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伟
笔者自1998年5月~2000年12月运用针刺治疗中风后强哭1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赵军 刊期: 2002年第01期
致密性髂骨炎是一种发生于髂骨、靠近关节边缘的骨质硬化性疾病,临床报道不多.笔者以针灸治疗18例,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袁淑华;聂怀利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作者:许伟 刊期: 2002年第01期
1 临床资料本组53例,男31例,女22例;年龄小9岁,大62岁;病程短2年,长16年.
作者:刘乃积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作者:刘桂玲;高静敏;相永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针刺对白内障及有关氧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针刺太冲透涌泉、睛明、臂、风池、合谷等穴治疗32例共59眼,以西药白内停滴眼水10例18眼作对照组,系统观察视力、视力级数、血清T-SOD、LPO活性等氧化指标.结果:针刺与西药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视力,提高抗氧化指标水平.
作者:曲鹤年;李忠仁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火针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病理变化.方法:将慢性软组织损伤的实验兔分成火针组、温针组、造模组3组,在整个实验研究的不同阶段,对3组实验兔的损伤部位外观体征、解剖后肉眼观察、光镜检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发现慢性软组织损伤一旦形成粘连疤痕病理结构,即不可能通过自身机制或常规针灸治疗方法吸收和消除,而经过火针治疗后呈现出吸收再生的良性过程.结论:揭示出传统的火针疗法对慢性软组织损伤的治疗机制.
作者:吴峻;沈蓉蓉;邵荣世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从耳穴的诊断、处方、取穴及耳穴的补泻方法等方面,介绍王照浩导师的耳针特色经验.王照浩诊断注重视、压、探、辨,处方坚持辨证论治,取穴准确,灵活运用补泻方法,积极探索新病种的治疗规律.并举出典型病例,以便更好地理解王照浩导师的学术思想.
作者:洪文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对新砭,石疗法进行系统的中医理论总结分析.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对不同证型的多种疾病运用新砭石疗法进行治疗,用中医理论的辨证分型和治则治法规律分析新砭石疗法的作用特点.结果:新砭石疗法在众多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疗效.结论:新砭石疗法具有以下作用特点:(1)温助阳气,养筋荣脉.(2)宣导气血,疏通经络.(3)逐寒祛湿,消痹止痛.(4)祛瘀止痛,清热消肿.(5)潜阳安神,止悸定惊.这5点使得该疗法具有良好的平衡阴阳、扶正祛邪的作用.
作者:谢衡辉;谷世喆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笔者从1990~2000年对妊娠41周以上孕妇采用电针引产,取得满意疗效.现小结如下.
作者:陈肖琼;张敏;戴永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针刺法治疗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后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针刺内关、足三里等穴位治疗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后综合征36例,设西药恩丹西酮等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7.2%,对照组有效率为95.2%,两组有效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两组临床显效率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治疗组临床显效率优于对照组,且见效快,无毒副作用.
作者:沐榕;郑曲彬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笔者自1996年以来,采用针灸配合推按运经仪治疗膝关节增生性关节炎,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杨立峰;肖银香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作者:夏晓红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笔者以针刺后溪加弹拨手法治疗冈上肌腱钙化症52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孟怀忠;邢宏;唐岩;高建明;王劲松 刊期: 2002年第01期
1 一般资料27例均为门诊病八,其中年龄小19岁,大54岁;病程短7天,长8个月.
作者:李占勋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方法:对68例新生儿臂丛神经麻痹患儿,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营养神经药物组进行对照治疗观察.结果:针刺组的痊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药物组(P<0.01).结论:针刺疗法是提高新生儿臂丛神经麻痹治愈率、降低致残率的有效方法.
作者:丁建萍;于琳;蔡红英;李延芳;曹恒昌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作者:谢中灵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疗效,及其对体液免疫、细胞免疫调节的影响.方法:针刺足三里、三阴交、关元、百会穴,同时测定治疗前后体液免疫IgG、IgA、IgM、C3、C4的含量和细胞免疫CD3+、CD+4、CD+8的含量.结果:显效18例,占47.4%;有效15例,占39.4%;总有效率为86.8%.针刺治疗后C3、C4含量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同时CD+4水平下降,CD8+水平升高,CD+4/CD+8比值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针刺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可以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消除体征,并提示对异常的补体有纠正作用,对细胞免疫系统有调节作用.
作者:张越林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介绍20世纪80年代以来穴位形态学研究的状况.方法:从大体解剖、巨微解剖和显微解剖方面对此时期穴位形态学的文献报道作一综述.结论:目前对穴位形态学结构尚未统一认识.
作者:孙志宏;胡格;赵慧英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从针灸文献综述与系统评价的联系与区别、开展针灸文献系统评价的重要意义、开展针灸文献系统评价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开展针灸文献系统评价的可行性四个方面为针灸工作者简介了系统评价的概念、大概方法以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作者:吴滨;何竟;李宁;刘屹;黄长琼;熊水清;张琪蓉 刊期: 200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