨酰胺强化的营养支持,能有效地降低外科腹部手术患者术后感染风险,提高免疫功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具有一定的卫生经济学意义.谷氨酰胺强化的营养支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营养治疗方法,有利于围手术期肿瘤患者的康复.
作者:康凯;舒晓亮;姬舒荣;钟静霞;王铭河;张勇胜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常用中药甘草的主要活性成分甘草酸、甘草黄酮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抑杀作用.方法 采用kirby-bauer法对55例Hp临床分离株及标准株均分别行甘草酸、甘草黄酮抗Hp药敏实验;实验中甘草酸、甘草黄酮药敏纸片制成50μg、100 μg、1 mg、10 mg四个梯度含量,每株菌药敏实验时均同步设克拉霉素和甘草对照.结果 甘草酸50 μg、100 μg、1 mg、10 mg组的平均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091±0.438)、(4.064±0.692)、(7.836±0.788)、(10.800±0.892) mm(P <0.05),有效率依次为5.0%、23.6%、49.0%、69.0%(P<0.05);甘草黄酮50μg、100 μg、1 mg、10 mg组的平均抑菌圈直接分别为(1.664±0.491)、(4.609±0.723)、(8.736±0.823)、(11.309±0.936)mm(P <0.05),有效率依次为7.2%、25.4%、53.0%、74.5% (P <0.05);克拉霉素对照组及甘草10 mg组的平均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2.800±1.098)、(14.464-±0.985) mm(P >0.05),有效率分别为76.3%、78.1% (P >0.05);甘草酸、甘草黄酮10 mg组与克拉霉素对照组、甘草10 mg组相比较,有效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平均抑菌圈直径相比较,两者与克拉霉素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者与甘草10 mg组相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甘草酸、甘草黄酮、克拉霉素及甘草药敏纸片对Hp标准对照株均具有一定的抑杀效果.结论 甘草酸和甘草黄酮微克量级水平即具有一定的Hp抑杀作用,以各自10 mg含量抗Hp效果与克拉霉素抗菌作用相当.
作者:杨行堂;林永辉;张俊杰;郭丽坤;葛艳丽;王志荣 刊期: 201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