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摩托车所致脑外伤281例临床分析

王鹏飞;孙为民;习志强

关键词:摩托车, 脑外伤, 颅脑损伤, 交通事故
摘要:我科于1994年8月~2001年12月共收治因摩托车致颅脑损伤共281例,占同期颅脑损伤的10.8%,占同期交通事故所致颅脑损伤的34.4%.
河北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

    我们用二维(2D)及彩色多普勒(CDFI)超声对乳腺肿块30例患者进行检查,其检出率大大提高,且可为肿块的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马春芝;黎奇;刘晓玲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多因素疗效分析

    我科自1997年1月~2001年12月共收治高血压脑出血病人276例,手术治疗233例,疗效满意.针对其疗效及影响因素,现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史彦芳;王洪;郭毅;崔增学;周剑云;方川;田春晖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类固醇性高血糖致周围神经病变1例护理体会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属慢性并发症范畴,多于发病数年后出现,也可在血糖升高后很快出现.其发病率因诊断方法不同差异较大,产生原因与代谢障碍、血管病变、神经营养因子等多因素相关,神经束有髓纤维、髓鞘均受累.

    作者:张立红;蔡月艳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剖宫产与阴道产对乳汁分泌的影响及临床干预

    作者自1994年以来临床对剖宫产与阴道产乳汁分泌的关系进行长期的观察研究,认为两种分娩方法在早期乳汁分泌上有明显关系,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鸣萍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高压氧治疗病毒性脑炎113例临床分析

    病毒性脑炎是神经内科的一种常见病,主要表现为脑实质损害征象,有不同程度的脑膜反应和颅压增高征.目前,一般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抗病毒、神经细胞活化剂及对症治疗,后遗症多,死亡率高.我院于1993年8月~2001年7月,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利用高压氧治疗113例病毒性脑炎,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姜再仁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原发性慢性颅骨骨髓炎1例

    患者,男,54岁,汉族,农民.主因右颞部钝痛并局部渐肿胀、触痛2月就诊.经头颅CT扫描及头颅X线摄平片示右额、颞、顶不规则颅骨缺损伴软组织肿胀,脑室无受压,中线结构无移位,骨缺损区约7 cm×8 cm.患者病期无发热及周身不适,它处未发现感染灶.

    作者:史锡贵;王俊义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无偿献血推行400ml的必要性、合理性与科学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第九条规定:血站对献血者每次采集血液量一般为200 m,多不超过400ml.现就采集400 ml袋血的有关问题探讨如下.

    作者:宋俊荣;谭延伟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脑室置管持续灌流抗生素治疗化脓性脑室炎

    目的探讨脑室置管持续灌流抗生素治疗化脓性脑室炎的有效性.方法应用脑室置管持续灌流抗生素治疗的10例化脓性脑室炎,对所用药物浓度及灌流时间及及其疗效作一分析.结果脑室置管持续灌流抗生素治疗化脓性脑室炎优于其他方法.结论脑室置管持续灌流抗生素是治疗化脓性脑室炎的重要方法.

    作者:郭二坤;范振增;吕中强;孙国柱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围生期心肌病诊治体会(附16例报告)

    我院自1995年1月~2000年12月以来,内科、妇产科先后收治围生期心肌病16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王爱莲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地塞米松对脑挫裂伤病人自身免疫反应的影响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对脑挫裂伤病人自身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将同1 d收住院的性别、年龄、病情相似的两个单纯脑挫裂伤病人进行配对,其中一个病人入院后即给予地塞米松(每日20mg以上),另一个不给予地塞米松及其它任何免疫抑制剂,但其它治疗相同.如果配对的两个病人伤后4~6 d均需要手术治疗,这对病人即进入试验.于术中切取脑挫裂伤组织,用免疫组化法观测脑组织中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数量.比较配对病人脑组织中免疫细胞数量,采用质反应开放型单向配对序贯试验判定地塞米松对脑挫裂伤后自身免疫反应的抑制作用.结果给予地塞米松的病人脑挫裂伤组织中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计数均少于不使用地塞米松的病人.当试验进行到第7对病人时,试验线触及序贯试验图上边界线.结论地塞米松能够明显减少免疫细胞在脑组织中浸润、有效抑制脑挫裂伤后自身免疫反应.

    作者:许建强;田德棒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肱骨髁上截骨张力带固定治疗肘内翻28例

    目的手术矫正肘内翻,恢复肘关节的正常解剖形态.方法肱骨髁上楔形截骨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固定治疗肘内翻畸形.结果经6个月~6年随访,优良率96.43%.结论此手术方法内固定牢靠,截骨面间有一定的聚拢力和压应力,截骨面低,血运丰富,能促进截骨面的早期愈合,减少了外固定时间,有利于早期肘关节的功能锻炼,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作者:周梅芬;汪振涛;苗武胜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创伤性脑损伤救治中的几个问题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业、建筑行业、矿产业等繁荣,颅脑创伤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的负担,迫切要求我们努力提高救治水平.

    作者:胡福广;白宝忠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垂体卒中

    垂体卒中是神经外科急症,是指一种急性的、危及生命的腺垂体梗死、坏死或出血.1989年Pearce Bailey首先认识到垂体腺瘤的灾难性的出血,并报告了首例垂体卒中.1950年,Brougham总结了5例病例资料,将这种现象命名为垂体卒中.

    作者:贾同乐;幸兵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应用涤纶片替代硬脑膜缺损20例报告

    我们从1997年开始用涤纶片作为硬脑膜替代材料共20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董方箴;蔡琦;倪海涛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垂体后叶面积与年龄变化的MRI研究

    目的研究垂体后叶面积的改变与年龄的变化关系.方法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SIGNA1.5T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于T1W正中矢状位测量垂体后叶的前后径和高径.结果男性在10岁以内数值大(17.11 mm2),女性在10~19岁之间数值大(20.00mm2).60岁以后垂体后叶面积小,男性为11.93mm2,女性为9.27mm2.结论男、女在40岁以前垂体后叶面积与年龄无明显关系,40岁以后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减小.

    作者:王满;魏少波;蔡幼铨;梁艳;邓淑凤;王捷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嗜酸性粒细胞与变态反应

    变态反应性疾病包括哮喘、变态反应性鼻炎及特应性皮炎等疾病,是一组以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OS)和肥大细胞反应为主的炎症性疾病.EOS在变态反应性疾病的病理发生上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郭明丽;聂贵红;秦占芬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大剂量激素冲击疗法治疗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1例

    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bullous epidermolysis of drug eruption)是严重的变应性药疹,比较少见.引起此型药疹的常见药物有磺胺类、解热镇痛剂等.

    作者:李美洲;高顺强;林元珠;李艳华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颅脑损伤合并视神经损伤13例分析

    我院自1995年9月~2000年10月收治颅脑损伤合并神经损伤病人13例,其中延误诊治3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安康;李平生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重型颅脑损伤220例治疗体会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经验.方法对2年来收治的22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法评定预后,采用手术治疗等方法.结果恢复良好92例,中残51例,重残38例,死亡39例,病死率17.7%.结论早期确诊,积极手术治疗,大骨瓣开颅充分减压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作者:邓春芳;李晓卫;焦树平;孙昭胜;陈建超;李永谦;叶艳巧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血管穿刺致骨筋膜室综合征分析

    2001年6月~2002年5月我院先后收治了3例因肾功能衰竭行血管穿刺血液透析疗法而致骨筋膜室综合征的病人,报告如下.

    作者:金国华;周君琳;胡云龙 刊期: 2002年第10期

河北医药杂志

河北医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