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叶酸代谢基因 MTHFR 及 MTRR 多态性与河南地区复发性流产的相关性分析

高洁;王涛;肖海;娄桂予;郭梁洁;吴东;李涛;秦利涛;廖世秀

关键词: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甲硫氨酸合成还原酶, 复发性流产, 基因多态性
摘要:目的:研究叶酸代谢基因多态性在河南地区育龄妇女的分布情况,探索其与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无合并症的423名孕妇(对照组)和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就诊的378名妇女(观察组),采用 PCR 荧光探针法检测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MTHFR)C677T、A1298C 位点及甲硫氨酸合成还原酶基因(MTRR)A566G 位点的多态性分布。结果观察组 MTHFR 677位点携带突变 T 基因、MTHFR 1298位点携带突变 C 基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 MTR 566位点携带 G 基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当有两个基因位点同时发生突变时,增加了复发性流产的概率。结论 MTHFR C677T 和 A1298C 与育龄妇女发生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有一定的关联。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支原体肺炎108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分析小儿支原体肺炎发病年龄分布,探讨阿奇霉素联合克林霉素治疗此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钦州市钦北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8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的发病情况与年龄关系,观察阿奇霉素联合克林霉素治疗(研究组)及单用克林霉素治疗(对照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本研究108例患儿中0~3岁20例,占18.5%;3~7岁50例,占46.3%;7~10岁28例,占25.9%;10岁以上10例,占9.3%。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前 CD4+、CD4+/ CD8+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 CD4+、CD4+/ CD8+均明显升高,以研究组升高多,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治疗后一氧化氮、肿瘤坏死因子-α、超敏 C-反应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下降(P <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4%,研究组为1.9%。结论小儿支原体肺炎发病率比较高的年龄阶段为3~7岁。阿奇霉素联合克林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作为临床治疗此病的首选用药。

    作者:林雪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三尖瓣成形环治疗功能性三尖瓣反流的近中期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三尖瓣成形环在治疗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手术中使用的指征和近中期效果。方法选择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120例患者,根据术前心脏彩超检查提示左心系统瓣膜病合并三尖瓣轻、中度反流分两组,每组60例。第一组在施行左心瓣膜置换同时行 KAYS 成形、Devega 成形术;第二组在行左心瓣膜置换同时使用三尖瓣成形环进行三尖瓣成形。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完成随访3年,进行心脏彩超复诊观察三尖瓣反流情况。第一组其中有12例患者三尖瓣反流程度呈中度及以上反流;第二组:使用三尖瓣软环进行三尖瓣成形,结果有3例三尖瓣反流情况达到中度及甚至以上反流,两者相比反流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手术治疗功能性三尖瓣反流对于中度以上反流的患者应更积极采用成形环,尤其是三尖瓣瓣环扩大者。

    作者:王其逊;刘锦屏;孙炜琪;薛昊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川崎病(K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川崎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 IVIG 2 g/ kg 单次和400 mg/ kg 多次静脉注射,观察黏膜充血、手足肿胀和颈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总热程、住院时间、冠状动脉扩张(CAD)发生率及恢复情况。结果单次2 g/ kg IVIG 组治疗后临床表现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400 mg/ kg IVIG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 g/ kg IVIG 组治疗后随访1年内无一例发生CAD,而400 mg IVIG 组治疗后随访中有6例发生 CAD,但在随访至1年时 CAD 均消失。结论 IVIG 2 g/ kg 单次静脉注射 KD 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减少住院时间,降低 CAD 发生率,与 IVIG 400 mg/ kg 多次静脉注射比较具有明显的近期和远期效果。

    作者:杨金玲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腰-硬联合麻醉在子宫全切除术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在子宫全切除术中的临床实际效果,为相关临床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借鉴参考依据。方法选取盐边县人民医院临床收治的子宫全切除术患者136例为研究对象,针对患者的相关临床治疗进行比较研究。结果①腰-硬联合麻醉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组织完善时间和硬膜外追加麻醉剂量均明显低于硬膜外麻醉组患者所对应的相关指标,并且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均<0.05);②腰-硬联合麻醉组临床麻醉有效率显著高于硬膜外麻醉组,并且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整体麻醉效果较为显著,能够有效延缓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刘光昌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眼球筋膜囊下麻醉对局部麻醉下斜视手术中的眼心反射影响

    目的:分析眼球筋膜囊下麻醉对局部麻醉下斜视手术患者眼心反射(OCR)的影响。方法选取开封县中医院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实施局部麻醉斜视手术的10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结膜下浸润麻醉,观察组实施眼球筋膜囊下麻醉,对比分析两组患者 OCR 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牵拉外直肌和牵拉内直肌 OCR 发生率和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偏低,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眼球筋膜下麻醉在局部麻醉下斜视手术中的应用有助于减少患者 OCR 的发生率,提高眼部手术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中加大推广应用。

    作者:侯艳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眼底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眼底病的效果,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潮州市人民医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36例眼底病患者,对其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6例患者共计42眼,均使用复方血栓通胶囊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显效16眼,占38.1%;有效21眼,占50.0%;无效5眼,占11.9%,治疗总有效率为88.1%。治疗过程中,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相较于治疗前,治疗后患者出凝血时间缩短,眼底病变明显改善,未出现新增血管。结论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眼底病效果显著,无明显毒副作用,安全可靠,适合于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楠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产科剖宫产后再次妊娠126例处理分析

    目的:分析妊娠结局的各类高危影响因素,探讨剖宫产后再次妊娠产妇的临床处理方案。方法取126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妇女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针对其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根据分娩方式不同将其分为阴道分娩组(62例)和剖宫产组(64例),对比两组产妇产褥病率、24 h 出血量、住院费用与住院时间。结果与剖宫产组相比,阴道分娩组产妇产褥病、24 h 出血量率更低,住院时间更短,住院费用更少,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于符合试产指征的产妇来说,阴道试产是相对安全的,同时有利于阴道分娩质量的提高;对剖宫产指征的严格掌握有利于控制剖宫产率,提高顺产率,对母婴双方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芬;林锦莲;何惠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高危人工流产后口服雌孕激素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高危人工流产后口服雌孕激素的疗效。方法将400例高危人工流产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200例,常规口服抗生素预防感染处理;实验组200例,在常规治疗同时给予戊酸雌二醇3 mg,1次/ d,连服21 d,后半周期加服安宫黄体酮10 mg,1次/ d,共10 d,序贯治疗3个周期;比较治疗3个月后月经量情况,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月经量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宫腔粘连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 <0.01)。结论高危妊娠术后口服雌孕激素可促进月经恢复及子宫内膜恢复,降低宫腔粘连发生率,宜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黄彩云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米索前列醇联合米非司酮用于中孕引产的效果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联合米非司酮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自愿终止妊娠且无引产禁忌证孕中期患者13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例,对照组孕妇给予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引产,观察组孕妇则采取米索前列醇联合米非司酮引产,比较两组孕妇的产程时间、宫缩发作时间、产后出血量及引产效果。结果观察组孕妇产程时间、宫缩发作、产后出血量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孕妇完全引产率(92.31%)高于对照组(7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929,P <0.05)。结论米索前列醇联合米非司酮用于中期妊娠引产可有效缩短孕妇的产程时间和宫缩发作时间,减少产后出血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僧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手术联合化疗治疗口腔鳞癌

    目的:分析手术联合化疗在口腔鳞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濮阳市第三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68例口腔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每组34例,两组均予以手术治疗,对照组联合常规化疗治疗,研究组联合间质化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近期疗效及治疗前后淋巴转移率。结果研究组近期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淋巴转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手术联合间质化疗治疗口腔鳞癌可有效降低淋巴转移率,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刘志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实时动态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在产前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实时动态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在产前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80例具有高危因素的孕妇进行二维和实时动态三维超声成像技术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四腔切面、五腔切面、三血管气管切面及肺动脉切面显示率的差异,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敏感性差异。结果应用实时动态三维超声成像技术五腔切面、三血管气管切面及肺动脉切面的显示率显著高于二维超声法( P <0.05)。四腔切面显示率与二维超声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应用实时动态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对先天性心脏病的敏感度略优于二维组( P >0.05)。结论实时动态三维超声成像技术能更为清晰地提供胎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立体三维显示,有助于为先天性心脏病产前筛查提供更可靠的诊断信息。

    作者:杨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增强 CT、MRI 与超声对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的对比

    目的:观察增强 CT、MRI 与超声对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的效果。方法74例肝内局灶性病变的患者分别进行增强 CT、MRI 及超声检查,然后评估诊断结果。结果超声的诊断准确率为94.6%,增强 CT、MRI 的准确率为90.6%,对一些特殊肝脏肿瘤患者,联合检测可提高早期诊断的检出率。结论超声对微小病灶及瘤内供血血管的显示优于增强 CT 和 MRI,提高临床检出率。

    作者:范建科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电灼术联合斯奇康治疗尖锐湿疣

    目的:探讨电灼术联合斯奇康在尖锐湿疣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4年8月柳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患有尖锐湿疣患者98例,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电灼术治疗,研究组则在电灼术的基础上加用斯奇康给予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2、3个月后,研究组好转例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复发例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电灼术联合斯奇康治疗尖锐湿疣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明显提升尖锐湿疣治愈率,降低尖锐湿疣的复发率,安全可靠。

    作者:吴玉秀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纤维肌痛综合征68例临床治疗

    目的:评价普瑞巴林联合塞来昔布在纤维肌痛综合征(FMS)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罗山县人民医院68例 FMS 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其中对照组第1~7天予以口服75 mg 普瑞巴林,2次/ d,第8~21天予以口服150 mg 普瑞巴林,2次/ 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口服200 mg 塞来昔布,2次/ d。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压痛点计数及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 VAS 评分及压痛点计数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 <0.05),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结论普瑞巴林联合塞来昔布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较单用普瑞巴林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且临床疗效更佳。

    作者:黄晓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热毒宁注射液联合α-2b 干扰素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应用热毒宁注射液联合α-2b 干扰素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3月慈利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按照入院就诊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1例)。观察组采用热毒宁注射液联合α-2b 干扰素治疗,对照组仅采用α-2b 干扰素治疗。两组患儿疗程均为5 d。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疗效,心肌酶谱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脱水消失时间、腹泻消失时间、呕吐消失时间以及发热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0.70%)明显高于对照组(70.73%)(P <0.05);两组治疗后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 <0.05);观察组治疗后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应用热毒宁注射液联合α-2b 干扰素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作者:覃章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夫妇染色体核型异常所致复发性流产的治疗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夫妇染色体核型异常与复发性流产的相关性。方法抽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84对复发性流产夫妇为研究对象,对其外周血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以及核苷酸多态性分析。结果复发性流产夫妇中染色体核型异常155例,总检出率为11.3%。染色体核型异常女性88例,其染色体核型异常以平衡易位(34.4%)、罗伯逊易位(22.7%)和核苷酸多态性(29.5%)为主,其次为倒位(11.4%)和 X 染色体失活(2.3%)。男性染色体异常中核苷酸多态性为主要类型(37.3%),其次为平衡易位(29.9%)、罗伯逊易位(12.5%)以及倒位(11.9%),Y 染色体异常所占比例小(4.5%)。男女受检者均存在明显易栓症相关基因、细胞因子基因、KIR 基因、HLA基因的多态性。结论染色核型异常以及单核苷酸多态性为引起复发性流产的主要原因。临床上诊断治疗应以夫妇双方的染色体核型及核苷酸多态性检查为主,并可辅助绒毛活检、羊水穿刺以及胚胎遗产学检查,从而实现优生优育。

    作者:唐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强化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下肢运动功能及运动障碍的影响

    目的:探讨强化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下肢功能及动运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在鹤壁市人民总院医院治疗的84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强化康复训练,观察两组下肢运动功能变化情况,行 Fuf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评定运动障碍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康复训练9个月后腓肠肌张力、足背屈角分别为(1.29±0.22)级、(1.29±0.2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GMFM 评分为(77.29±3.54)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训练9个月后 Fuf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为(84.24±6.20)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强化康复训练能降低腓肠肌张力,促使肌群肌力恢复,缓解运动障碍。

    作者:贾金华;陈丛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腹腔镜治疗阑尾炎并发症的效果探讨

    目的:分析腹腔镜在治疗阑尾炎并发症中的效果,拓展腹腔镜的临床应用指征。方法连续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0年3月至2015年3月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并发症患者47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19例)和观察组(28例),两组患者入院均急诊行手术治疗,完善术前检查。对照组进行常规开腹治疗,试验组患者进行腹腔镜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类型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24 h 疼痛 VAS 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继发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腔镜在治疗阑尾炎并发症方面仍有较好的适应证,可以提高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曙涛;闫军;陈曦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经皮微创与开放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

    目的:比较经皮微创与开放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达州市中心医院2007年1月至2014年1月诊治的80例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行 ORIF 治疗,研究组行 MIPPO 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并做预后 Johner-Wruhs 分级。结果研究组出血量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比对照组低,且研究组优良率(85.00%)比对照组(52.50%)高(P <0.05)。结论胫骨中下段骨折行 MIPPO 治疗,可大程度保护骨折部位的局部血运功能,具有临床实际应用价值。

    作者:徐利军;黄焱星;王玉川;任洪;李俊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肺结核影像学特点及与 CD4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肺结核影像学特点及与 CD4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整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长沙市第一医院北院就诊的210例艾滋病患者的资料,回顾性分析其合并肺结核概率,并选择同期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单纯肺结核患者32例,比较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与单纯肺结核患者 CT 表现及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CD4+ T 淋巴细胞检测结果。结果210例艾滋病患者中有46例合并结核病感染,发病率为21.90%,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多发于下肺叶,单纯肺结核者多发于上肺叶或肺尖(P <0.05),胸腔积液方面,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与单纯肺结核患者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 >0.05);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 CD4+ T 细胞计数为(45.32±10.61)个/μl。结论艾滋病患者合并肺结核发病率较高,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 CD4+ T 细胞计数较低,且艾滋病合并肺结核与单纯肺结核在影像学特征上存在差异性,这对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建国 刊期: 2015年第11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