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穴位注射治疗皮肤瘙痒症

张红星

关键词:穴位, 注射治疗, 注射器, 当归注射液, 治疗方法, 常规消毒, 仰卧位, 无回血, 得气感, 药液, 血海, 手持, 局部, 患者, 抽取, 操作
摘要:治疗方法:穴取曲池、血海.操作:用5ml注射器抽取当归注射液4ml;患者取仰卧位,穴位局部常规消毒后,右手持注射器快速刺入穴位,然后将针缓慢推进或上下提插,待针下有得气感后,回抽一下,如无回血,即将药液注入,每穴1ml,隔日1次,5次为一疗程.
中国针灸杂志相关文献
  • 穴位注射治疗皮肤瘙痒症

    治疗方法:穴取曲池、血海.操作:用5ml注射器抽取当归注射液4ml;患者取仰卧位,穴位局部常规消毒后,右手持注射器快速刺入穴位,然后将针缓慢推进或上下提插,待针下有得气感后,回抽一下,如无回血,即将药液注入,每穴1ml,隔日1次,5次为一疗程.

    作者:张红星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穴位穿刺注射治疗三叉神经痛107例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出现的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痛,为神经性疼痛疾患中常见者,具有反复发作和顽固难治的特点,目前治疗方法多种多样.

    作者:张宏发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推拿及电针治疗陈日性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57例

    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是由三角纤维软骨、腕尺侧副韧带、下尺桡韧带、尺侧腕伸肌及其扩张部组成,它在尺骨与腕骨间起缓冲作用,防止尺骨与腕骨相互接触和月骨软化,并对下尺桡关节的稳定起重要作用.

    作者:贾道福;冯承泉;杜道东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弥可保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目的:寻求提高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80例,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采用穴位注射弥可保共500μg,隔日1次;对照1组用VitB12 500μg,肌肉注射,每日1次;对照2组用弥可保500μg,肌肉注射,隔日1次.4周一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1.2%,显著优于对照1组(P<0.01)和对照2组(P<0.05).结论:弥可保优于VitB12,穴位注射治疗较肌肉注射疗效好.

    作者:苏秀海;王晓蕴;王元松;李烨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局部注射2%碘酒治疗鸡眼176例

    笔者自1992年以来,采用2%医用碘酒局部注射治疗鸡眼,疗程短,疗效显著,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李伟广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穴位埋线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32例

    胆汁反流又称十二指肠胃反流,是胃窦与十二指肠运动失调而引起的一种病理现象.十二指肠内容物逆流入胃,引起胃粘膜病理性损害称为胆汁反流性胃炎.

    作者:周淑英;孙海勇;陈建木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血海穴注射治疗皮肤瘙痒

    方法:穴取血海,局部常规消毒,用5 ml注射器及6号针头抽取当归注射液2 ml,垂直刺人一侧血海穴,轻提插,待局部胀麻后,回抽无血,缓缓将药液注入1 ml,拔出针尖,用无菌干棉球按压片刻,再行另一侧注射,方法如前.2日1次,10次为一疗程.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作者:王华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耳根阻滞在小儿骨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验证耳根阻滞的镇痛作用,减少小儿手术的麻醉药量.方法:对103例择期小儿骨科手术中的52例行耳根阻滞,另51例为对照组,观察麻醉用药量及维持时间.结果:耳根阻滞组的麻醉药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耳根阻滞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可减少麻醉药量,从而减少麻醉药的毒副作用.

    作者:常庚申;邢群智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火(是)针治疗肛裂426例

    肛裂是肛肠科一种较为顽固和多发的慢性疾病,以青壮年为多,女性占多数,以持续性便秘、持久性剧痛、少量出血为主症,三者关系密切,常造成恶性循环.笔者从1983~2001年采用老师师怀堂先生创制新九针中的火鍉针治疗本病,疗效独特,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继元;彭润兰;王栋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针刺配合美沙酮改善海洛因戒断综合征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针刺在美沙酮疗法改善海洛因戒断综合征中的作用.方法:将60例海洛因依赖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针刺和美沙酮治疗,对照组给予美沙酮治疗.结果:治疗组戒断症状积分比对照组低,差异明显(P<0.05).治疗组戒断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x2检验,P<0.05.结论:针刺配合美沙酮较为明显地改善戒断症状.

    作者:宋小鸽;张浩;王振华;谷雨;刘辉;刘维州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血海穴为主治疗老年皮肤瘙瘁症

    治法:患者仰卧位,取双侧血海穴,用30号2~2.5寸毫针直刺1~1.5寸深,针感向下或向上传导,有明显的酸麻胀感,再针双侧三阴交穴,均用补法,得气后,留针20~30分钟,每隔10分钟运针1次.每日治疗1次,5次为一疗程.

    作者:李月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口内三针为主治疗面神经麻痹后遗症56例

    笔者经过多年临床经验积累,采用口内三针疗法,对于面瘫后遗症形成的三角嘴,能在短期内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此疗法介绍给大家,以供商榷.

    作者:孙六合;王燕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辨经针刺为主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疗效.方法:治疗组28例采用辨证归经针刺的方法治疗,并设28例为对照组采用口服药物治疗,疗效判定采用国际公认可信度高的MPQ问卷,1疗程后两组进行治疗前后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4%,对照组总有效率64.3%,两组经统计学分析,P<0.001.结论:辨证归经针刺方法优于常规药物治疗.

    作者:王寿彭;王小帆;张大旭;夏萍;杨洪兴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B超引导下电针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46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B超引导下电针对碎石术后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方法:将91例患者随机分为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后应用B超引导下电针治疗组(46例)和单纯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对照组(45例),观察治疗2周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总有效率和治愈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和P<0.05).结论:B超引导下电针治疗碎石术后的输尿管上段结石,镇痛效果好,疗效确切.

    作者:甄洪亮;张自廷;牟宗利;林强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背部叩刺加拔罐治疗皮肤瘙痒症

    治法:取脊柱及其两侧皮肤常规消毒,用已消毒的梅花针自颈部以中度刺激叩打至骶部,再重点叩打大椎、肺俞、脾俞、胃俞穴部位,使其局部微出血,然后选用大小适度的火罐在出血部位用闪火法拔罐,约10~15分钟后起罐.揩净皮肤血迹.隔日1次,连续3次为一疗程.

    作者:刘新建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针刺为主治疗膝骨性关节炎152例

    骨性关节炎是常见的慢性关节病,为一种非特异性炎性病变,临床上以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

    作者:任彬;杨敏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穴位免疫疗法的实验研究--不同注射方法对环磷酰胺造模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途径注射基因重组白细胞介素-2(rIL-2)对环磷酰胺造模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为临床应用穴位免疫疗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环磷酰胺造模大鼠,以大鼠胸腺、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血清IL-2含量为指标,通过穴位注射、肌肉注射rIL-2及穴位注射生理盐水进行疗效比较.结果:3种治疗方法均能显著提高环磷酰胺造模大鼠降低的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血清IL-2含量(P<0.05,P<0.001),以穴位注射rIL-2组指标改善意义显著(P<0.001);但3种方法对造模大鼠降低的胸腺指数的提高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穴位注射rIL-2疗效优于肌肉注射rIL-2.

    作者:杨骏;李俊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耳穴辨证贴压治疗皮肤瘙痒症

    治疗方法:取耳穴肺、大肠、风溪、肾上腺、神门、内分泌、枕为主穴,配以相应部位耳穴.血虚风燥加心、脾;肝胆湿热加肝、胆.

    作者:关淑芳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闪罐加透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30例

    笔者自1993年7月~2001年12月利用闪罐加透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3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义;郭对生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中药离子穴位导入治疗慢性结肠炎

    慢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多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笔者近年来采用中药离子穴位导人治疗慢性结肠炎患者64例,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治国;陈锋;张艳 刊期: 2002年第12期

中国针灸杂志

中国针灸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针灸学会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