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早产低体重儿外周静脉营养的护理观察

姚丽珍;李惠珍

关键词:早产低体重儿, 外周静脉营养, 极低体重儿, 营养不良, 新生儿科, 喂养困难, 生活能力, 热卡, 经口喂养, 适应性, 抵抗力, 并发症, 治疗, 热量, 基础, 护理, 报告
摘要:早产低体重儿,尤其是极低体重儿的生活能力低、适应性与抵抗力差,护理难度大,常出现喂养困难致热量不足而造成营养不良及并发症.我院新生儿科于1999年1月~2000年10月对早产低体重儿经口喂养热卡不能达到基础热卡60%者,采用外周静脉营养(PPN)治疗.报告如下.
河北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母乳性黄疸研究进展

    母乳性黄疸是新生儿黄疸中较常见的疾病,美国Gaurley[1]报道,母乳喂养儿高达34%.自1960年首次报道后,日益受到重视,病因研究及治疗干预日趋成熟.下面分别就其临床特征、病因、发病机制、治疗干预等分别讨论.

    作者:许冠英;赵同启;陈鑫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神经外科清醒病人机械通气的护理

    呼吸机作为急性或慢性呼吸衰竭的一种治疗措施,在我国得到了普遍应用,使呼吸衰竭的抢救率有了明显提高.目前,呼吸机也已广泛用于神经外科各种呼吸功能障碍病人的呼吸支持.通过我们开展的整体护理,认为清醒病人机械通气更加痛苦,更加需要无微不至的关怀和高水平及高技术的护理.

    作者:安聪娟;张林会;卢金菊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门诊成功抢救脐带脱垂1例

    患者,37岁.孕38周,孕2产1,头位,2001年11月27日主因不规律宫缩,胎膜早破、脐带脱垂约1 h由当地医院转入我院.

    作者:蔡月艳;李进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胃食管反流病103例临床分析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肖化系统常见病,为异常胃内容物(包括十二指肠液)反流入食管产生的症状和食管粘膜损伤;引起食管粘膜破损时称为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BE).我院自2000年至今共收治GERD103例,分析如下.

    作者:冯红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细胞凋亡与血液病和肿瘤的关系

    自1972年Kerr等首次提出细胞凋亡的概念以来,一直是医学界的研究热点,目前已证实细胞凋亡与免疫系统、血管系统、血液病及肿瘤等有十分密切的关系[1-4],现仅就细胞凋亡与血液及肿瘤的关系加以探讨.

    作者:王付力;姜腾勇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反复自然流产的免疫病因及治疗

    自然流产指妊娠在28周以前终止、胎儿体重在1000 g以下者,发生率为15%~20%.如自然流产连续发生2次或2次以上,可称为反复性流产,发生率约为1%;如连续发生3次或3次以上称为习惯性流产.

    作者:马莹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头部CT与临床分析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围生期新生儿因缺氧缺血引起的脑部改变.主要原因是围生期窒息,轻度者预后良好,于数小时或数日后完全恢复;中度者预后则视病损程度及治疗而不同;重度者常于12 h内中枢神经症状明显加重或新生儿早期即死亡,或产生永久性脑功能缺陷如智力低下、癫痫或脑性瘫痪.

    作者:刘远屏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及血脂水平改变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及血脂水平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日立717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76例冠心病患者及53例健康对照组血清胆红素及血脂含量.结果冠心病组较健康对照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均减少(P<0.05);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显著减少(P<0.01),而冠心病恢复期组血清胆红素含量恢复正常.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及血脂水平的联合检测是一项对疾病诊断、疗效判断均具有重要意义的指标.

    作者:丁兆明;孙永筱;邱清芳;孙浩仙;程永娥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鼻部手术后患者疼痛的评估及临床分析

    鼻部术后由于麻醉药物效果的消失及填塞物的影响,疼痛是必然现象.剧烈的疼痛常常给患者带来难以忍受的痛苦,并可造成其他生理功能的紊乱.

    作者:王翠茹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阑尾切除手术口大小与术后并发腹腔脓肿的关系

    我院自1966年10月至今,经手术切除阑尾3 729例,,经过分析手术切口大小与术后并发腹腔脓肿有一定关系.

    作者:田伦;田文;胡真忠;林榕;王耀东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幼女卵巢嵌顿子宫直肠陷凹2例

    例1.11岁.月经未初潮.因突发下腹疼痛,伴恶心,呕吐6h,于1999年3月3日下午5时30分入院.体检:痛苦病容,心肺无异常,下腹部深压痛,无反跳痛,移动性浊音(-).

    作者:李瑞梅;孙秀芹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动静脉留置针在腋路臂丛阻滞中的应用

    我院2000年至今采用动静脉留置针(B/BRAUN20G)留置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35例,用于上肢肩关节以下部位手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美娥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原发性震颤一家系10例报告

    先证者,男,24岁.因双手震颤2年入院,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手颤动,端碗、扣纽扣和情绪激动时加重,静止时消失,上午9~10时震颤严重,午后或饮酒后症状减轻.

    作者:乔泽国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拔T管后胆汁性腹膜炎9例分析

    拔T管后胆汁性腹膜炎时有发生,若处理不当,后果严重.我院从1994年7月~1999年7月共865例行胆囊切除、胆总切开取石T型管引流术,其中发生拔T管后胆汁性腹膜炎共计9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施益九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器官移植的发展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1世界器官移植发展概况世界器官移植史起源于18世纪,开始有学者做组织或器官移植的动物试验.1902年,出现用套接血管法施行自体、同种和异种的肾移植.

    作者:曹玄林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利多卡因、芬太尼复合液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

    硬膜外腔注射小剂量吗啡、芬太尼术后镇痛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为了解芬太尼对周围神经阻滞的影响,我们对40例施行肌间沟臂丛阻滞的病人进行了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刘志双;宋万军;董江龙;柳顺锁;高鹏志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糖尿病围手术期血糖控制水平临床分析(附96例报告)

    糖尿病患者在需要外科手术治疗时,面临着血糖控制问题.而围手术期的血糖控制,是直接影响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田笑虹;李忠秀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胃食管反流病临床分型诊断的研究

    目的应用24h食管内胆红素与pH监测(食管内双监测)以及食管内镜检查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进行临床分型研究指导临床治疗.方法按食管胆红素与pH双监测和食管内镜检查的情况结合病人症状对GERD进行临床分型,观察病人在各型的分布.结果食管内24 h胆红素与pH监测结果显示Ⅰ、Ⅱ型病人的胆红素吸收值≥0.14及pH<4总时间百分比、酸反流次数和胆汁反流次数较对照组和Ⅲ型明显增加(P<0.05),而Ⅰ型和Ⅱ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Ⅲ型和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GERD病人在三个临床分型中呈正态分布,Ⅰ、Ⅱ、Ⅲ型病人分别为23.3%、65.9%、10.8%.结论病理性酸反流和胆汁反流的破坏作用是导致GERD的重要原因.临床分型对GERD治疗中药物选用具有指导作用.

    作者:詹群珊;朱惠明;黄勋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老年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特点(附38例报告)

    目的老年期是支气管哮喘发病的第2个高峰,由于老年生理和病理的特点,决定了老年支气管哮喘病人在发病和临床表现上的一些特点.方法对38例老年支气管哮喘和同期住院的36例非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在临床表现特征上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老年支气管哮喘在临床上具有以下特点:(1)起病年龄较晚,哮喘症状不典型;(2)慢性支气管炎(慢支)、肺感染、肺心病是常见的基础病,发病诱因以感染为主;(3)伴发病及合并症多,本组老年支气管哮喘伴发基础疾病占100%;(4)结合老年人自身特点,在治疗时多采用小剂量、联合用药.结论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病情复杂,临床症状不典型,合并症多,在临床上容易造成误诊和漏诊,治疗难度大,预后较差,应提高对老年支气管哮喘的诊疗水平.

    作者:赵景春;平芬;孙洁静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过敏性紫癜合并外科急腹症29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合并外科急腹症的临床诊治.方法对29例过敏性紫癜合并的急腹症进行临床分析,其中肠套叠18例,胰腺炎7例和肠坏死4例.结果肠套叠14例空气灌肠整复复位,手术4例,手法复位3例,肠切除1例.胰腺炎保守治疗7例.肠坏死4例,作肠切除1例,末端回肠坏死1例,行肠造瘘术,2例全部小肠坏死作腹腔引流术,术后死亡.结论过敏性紫癜合并急腹症,病情凶险,在治疗过程中,如病情恶化,及时作影像学检查,掌握好治疗时机.

    作者:戴春娟;贾胜琴;郭志平 刊期: 2002年第12期

河北医药杂志

河北医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