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前房内麻醉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中的应用

陈玮;高宁;翟付敏;曹桂琴

关键词: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 前房内麻醉, 利多卡因
摘要:目的 探讨前房内麻醉技术在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对84例(90眼)各种类型白内障随机分为2组,每组45只眼,分别在前房内麻醉下及传统的球后麻醉下实施乳化白内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并观察其麻醉效果和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早期视力恢复情况.结果 麻醉效果分为3级;Ⅰ级:无疼痛;Ⅱ级:轻微疼;Ⅲ级:疼痛;2组术中疼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早期视力恢复情况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房内麻醉技术在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中是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可行的,是超声乳化手术麻醉值得探索的新方法 .
河北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健康教育干预对剖宫产母乳喂养成功的影响

    WH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将婴儿母乳喂养率作为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并提出将4个月纯母乳喂养率提高到80%作为全球的奋斗目标,我国将此目标转化为爱婴行动,健康教育干预是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重要内容.本研究旨在探索剖宫产妇1~7 d内有效的健康教育干预手段,提高纯母乳喂养成功率,促进母婴健康.

    作者:韩辉;刘伟;赵慧波;刘荣军;李丽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局部化疗配合十枣汤治疗原发肺癌性胸水35例

    自2000年6月至2007年4月,我院对原发肺癌性胸水患者35例行胸腔局部化疗配合十枣汤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史凤超;李晓艺;李俊爽;李永国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CT定位下多孔细管负压引流治疗老年自发性气胸临床研究

    目的 探索老年自发性气胸急诊治疗的佳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8月至2007年8月共收治的老年自发性气胸80例,其中采用CT定位下多孔细管负压引流治疗(治疗组)42例,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对照组)38例,对2组患者治疗过程及疗效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治疗组住院天数(6.0±1.5)d,术后带闭式引流管时间(4.0±0.3)d;对照组住院天数(9.0±2.5)d,术后带闭式引流管时间(7.0±0.5)d;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组操作简单,定位准确,痛苦小,疗效好;与对照组比较住院天数少、带胸管时间短,值得推广.

    作者:张印发;石连臣;于印春;杨继涛;尹同利;薛金涛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醛固酮与肾间质纤维化关系的研究进展

    肾间质纤维化是许多进展性肾病的主要病理学特征,与肾脏病变的进展和预后有密切关系,终将导致终末期肾功能衰竭.尽管肾脏纤维化发生的机制迄今仍未阐明,但近年来的大量研究显示,醛固酮(aldosterone,ALD)参与了肾、心、肝、肺等器官组织的纤维化,是造成中小动脉损伤和肾脏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1].本文就醛固酮与肾脏纤维化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王健;郭志军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佐治重症毛细支气管炎

    重症毛细支气管炎是儿科常见急症,主要表现为顽固性喘憋,呼吸困难、咳嗽、发绀,脉细而快等,明显的毛细支气管阻塞现象,多由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常见于2岁以内小儿,很容易出现较严重的并发症,心衰、呼衰,严重威胁患儿生命.目前尚缺乏特异性治疗,主要是对症、综合处理.我科自2004年10月至2006年2月给予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佐治重症毛细支气管炎取得了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曹秀蕊;王满良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空肠造瘘营养管在胃肠道手术后的应用

    胃肠道手术后,患者禁食时间长,营养支持对其顺利康复至关重要,适当的营养支持能改善机体代谢状况和免疫功能,我院近几年对40例胃肠道患者行空肠置管造瘘早期行肠内营养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李梦虹;付月强;张恩龙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无病生存肿瘤儿童的个性调查

    医务人员在肿瘤患儿的治疗过程中,要密切注意孩子的心理行为问题,针对出现的各种异常心理行为问题制订相应的干预措施,帮助患儿及家长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可以增加综合治疗的疗果,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疾病带来的心理问题是影响儿童今后人格发展和牛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了解患儿的心理问题及疾病对其产生的影响成为重要课题.

    作者:杨祺;黄景香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脊膜膨出与脊髓栓系综合征患儿围手术期护理

    脊膜膨出发生于先天性脊柱裂和颅骨畸形患儿,分为脊膜膨出和脊髓脊膜膨出,可发生于脊柱轴线上的任何部位.脊髓栓系综合征是因脊髓发育异常、局部瘢痕粘连、终丝粗短导致圆锥受牵拉而位于低位.由于先天发育异常的复杂程度不同及粘连等因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对术后护理也提出更高要求.现将我院216例脊膜、脊髓脊膜膨出与脊髓栓系综合征患儿围手术期的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李朝华;彭晓燕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微量泵入小剂量舒芬太尼及异丙酚辅助颈丛神经阻滞应用于甲状腺手术的研究

    本文以芬太尼+异丙酚为对照,用舒芬太尼+异丙酚连续静脉输注作为颈丛阻滞的辅助用药行甲状腺手术,观察其麻醉效果.

    作者:聂彬;杨明华;林智平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的关系

    目前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随着病程的延长和(或)血糖控制不良,可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并发症,发病率高,治疗难度[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又可分为DAN,远端多发性感觉运动神经病变和单神经病变[1].其中,DAN是一组由自主神经功能和(或)结构受损引起的症候群.Hcy是一种反应性血管损伤氨基酸,是蛋氨酸代谢的中间产物.Hcy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有关,已得到大多数学者的肯定[3].Hcy也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目前DAN已经愈来愈受到重视.本文对Hcy与DAN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王迪;尹福在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中重型颅脑损伤康复护理及功能训练的疗效分析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交通工具的增多,颅脑损伤发生率逐渐增高,特别是中青年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较多,肢体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降低了生活质量,给家乙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1].为了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或回归社会,我院对30例中重型颅脑损伤伴有肢体功能障碍患者通过康复护理及肢体功能训练,取得了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马惠莉;李玉敏;樊金兰;赵巧艳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不同方法治疗子宫内膜癌130例回顾性分析

    目的 分析不同治疗方法 对子宫内膜癌不同的,临床分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1991年3月至2003年1月间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130例(经组织细胞学证实)进行回顾性分析,据临床分期及不同的治疗方法 将130例患者分为单纯手术组、手术加放疗组、综合治疗组(手术+放化疗+激素),对其治疗后的疗效、复发、转移及并发症进行观察.结果 全组总的5年生存率为77.7%,单纯手术组、手术加放疗组及综合治疗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2.4%、78.1%、82.5%.手术加放疗组及综合治疗组的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单纯手术组(P<0.05),放疗后的并发症放射性直肠炎、膀胱炎分的发生率别为3.1%、2.7%.结论采用手术、放化疗及激素等综合治疗方法 ,可以提高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生存率,降低术后复发及转移,可推广应用.

    作者:侯玉梅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一种国产无菌接管机的适用性评价

    目前,随着血液成分的制备需求,无菌接管机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级采供血机构.但在满足工艺需要和无菌标准的同时,逐渐显现的往往是较高的熔接片成本和高负荷工作量造成的设备故障.近日,笔者对一种无需熔接片的国内研发的无菌接管机进行了适用性测试,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效果.

    作者:常缨;张海;李雅静;牛宏伟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分析

    罗格列酮(RSG)是一种新型、强效的噻唑烷二酮类口服药,为胰岛素增敏剂.随着糖尿病治疗策略的调整和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的推广,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将逐渐成为2型糖尿病(1[2DM),尤其是肥胖或超重患者治疗的一线药物.现对我院门诊2004年10月至2007年1月初发及单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理想的T2DM患者给予RSG口服,观察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报告如下.

    作者:刘金阁;雷建华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糖代谢与肺功能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了解既往未诊断为糖尿病的人群糖代谢与肺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 用112例既往未诊断为糖尿病的健康查体者的体检结果 计算第1秒末用力呼吸量(FEV<,1.0>)、用力肺活量(FVC)及第1秒末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0>/FVC)实测值与其预计值的差值(分别定义为rFEV<,1.0>、rFVC及rFEV<,1.0>/FVC),再用线性回归方法 分别计算它们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是否呈线性相关.结果 随着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增高,rFEV<,1.0>及rFVC均呈现线性下降(P<0.01),但rFEV<,1.0>/rFVC却无此趋势.结论血糖标记物水平的增高是导致肺功能损害的一个高危因素.

    作者:杜昀泽;刘林林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磷酸肌酸钠停搏液对未成熟心肌保护效果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磷酸肌酸钠(cP)停搏液在婴幼儿心内直视术中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 选择60例择期在体外循环(ECC)和心脏停搏下,行法洛四联症(TDF)根治术的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主动脉阻断后于其根部插针顺行灌注4℃停搏液,试验组灌注CP停搏液(在单纯冷晶体高钾停搏液中加入CP,浓度为10 mmol/L),对照组灌注单纯冷晶体高钾停搏液.2组患儿分别于ECC前、主动脉阻断(ACC)30 min后,术后2、24、48 h抽取中心静脉血,测血清心肌酶(CK-MB、cTnI)的浓度;分别记录,临床观察指标(心脏诱导停搏时间,自动复跳时间,自动复跳率,术后呼吸机维持时间、ECC停止及术后24 h多巴胺、盐酸肾上腺素用量和使用率).结果 试验组在各临床观察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的血清心肌酶均于ACC 30min后开始上升,并于术后24 h达高峰,与ECC前比较有统计意义(P<0.01).2组间比较,试验组在ACC 30 min后各时点升高的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心内直视术中应用含CP的冷晶体停搏液对未成熟心肌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优于单纯的冷晶体心脏停搏液.[关键词l磷酸肌酸钠;冷晶体停搏液;心内直视术;未成熟心肌;心肌保护

    作者:刘东璐;吴伯娟;陶仁海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RNA干扰Aurora A表达对人子宫内膜癌细胞的生长与细胞周期的影响

    目的 探讨应用RNA干扰技术抑制Aurora A基因表达,并研究Aurora A基因表达下调对人子宫内膜癌细胞生长和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方法 用RNA干扰法抑制Aurora A的蛋白表达,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 检测Aurora A mRNA和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的变化,四氮唑盐法(MTT)检测转染前后细胞生长抑制率变化.结果 siRNA Aurora A可明显降低Aurora A mRNA和蛋白的表达,siRNA Aurora A导入Ishikawa细胞48 h后,细胞的生长被抑制,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和S期;细胞的凋亡率明显升高.结论下调AuroraA表达可抑制人子宫内膜癌细胞系Ishikawa的增殖,同时导致细胞阻滞于G2/M期及S期并且促进细胞凋亡.

    作者:滑芳;张红真;房桂英;孟亚丽;刘晶;高庆红;葛静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随着全球人口的老龄化,以及生活模式的改变,人群中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发生率增加,致使心力衰竭(心衰)的发生率逐年上升.据统计,当前人群中心衰的发生率为1.5%~2.0%,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发生率高达6.0%~10.0%,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同时心衰的5年病死率高达50%以上,严重危害了人民的身体健康.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自20世纪90年代问世之初,人们就意识到它将给治疗心衰带来很大的临床益处.近10余年来,广大医学工作者通过不懈地努力,使得目前ARR对心衰的治疗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作者:高俊苓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多层螺旋CT多平面及表面重建对眼眶骨折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及扫描后应用表面重建(SSD)、多平面重建(MPR)对眼眶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84例眼眶骨折的患者,行容积扫描后同时用骨算法及软组织算法薄层重建,结合SSD、MPR图像进行多方位观察,并将其分为爆裂骨折、直接骨折和复合型骨折.结果 84例患者中爆裂骨折64例,直接骨折7例,混合型骨折13例.结论应用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及SSD、MPR重建对于判断眼眶骨折的类型、损伤的程度及范围,邻近骨骼及软组织损伤的情况,是否需要手术治疗等方面均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叶玉芳;张淑倩;刘蓉辉;贾秀川;王连庆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蜕膜组织TGF-β1与MMP-2及TIMP-2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CURSA)患者孕早期蜕膜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其特异性组织抑制物-2(TIMP-2)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化检测URSA患者25例(URSA组)与正常早孕女性19例(正常早孕组)蜕膜组织中MMP-2、TIMP-2及TGF-β1的表达.结果 URSA组患者MMP-2表达(86±20)低于正常早孕组女性(193±36)(P<0.05);UHSA组TGF-β1的表达(176±38)高于正常早孕组(68±19)(P<0.05);URSA组MMP-2/TIMP-2(0.9±0.3)显著低于正常早孕组(1.9±0.4)(P<0.05);URSA组TGF-β1与MMP-2呈显著负相关(r=-0.912,P<0.05).结论 URSA患者孕早期蜕膜组织中 MMP-2与TGF-β1水平显著负相关,TGF-β1的高表达影响了MMP-2的生成,使MMP-2/TIMP-2失衡,可能导致URSA的发生.

    作者:张素娥;刘影 刊期: 2008年第07期

河北医药杂志

河北医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