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素钠合用含镁极化液治疗心绞痛65例

孟建淑

关键词:肝素钠, 含镁极化液, 常规治疗, 粥样斑块形成, 冠状动脉狭窄, 冠心病心绞痛, 缺血缺氧, 基础, 冠脉内, 心肌, 疗效, 报告
摘要:冠心病心绞痛是由于在冠状动脉狭窄或冠脉内不稳定粥样斑块形成的基础上引起的心肌急剧的暂时缺血缺氧综合征.本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肝素钠与镁极化液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河北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肝脓肿的螺旋CT分析

    肝脓肿是一种常见疾患,大部分病例经I临床或超声检查可以确诊,但不典型肝脓肿易与肿瘤混淆,早期诊断较为困难.本文通过对我院1996年1月至2007年1月经临床病理证实的肝脓肿83例作回顾性分析,探讨CT表现的影像学特点及其病理基础.

    作者:朱会敏;张丽丽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卵巢动脉PI、RI与卵巢功能变化的关系

    目的 了解女性在排卵周期中卵巢动脉血流的变化和卵巢功能周期性变化的关系.方法 应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80例不孕症患者排卵周期中卵巢动脉血流搏动指数(PI)、血流阻力指数(RI)值的变化进行监测,同时监测卵泡及子宫内膜发育.结果 随着卵泡发育卵巢动脉舒张期血流越来越丰富,PI、RI值下降,PI、RI值特征性改变和卵巢新生血管增加,血管阻力下降有关.结论测量卵巢动脉PI、RI值在为不孕症患者准确预测排卵,指导妊娠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周莉;亓蓉;梁莹;孙梅;孟繁玉;吴炜;罗红;张瑞娟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腹腔镜器械3种消毒方法的比较

    腹腔镜器械是穿破患者皮肤粘膜的器械,需将手术器械完全灭菌,选择佳消毒方法,保证患者不被手术感染,减少抗生素的应用,安全度过手术期,保障患者的安全.现将我院近两年使用腹腔镜器械的常规清洗和三种不同消毒方法及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杜萍;谢艳;张杰;刘丽霞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鼻内镜下治疗顽固性鼻出血168例分析

    顽固性鼻出血亦称难治性鼻出血或严重鼻出血,也是鼻科医生较为棘手的问题之一.随着鼻内镜的应用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的发展,对顽固鼻出血的治疗有了明显改进[1].我科2002年1月至2007年2月收治顽固性鼻出血168例患者,并对其临床特点及疗效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邹洁冰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医院下呼吸道肠球菌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是常见的医院感染疾病,在医院感染中占重要地位.长期以来,由于抗生素的大量不规范应用,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群及耐药性不断发生变化,由肠球菌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国内报道较少,且感染率相差较大,美国医院感染监视系统(NISS)已将肠球菌感染列为医院感染的第二大病原菌,且肠球菌的耐药机制相当复杂,即有天然耐药又可产生获得性耐药[1,2].本文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0r7年12月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检出肠球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如下.

    作者:王铭超;张会敏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无病生存肿瘤儿童的个性调查

    医务人员在肿瘤患儿的治疗过程中,要密切注意孩子的心理行为问题,针对出现的各种异常心理行为问题制订相应的干预措施,帮助患儿及家长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可以增加综合治疗的疗果,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疾病带来的心理问题是影响儿童今后人格发展和牛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了解患儿的心理问题及疾病对其产生的影响成为重要课题.

    作者:杨祺;黄景香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经内镜治疗老年人胆总管结石疗效观察

    随着十二指肠镜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EST)胆管取石术已成为胆总管结石的重要治疗方法,因其创伤小,并发症少,成功率高,已为越来越多的老年患者所接受.

    作者:姚学莉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鼻内窥镜手术联合32P敷贴治疗鼻息肉效果观察

    本文自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采用单纯鼻内窥镜手术和鼻内窥镜手术联合32P敷贴两种不同治疗方法,对106例双侧鼻息肉患者实行治疗,报告如下.

    作者:郭建军;李树杉;杜文军;孙志刚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空肠造瘘营养管在胃肠道手术后的应用

    胃肠道手术后,患者禁食时间长,营养支持对其顺利康复至关重要,适当的营养支持能改善机体代谢状况和免疫功能,我院近几年对40例胃肠道患者行空肠置管造瘘早期行肠内营养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李梦虹;付月强;张恩龙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车祸致重度脑挫裂伤1例护理体会

    重度脑挫裂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的急危重症,其多受伤突然、病情危重且病死率、致残率高,护理难度大.我科于2006年11月21日收治了1名车祸致重度脑挫裂伤的患者,经过全面、细致、连续的病情观察,及时手术清除血肿,精心的护理,患者康复出院.报告如下.

    作者:何秀琴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前交通动脉瘤

    目的 回顾性分析28例颅内前交通动脉瘤患者治疗效果.方法 从手术时机的选择,术中动脉瘤破裂的处理,术后血管痉挛的防治等方面总结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对28例颅内前交通动脉瘤'进行的直视手术.结果 所有动脉瘤均手术夹闭成功,根据格拉斯哥结果 记分分为好21例,差4例,死亡3例.结论经翼点入路,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及早手术可有效治愈前交通动脉瘤.

    作者:王帅;王政刚;张旭东;樊丰势;张卫宁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蜕膜组织TGF-β1与MMP-2及TIMP-2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CURSA)患者孕早期蜕膜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其特异性组织抑制物-2(TIMP-2)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化检测URSA患者25例(URSA组)与正常早孕女性19例(正常早孕组)蜕膜组织中MMP-2、TIMP-2及TGF-β1的表达.结果 URSA组患者MMP-2表达(86±20)低于正常早孕组女性(193±36)(P<0.05);UHSA组TGF-β1的表达(176±38)高于正常早孕组(68±19)(P<0.05);URSA组MMP-2/TIMP-2(0.9±0.3)显著低于正常早孕组(1.9±0.4)(P<0.05);URSA组TGF-β1与MMP-2呈显著负相关(r=-0.912,P<0.05).结论 URSA患者孕早期蜕膜组织中 MMP-2与TGF-β1水平显著负相关,TGF-β1的高表达影响了MMP-2的生成,使MMP-2/TIMP-2失衡,可能导致URSA的发生.

    作者:张素娥;刘影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四肢大血管损伤救治体会

    我院2001~2007年共收治四肢大血管损伤34例,跟踪随访18例,报告如下.

    作者:马东法;冯世栋;孟庆聚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CT定位下多孔细管负压引流治疗老年自发性气胸临床研究

    目的 探索老年自发性气胸急诊治疗的佳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8月至2007年8月共收治的老年自发性气胸80例,其中采用CT定位下多孔细管负压引流治疗(治疗组)42例,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对照组)38例,对2组患者治疗过程及疗效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治疗组住院天数(6.0±1.5)d,术后带闭式引流管时间(4.0±0.3)d;对照组住院天数(9.0±2.5)d,术后带闭式引流管时间(7.0±0.5)d;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组操作简单,定位准确,痛苦小,疗效好;与对照组比较住院天数少、带胸管时间短,值得推广.

    作者:张印发;石连臣;于印春;杨继涛;尹同利;薛金涛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心理及营养综合型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理及营养综合干预措施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325例确诊的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化的原则分为对照组(162例)和干预组(163例).干预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与心理及营养综合型干预,试验为期6个月.分别于干预前以及干预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研究对象心理状态进行评定;临床评价指标包括干预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基化蛋白以及体质指数.结果 经过为期6个月的综合干预,干预组抑郁、焦虑等心理状态得到明显地改善,干预组以上各临床评价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及营养综合型干预更能明显的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临床控制指征.

    作者:沈丹薇;李翠霞;云晓蕊;刘辉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产后出血的预防和护理

    产后出血是产科领域中常见、复杂、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病率为2%~3%,发病急且来势凶猛,如抢救不及时,可直接危及产妇的生命.因此,防止产后出血是产科工作者的重要任务.本文对2006~2007年在我院经阴道分娩的5 093名产妇做了阴道出血量的统计,产后2 h内阴道出血超过程400 ml的59例,根据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李爱芬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前房内麻醉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前房内麻醉技术在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对84例(90眼)各种类型白内障随机分为2组,每组45只眼,分别在前房内麻醉下及传统的球后麻醉下实施乳化白内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并观察其麻醉效果和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早期视力恢复情况.结果 麻醉效果分为3级;Ⅰ级:无疼痛;Ⅱ级:轻微疼;Ⅲ级:疼痛;2组术中疼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早期视力恢复情况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房内麻醉技术在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中是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可行的,是超声乳化手术麻醉值得探索的新方法 .

    作者:陈玮;高宁;翟付敏;曹桂琴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周围神经束的鉴别

    周围神经中含有运动与感觉两种纤维成分.在进行周围神经修复术时,术前掌握神经干内神经纤维的功能解剖,才能达到比较精确的神经束支对位缝合,提高术后的恢复率.徐建光等…研究表明:在明确神经内部纤维性质的基础上,进行选择性神经移位,可以提高受区神经功能恢复的程度.因此进行神经束的功能定位,是神经端端缝合或神经移植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探求一种快速、准确而又简便的方法来鉴别神经束,成为临床提高神经损伤修复效率的关键.

    作者:张哲敏;刘建宁;张延祠;张国磊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急诊工作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对策

    急诊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医护人员经常接触到大量病情急、危、重、突发、多变,具有复杂性、感染性的患者,且工作强度大,脑力、体力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造成急诊科医护人员承受职业安全危害的可能性更大,严重影响着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因此,职业安全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应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保护人员的身心健康.

    作者:李军华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64层螺旋CT扫描及重组参数在脊柱骨折中的研究

    目的 前瞻性研究64层螺旋Ct在脊柱骨折中的佳扫描及重组参数.方法 采用不同的扫描与重组参数获取30例脊柱骨折的MPR图像,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处理,比较图像质量.结果 (1)螺距对脊柱骨折MPR图像质量的影像(层厚0.6 mm,重组间隔50%):螺距0.9组的图像质量平均评分为(2.9±0.1)分;螺距1.5组为(2.7±0.3)分,2组间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层厚对脊柱骨折MPR图像质量的影响(重组间隔50%,螺距0.9):层厚0.6mm组的图像质量平均评分为(3.0±0.0)分;层厚1.0mm组为(2.1±0.3)分;层厚2.0 mm组为(1.6±0.2)分.层厚0.6 mm组图像质量评分高于另2组的评分(P<0.05).(3)重组间隔的选择对MPR图像质量的影响(层厚0.6 mm,螺距1.5):重组间隔50%组的图像质量评分为(2.9±0.1)分,25%组为(3.0±0.0)分,75%组为(2.4±0.3)分,100%组为(2.2±0.4)分,重组间隔50%与25%组间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于重组间隔75%和100%组的评分.结论在脊柱损伤中,采用层厚0.6 mm、螺距1.5、重组间隔50%、骨算法重组MPR图像,可使64层螺旋CT以短的扫描和重组时间、小的球管损耗显示佳图像.

    作者:魏培健;张英华;李晓娜;刘倩 刊期: 2008年第07期

河北医药杂志

河北医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