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针刺与西药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对照研究

庄礼兴;陈楚云;郭跃峰

关键词:胃肌轻瘫/针灸疗法, 糖尿病/针灸疗法, 糖尿病/并发症
摘要:目的:比较针刺疗法与西药莫沙必利缓解糖尿病胃轻瘫的疗效差异.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与对照组(20例).治疗组针刺中脘、足三里等穴;对照组口服莫沙必利5 mg,每日3次.以疗效指数作为疗效评价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8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治疗组不良反应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疗法能明显缓解糖尿病胃轻瘫症状,疗效优于莫沙必利,且副作用小.
中国针灸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乳腺炎135例治疗经验

    1点按肩井、天宗(1)方法:取穴为患侧肩井、天宗,患者取坐位,上肢下垂,颈胸微向前,全身放松,均匀呼吸.医者立于其背后,用拇指尖或肘部点按揉患侧肩井穴,不可用力过猛,要持续用力,以免损伤皮肤或其他组织,5分钟后用拇指按天宗穴0.5分钟.每日1次.

    作者:邓曙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浮针刺法治疗膝关节疼痛

    目的:比较浮针与体针治疗膝关节疼痛的疗效.方法:将96例膝关节疼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采用浮针刺法治疗,对照组48例,采用体针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66.7%,对照组39.6%(x2=7.06,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两组总有效率均为100.0%.从治疗次数上看,浮针所需次数比体针次数明显减少(x2=5.25,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浮针治疗本病疗效好,疗程短.

    作者:吴扬扬;廖静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不同针刺方案对偏瘫早期康复作用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两种针刺方案对中风偏瘫早期的康复作用.方法:将70例中风偏瘫早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每日2次分别针刺健患侧腧穴,对照组每日1次针刺患侧腧穴.以简式的Fugl-Meyer运动量表和修订的Barthel指数为指标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患肢肢体运动功能分级达Ⅳ级以上为68.6%,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良好率为74.3%;对照组分别为31.4%和42.8%,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与常规针刺方案相比,每日2次健患侧腧穴交替应用的针刺方案更有利于中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作者:雷龙鸣;庞军;陈家兴;彭德辉;王泽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针刺暗示发音训练治疗功能性失声症42例

    笔者近10年来采用针刺暗示发音训练治疗功能性失声症42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42例均为门诊患者,男7例,女35例;年龄小15岁,大49岁,平均34岁;病程短1天,长10个月.42例均有精神创伤史,突然失声,精神紧张,表情木僵或烦躁不安,无吞咽或咀嚼困难,无面肌及躯干四肢肌无力.经耳鼻咽喉科体检示:声带颜色正常,深吸气时双声带对称外展,发音时不能内收(或稍内收达不到中线),呈长三角形声门裂.本组病例均符合功能性失声症诊断标准.

    作者:林元平;张德清;王达英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针刺与西药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对照研究

    目的:比较针刺疗法与西药莫沙必利缓解糖尿病胃轻瘫的疗效差异.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与对照组(20例).治疗组针刺中脘、足三里等穴;对照组口服莫沙必利5 mg,每日3次.以疗效指数作为疗效评价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8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治疗组不良反应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疗法能明显缓解糖尿病胃轻瘫症状,疗效优于莫沙必利,且副作用小.

    作者:庄礼兴;陈楚云;郭跃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针刺推拿综合方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针刺推拿综合方案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3中心、单盲、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合格受试者随机纳入针推组、针刺组、推拿组,每组60例,分别给予针刺推拿综合方案、单纯针刺、单纯推拿治疗,建立多维评价指标,对其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3组一般资料基线一致,组间可比;3组临床疗效,针推组痊愈显效率68.3%、总有效率88.3%,针刺组51.7%、75.0%,推拿组50.0%、76.7%,针推组疗效优于其余两组的疗效,P<0.05;治疗后3组症状总积分均降低,均P<0.01,针推组积分降低程度优于其余两组,均P<0.05;治疗后3组体征均有显著改善,P<0.01,但组间变化无差异,P>0.05;3组治疗起效时间,针推组短于其余两组,P<0.05或P<0.01;未发现所采用治疗方法的不良反应.结论:本研究所采用的针刺推拿综合疗法治疗CSA,疗效肯定,使用安全;针刺、推拿综合疗法治疗CSA较之单纯采用针刺或推拿疗法具有优势.

    作者:周建伟;胡玲香;李宁;张凡;李春雨;赵菁菁;李季;胡运光;张颜;王成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专病笔谈--中风病(7)常用中风疗效评价方法介绍

    中风的疗效评定是中风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我国临床上的重视程度普遍不足.在治疗中风临床研究中,常常以肌力及关节活动度来评价治疗效果,且没有统一的疗效标准.近来,随着对现代康复医学认识的提高,一些康复评定方法也被引入到针灸研究中来,不论对制订合理治疗方案还是正确判定治疗结局,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专家认为,对中风的临床医学评价应按照WHO国际残疾分类(ICIDH)的原则进行评定.下面就WHO新国际功能分类(ICF)原则将中风病人3个层次的常用评定量表进行归纳.

    作者:齐瑞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内经》对脑与经络联系的认识

    目的:探讨在中医理论形成的早期人们对脑与经络联系的认识.方法:将<内经>中有关篇章,进行分析、比较、归纳、综合,得出其对脑与经络联系的认识.结果:在<内经>中,与脑有直接联系的经络主要有足阳明经、足太阳经、督脉和跷脉;经络出入大脑的部位主要有眼系、巅顶部、风府穴和顑部;大脑内部也存在一定的经络通路.结论:<内经>对大脑与经络联系的认识是比较丰富的,在临床诊治脑病时值得重视和借鉴.

    作者:张建斌;王玲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穴位注射合体针治疗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疗效观察

    目的:对比观察穴位注射结合体针与药物治疗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探求治疗该病的佳方法.方法:将102例病人随机分成穴位注射结合体针组(治疗组)及药物组(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黄芪注射液注入足三里、三阴交,并针刺合谷、太冲、关元、气海、太阳、风池,于经前10天开始治疗,每3天1次;对照组口服安定及谷维素,常规剂量,于经前10天每天服用,连续服至月经来潮时停止.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6%,对照组为75.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穴位注射结合体针方法治疗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好于药物组.

    作者:徐天舒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头体针结合治疗脑卒中疗效观察

    目的:寻找针灸治疗脑卒中的佳方案.方法:将183例脑卒中患者分头体针组(62例)、头针组(60例)、体针组(61例)进行治疗,疗程满2个月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头体针组基本痊愈13例,显著进步32例,进步15例,无效2例;头针组基本痊愈8例,显著进步21例,进步24例,无效7例;体针组基本痊愈11例,显著进步28例,进步19例,无效3例.头体针组与体针组之间、体针组与头针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头体针组与头针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头体针结合较单纯的头针治疗能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伯清;周平;祝玉朴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浅论针灸具有全科医学的性质

    全科医学是一门新型的综合临床学科,它立足于社区,向个人和家庭提供预防、保健、医疗、康复的综合服务.具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医学从其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具有全科医学的性质,它的治未病、辨证论治、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等学术观点完全符合全科医学的要求.作为中医学一部分的针灸学,因其鲜明的廉便验的特色也昭示自身具有全科医学的性质.本文将从针灸学的特点和全科医学的使命两个方面分析针灸与全科医学的关系.

    作者:赵忠顺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眼针分区定穴方案的形成、发展及变化

    眼针疗法作为微针疗法的一种现已广泛应用于临证治疗,至今已历经30余载,其理论体系,尤其是眼针的分区定穴方案,现已经历了2次修改,而第3套方案以其穴位分布的合理性、穴区角度的严谨性而更易为临床医务人员所接受.本文从彭静山教授观眼识病、观眼诊病及眼针疗法3个阶段的理论基础方面加以阐述,对眼针分区定穴方案的形成、发展及变化进行剖析,从侧面介绍眼针疗法发展历史,从而指导临床眼针疗法的应用.

    作者:车戬;田维柱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新世纪针灸学科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针灸学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2 000多年前已形成了较完整的理论体系.近年来,针灸学科不断地吸收现代科学知识,增加了自身的科学内涵,从而成为祖国医学的代表学科,首先为国际社会所普遍接受.新世纪已经到来,针灸医学将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如何在新世纪的医疗保健中充分发挥针灸医学的作用,则是我们应该研究的问题.

    作者:石学敏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刃针疗法(3)--刃针疗法的适应证、禁忌症及操作要领

    刃针作为一种疗法,有其严格的适应证和禁忌症,在此基础上,掌握刃针的操作方法,才能够发挥刃针疗法的效应.现将这些问题分述如下.

    作者:田纪钧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耳穴贴压加艾灸治疗复发性单纯疱疹临床观察

    目的:寻找治疗复发性单纯疱疹的佳方法.方法:临床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耳穴贴压加艾灸组(54例)、药物组(42例).耳穴贴压加艾灸组采用耳穴贴压加艾灸足三里、丰隆、局部水疱处;药物组采用口服、外擦无环鸟苷.结果:耳穴贴压加艾灸组治愈率为55.5%,总有效率为100.0%;药物组治愈率为9.5%,总有效率为61.9%.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耳穴贴压加艾灸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药物组,耳穴贴压加艾灸法不失为治疗复发性单纯疱疹的较佳方法.

    作者:余蕾;李月梅;曹雪梅;姚岱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耳穴磁疗及特定穴位治疗老年人失眠症临床评估

    目的:探讨耳穴磁疗及特定穴位治疗老年人失眠症之有效性.方法:研究共邀请了60位60岁或以上之失眠老年人,接受3星期之耳穴磁疗疗程.均选取相同之穴位:神门、心、肾、肝、脾、皮质下及枕.贴上每粒含66 Gs之磁珠(不加压).结果:参加者疗程后的睡眠效果指数较治疗前有明显改进(P<0.01);而各失眠证型之总有效率为66.7%~90.9%(平均为81.7%).本研究亦显示虚证或实证失眠之老年人接受相同之特定穴位,在效果上没有分别(P>0.05).结论:耳穴磁疗能有效地改善老年人失眠症,而本研究选取之特定穴位,均适合虚证或实证失眠之老年人.

    作者:孙桂萍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针刺治疗慢性荨麻疹80例

    笔者自2003-2004年对8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针刺治疗,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8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均为我院门诊病例,男34例,女46例;年龄5~71岁,平均29.74岁;病程4周~50年,平均4.31年.

    作者:唐春蕾;刘新国;刘丽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烧山火针刺法治疗肾阳虚不孕症17例

    近年来笔者采用烧山火针刺法治疗肾阳虚型不孕症患者17例取得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7例患者均为结婚2年以上,夫妻性生活正常,无器质性疾病,年龄小25岁,大33岁.

    作者:王传年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机理.方法:以32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辨证选穴,分别于第1、2疗程后观察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疗效及对各项肥胖指标(包括体重、肥胖度、体质指数)、三围、血脂、血糖的影响.结果:治疗后疗效明显,总有效率1个疗程后为84.4%,2个疗程后为90.0%,各项指标均发生明显变化,并有治疗时间越长疗效越好之趋势.结论:穴位埋线减肥方法简便易行,疗效满意,只需1周1次,节约了病人就诊时间,适应当今社会较快的生活节奏,是一种较好的减肥方法.

    作者:杨福霞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穴位贴敷治疗痛经的研究进展

    目的:总结近10年来穴位贴敷治疗痛经的研究进展,为今后的科研和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分型论治、穴位的选择、赋形剂的选择、敷药时间、疗效判断以及不良反应等方面,对近10年来穴位贴敷治疗痛经的文献进行综述报道.结论:穴位贴敷治疗痛经确有疗效,但其临床研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改进.

    作者:王澍欣;李艳慧;尹丽丽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中国针灸杂志

中国针灸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针灸学会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