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针刺治疗小儿急性喉炎18例

郑金艳;李伟波

关键词:针刺治疗, 紧急气管切开, 临床验证, 疗效, 急性喉炎, 针灸, 患儿, 梗阻
摘要:笔者经长期之临床验证,针灸对小儿急性喉炎有相当好的疗效,即使是对小儿喉炎梗阻也具有一定疗效,可使多数患儿避免作紧急气管切开之苦.
中国针灸杂志相关文献
  • 针刺耳门与西药对照治疗偏头痛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针刺耳门穴在治疗偏头痛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16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耳门穴106例和西药对照110例进行治疗观察.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63.2%,对照组治愈率为21.8%,χ2=15.69,P<0.005.两组有效率比较,χ2=8.37,P<0.005.两组15分钟和30分钟有效率分别为73.6%和24.5%、71.7%和33.6%,χ2=51.96和31.34,P<0.005,差异极显著.结论:此法取穴少,是一种有临床价值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月成;宋丽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针刺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及对血清尿酸的影响

    方法:将痛风性关节炎患者78例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48例和药物对照组30例,观察其临床疗效和两组治疗前与治疗1个月后血清尿酸的变化.结果:显示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5.8%,明显优于对照组86.7%;两组治疗1个月后血清尿酸均有明显下降,但针刺组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是通过调整机体尿酸的代谢等途径实现的.

    作者:马小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尤益人主任背部腧穴配取与刺法

    简介尤老配取背部腧穴的医理、临床运用背部腧穴的经验,并列举了一些选配背部腧穴治疗疑难杂症的典型病例.

    作者:郄玉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穴位注射治疗面肌痉挛30例

    笔者自1997年以来,采用穴位注射疗法治疗面肌痉挛30例,收效甚佳,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笃金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利用现代技术提高耳穴诊断检测的客观性

    为了使耳穴诊断更具客观性,运用计算机、数码相机、物理、光学原理等现代先进技术对耳穴诊断检测手段进行改进.选择洛阳产耳穴诊断系统作为基础机型,分别在系统设置、数据处理、硬件设备等方面进行了改进,并在检测方法的科学合理化、减少操作误差、采集数据、图像的保存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作者:刘继洪;冯灿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芒针透刺治疗失眠症52例对照观察

    方法:运用芒针透刺法治疗失眠症52例,并设中药酸枣仁汤加减治疗30例为对照组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4%,对照组为70.0%.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5.622,P<0.05).结论:芒针透刺疗法具有良好的安神定志、镇静安眠作用.

    作者:陈幸生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针刺阴茎根部4穴为主治疗慢性前列腺炎100例临床分析

    方法:将20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100例,观察两组临床症状针刺前后疗效以及两组穴位针刺疗效的对比.结果:治疗组(Ⅰ组)临床自觉症状及前列腺液检查均较对照组(Ⅱ组)有明显改善;且治疗组针刺疗效有效率为100%,较对照组的9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刺阴茎根部4穴配合相关穴位的方法对慢性前列腺炎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振琴;刘明;徐燕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长蛇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89例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病因尚未阐明的慢性进行性脊柱疾患,以脊柱僵硬并逐渐变为强直为特征.笔者采用长蛇灸法治疗本病89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秋生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电针对胃电节律紊乱和心动过速调整作用的试验观察

    目的:探讨针刺疗法对胃电节律的规整性作用和降心率作用.方法:通过匀速持续给予盐酸山莨菪碱,制作胃电节律异常和心率加速的背景模型,观察比较针刺足三里对异常胃电节律和心率加速的调节.结论:电针足三里能够同时使紊乱的胃电节律和过快的心率得到一定程度纠正

    作者:黄晓卿;陈凌;姚志芳;张炜;胡翔龙;吴宝华;倪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针灸治疗面瘫无效病例原因的分析与方法

    分析了针灸治疗面瘫无效病例的原因;提出了可能导致面瘫后遗症的因素从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双则取穴,注重手法,刺激适度,慎用激素等方面,对防治面瘫后遗症进行了探讨

    作者:管遵惠;郭翠萍;丁丽玲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肠梗阻案

    徐××,女,43岁,工人.1999年3月5日就诊.主诉:腹部膨胀疼痛伴呕吐5天.患者12年前因宫外孕术后遗有肠粘连,后常出现腹胀、腹痛、呕吐、大便秘结.此次因天气寒冷,又过度劳累而复发,饭后胃脘部胀满,呃逆呕吐,随后腹部膨胀,曾2次到某医院作灌肠而症状缓解,但次日又复发.

    作者:王自春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临床4例经络现象的报告

    观察到4例肉眼可见的经络现象,3例为肾经,1例为胃经,且与相关疾病有关.颜色变化以深浅为主.随着病情的改善,颜色由暗黑转为黄褐,深色变为浅淡至消失.经络现象是临床疾病的一种病态(理)现象的表现,可以据此诊疗疾病.其颜色与病变脏器的关系难以定论,需进一步的观察与研究.而以深浅明暗来分辨病情的轻重缓急较为适宜.经络现象形态表现不尽一致,其特异性征象各代表何种病理意义还有待进一步的观察与研究.

    作者:李勇;李伟雄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围刺结合耳穴贴压疗法对寻常痤疮主要发病因素的影响

    方法:将320例寻常痤疮患者随机分成围刺结合耳穴贴压对照组、耳穴贴压对照组及四环素对照组.从3组中各抽取中度患者20例,检查其治疗前后的皮脂溢出率及血清睾酮水平结果:围刺结合耳穴贴压组疗效明显优于两个对照组.同时发现围刺结合耳穴贴压疗法可以改善寻常痤疮主要发病因素中的皮脂溢出状况及血清睾酮水平.结论:围刺结合耳穴贴压疗法是治疗寻常痤疮的一种行之有效、操作简单、无不良作用的方法,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李芳莉;吴昊;王晓翠;包艳东;邹如政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国颁标准《经穴部位》与腧穴定位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

    骨度折量定位法与指寸定位法是传统的两种基本取穴法,不少学者经深入研究得出了许多结论,为准确掌握和适当使用这两种取穴法提供了重要参考.国颁标准《经穴部位》的颁布,统一和规范了有关腧穴定位,为针灸学术的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但不当之处尚有待进一步完善.

    作者:张卫东;王丕敏;李志道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耳聋、耳鸣案

    例1:张××,男,20岁,现役军人,2000年5月4日初诊.2月前因父去逝,悲痛交加,打靶时突觉耳内发胀,几分钟后,听力完全丧失.曾就诊于某学院附属医院,经多次检查,未予确诊,予以药物及针刺治疗观察,月余后听力有所恢复,半月后无任何诱因又突发耳聋,遂于我院接受针灸治疗.

    作者:王亚民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针刺颅骨缝治疗脑血管疾病的应用解剖

    目的:为针刺颅骨缝治疗脑血管疾病提供临床实用表面解剖数据.方法:用等分规、量角规、卷尺、卡尺等测量器对29颗成年正常完整干燥颅骨标本的矢状缝(L1)、冠状缝(L2)、人字缝(L3)、翼颞部骨缝(L4~L6)骨性固定标志间距离、夹角(α角、β角)进行观测.结果:L1为10.46=0.90 cm,L2为12.03±0.91 cm,L3为6.73±0.72 cm,L4为2.71±0.41 cm,L5为6.09=0.42 cm,L6为9.66±0.99 cm,α角左18.93±4.02度,右17.41±4.06度;β角111.10±9.92度.结论:观测颅骨缝所得数据的同身寸简化法,准确、实用,可供临床头针治疗参考.

    作者:俞昌德;吴炳煌;陈跃;刘凯;陈旭军;张谷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申脉穴治疗腹泻

    79例患者中,27例成人患者,52例婴幼儿患者 27例成人患者中,男15例,女12例;年龄小19岁,大73岁;病程5~33天.其中20例为感染性腹泻,7例慢性肠炎.

    作者:王淑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皮针加走罐治疗腰肌劳损32例

    腰肌劳损是临床常见疾病,好发于青壮年,笔者在临床上根据机体的生理、病理特点,采用皮针加走罐方法治疗该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安府;吴勋仓;孟艳婷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双侧面神经麻痹案

    罗××,男,64岁,退休职工,住院号:53187,2001年7月5日初诊.主诉:头昏、视物旋转6天,口角歪斜2天.查:一般情况好,左额纹变浅,左眼闭合不全,左鼻唇沟稍浅,口角歪向右侧,舌体伸缩灵活,四肢肌力正常,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CT检查: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

    作者:孙成林;缪以波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涌泉穴温针法治疗足麻木36例

    足麻不是以双足部麻木甚至疼痛为临床症状的疾病,多在40岁以后发病,男性较妇女多见.笔者自1984年以来,采用涌泉穴温针法治疗本病36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许爱珍;邹敏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中国针灸杂志

中国针灸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针灸学会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