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深刺迎香透鼻通穴治疗副鼻窦支气管炎21例

张笑芳;解礼杰

关键词:迎香, 鼻通穴, 治疗, 副鼻窦支气管炎, 现报告如下, 疗效, 患者, 方法
摘要:2003年4月-2005年8月,笔者用深刺迎香透鼻通穴的方法治疗副鼻窦支气管炎患者21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中国针灸杂志相关文献
  • 多针分层斜刺治疗骨骼肌损伤156例

    1994年来我科采用多针分层斜刺法治疗骨胳肌损伤患者15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涂小华;付继美;陈有林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深刺迎香透鼻通穴治疗副鼻窦支气管炎21例

    2003年4月-2005年8月,笔者用深刺迎香透鼻通穴的方法治疗副鼻窦支气管炎患者21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笑芳;解礼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隔姜灸治疗跟痛症37例

    跟痛症是以足跟承受重力时疼痛而命名的病症,常见于跟骨脂肪垫炎、滑囊炎、跟骨骨刺及跟骨骨病等.虽然症状单一,但多缠绵难愈,手术切除骨刺疗效不够稳定.笔者近5年来在门诊采用隔姜灸治疗该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运宽;胡幼平;荣海波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头针联合体针对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寻找提高治疗中风偏瘫临床疗效的佳方法.方法:按会诊顺序随机将120例中风偏瘫病人分为3组,头针配合醒脑开窍组(A组)33例,头针配合传统针刺组(B组)60例,传统针刺组(C组)27例,根据患者的神志、语言、肢体运动功能等进行综合评分,观察3组临床疗效.结果:A组基本痊愈3例,显效20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为90.9%,B组分别为7例、28例、21例及93.3%,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C组显效7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为66.7%,与前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或极显著性意义(P<0.05,P<0.001).结论:头针配合醒脑开窍法治疗中风急性期、恢复期的疗效与头针配合传统针刺法相似,优于单纯传统针刺法.

    作者:孙华;包飞;王道海;张云祥;王凤琴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双针透刺滞针牵拉合TDP治疗陈旧性面瘫45例

    面瘫是临床上常见病,以周围性面瘫为常见,多能治愈.但也有不少患者由于种种原因病情迁延日久,面部功能3个月以上仍未能完全恢复而终成陈旧性面瘫,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笔者经多方探讨、学习,结合自己临床实践,总结出以双针十字交叉透刺滞针牵拉合TDP局部照射治疗该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常法;赵驻军;曾亦;张继红;常英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经络研究的四大主流学派及其分析

    目的:总结、归纳经络研究的各个流派.方法:查阅文献,回顾经络研究历史.结果:中、外学者几十年针灸经络探秘,逐渐形成经络研究的四大主流学派:神经生理学派--神经传导学说,生理生化学派--体液循环学说,生物物理学派--生物场学说,整体间隙学派--结缔组织结构学说,对这些理论进行了归纳和分析.

    作者:华萍;吕虎;原林;唐雷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国外针灸文献的发展及其现状概况

    通过检索具权威性的医学文献数据检索系统MEDLINE,对2006年以前有关针灸学术研究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按照杂志种类的数量和发表学术文章的多少进行排名,旨在了解世界针灸文献的概况,以及我国针灸文献在世界上的地位.

    作者:霍刚;晋志高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针刺配中药治疗小舞蹈病60例

    小舞蹈病,又称风湿性舞蹈病、感染性舞蹈病,系神经系统急性感染中毒性疾病,多见于儿童,为急性风湿的一种表现,临床特征为不规则的舞蹈样动作和肌张力减低.近几年来,笔者采用针药并用的方法治疗该病6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淑君;张淑玲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β-肾上腺素受体后信号转导通路介导电针预治疗抗缺血性心律失常的作用

    目的:观察电针预治疗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并探讨心脏β肾上腺素受体信号转导站点中cAMP和Gsα蛋白在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结扎和再灌注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建立实验型心肌缺血/再灌注(I/R)模型.4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组、缺血再灌注(IR)组、缺血再灌注加电针(EA)组和缺血再灌注加电针加心得安(EAP)组.观察比较电针预治疗对再灌注10 min内心律失常评分、缺血心肌cAMP含量和Gsα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NC组比较,IR组于再灌注10 min内心律失常评分明显升高(P<0.01);与IR组比较,EA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而EAP组心律失常评分与IR组相近,亦明显高于EA组(P<0.01).各组大鼠缺血心肌cAMP含量和Gsα蛋白表达结果与心律失常评分结果相似.电针预治疗可以明显减低I/R性损伤引发的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抑制I/R后引起的缺血心肌cAMP含量和Gsα蛋白的异常升高,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心得安可以抑制其保护作用.结论:电针预治疗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β-肾上腺素受体信号转导站点中cAMP和Gsα蛋白参与了介导针刺预处理改善上述心肌缺血性损害的作用.

    作者:高俊虹;付卫星;晋志高;喻晓春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完骨穴穴位注射治疗偏头痛

    偏头痛是由颅内外血管和神经调节障碍而引起的反复发作的一侧阵发性、剧烈性头痛.笔者自1998年采用完骨穴穴位注射治疗该病6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红梅;孙萍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廉玉麟主任医师分型治疗颈椎病经验介绍

    廉玉麟教授在30余年的临床教学实践中,将西医的生理、病理、解剖学知识与中医的辨证论治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本文详细介绍了廉老治疗颈椎病的经验,根据颈椎病各种分型的临床表现,进行颈椎三线定位,决定针刺深度和补泻手法,采用长短针相结合,深刺与浅刺相配合,做到了重点突出,有的放矢.为治疗颈椎病提供了又一有效途径.

    作者:耿巧;张会芝;廉玉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针刺对脑梗死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梗死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脑卒中高脂血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醒脑开窍针刺组和中药组各30例,分别于治疗前后评测中医症状积分,检测血脂各项指标.结果:醒脑开窍针刺法在改善血脂方面总有效率为72.4%,与中药组的65.5%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总有效率为89.7%,优于中药组的62.1%(P<0.05),其中在改善肢体麻木刺痛、头昏头晕、胸胁胀闷、纳呆、困倦乏力等症状方面亦优于中药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能调节脑梗死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脂质代谢的紊乱,改善主要临床症状.

    作者:韩景献;金炫;刘存志;王涛;陆明霞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秩边穴温针灸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

    本组24例均为门诊患者,年龄小27岁,大71岁;病程短1个月,长8年.24例患者前列腺指诊均有不同程度的肿大和压痛.前列腺液检查均有炎性反应,细菌涂片和培养均为阴性.

    作者:刘锦丽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专病笔谈--面瘫(6)

    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注意事项关于面瘫治疗中的几个问题,临床上颇多争议,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以供临床参考.关于针刺治疗时间问题,笔者认为使用调神法治疗,病程越短,疗效越好,重在调神.单取阳明经穴或局部取穴,则应在病情稳定即1~2周后治疗效果较好.

    作者:刘月芝;陈红;黄涛;孙正军;王国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针挑治疗原发不育精子异常临床与机理研究

    目的:寻找提高治疗原发精子异常临床疗效的佳方法.方法:将1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5例针挑生殖点、骶丛神经点、腰2神经点为主;对照组83例口服五子衍宗丸.在3家医院进行了多中心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5%,配偶受孕率7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4.2%,配偶受孕率43.4%,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生殖内分泌激素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治疗后精浆超氧化物歧化酶、微量元素锌显著增加,而镉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挑治疗原发性精子异常有显著改善和调节内分泌功能、提高精子与精浆质量、提高妊娠率的作用,是目前治疗本病非药物疗法中的较佳疗法.

    作者:陈栋;陈恕仁;姜杰;肖远辉;蔡明雪;章岳娟;徐浩;邓列华;李姝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临床针灸意外一例

    针灸疗法本身具有较好的安全性,然而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偶尔会发生针灸意外,笔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工作中曾遇到过,现记录下来以供针灸医生参考.

    作者:唐韬;李强;高婧娴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改进圆利针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53例

    急性软组织损伤是针灸推拿理疗正骨门诊常见的急症,排除骨折、肌腱与韧带完全断裂的情况,笔者采用改进的华佗牌圆利针叩刺局部皮肤,取得满意疗效.现将2003年2月-2005年12月期间治疗的53例病人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谭树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针灸防治炎症性肠病进展与思考

    目的:分析近10年来针灸防治炎症性肠病的临床与机制研究状况,为今后针灸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临床与穴位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1995-2005年国内期刊的相关论文进行分析,从针灸临床、实验研究两方面进行综述.结果:针灸防治炎症性肠病效果明显,机制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在科研设计和创新性方面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结论:今后,应从针灸临床治疗有效病症着手,研究经穴特异性与影响经穴特异性效应产生的因素,从中总结出共性规律,丰富和发展经穴特异性理论,以指导针灸临床.

    作者:吴焕淦;施茵;张卫;周爽;刘慧荣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睛明穴的解剖学研究

    目的:探讨睛明穴的解剖结构、针刺深度和方向,为临床针刺睛明穴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解剖观测48例成人尸体眼眶.结果:睛明穴直刺进针,针尖穿经的结构为皮肤、皮下组织、睑内侧韧带、内直肌、眶脂体.针体上方有眼动脉、筛前动脉及伴行的鼻睫神经通过.皮肤刺入点至筛前动脉平均距离为(18.25±4.45) mm,角度为与针体向上成(12.5±5.5)°,皮肤刺入点至视神经管前极平均距离为(43.37±7.84) mm.结论:睛明穴进针应避免向后上斜刺或偏上方深刺,以免刺破筛前动脉引起眶内出血;同时直刺进针深度一般不超过30.36 mm,以免损伤视神经管前极.

    作者:徐象党;金联洲;楼新法;孙淑红;蒋松鹤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激能电摩治疗慢性咽炎42例

    激能电摩又称220 V交流电经络疗法.医生使用一根普通电线、两块导电板,无需其他仪器设备,直接插用生活中220 V交流电,全身带电用手法施治于患者.该疗法融合了人体生命全息理论、经络理论、中医学理论、电刺激理论于一体,形成一种具有相对完整理论体系和治疗机理的全新绿色疗法.笔者近几年采用该疗法治疗慢性咽炎42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柴晓峰;杨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中国针灸杂志

中国针灸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针灸学会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