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针刺拔罐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21例

李永;赵西萍

关键词:针刺, 罐治疗,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后迟发性脑病, 神经系统并发症, 现报告如下, 中毒症状, 临床治疗, 疗效显著, 中浓度, 远期, 应用, 空气, 病人
摘要:一氧化碳在空气中浓度超过0.02%,2~3小时后即可出现中毒症状,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病人中约有9%出现远期神经系统并发症,称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笔者在近3年的临床治疗中,应用针刺拔罐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中国针灸杂志相关文献
  • 梅花针为主治疗结节性痒疹36例

    结节性痒疹属慢性皮肤疾病,顽固难治,甚者数年不愈,以皮肤结节、剧痒为特征.本病多见成年人,妇女占多数.笔者自1995~2002年对36例结节性痒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获得较满意疗效.

    作者:乔子虹;杨开云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经络穴位导入在损美性疾病中的运用

    目的:探讨经皮给药系统经穴效应及药物效应的双重治疗特性.方法:经络穴位经皮给药运用于损美性疾病33例,对照组30例.观察其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甲襞微循环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1,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0.01).结论:经皮穴位导入给药方法具有广阔的临床运用前景.

    作者:罗小光;林雪梅;贺志光;吕明庄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穴位注射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84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远期疗效.方法:采用卡介菌多糖核酸穴位注射、肌肉注射和万乃洛韦口服等3种方法,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共236例.结果:卡介菌多糖核酸穴位注射组,生殖器疱疹治疗前后的年复发次数比率较口服万乃洛韦组明显降低(P<0.01),也较肌肉注射组降低(P<0.05).结论:穴位注射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对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有明显的远期疗效.

    作者:袁少英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董氏奇穴针灸特色疗法(1)

    董氏奇穴,乃董景昌先生祖传数十代之针灸绝学,是有别于十四正经的独特的针灸体系,具有特效的奇穴、特殊的针法、独到的诊法、完善的理论和极强的临床实效性.笔者依据董公嫡传弟子杨维杰先生传授的经验,对董氏奇穴针灸特色疗法作一重点介绍.

    作者:左常波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风池穴互透治疗失眠58例

    本组58例,均来自门诊.男20例,女38例;年龄小20岁,大65岁;病程短3个月,长12年.诊断标准为下述症状中出现2项:(1)入睡困难;(2)睡不安稳,多次醒来;(3)睡眠时间缩短,早醒;(4)一夜梦魇困扰,并被惊醒;(5)睡眠后无清醒感觉;(6)1周有3次失眠或持续1个月以上.

    作者:夏于琼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头针配合穴位注射降低小儿脑瘫发病率观察

    目的:探讨头针及穴位注射对小儿脑瘫的早期治疗效果,旨在降低脑瘫的发病率.方法:采用头针、穴位注射及脑活素综合治疗,并与单纯脑活素常规治疗组对照.结果:治疗组脑瘫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针及穴位注射综合治疗对脑瘫早期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作者:彭桂兰;张玲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针刺对缺血性脑损伤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目的:总结近5年来针刺对缺血性脑损伤分子水平的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为今后的科研、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抗兴奋毒性、抗自由基损伤、抑制细胞因子、防止细胞内钙超载和抑制细胞凋亡等方面,对近5年来针刺对分子水平抗缺血性脑损伤作用的有关文献作一综述报道.结论:针刺对缺血性脑损伤有多方面的保护作用,其内在联系和共同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作者:周利;郑国庆;王明杰;王鸿度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平衡针法治疗急性腰扭伤30例

    本组30例均为门诊患者,男18例,女12例;年龄小15岁,大60岁;病程短4小时,长8天.

    作者:王晓贤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电针配合TDP治疗闭合性克雷氏骨折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TDP治疗克雷氏骨折临床效果.方法:将5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用电针加TDP照射,对照组用中药外敷,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显效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治疗组对克雷氏骨折有良好效果,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作者:黄勇;李伟广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针刺配合微波热疗治疗粘连性肠梗阻

    1一般资料本组56例均为住院患者,男30例,女26例;年龄小25岁,大72岁;病程短12小时,长5天.

    作者:刘乃元;王峰;伊庭海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简易抽气拔罐法促进伤口愈合22例

    我院2000年12月~2002年9月,在对22例伤口感染患者的处理中,应用简易抽气拔罐法促进伤口愈合,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晏继银;张东江;阿秀梅;蔡华戈;许汉标;邓锦标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斜刺血海、梁丘治疗膝关节疼痛282例

    近年来,笔者采用斜刺血海、梁丘穴位治疗膝关节疼痛282例336个膝关节,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王相奇;蒋亚芳;秦克枫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电针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模式的影响

    1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来源于我科1999~2001年住院病人,以脑卒中后遗肢体痉挛为观察对象.29例患者,男25例,女4例;年龄48~80岁,平均63.6岁;病程短20天,长6年,平均6.1个月.

    作者:张鹤宾;林映欣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梅花针为主治疗腱鞘囊肿30例

    腱鞘囊肿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复发率高,药物不易控制,临床上没有什么特殊有效的方法.

    作者:许世萍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针刺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案例讨论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为颅脑损伤中较为特殊的疾病,其致伤机制为回旋性外力,使脑各结构间产生剪力,造成白质本身损伤.

    作者:郭健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针刺治疗暴盲案

    刘××,男,58岁.初诊日期,1998年10月26日.主诉:双眼失明1月余.患者素有高血压病史20余年.

    作者:王健;李玉乐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涌泉穴治疗脑占位病变术后呃逆7例

    笔者2001年在江苏省中医院针灸科进修期间,随师夏晨应脑外科病房会诊要求,处置脑占位病变术后呃逆7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家祥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针刺经穴对运动状态下正常人脑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在运动状态下针刺体穴对正常人脑代谢与功能的影响.方法:对6名正常受试者在脑运动激活下行PET扫描,再行针刺加运动后扫描.利用SPM分析软件行分组t检验处理.结果:左侧中央前回、右侧旁中央小叶、额内侧回、双侧小脑、壳核等神经元细胞葡萄糖代谢发生了改变.结论:针刺通过对脑功能的调节实现其对肢体运动功能、镇痛等的调节.

    作者:常雄;石现;田嘉禾;尹岭;左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耳针与体针治疗花粉症疗效比较

    目的:对比耳针与体针治疗花粉症的疗效.方法:体针组取印堂、迎香、合谷、太阳、太冲等穴位加辨证取穴;耳针组取内鼻、外鼻、眼、肾上腺、肝、脾、肺等穴位加毫针点刺放血.结果:体针组与耳针组在临床控制率及总有效率上基本一致,取得疗效时间上体针组显著短于耳针组.结论:体针治疗花粉症比耳针起效快,且对于痰热夹瘀型花粉症患者体针效果好于耳针,而对于肺脾气虚型耳针效果明显优于体针.

    作者:霍则军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温通针法对急性心肌缺血损伤大鼠血清及心肌组织自由基的影响

    目的:探讨温通针法治疗急性心肌缺血损伤的机理.方法:选健康Wistar大鼠8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温通针法组、平补平泻针法组.以血清及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血清及心肌组织丙二醛(MDA)的含量为效应指标.结果:针刺可明显提高血清及心肌组织SOD的活性,降低血清及心肌组织MDA的含量.且温通针法与平补平泻针法二者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温通针法可显著地减轻自由基对心肌组织的损伤程度.

    作者:丁奇峰;严兴科;于海英;郑魁山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中国针灸杂志

中国针灸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针灸学会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