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996年至2001年河北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分析

张英奎;蒋燕青;李中秋;陈会岩

关键词:河北省, 儿童死亡监测, 医疗保健服务, 变化趋势, 构成
摘要:本文对河北省1996年至2001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中儿童死亡的变化趋势、主要病类及病种原因构成以及医疗保健服务情况进行了分析.
河北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鼻内窥镜手术的麻醉体会

    鼻内窥镜手术(function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FESS)是一项新的技术,它可减少手术创伤,减少患者痛苦和创面出血,能使手术操作达到较深的部位.

    作者:赵二林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预防接种安全注射现况及对策

    随着计划免疫工作不断深入发展,计划免疫接种率的不断舷提高和使用疫苗种类的不断增加.预防接种的安全注射问题越来越得到社会的关注.并且卫生部于1997年4月下发<1997~2000年全国预防接种安全注射规划>提出,2000年所有预防接种达到安全注射的目标[1].笔者查阅了一些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预防接种资料,就这方面给予粗浅分析.

    作者:汪洋杰;张玉敏;王薇;温海英;任景平;李粉霞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现状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不同病因破坏了骨的血液供应,造成股骨头骨与软骨坏死的一种常见疾病.它的确切发病机制及病理改变尚不十分清楚,众多的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入研究,涉及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多个学科.

    作者:李永利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关节镜下治疗胫骨髁间嵴骨折14例分析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治疗胫骨髁间嵴骨折的方法.方法关节镜下钢丝内固定治疗胫骨髁间嵴骨折14例,其中Ⅱ度10例,Ⅲ度4例,膝前外侧入路关节镜检查,前内侧入路引入器械进行髁间嵴骨折清创、复位,在胫骨结节两侧带孔克氏针钻孔,腰穿针引入钢丝,钢丝通过撕脱骨折块基底,用带孔克氏针将钢丝牵出,在胫骨结节将钢丝拧紧,固定撕脱骨折.石膏外固定4周.结果骨折愈合,关节功能优8例,良5例,优良率92.8%.结论关节镜下行胫骨髁间嵴骨折内固定创伤小,功能恢复优于切开内固定.

    作者:张壮岱;张卫平;刘长安;步建立;钱宇航;冯志军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血小板的保存、发放与护理

    血小板的保存主要是指机采浓缩血小板的保存.由于血小板其脆弱、结构复杂而又特殊,体内寿命仅有9 d,而离体几小时后就会发生变形、破裂、损伤,影响输后体内的存活期.

    作者:张紫绵;贾存荣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置人工气道病人的护理体会

    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病人多病情危重,并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和排痰功能障碍,良好的护理措施对抢救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作用.我科于2002年1~10月共收治重型颅脑外伤、脑卒中、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等病人102例,其中气管插管或切开者48例,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侯玉华;赵云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研究进展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一种以女性患者为主(男:女=1:9)的慢性进行性疾病.该病的特点为肝内胆管进行性破坏,伴随门脉周围炎症,终导致肝纤维化和肝硬化.PBC与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抗体,即抗线粒体抗体(AMA)密切相关.

    作者:王群;王晓霞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坏疽性脓皮病

    坏疽性脓皮病(pyoderma gangrenosum,PG)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复发性溃疡性皮肤病,于1930年由Brunsting首先报道[1],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几年来对该病的研究也有了一些新的发现.本文将对该病的流行病学方面、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等特点综述如下.

    作者:李玉平;李艳玲;四荣联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5-单硝异山梨酯针剂静脉滴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5-单硝异山梨酯(IS5-MN,鲁南欣康)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对64例AMI心功能为Ⅱ~Ⅲ级的患者进行静脉滴注IS5-MN与硝酸甘油治疗的临床对比观察,并于治疗前后进行核素心肌显像及核素心室造影,以估测心肌缺血面积和判断左室功能改变.结果两组治疗3周后心肌缺血面积和心肌功能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IS-5-MN 治疗效果明显优于硝酸甘油组.梗死后心绞痛及室壁瘤发生率也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结论IS-5-MN静脉滴注治疗有利于AMI后心肌灌注和心功能的恢复.

    作者:李和敏;亢泽坤;张燕梅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肺型P波顶角在肺心病诊断上的价值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患者,都不同程度合并肺气肿,多数心电图表现为低电压,尤其在Ⅱ、Ⅲ导联上,P波变的低而尖,其电压<0.2 mV,难以达到目前肺型P波电压的诊断标准(P≥0.25mV).现将我们对67例肺心病患者的心电图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郑策;王睿;保锴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病毒性脑炎的CT诊断及评价

    病毒性脑炎病情较重,病死率高,同时由于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已应用于临床,故早期迅速做出诊断非常重要[1].目前病毒性脑炎确诊主要靠病理学检查,但其对患者会造成极大的创伤.CT的问世及在临床上的普及,大大提高了早期诊断该病的准确率,而且对临床上的鉴别诊断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征及CT表现和鉴别诊断综述.

    作者:郜晓彬;王铁刚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输尿管囊肿的X线与B超显像诊断

    输尿管囊肿,又名膀胱内输尿管囊肿,为输尿管下端在膀胱内的膨胀性病变,是先天性发育异常.此病的临床症状多表现为血尿及腹痛.本病在B超问世以前单靠静脉肾盂造影及膀胱镜或逆行造影发现,自从有了B超以来,本病发现明显增多.我们收集资料完整的13例病例,均经B超、静脉尿路造影及手术病理证实.13例均先有B超发现,然后行静脉尿路造影,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永通;孙建东;宋振龙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跟骨冠状位与轴状位CT扫描技术

    临床上跟骨骨折较为常见,跟骨CT扫描一般采用轴位扫描方法.近一段时间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体会到,仅轴位扫描不能满足临床医生的要求,所以我们在轴位扫描后再进行冠状位扫描,对诊断和临床医生要求与手术前后观察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现将此方法介绍给同行以供参考.

    作者:王风珍;李俊敏;李石玲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腓骨血管为蒂腓骨骨髓腔内移植治疗胫骨Ⅲ度粉碎性骨折

    胫骨Ⅲ度粉碎性骨折往往是由于高能量、强暴力所致的胫骨多平面、多阶段严重粉碎骨折.此种损伤的治疗历来是临床工作中的棘手问题,难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我院1999年至2002年来以同侧腓骨血管为蒂的腓骨髓腔内移植并外固定器固定治疗此类损伤,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贵润;张建哲;杨秀芳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可溶性纤素治疗功能性腹泻的疗效观察

    对于临床的腹泻病人,经便常规检查排除了感染原因,确定为菌群失调、神经调节失常、分泌渗出增多等引起的功能性腹泻,即胃肠功能紊乱.我们给予富含可溶性纤维的纽纤素治疗,收到了较好疗效.

    作者:吴莉;贾虹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4年间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分布及抗生素敏感率的初步分析

    下呼吸道感染是一类常见的细菌感染性疾病,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均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为了便于了解细菌分布情况和抗生素的敏感率,我们分析了1999年至2002年中我院成人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的病原体分析情况及药物敏感情况,以指导临床.

    作者:肖玉艳;骆元正;梁燕生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药物致过敏性休克51例分析

    随着医药科技的不断发展,临床用药范围越来越广阔,药物不良反应有增多趋势,特别是过敏性休克.本文收集了<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8年至2000年报道的316例药物不良反应个例,对其中致严重过敏性休克的51例(16.14%)进行综合分析.希望能引起临床工作者的关注,并能促进药物不良反应监察制度在我国的开展和深化.

    作者:朱红;刘喜武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左前分支阻滞30例分析

    1990年以来,我院共收治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下壁AMI)患者200例,其中30例病程中出现左前分支阻滞(LAH),现报告如下.

    作者:詹志芳;张士森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利多卡因防治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研究

    目的研究利多卡因防治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的疗效.方法将44例tSA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4例),于发病48h内接受治疗,对照组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利多卡因1.5~2.5mg@kg-1@d-1,连用10 d.然后均改用尼莫地平40mg,每日3次,连用2周.采用经颅多普勒(TCD)动态监测DCVA的情况.结果4周内治疗组DCVS的发生率、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发病2周时治疗组患者病情级别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再出血发生率及随诊半年预后情况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TCD监测tSAH后DCVS易于诊断;利多卡因治疗tSAH后DCVS疗效确切,能降低病人的应激性损伤、致残率和病死率,促进神经功能的尽快恢复,且无增加再出血的危险性.

    作者:史立信;孙兰国;刘文娟;于海全;王东振;张庆勇;薛金涛;张杰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高频超声对跟腱断裂伤的诊断价值

    本文总结了59例高频超声观察跟腱断裂的声像图特征,并与手术情况相对照,探讨高频超声对跟腱断裂的诊断价值及对临床手术定位的重要指导作用.

    作者:李莉;郭瑞军;张文云;殷春霞;甄景琴 刊期: 2003年第09期

河北医药杂志

河北医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