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磷酸肌酸钠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及心功能的影响

杨晓芳

关键词:磷酸肌酸钠, 卡托普利, 病毒性心肌炎, 儿童, 心功能
摘要:目的 探讨磷酸肌酸钠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6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儿予以卡托普利治疗,观察组采用磷酸肌酸钠联合卡托普利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临床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心脏射血分数(EF)、心室短轴缩短率(FS)均显著升高,而二尖瓣舒张晚期血流速度峰值与心脏舒张功能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比值(VA/TE)、血管紧张素Ⅱ浓度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EF、FS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TE、血管紧张素Ⅱ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病毒性心肌炎采用磷酸肌酸钠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可明显改善患儿的心功能,降低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浓度,对提高临床疗效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婴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药物治疗方案及临床应用效果评估

    目的 探讨婴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药物治疗方案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婴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病例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分别应用干扰素、更昔洛韦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检测患儿免疫功能指标.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3%,与对照组(8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CD4+、CD8+、白细胞介素-2(IL-2)、B细胞、膜白细胞介素-2受体(mIL-2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CD3+、CD4+、CD8+、IL-2、B、mIL-2R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更昔洛韦治疗婴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免疫功能指标,提高机体抵抗力,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梁曦;甘奎英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自体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对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对比

    目的 比较自体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16年6月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70例,其中40例患者实施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对照组),移植后不予维持化疗;30例患者实施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观察组),并且移植后3个月开始进行维持化疗或靶向治疗,持续2~3年或直至复发.比较两组患者复发和生存情况.结果 随访3年,两组累积复发率、复发时间、总体生存及无白血病生存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仍然是治疗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优选择,但若患者移植前微小残留检查呈阴性且缺乏合适的供者,可以选择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代替.

    作者:邱大发;许晓军;简黎;郭小娟;黎伟超;叶永斌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补阳还五汤联合针刺对脑卒中患者昏迷期的治疗效果

    目的 探讨补阳还五汤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患者昏迷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9月脑卒中患者120例,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补阳还五汤联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及改良日常生活质量(Barthcl)评分.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0%(57/60),对照组为80.0%(48/60),实验组Barthcl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阳还五汤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患者昏迷期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李春林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超声刀辅助小切口甲状腺手术对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治疗效果

    目的 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采用超声刀辅助小切口甲状腺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将104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2例.对照组行传统手术,观察组行超声刀辅助小切口甲状腺手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刀辅助小切口手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效果好,并发症少,手术损伤小.

    作者:魏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急诊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价值评估及分析

    目的 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10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进行急诊PCI治疗,30例患者发病后2~6 h进行手术;70例患者入院后立即(<2 h)采用PCI治疗.分析不同时间内再灌注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效果.比较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后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 100例患者中,<2 h手术者住院时间[(8.36±2.36)d]、室颤发生率(2.00%)、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4.00%)均优于2~6 h手术者(P<0.05).治疗后所有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中性粒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与标准值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行急诊PCI治疗,可提高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率.

    作者:杨赤;杨佳;梁丕;黎粤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疗效对比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疗效差异.方法 对2014年11月至2016年10月86例急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组,实验组患者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和疼痛指标差异.结果 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同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术后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显著缩短,疼痛程度明显缓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急性胆囊炎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缓解患者痛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其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小、安全性高等特点.

    作者:徐立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水平垂直喉部分切除术对中晚期喉癌患者术后嗓音及吞咽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水平垂直喉部分切除术对中晚期喉癌患者术后嗓音及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中晚期喉癌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观察组行水平垂直喉部分切除术,对照组采用环状软骨上喉部分切除-环舌骨吻合术(SCPL-CHP),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嗓音及吞咽功能.结果 观察组Jitter、Shimmer、NNE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度声嘶及轻度吞咽障碍发生率高于对照组,重度声嘶及中度吞咽障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喉水平垂直部分切除术用于中晚期喉癌效果较好,其术式选择需依据肿瘤及自身的具体情况,术中尽量保留喉部结构及功能,对提高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莫运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不同剂量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96例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成Ⅰ组、Ⅱ组、Ⅲ组,每组32例.三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方法治疗,Ⅱ组、Ⅲ组予以缬沙坦,应用剂量分别为80 mg/d、160 mg/d,观察治疗前与治疗4周、12周后的脑钠肽(BNP)、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浆肾素(PRA)及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结果 治疗4周、12周后,Ⅱ组、Ⅲ组LVEDVI低于Ⅰ组,Ⅲ组LVEF与Ⅰ组比较明显提高(P<0.05);Ⅱ、Ⅲ组间BNP、AngⅡ、PR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效果显著,160 mg/d可明显逆转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不良反应少,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作者:李文启;尹学亮;陈健佳;霍莲枝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McDonald子宫颈环扎术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McDonald子宫颈环扎术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行McDonald子宫颈环扎术的妊娠孕妇105例,对所有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McDonald子宫颈环扎术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手术成功91例(86.7%),其中早产38例(41.8%),足月生产53例(58.2%);剖宫产分娩40例(44.0%),阴道生产51例(56.0%).手术失败14例(13.3%).采用预防性环扎术44例,手术时间为(22.5±8.5)min,活产率为88.6%(39/44),足月分娩率为65.9%(29/44),治疗性环扎术61例,手术时间为(24.6±9.0)min,活产率为85.2%(52/61),足月分娩率为39.3%(24/61).结论 McDonald子宫颈环扎术的临床效果显著,采用预防性环扎术治疗比治疗性环扎术足月分娩情况更好.

    作者:常喜梅;李辞妹;李国芸;赵孟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闭合性胸外伤肋骨骨折合并迟发性血胸的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闭合性胸外伤肋骨骨折合并迟发性血胸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将81例闭合性胸外伤肋骨骨折合并迟发性血胸的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41例患者采用胸腔闭式引流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4.88%)明显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闭合性胸外伤肋骨骨折合并迟发性血胸能够改善患者预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临床总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杨小光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与支气管激发试验在婴幼儿支气管哮喘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检测对婴幼儿支气管哮喘的评估价值,并与支气管激发试验(BPT)结果进行对比.方法 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8月100例疑似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儿均进行FeNO检测,并以BPT检测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探究FeNO的应用诊断价值;同时检测哮喘患儿及非哮喘患儿的FeNO水平的临床差异.结果 BPT检测哮喘阳性83例,非哮喘阴性17例,FeNO检测哮喘阳性84例,非哮喘阴16例,FeNO诊断准确率为89.00%(89/100),敏感性为93.98%(78/83)、特异性为64.71(11/17),检测阳性率与BPT结果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患儿的FeNO水平显著高于非哮喘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eNO检测对于婴幼儿支气管哮喘诊断具有一定价值,临床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

    作者:李春华;林国栋;彭永燕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骨性膝关节炎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性膝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80例骨性膝关节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疗法,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比两组近期疗效以及长期疗效.结果 在近期疗效方面,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6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长期疗效方面,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明显高于对照组(5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性膝关节炎,疗效显著,长期有效,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使用.

    作者:李瑞刚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后腹腔镜肾上腺部分切除术治疗库欣综合征肾上腺皮质腺瘤的临床研究

    目的 采用后腹腔镜肾上腺部分切除术治疗库欣综合征肾上腺皮质腺瘤,探讨其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60例库欣综合征肾上腺皮质腺瘤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研究组患者实施后腹腔镜肾上腺部分切除术,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手术疗法,对两组的疗效与安全性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及住院费用均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后腹腔镜肾上腺部分切除术治疗库欣综合征肾上腺皮质腺瘤临床疗效显著,具有安全性高、康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推广.

    作者:张俊;南小新;罗飏;张欢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躯干核心肌群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急性期患者平衡及行走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躯干核心肌群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急性期患者平衡及行走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10月脑卒中偏瘫急性期患者66例,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3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药物治疗与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实验组加施躯干核心肌群训练,比较治疗前后两组BBS评分(Berg平衡量表)、MWS评分(10 m大步行速度)、下肢运动功能FMA评分(简化Fugl-Meyer).结果 治疗后,两组BBS、MWS、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实验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 脑卒中偏瘫急性期经常规药物治疗、康复训练、躯干核心肌群训练,有利于患者平衡功能、步行能力的改善.

    作者:凌畅泉;车革方;黄汉辉;麦秋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初发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

    目的 观察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初发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76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给予二甲双胍单药治疗,观察组38例给予二甲双胍与沙格列汀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水平均显著降低,胰岛素分泌指数、空腹胰岛素水平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沙格列汀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效果理想,可有效控制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

    作者:曾鑫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寻常型天疱疮患者抗原特异性Th1及Th2细胞在不同疾病阶段的水平变化研究

    目的 分析寻常型天疱疮(PV)患者抗原特异性Th1及Th2细胞在不同疾病阶段的水平变化.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75例患者作为PV组,并根据不同疾病阶段分为未治疗组(25例,初发且未接受相关治疗)、治疗组(25例,已接受系统性治疗)及复发组(25例,病情稳定30 d后又出现新发症状),另选同期25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合成桥粒芯糖蛋白抗原肽段DG3(96~112),并刺激外周静脉血单一核细胞淋巴细胞(PBMC),以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检测γ-干扰素(IFN-γ)+Th1细胞和白细胞介素-4(IL-4)+Th2细胞.结果 PV患者与对照组均未检测出DG3(730~750)特异性细胞,但均检测到DG3(96~112)特异性IFN-γ+Th1细胞和IL-4+Th2细胞;PV组单位数量内(5×105个)PBMC中,DG3(96~112)特异性IFN-γ+Th1细胞数为(418.98±348.06)高于对照组(144.87±85.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23,P<0.05);特异性IL-4+Th2细胞数(365.58±192.26)与对照组(336.45±12.29)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t=0.756,P>0.05);未治疗组、治疗组、复发组IFN-γ+Th1细胞数分别为349.98±171.06、382.94±268.87、313.33±179.94,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DG3(96~112)特异性IFN-γ+Th1占Th1和Th2细胞比例为(23.61±16.78)%,低于IL-4+Th2占Th1和Th2细胞比例[(36.98±23.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8,P<0.05);治疗组单位数量内PBMC DG3(96~112)特异性IL-4+Th2细胞治疗后为240.88±158.97,低于治疗前(431.15±191.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22,P<0.05).结论 寻常型天疱疮患者抗原肽段DG3(96~112)含有可被特异性Th细胞识别致病性抗原表位,不同发病阶段特异性Th1及Th2细胞均具有重要致病作用,且特异性Th2细胞在疾病中致病作用强于Th1细胞.

    作者:王俊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改良标准外伤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改良标准外伤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 选取重型脑损伤患者82例,按抽签顺序分为两组,每组41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外伤大骨瓣减压术,观察组实施改良标准外伤去骨瓣减压术,比较两组临床指标、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脑膨出、术后再出血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改良标准外伤去骨瓣减压术效果较为确切,可减少术中出血量,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余英胜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48例瘢痕子宫足月妊娠孕妇阴道分娩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瘢痕子宫足月妊娠孕妇采用阴道分娩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足月妊娠的孕妇48例,根据分娩方式分为两组,每组24例.瘢痕子宫孕妇采用阴道分娩者作为观察组,瘢痕子宫孕妇采用再次剖宫产分娩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分娩出血量、住院时间均高于观察组,分娩时间长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孕妇自身的客观情况,根据阴道分娩和剖宫产的优势和术后将会出现的并发症,对符合阴道分娩的孕妇,鼓励其进行阴道分娩,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有助于孕妇产后的恢复.

    作者:靳红波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术治疗宫腔粘连112例

    目的 研究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术治疗宫腔黏连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112例宫腔粘连患者,按中国宫腔粘连评分分级标准评分,评估宫腔粘连分级,同时记录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等手术基本情况,行宫腔粘连分离术,对比术前情况和术后3个月的随访情况,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 宫腔粘连轻度19例,中度61例,重度32例;宫腔粘连分离术手术时间为(21.2±5.7)min,术中出血量为(20.5±1.8)ml.结论 宫腔粘连以中度为常见;宫腔粘连分级评分影响宫腔粘连分离术的临床疗效,轻度的有效率高,中度次之,重度差;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术为治疗宫腔粘连的有效方法.

    作者:叶小丽;吴志军;许园姣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等渗甘露醇在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中的定量研究及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2.5%等渗甘露醇在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中的定量分析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临床怀疑小肠病变者60例分成三组,A组:传统方法口服总量1 500 ml/45 min,20例;B组:传统量1 500 ml/45 min,再加量500 ml/10~15 min,20例;C组:传统量1 500 ml/45 min,再加量800~1 000 ml/15~20 min,20例.通过对比3种方法观察四个象限(腹部小肠平均分成左上、右上、右下、左下,分别记为1、2、3、4象限)小肠管腔扩张程度进行积分(分别以0、1、2、3分表示充盈的肠段部分占所评估每个象限肠段的30%以下,30%~50%,50%~80%和80%以上),且对回盲部结构显示及按规定完成饮水人为患者舒适度进行比较,并分析不同小肠病变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A组1~4象限分别得分12、49、51、33分;回盲部显示一般61例次,良好19例次,舒适度满意为73例次.B组1~4象限分别得分47、52、54、53分;回盲部显示一般29例,良好51例,舒适度满意为68例.C组1~4象限分别得分51、53、55、55分;回盲部显示一般23例,良好57例,舒适度满意为27例.B、C组第1象限肠管扩张程度及回盲部显示情况优于A组(P<0.05),A、B组舒适度优于C组(P<0.05).结论 等渗甘露醇在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口服总量2 000 ml/50~55 min对于小肠、回盲部显示及患者检查舒适性较为适宜,可作为等渗甘露醇CT小肠成像检查基本量化方案.

    作者:石全 刊期: 2017年第05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