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玉萍
目的: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对长期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者上消化道再出血发生率的影响。方法以2010年2月至2013年1月封丘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9例长期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进行胃镜检查及尿素酶试验,两项结果均为阳性则为 Hp 阳性。其中68例显示为阳性(阳性组),其余41例显示为阴性(阴性组),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阳性组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阳性组和阴性组、治疗组和干预组的再出血、临床表现、病因。结果阴性组再出血情况显著优于阳性组,治疗组再出血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根除幽门螺杆菌能够有效降低长期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者上消化道再出血的发生率。
作者:刘云庆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研究脑电双频指数( BIS)监测下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老年患者麻醉药用量及麻醉苏醒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永煤集团总医院收治的腹部手术全麻老年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根据医师经验控制麻醉深度,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 BIS 监测仪调整患者的麻醉深度,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药用量及麻醉苏醒时间。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麻醉药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同时拔管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恢复定向力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使用 BIS 监测麻醉深度同传统方法比较而言能够减少麻醉药的用量,同时缩短麻醉苏醒时间,应在老年患者全麻过程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朱爱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 T2DM)患者经胰岛素强化治疗后发生低血糖的原因。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2型糖尿病(T2DM)患者188例,动态监测患者血糖浓度,分析低血糖与患者并发症、年龄及对 T2DM 知晓程度的关系。结果并发症数量为0、1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并发症数量≥2的患者(P <0.05),且并发症数量≥3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显著高于无并发症患者(P <0.01);年龄≥70岁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显著高于年龄41~50岁的患者(P <0.01);患者对 T2DM 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越高,低血糖发生率越低(P <0.05)。结论 T2DM 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后发生低血糖与患者并发症、年龄、T2DM 知识知晓程度等因素相关,用药时应注意个体特殊性,积极预防低血糖。
作者:段小林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手术联合化疗在口腔鳞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濮阳市第三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68例口腔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每组34例,两组均予以手术治疗,对照组联合常规化疗治疗,研究组联合间质化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近期疗效及治疗前后淋巴转移率。结果研究组近期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淋巴转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手术联合间质化疗治疗口腔鳞癌可有效降低淋巴转移率,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刘志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分析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的硬膜外麻醉及镇静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苏州市立医院北区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的98例硬膜外麻醉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使用右美托咪定硬膜外麻醉患者49例为右美托咪定组,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硬膜外麻醉患者49例为联合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镇静起效时间和苏醒时间,并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T0)、维持麻醉5 min(T1)、麻醉30 min(T2)、手术结束(T3)四个时段的 Ramsay 镇静评分及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情况。统计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的镇静起效时间和苏醒时间均明显短于右美托咪定组患者(P <0.05)。T0时两组患者 Ramsay 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T1、T2和 T3时段联合组患者的 Ramsay 镇静评分均明显低于右美托咪定组,与镇静满意分数接近( P <0.05)。T0时、T1时两组患者 MAP 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T2和 T3时联合组患者 MAP 均明显低于右美托咪定组(P <0.05)。T0时、T3时两组患者 HR 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T1时和 T2时联合组患者 HR 均低于右美托咪定组(P <0.05)。两组患者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进行硬膜外麻醉时镇静效果更佳,患者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苏醒快,有利于手术进行。
作者:陆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减退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被误诊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被误诊甲状腺功能减退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2例患者均经多导睡眠监测仪检查和甲状腺功能的检查而终确诊。结果甲状腺功能减退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易被误诊的主要原因为,甲状腺功能减退导致多器官病变的临床表现不同,临床各个科室只局限到本专业的专业知识,仅凭几个临床症状就诊断某一疾病。结论对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患者应多角度、多方位分析,并将检查甲状腺功能视作检查常规。
作者:张长征;冯圣钰;范克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三尖瓣成形环在治疗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手术中使用的指征和近中期效果。方法选择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120例患者,根据术前心脏彩超检查提示左心系统瓣膜病合并三尖瓣轻、中度反流分两组,每组60例。第一组在施行左心瓣膜置换同时行 KAYS 成形、Devega 成形术;第二组在行左心瓣膜置换同时使用三尖瓣成形环进行三尖瓣成形。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完成随访3年,进行心脏彩超复诊观察三尖瓣反流情况。第一组其中有12例患者三尖瓣反流程度呈中度及以上反流;第二组:使用三尖瓣软环进行三尖瓣成形,结果有3例三尖瓣反流情况达到中度及甚至以上反流,两者相比反流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手术治疗功能性三尖瓣反流对于中度以上反流的患者应更积极采用成形环,尤其是三尖瓣瓣环扩大者。
作者:王其逊;刘锦屏;孙炜琪;薛昊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眼球筋膜囊下麻醉对局部麻醉下斜视手术患者眼心反射(OCR)的影响。方法选取开封县中医院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实施局部麻醉斜视手术的10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结膜下浸润麻醉,观察组实施眼球筋膜囊下麻醉,对比分析两组患者 OCR 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牵拉外直肌和牵拉内直肌 OCR 发生率和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偏低,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眼球筋膜下麻醉在局部麻醉下斜视手术中的应用有助于减少患者 OCR 的发生率,提高眼部手术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中加大推广应用。
作者:侯艳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分析低温射频消融术治疗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5年5月鹤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3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3例患者经过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3.98%,治疗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呼吸暂停时间和鼾声评级明显下降,低血氧饱和度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低温射频消融术治疗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瑞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和全身麻醉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荔湾区人民医院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行全身麻醉,研究组行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VAS 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①两组麻醉起效时间、维持时间、痛觉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②两组患者术后2 h 时,对照组 VAS 评分显著高于治疗组(P <0.05),两组4 h、8 h、16 h、24 h VAS 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③两组 T1、T2时段 HR、MAP、SpO2水平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④两组患者呼吸抑制、肺部感染、恶心呕吐、尿潴留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血压降低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全身麻醉相比,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手术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时麻醉起效时间、维持时间、痛觉消失时间无显著影响,对术后2 h 的 VAS 具有显著改善作用,减少了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张健敏;何永津;徐庆微;张兴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叶酸代谢基因多态性在河南地区育龄妇女的分布情况,探索其与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无合并症的423名孕妇(对照组)和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就诊的378名妇女(观察组),采用 PCR 荧光探针法检测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MTHFR)C677T、A1298C 位点及甲硫氨酸合成还原酶基因(MTRR)A566G 位点的多态性分布。结果观察组 MTHFR 677位点携带突变 T 基因、MTHFR 1298位点携带突变 C 基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 MTR 566位点携带 G 基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当有两个基因位点同时发生突变时,增加了复发性流产的概率。结论 MTHFR C677T 和 A1298C 与育龄妇女发生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有一定的关联。
作者:高洁;王涛;肖海;娄桂予;郭梁洁;吴东;李涛;秦利涛;廖世秀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择深圳市宝安区石岩人民医院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7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总胆固醇(TC)水平及随访1个月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随访1个月时心绞痛再发及心肌梗死发生率分别为94.3%、2.8%、0,与对照组的74.3%、17.1%、11.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TC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明确,能有效预防心肌梗死等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
作者:张绍华;张洪君;樊启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比较常规骨瓣开颅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按术式将8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两组,常规组42例行常规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小骨窗组40例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血肿清除率、住院时间、病死率、并发症以及术后 GCS 评分、ADL 评分等。结果小骨窗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P <0.05),而两组血肿清除率与术后 GCS 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小骨窗组术后并发症率为15.0%,明显低于常规组的31.0%(P <0.05)。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 >0.05);而小骨窗组总有效率为70.0%,明显高于常规组的47.6%(P <0.05)。结论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具有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预后较好等优点,可作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术式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蒙海滨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老年患者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4年7月符合诊断标准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4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2例。对照组实施 PFNA 内固定术,研究组患者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长、失血量、不良事件率。6个月后随访比较其髋关节功能。结果研究组失血量大于对照组,不良事件率小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研究组为98.61%,对照组为81.94%。结论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老年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虽手术创伤大,但不良事件少,术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高。
作者:邵贺阳;吴永磊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比较序贯机械通气三种切换时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选取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2011年2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50例 COPD 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随机分为 A、B、C 三组,其切换时点分别为改良 GCS 评分达到15分并稳定2 h、出现肺部感染控制窗、自主呼吸试验成功,比较三组患者入住 ICU 时间、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病死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以及再插管率等指标。结果三组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和总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ICU 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组患者病死率和 VAP 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C 组再插管率明显高于 A、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改良 GCS 评分能有效改善 COPD 并呼吸衰竭患者机体状态和整体病情变化,减少有创通气时间,降低 ICU 住院时间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继扬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在子宫全切除术中的临床实际效果,为相关临床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借鉴参考依据。方法选取盐边县人民医院临床收治的子宫全切除术患者136例为研究对象,针对患者的相关临床治疗进行比较研究。结果①腰-硬联合麻醉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组织完善时间和硬膜外追加麻醉剂量均明显低于硬膜外麻醉组患者所对应的相关指标,并且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均<0.05);②腰-硬联合麻醉组临床麻醉有效率显著高于硬膜外麻醉组,并且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整体麻醉效果较为显著,能够有效延缓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刘光昌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亚急性甲状腺炎( SAT)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特点,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 SAT 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37例经临床实验室检查及临床治疗后确诊的 SAT 患者及其同期年龄相当的3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甲状腺超声资料。结果超声确诊32例,符合率为96.4%;误诊5例,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3例,桥氏病1例,甲状腺癌1例。SAT 患者呈弥漫性或病灶一侧叶轻中度肿大,甲状腺内出现多个或单发的低回声或无回声区,CDFI 显示低回声区内血流不明显,周边血流丰富。与正常对照组相比,SAT 患者前后径及左右径增大显著(P <0.01),SAT 患者甲状腺上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增高(P <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 SAT 的诊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秦巧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氯胺酮在小儿静脉麻醉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为深入的研究提供一定依据。方法选取海军安庆医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52例择期手术患儿,按照入院时间的先后将其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氯胺酮进行静脉麻醉,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瑞芬太尼进行联合静脉麻醉,采用统计分析软件对两组患儿用药后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儿的心率、无创血压以及血氧饱和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患儿氯胺酮的用量及苏醒时间明显少(短)于对照组;此外,调查两组患儿生活质量评分可知,实验组患儿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对小儿进行静脉麻醉时选择瑞芬太尼-氯胺酮用药,能够提高临床用药的效果,且有效的减少患儿氯胺酮的用量,提高用药的安全性,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程忠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方法以夏邑县人民医院2012年7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72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药物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组患者则行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比较两组 HBV-DNA 阴转率、HBeAg 阴转率、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Child-Pugh 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 HBV-DNA 阴转率为91.7%,HBeAg 阴转率为80.6%,与对照组的69.4%、5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丙冬氨酸氨基转移酶[(54.0±15.5)VS(63.7±12.6)]U/ L、白蛋白[(34.3±1.0)g/ L VS (31.8±0.8)g/ L]、总胆红素[(30.2±7.3)μmol/ L VS(34.7±7.0)μmol/ L]、Child-Pugh 评分[(6.2±1.3)分 VS(7.3±1.5)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另外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明确,能明显改善患者肝功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许光锋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镇平县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0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取普通治疗,实验组在普通治疗基础上增加氯吡格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对其病情进行记录,定期对其各项指标( ST 变化、心绞痛发作次数、血小板计数及纤维蛋白原水平)进行检查。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3%,实验组为84.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6,P <0.05)。对照组仅 ST 变化一项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ST 变化及纤维蛋白原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作者:石云章 刊期: 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