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菁雯;于江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命安全问题逐渐被国家重点考虑,而加强食品安全是民生的大事,因此加强食品的安全管理成为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问题.尤其是近几年的时间,国内的食品安全事故不断发生,这就引发了相关部门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思考.实际上,食品安全问题并不是单一因素导致而成,它是涉及到食品相关领域的问题综合体,即使在是原材料的供应环节出了些许问题,也会严重导致食品事故,危害广大消费者的身心健康,从而无法有效保障消费安全.由此可见,制定严格的监管措施和监测机制,采取有效的监管措施,加大对食品安全的管制管理,至关重要.
作者:陈鸿鑫;廖新荣 刊期: 2015年第21期
食品质量安全与每个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都息息相关,同时其还影响到中国的经济发展,关乎社会的稳定性.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推动下,国际食品贸易在不断的拓展,食品安全事件却层出不穷,这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食品质量安全工作开展迫在眉睫.
作者:谢秋亭;林王琳;罗丹虹 刊期: 2015年第21期
一、我国保健食品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市场政策的逐步开放,保健食品行业也开始快速发展,国家对于保健食品行业的相关法律尚不健全,这就导致了很多保健食品企业钻了法律的空子,对我国保健食品行业的发展十分不利.
作者:邢颖 刊期: 2015年第21期
沙门氏菌是肠杆菌科中的主要菌种,是革兰氏阴性菌,它主要分布于动物的肠道中,可以中毒致病.一般的动物性食品尤其是肉类制品可以引起人或动物的沙门氏菌食物中毒.一、沙门氏菌胶体金的染色沙门氏菌胶体金染色试验在试验中,选择大肠杆菌与沙门氏菌两种菌种,并取氯金酸、营养琼脂、沙门氏菌抗体、氯化钠、LB培养基等17种试验试剂备用.
作者:陈荣楦 刊期: 2015年第21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受到大众越来越多的关注,食品检测专业也备受关注,而食品保藏技术是食品安全的重要构成部分,是食品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然而,这门课程的实际教学情况是知识点太多,需要记忆的内容量大,有许多技术方法难以理解,同时还受到实际教学条件的一定限制,学生学习积极性较低.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提高教学质量,成为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根据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从教学目标、教训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实践教学和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和调整,以期提高食品保藏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
作者:胡海星 刊期: 2015年第21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越来越多人开始购买进口食品.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进口商品中,农产品占比达到了16.30%,在所有商品大类中排第三位.可见,国内消费者对于国外的农产品(主要是奶粉等食品)青睐有加,消费能力也很强.在这样的背景下,进口食品的检验检疫就成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如果进口食品的检验检疫出现较大的监管漏洞,质量有问题的食品流入国内市场,势必对人们身体健康和整个社会的安定造成很大的不利影响.
作者:蒋蔚芳 刊期: 2015年第21期
食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缺的物质,能够促进人们的生存和发展,食品的质量对人们的健康影响非常大,如果不健康的食品在市场的兜售,会引起社会稳定问题,也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现在,社会在不断地发展,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作者:赵淑昂;林秀芝;洪丹妮 刊期: 2015年第21期
本文介绍使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采用微波消解法,检测超市、菜场两种来源的鲫鱼体内Pb、Cd、Cr、Ni、Fe、Mn、Cu、Zn等八种元素.分析讨论这八种元素在鲫鱼脑、鳞、鳃、背肉、肚肉、肠、鱼籽、胆、眼、鱼唇等十个部位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鲫鱼肉中Zn和Fe元素的含量较其他元素高,说明吃鱼可以补充微量元素.鲫鱼体内元素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基本趋势为:Zn>Fe>Mn>Cu>Ni>Pb>Cr>Cd.同种元素在不同的组织器官中含量也不尽相同,整体趋势是在背肉、肚肉中含量少,在鳃、鳞、肠等含量较高.这是因为金属元素进入鱼体内主要通过饲料摄取、体表渗透和鳃膜的吸附.两种来源的鲫鱼都满足国家卫生标准要求,可以放心食用.
作者:朱珠;岁丽;徐佳佳;何键;李婷;卞云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采用液相色谱检测市售油炸食品中的叔丁基对苯二酚,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方法:采集市售不同种类的油炸食品,样品经石油醚提取得到油脂,再加入乙腈萃取,离心过滤,上机测定.结果:在0.50~100.00mg/L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0.9963,方法低检测限为0.05mg/L,RSD=1.35%,加标回收率86.13~93.32%.结论:该方法前处理简便快捷,精密度、准确度好,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作者:高延伟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前,食品包装日益受到人们重视,但消费者的消费心理还是在设计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消费心理的变化影响着消费的终结果.消费者是包装消费的终端,包括消费者的购买动机、心理反应、生活方式、接受教育的程度都影响着包装设计,包装设计者应根据消费者的年龄、个性、职业等的特点,制定不同的设计方案.
作者:孙毓;陈映彤 刊期: 2015年第21期
所谓食品化学污染,是指食品中含有有毒的化学物质,会对于人体健康产生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污染类型.显然食品化学污染是现代食品加工技术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附加品,其对于人类人身安全和健康构成的危害是巨大,是我国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积极探究绿色食品工程在控制食品化学污染方面的效能,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谭文俊 刊期: 2015年第21期
食品质量检测是一个复杂而全面的过程,是对食品外观、营养成分、有害物质的科学监测,通过化学、物理以及生物技术手段,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一个科学的食品质量检测体制,而这一体系的构建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我国的食品安全,提升居民的营养结构组成,改善其健康状况,同时也有助于促进我国社会生活的稳定,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但是我国现有的食品质量检测体系发展的时间较短,依旧存在着某些不足与缺陷,影响到检测结果的科学性与准确性.所以我们必须对现有的食品质量检测做出必要的调整,弥补不足,实现食品质量检测的全面进步,使其能够满足现实生活的需求,切实提升我国的食品安全.
作者:安华刚;武成祥 刊期: 2015年第21期
在社会经济急速进步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得到改善,相应的人们对于食品安全问题也愈来愈关注.奶制品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一种食品,近些年频繁出现的奶制品相关食品安全事件,更是造成了极大的社会反响.一些不法分子在原料奶中加入三聚氰胺,使得奶制品遭受污染,对人体安全造成极大的危害.由此可见,对奶制品中三聚氰胺检测影响因素展开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翟安龙 刊期: 2015年第21期
食源性致病菌、转基因食品等生物污染监测和控制是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控制的重要领域之一,核酸作为每一物种独一无二的身份证明,在食源性致病菌、益生菌、动物源性食品、过敏原食品、转基因食品乃至食品真伪鉴定和检测中是理想的检测载体,结合强大的实时荧光PCR核酸检测技术,为食品安全监测、风险评估及食品品质保障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撑.本文对目前实时荧光PCR技术在食品领域的应用和进展作一概述.
作者:窦丽芳;李梦迪;方慧文 刊期: 2015年第21期
1粮食行业清理输送设备的设计当前粮食行业的输送设备主要有提升机 、输送机等,其结构特点的不同决定了它们在粮食仓库运输中的不同作用.影响输送设备的因素有很多,输送物料的特性对于粮食输送设备的选择有很大影响,粮食自身的重量对于设备的实际功率有要求,粮食自然休止角影响设备设计的自溜角,否则会对粮食有很大程度的破坏;工艺性能和排布要求输送设备选择更具影响,比如说刮板输送机能够实现多点进料多点出料,普通带式输送机只能够多点进料单点出料;在综合分析设备实现的功能、运行安全以及可靠性的基本要求外,投资分析以及运行费用也是不容忽视的考虑因素,另外就是建筑物对于设备尺寸要求、粉尘防爆、环保等因素.
作者:张德喜;袁美霞 刊期: 2015年第21期
一、肠炎弧菌生理特性肠炎弧菌又称为副溶血性弧菌,其生物学分类属于细菌界、变形菌门、变形菌纲、弧菌目、弧菌科、弧菌属.其为一种革兰氏阴性兼性厌氣性菌,菌体呈笔直的短杆状,而非典型弧菌的弯曲状,长度约1.4-2.6m,宽度约0.5-0.8m,菌体除极鞭毛外还有许多细的侧鞭毛,不会形成芽孢,具有美膜,是常见的引起食物中毒之致病菌.
作者:卢燕 刊期: 2015年第21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食品质量问题渐渐已经成为了对人民的生命安全以及社会稳定造成不良影响的重要因素.在近几年,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也引起了人们对其的重视,因此,完善监督食品安全体系,提升食品质量,向人民群众负责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南艳红 刊期: 2015年第21期
我院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于2012年设置并开始招生.在专业建立之初,我们就对食品行业发展趋势进行了广泛调研,在此基础上制订了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深入,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还需不断改革和完善.
作者:乔赛男;郑彦慧;张宁 刊期: 2015年第21期
本文通过对不同类型色谱柱和测试温度的筛选,发现DB- 17MS型石英毛细管色谱柱更适合用于食品中有机磷农药的检测,并且当气化室温度为260 ℃,离子源温度为150 ℃,四极杆温度为230 ℃,辅助温度为280 ℃时的检出限低.
作者:王玉红 刊期: 2015年第21期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生活中食品安全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对于生活品质好坏也是以食品安全来衡量,所以现在的食品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已经成为社会的焦点问题.但是现在许多方面都会对食品安全有着影响,让食品安全变得很复杂,关于添加剂、化学污染、工艺等都会对食品安全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如何解决此问题越来越重要,液相色谱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就可以解决该问题,本文就是采用与实际相结合进行简要的分析.
作者:赵旭峰 刊期: 2015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