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鞍结节脑膜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1995年2月~2002年2月收治的3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鞍结节脑膜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切除25例、次全切除7例,无手术死亡.结论显微手术是佳的治疗方法.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耿少梅;焦保华;卢圣奎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颅鼻沟通瘤的手术入路、修复方法和并发症的防治.方法1995~2001年间共收治颅鼻沟通瘤患者11例,均采用颅面联合入路一次性完全切除,并应用EC耳脑胶固化的带血管蒂额肌筋膜瓣对前颅底缺损进行一期修补.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完全肉眼切除肿瘤,术后无1例发生颅内感染、脑脊液漏、脑膜膨出等严重并发症.术后病人生存期为1~5年.结论经颅面联合入路切除颅鼻沟通瘤是一种治疗效果良好且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EC耳脑胶固化带血管蒂额肌筋膜瓣进行前颅底修补是预防手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张学新;李文玲;张磊;刘英姿;邢鹏辉;佟静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研究p16基因抑制脑胶质瘤生长的作用.方法将p16基因表达缺失的大鼠C6胶质瘤细胞(对照组)和转染外源性p16基因的C6细胞(转染组)种植于SD大鼠右侧尾状核,荷载C6脑胶质瘤鼠用p16 cDNA原位治疗(治疗组),并以空载体治疗作为对照(空载组)每组10只,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生存期、MRI动态变化及病理改变.通过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肿瘤p16 mRNA及蛋白表达,以AgNOR平均计数检测增殖活性,以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对照组和空载组大鼠均于3周内死亡;转染组6只大鼠和治疗组8只大鼠120d内死亡.除治疗组1只尚有残留外,余瘤体消失.转染组和治疗组肿瘤细胞均有p16 mRNA蛋白表达,且增殖活性下降,但凋亡不增加.结论转染外源性p16基因后的C6胶质瘤细胞致瘤性显著降低,且对荷载脑胶质瘤鼠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有可能成为恶性胶质瘤基因治疗的优选靶之一.
作者:焦保华;吴立华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垂体后叶面积的改变与年龄的变化关系.方法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SIGNA1.5T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于T1W正中矢状位测量垂体后叶的前后径和高径.结果男性在10岁以内数值大(17.11 mm2),女性在10~19岁之间数值大(20.00mm2).60岁以后垂体后叶面积小,男性为11.93mm2,女性为9.27mm2.结论男、女在40岁以前垂体后叶面积与年龄无明显关系,40岁以后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减小.
作者:王满;魏少波;蔡幼铨;梁艳;邓淑凤;王捷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对脑挫裂伤病人自身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将同1 d收住院的性别、年龄、病情相似的两个单纯脑挫裂伤病人进行配对,其中一个病人入院后即给予地塞米松(每日20mg以上),另一个不给予地塞米松及其它任何免疫抑制剂,但其它治疗相同.如果配对的两个病人伤后4~6 d均需要手术治疗,这对病人即进入试验.于术中切取脑挫裂伤组织,用免疫组化法观测脑组织中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数量.比较配对病人脑组织中免疫细胞数量,采用质反应开放型单向配对序贯试验判定地塞米松对脑挫裂伤后自身免疫反应的抑制作用.结果给予地塞米松的病人脑挫裂伤组织中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计数均少于不使用地塞米松的病人.当试验进行到第7对病人时,试验线触及序贯试验图上边界线.结论地塞米松能够明显减少免疫细胞在脑组织中浸润、有效抑制脑挫裂伤后自身免疫反应.
作者:许建强;田德棒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手术矫正肘内翻,恢复肘关节的正常解剖形态.方法肱骨髁上楔形截骨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固定治疗肘内翻畸形.结果经6个月~6年随访,优良率96.43%.结论此手术方法内固定牢靠,截骨面间有一定的聚拢力和压应力,截骨面低,血运丰富,能促进截骨面的早期愈合,减少了外固定时间,有利于早期肘关节的功能锻炼,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作者:周梅芬;汪振涛;苗武胜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CT对眼眶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眼眶恶性肿瘤15例.术前均行CT平扫和静脉增强扫描.结果15例中组织学分类多样,其中原发肿瘤13例,老年及少年多见,占66.7%.CT表现为眶内不规则软组织肿块,边界不清,有明显强化,多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结论CT扫描可以清楚显示病变形态、大小和位置,进行准确的空间定位,并显示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合临床表现对判断肿瘤的良恶性有很大价值.根据年龄和肿块部位对恶性肿瘤的组织学判定有一定帮助.
作者:李书玲;周家凤;刘怀军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通过对28例小脑扁桃体下疝/脊髓空洞的手术治疗和对本病成因以及文献复习,讨论小脑扁桃体下疝/脊髓空洞的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本组28例均采用后颅窝扩大重建/或部分小脑扁桃体切除的手术方法,以达到打通脑脊液循环,建立正常的脑脊液循环状态的目的.结果28例除2例因脊髓空洞太大恢复较差外,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讨论后颅窝扩大重建+小脑扁桃体部分切除能解除本病的成因,是治疗本病的首选.
作者:倪海涛;蔡琦;李铮;董方箴;杨钧;路伟;潘保根;野战鹰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总结复发性斜疝及巨大斜疝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近期治疗效果.方法采用Mesh-Plug定型产品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其中巨大腹股沟斜疝19例,复发性腹股沟斜疝7例,对手术方法、术后病人的恢复、术后伤口疼痛等进行观察.结果全部病人随访3月~2年,无复发.结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应用简便等优点,对复发疝及巨大疝也可取得满意临床效果.
作者:沈保国;房居宁;叶国强;李振毅;贾东;马东旭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评价经皮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对预防和治疗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3例患者均在术前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及行颈动脉及其颅内段血管造影,手术采用自膨式支架植入方法,术后行神经专科及颈动脉超声随访.结果3例均为60岁以上曾患有脑卒中或反复一过性脑缺血的病人,其中2例合并严重冠心病.共成功植入支架3个,围术期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未发现神经系统发作事件,颈动脉超声检查示靶血管开通无明显狭窄.结论经皮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是一项安全可行的解除颈动脉狭窄,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方法.
作者:董得宏;孟祥靖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脑室置管持续灌流抗生素治疗化脓性脑室炎的有效性.方法应用脑室置管持续灌流抗生素治疗的10例化脓性脑室炎,对所用药物浓度及灌流时间及及其疗效作一分析.结果脑室置管持续灌流抗生素治疗化脓性脑室炎优于其他方法.结论脑室置管持续灌流抗生素是治疗化脓性脑室炎的重要方法.
作者:郭二坤;范振增;吕中强;孙国柱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小脑出血的手术适应证及影响预后的有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小脑出血病因、临床症状、入院时GCS评分、CT扫描显示血肿量及治疗选择和预后.结果GCS13~15分病人8例,血肿量≤10 ml采用内科保守治疗,5例血肿量>10 ml选择外科手术治疗.其中痊愈11例,共济失调1例,因术后再出血自动出院1例.GCS 4~8分4例,血肿量>10ml选择外科治疗,1例外伤性小脑出血,血肿量≤10ml选择内科治疗.其中痊愈2例,出院时处于朦胧状态2例,语言欠流利1例.GCS 3分6例选择外科治疗,术后全部死亡.结论早期手术能明显地提高病人的生存率,预后主要与病人入院时GCS评分、意识状态和血肿量等因素有关.
作者:兰海涛;张庆俊;王立江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经验.方法对2年来收治的22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法评定预后,采用手术治疗等方法.结果恢复良好92例,中残51例,重残38例,死亡39例,病死率17.7%.结论早期确诊,积极手术治疗,大骨瓣开颅充分减压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作者:邓春芳;李晓卫;焦树平;孙昭胜;陈建超;李永谦;叶艳巧 刊期: 2002年第10期
重型颅脑损伤常因呕吐、口腔及鼻腔等部位合并损伤出血,或应激性溃疡引起呕血,导致呼吸不畅,致使分泌物积聚,造成严重缺氧,甚至窒息,而加重了继发性脑损害,因此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前呼吸道的准备尤为重要.
作者:魏忠梅;王秀丽;由彦红 刊期: 2002年第10期
带锁髓内钉适合于治疗长管状骨的骨折,它固定效果好,防止旋转,不易发生弯曲和断裂,是在原V型髓内钉、加压髓内钉、Ender髓内钉和带翼髓内钉等基础上不断完善发展起来的,是目前比较理想的内固定物,成为治疗长管状骨骨折的首选.
作者:李佩昌;蒋四胜;刘黎敏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属慢性并发症范畴,多于发病数年后出现,也可在血糖升高后很快出现.其发病率因诊断方法不同差异较大,产生原因与代谢障碍、血管病变、神经营养因子等多因素相关,神经束有髓纤维、髓鞘均受累.
作者:张立红;蔡月艳 刊期: 2002年第10期
肝囊肿、肾囊肿为先天性良性肿瘤,经B超检查及CT检查可得到明确的诊断.现将我科收治的肝、肾囊肿35例穿刺及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金玲 刊期: 2002年第10期
通过对我科1998年1月~2001年12月收治的21例瘫痪病人在治疗护理过程中的心理护理进行总结,分别对不同心理时期的心理变化而采用不同的护理对策,取得良好效果,病人均能面对现实,配合治疗,接受病情,顺利的度过危险期,对疾病转归起到一定作用.
作者:施楚君 刊期: 2002年第10期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DTICH)是指头部受伤后,首次CT检查未发现颅内血肿,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次检查始出现脑内血肿者;或于清除颅内血肿一段时间后又在脑内不同部位发现血肿者[1].
作者:王秀丽;王瑞华;由彦红 刊期: 2002年第10期
插胃管在临床中应用广泛,在许多疾病的治疗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对于昏迷患者胃管尤为重要,不仅可以利用胃管提供营养,还可预防并发症(如应激性胃、十二指肠溃疡).为了能更顺利的将胃管置入以减少病人的痛苦,现将临床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刘莉 刊期: 2002年第10期
我们应用鱼金注射液(鱼金)、乐舒痰、超声雾化吸入(雾化吸入)佐治小儿支气管肺炎24例,进行强化护理,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未见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汝松;许素兰 刊期: 2002年第10期
我院自1995年9月~2000年10月收治颅脑损伤合并神经损伤病人13例,其中延误诊治3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安康;李平生 刊期: 2002年第10期
脑膜瘤发病率占颅内肿瘤的第二位,仅次于胶质瘤.肿瘤多数良性,如能全切将获得较好的疗效.但脑膜瘤血供十分丰富,一般有颈外动脉及颈内动脉双重供血,手术中出血量较大.
作者:魏建中;范湘山;李冉;潘勤;贾同乐;董海青;佟建洲;关宏 刊期: 2002年第10期
作者自1994年以来临床对剖宫产与阴道产乳汁分泌的关系进行长期的观察研究,认为两种分娩方法在早期乳汁分泌上有明显关系,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鸣萍 刊期: 2002年第10期
我院于1998年7月~2002年5月对重型颅脑损伤后脑积水和颅骨缺损、脑膨出患者一期实行了颅骨修补和脑室腹腔分流术16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国柱;郭二坤;张庆俊;张更申 刊期: 2002年第10期
肥达氏反应(widal reaction)用常法检测,需经20h左右观察结果,给患者带来了不便.我们依凝集反应中抗原抗体的在1~2 min内特异性结合的原理,尝试了一种快速肥达氏反应的方法,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付力;赵昶 刊期: 2002年第10期
妇科腹腔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以往许多需开腹才能完成的妇科手术,目前已逐渐被腹腔镜手术所代替.2000年11月~2002年5月,我们共完成384例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童玮如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由于中叶支气管细长,缺乏侧支通气,其开口处有许多淋巴结围绕,故容易因各种病因而造成支气管的感染、受压、阻塞,所以临床上常引起肺不张征象[1,2].本文总结肺中叶病变221例,着重探讨其病因及X线、肺CT的表现,并强调中叶不张鉴别诊断的重要性和纤维支气管镜(BF)检查的重要价值.
作者:要改琴;谢兰品;张玲;郝志芳 刊期: 2002年第10期
脑膜瘤是颅内常见肿瘤,其发病率仅次于胶质瘤,约占脑肿瘤总数的20%.外科手术治疗效果较好,但是脑膜瘤的术后复发同题一直困扰着神经外科医生.
作者:卢圣奎;焦保华;耿少梅;姚志刚;左书浩 刊期: 2002年第10期
我院自1996年7月~2001年12月间通过显微手术治疗小脑桥脑角区肿瘤36例,皆经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
作者:崔增学;史彦芳;李志红;宋建立;郭毅;方川;周剑云 刊期: 2002年第10期
前列腺增生症有效的治疗手段是手术切除.前列腺增生开放性手术,术后前列腺窝出血量大,不易止血,增加病人危险性,延长刀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甚至再次手术.我院于1996年1月~2001年8月随机抽取前列腺增生病人50例,采用恒温(37.5℃)生理盐水+利多卡因+VitK3接尿管控制滴速16滴/min持续冲洗膀胱明显减轻出血,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提运前;王思亮;韩莉 刊期: 2002年第10期
我科自1997年1月~2001年12月共收治高血压脑出血病人276例,手术治疗233例,疗效满意.针对其疗效及影响因素,现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史彦芳;王洪;郭毅;崔增学;周剑云;方川;田春晖 刊期: 2002年第10期
变态反应性疾病包括哮喘、变态反应性鼻炎及特应性皮炎等疾病,是一组以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OS)和肥大细胞反应为主的炎症性疾病.EOS在变态反应性疾病的病理发生上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郭明丽;聂贵红;秦占芬 刊期: 2002年第10期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业、建筑行业、矿产业等繁荣,颅脑创伤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的负担,迫切要求我们努力提高救治水平.
作者:胡福广;白宝忠 刊期: 2002年第10期
垂体卒中是神经外科急症,是指一种急性的、危及生命的腺垂体梗死、坏死或出血.1989年Pearce Bailey首先认识到垂体腺瘤的灾难性的出血,并报告了首例垂体卒中.1950年,Brougham总结了5例病例资料,将这种现象命名为垂体卒中.
作者:贾同乐;幸兵 刊期: 2002年第10期
肿瘤转移是涉及许多基因变化的一系列复杂过程,包括肿瘤细胞从原发瘤脱离,进入血管和淋巴管,通过粘附于内皮细胞的适宜部位驻留,诱导血管形成,对抗宿主抗肿瘤免疫,终在远隔部位形成转移灶.肿瘤转移整个过程受许多特殊基因的调控,本文就nm23抑癌基因在人类肿瘤中的表达与肿瘤转移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孙金禄;姚洪森 刊期: 2002年第10期
患者,女,16岁.主因发热伴关节疼痛20d入院.患者于20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38.5~39.5℃,午后为著,无发冷寒战,伴双膝关节疼痛,无红肿,伴右胸痛,与呼吸无关,为隐痛,无放射性,偶有胸闷、乏力,无咳嗽、咳痰、咯血、盗汗等.
作者:李卫红;齐花芹;王淑平 刊期: 2002年第10期
患者,男,54岁,汉族,农民.主因右颞部钝痛并局部渐肿胀、触痛2月就诊.经头颅CT扫描及头颅X线摄平片示右额、颞、顶不规则颅骨缺损伴软组织肿胀,脑室无受压,中线结构无移位,骨缺损区约7 cm×8 cm.患者病期无发热及周身不适,它处未发现感染灶.
作者:史锡贵;王俊义 刊期: 2002年第10期
孕妇30岁,工人,孕2产0.于2002年3月2日收入院.末次月经2001年5月25日,预产期2002年3月2日.平素月经规律,早孕反应轻,停经18周自觉胎动.既往体健,无血小板减少及出血倾向病史.孕期检查发现血小板进行性减少.
作者:东红;刘爱民 刊期: 2002年第10期
患者,26例,孕1产0.其家族未发现有胎儿畸形孕史.产前行常规超声检查.采用美国HDI-3000全数字彩色声像仪,探头频率3.5 MHz.
作者:马春芝;黎奇;刘晓玲 刊期: 2002年第10期
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bullous epidermolysis of drug eruption)是严重的变应性药疹,比较少见.引起此型药疹的常见药物有磺胺类、解热镇痛剂等.
作者:李美洲;高顺强;林元珠;李艳华 刊期: 2002年第10期
患者,女,50岁,头痛伴言语不清入院.查体:呈慢性颅高压表现.头CT表现为左额低密度占位,中线移位,同侧脑室受压.
作者:王守臣;杨宝礼;刘宝江;杨立丰 刊期: 2002年第10期
患者,女,36岁.因阵发性腹痛3 d伴呕吐入院.入院前3天劳动时突然腹部阵发性疼痛伴恶心、呕吐,2 d后吐粪便样液体,不排气和排便.原在11年前第一次妊娠时到7个月左右胎儿即不见增长,同时月经恢复且规律,但右下腹部有一肿块,无任何不适,从未治疗.此后再次妊娠2次,生育功能均健在.
作者:黎国屏;陈淑琴 刊期: 2002年第10期
我科于1994年8月~2001年12月共收治因摩托车致颅脑损伤共281例,占同期颅脑损伤的10.8%,占同期交通事故所致颅脑损伤的34.4%.
作者:王鹏飞;孙为民;习志强 刊期: 2002年第10期
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CR)系统,是一百年来普通X线摄影系统的革新技术.从而,X线摄影系统步入了影像信息化时代.
作者:马荣珍 刊期: 2002年第10期
过去对肝脓肿的诊断往往根据临床检查,盲目穿刺和常规X线检查进行诊断,但这些方法常不能及时得到诊断.治疗则主要采用传统的剖腹手术切开引流,其病死率常很高,而介入超声作为肝脓肿的诊断与治疗手段,则大大降低了病死率及并发症,并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
作者:张娟娟;梁君奎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维生素K缺乏症亦称获得性凝血酶原减低症,是由于维生素K的摄入和吸收不足或因肝功能障碍,不能利用维生素K合成凝血酶原所致.发生在生后1~3个月婴儿的维生素K缺乏症,我们常称为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
作者:刘远屏 刊期: 2002年第10期
我院自1995年1月~2000年12月以来,内科、妇产科先后收治围生期心肌病16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王爱莲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由于交通事故以及建筑业的外伤日益增多,胰腺损伤也有增加的趋势.胰腺损伤有时症状不明显,早期不易发现,现将我院16年来,收治的26例胰腺损伤患者报告如下.
作者:毕秀玲;吴素花;陈铁良 刊期: 2002年第10期
我们用二维(2D)及彩色多普勒(CDFI)超声对乳腺肿块30例患者进行检查,其检出率大大提高,且可为肿块的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马春芝;黎奇;刘晓玲 刊期: 2002年第10期
自1990年以来,我院共收治妊娠合并急性血行播散型(血播)肺结核20例,治愈18例,治愈率90%,说明妊娠及分娩对急性血播肺结核治疗影响不大,即对治愈率影响不大.另外,产后诊治100%合并脑结核,孕期诊治70%合并脑结核,说明妊娠合并急性血播肺结核,诊治时机对产妇预后有一定影响.
作者:杨静华;董玉霞;姚玉洁;李风茹;李秀武 刊期: 2002年第10期
我科1998年3月~2000年3月采用2-0 Holycon可吸收性合成缝合线,用连续缝合筋膜层及脂肪全层并直接连续皮内缝合皮肤的新方法缝合妇产科各类手术切口153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霍艳 刊期: 2002年第10期
我们从1997年开始用涤纶片作为硬脑膜替代材料共20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董方箴;蔡琦;倪海涛 刊期: 2002年第10期
肺心病常因感染而加重,且病人反复发作易致多器官受损.基层医院缺乏先进仪器设备,这在确定病情程度上带来一定困难,但若结合临床及一些常用检查可进行推理判断,从而做到综合分析,提高疗效,体会如下.
作者:尹建昌;张义芹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眩晕是耳鼻喉科常见的疾病,近年来眩晕发病率明显增高,其发病原因复杂,确诊较为困难,除了前庭系统原发病外,还可因各种全身疾病累及前庭,产生继发性病理损害所致,临床上涉及多科室.我们通过100例眩晕患者的临床分析,探讨眩晕的病因,分析各种病因在眩晕中所占比率以及各类眩晕与年龄的关系,为提高眩晕的正确诊断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曹静萍 刊期: 2002年第10期
我科自1995年2月~2001年2月,共收治脑出血患者260例,在应用大剂量甘露醇快速静脉注射治疗脑出血后脑水肿时,22例患者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吉祥;马文群;张春景;张素兰;崔修生;孙志强;任洪波;张泰民 刊期: 2002年第10期
弱视是影响儿童视觉发育常见的眼病之一,我们做了104例不伴眼位偏斜的弱视的双眼视功能的检查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王华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病毒性脑炎是神经内科的一种常见病,主要表现为脑实质损害征象,有不同程度的脑膜反应和颅压增高征.目前,一般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抗病毒、神经细胞活化剂及对症治疗,后遗症多,死亡率高.我院于1993年8月~2001年7月,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利用高压氧治疗113例病毒性脑炎,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姜再仁 刊期: 2002年第10期
我院1998年12月~2001年12月用榄香稀乳胸腔内注射治疗难治性恶性胸腔积液42例,报告如下.
作者:李东旭;王胜文;刘凯 刊期: 2002年第10期
本文总结了我院1994~2002年3月收治的脑干损伤56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郗振东;马东周 刊期: 2002年第10期
肩锁关节脱位是一种较常见病,我们自1998年以来共应用手术治疗4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关浩 刊期: 2002年第10期
2001年6月~2002年5月我院先后收治了3例因肾功能衰竭行血管穿刺血液透析疗法而致骨筋膜室综合征的病人,报告如下.
作者:金国华;周君琳;胡云龙 刊期: 2002年第10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第九条规定:血站对献血者每次采集血液量一般为200 m,多不超过400ml.现就采集400 ml袋血的有关问题探讨如下.
作者:宋俊荣;谭延伟 刊期: 2002年第10期
毛细支气管炎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我院儿科自1998~2000年,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宫德鸿;庄福环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性疾病,是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之后,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三位非感染性慢性病[1].由于其起病隐匿,发展较缓慢,往往被忽略,常常被延误诊断.笔者曾遇到12例以龟头感染为首发症状而误诊为性病的糖尿病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忠宪 刊期: 2002年第10期
例1,男,59岁.1年前心悸、胸闷未治.1 d前受凉,上症再发,自服活心丹,感冒通等药物无效,且症状加重,呼吸困难.查体:T 37.8℃,WBC 11.8×109/L、N 0.80、L 0.20,ECG正常,X线检查表现肺纹理增重.嘱其留晨痰查抗酸杆菌.
作者:徐承杰;吕兰凤 刊期: 2002年第10期
床突旁颈内动脉瘤指的是在床突旁段即颈内动脉出海绵窦顶至后交通动脉起点间发生的动脉瘤.约占所有颅内动脉瘤的1.3%~11%,主要有眼动脉瘤、垂体上动脉瘤和颈内动脉腹侧动脉瘤3种类型.
作者:张庆俊 刊期: 2002年第10期
医学科技论文始终贯穿于整个医学科研过程,是记录科研成果的主要载体,是反映科研能力、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通过对文献数量和质量的评价分析,即文献计量学方法可客观评价个人、单位、地区的医学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并可对发展趋势做出预测性分析[1].
作者:刘玉华;翟俊霞;王海英;杨振儒 刊期: 2002年第10期
随着医学影像学的迅速发展,CT、MRI、DSA等一系列新影像设备广泛应用于临床,使神经外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同时也促进了临床及实验室研究.
作者:李佩萱;孙晓枫;扈玉华 刊期: 2002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