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金玲
目的:总结肋骨骨折合并肺不张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56例肋骨骨折合并肺不张患者的治疗,包括胸部固定,止痛,氧气雾化吸入,加强咳嗽,体位引流,肋骨骨折内固定,纤支镜灌洗吸痰,胸腔内注入尿激酶等,以及血肿清除术,支气管断裂修补术,肺叶切除术,肺修补术,肺纤维板剥脱术。病情危重者,给予面罩呼吸机辅助呼吸,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结果经治疗后151例患者复查 CT、X 线示肺复张良好,1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4例因胸部外伤严重,或合并伤过重死亡,病死率为2.6%。结论综合治疗肋骨骨折合并肺不张,可以取得良好的预后。
作者:毛卫军;顾剑峰;蒋治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妊娠结局的各类高危影响因素,探讨剖宫产后再次妊娠产妇的临床处理方案。方法取126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妇女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针对其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根据分娩方式不同将其分为阴道分娩组(62例)和剖宫产组(64例),对比两组产妇产褥病率、24 h 出血量、住院费用与住院时间。结果与剖宫产组相比,阴道分娩组产妇产褥病、24 h 出血量率更低,住院时间更短,住院费用更少,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于符合试产指征的产妇来说,阴道试产是相对安全的,同时有利于阴道分娩质量的提高;对剖宫产指征的严格掌握有利于控制剖宫产率,提高顺产率,对母婴双方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芬;林锦莲;何惠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实时动态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在产前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80例具有高危因素的孕妇进行二维和实时动态三维超声成像技术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四腔切面、五腔切面、三血管气管切面及肺动脉切面显示率的差异,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敏感性差异。结果应用实时动态三维超声成像技术五腔切面、三血管气管切面及肺动脉切面的显示率显著高于二维超声法( P <0.05)。四腔切面显示率与二维超声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应用实时动态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对先天性心脏病的敏感度略优于二维组( P >0.05)。结论实时动态三维超声成像技术能更为清晰地提供胎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立体三维显示,有助于为先天性心脏病产前筛查提供更可靠的诊断信息。
作者:杨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腹腔镜在治疗阑尾炎并发症中的效果,拓展腹腔镜的临床应用指征。方法连续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0年3月至2015年3月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并发症患者47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19例)和观察组(28例),两组患者入院均急诊行手术治疗,完善术前检查。对照组进行常规开腹治疗,试验组患者进行腹腔镜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类型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24 h 疼痛 VAS 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继发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腔镜在治疗阑尾炎并发症方面仍有较好的适应证,可以提高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曙涛;闫军;陈曦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研究脑电双频指数( BIS)监测下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老年患者麻醉药用量及麻醉苏醒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永煤集团总医院收治的腹部手术全麻老年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根据医师经验控制麻醉深度,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 BIS 监测仪调整患者的麻醉深度,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药用量及麻醉苏醒时间。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麻醉药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同时拔管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恢复定向力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使用 BIS 监测麻醉深度同传统方法比较而言能够减少麻醉药的用量,同时缩短麻醉苏醒时间,应在老年患者全麻过程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朱爱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在患者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差异。方法选择择期行开腹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芬太尼复合瑞芬太尼组(FR 组)和瑞芬太尼组(R 组)。记录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指令反应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采用视觉模拟量表法评估术后5 min、1 h、6 h 及24 h 伤口疼痛程度;记录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 FR 组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指令反应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较 F 组有延长;FR 组术后1 h、3 h、6 h 及24 h VAS 评分显著低于 R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芬太尼复合瑞芬太尼麻醉能有效减少术后疼痛的发生,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谭祖英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方法选择句容市下蜀中心卫生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患者48例,对其分娩方式选择、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进行分析,同时按照1:2比例选择同时期首次剖宫产与再次剖宫产组进行对照研究,按照1:2比例选择同时期非瘢痕子宫经阴道分娩与瘢痕子宫经阴道分娩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本研究48例患者再次剖宫产33例(68.75%),均选择子宫下段横切口;15例(31.25%)阴道试产,其中11例试产成功,成功率为73.33%,另4例改行剖宫产。阴道试产成功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低于瘢痕子宫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首次选择剖宫产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瘢痕子宫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瘢痕子宫经阴道分娩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与非瘢痕子宫经阴道分娩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对符合阴道试产条件的孕妇鼓励经阴道分娩,应严格掌握试产适应证,加强术中监测,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李燕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应用热毒宁注射液联合α-2b 干扰素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3月慈利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按照入院就诊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1例)。观察组采用热毒宁注射液联合α-2b 干扰素治疗,对照组仅采用α-2b 干扰素治疗。两组患儿疗程均为5 d。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疗效,心肌酶谱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脱水消失时间、腹泻消失时间、呕吐消失时间以及发热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0.70%)明显高于对照组(70.73%)(P <0.05);两组治疗后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 <0.05);观察组治疗后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应用热毒宁注射液联合α-2b 干扰素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作者:覃章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在子宫全切除术中的临床实际效果,为相关临床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借鉴参考依据。方法选取盐边县人民医院临床收治的子宫全切除术患者136例为研究对象,针对患者的相关临床治疗进行比较研究。结果①腰-硬联合麻醉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组织完善时间和硬膜外追加麻醉剂量均明显低于硬膜外麻醉组患者所对应的相关指标,并且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均<0.05);②腰-硬联合麻醉组临床麻醉有效率显著高于硬膜外麻醉组,并且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整体麻醉效果较为显著,能够有效延缓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刘光昌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比较经皮微创与开放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达州市中心医院2007年1月至2014年1月诊治的80例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行 ORIF 治疗,研究组行 MIPPO 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并做预后 Johner-Wruhs 分级。结果研究组出血量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比对照组低,且研究组优良率(85.00%)比对照组(52.50%)高(P <0.05)。结论胫骨中下段骨折行 MIPPO 治疗,可大程度保护骨折部位的局部血运功能,具有临床实际应用价值。
作者:徐利军;黄焱星;王玉川;任洪;李俊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氯胺酮在小儿静脉麻醉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为深入的研究提供一定依据。方法选取海军安庆医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52例择期手术患儿,按照入院时间的先后将其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氯胺酮进行静脉麻醉,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瑞芬太尼进行联合静脉麻醉,采用统计分析软件对两组患儿用药后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儿的心率、无创血压以及血氧饱和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患儿氯胺酮的用量及苏醒时间明显少(短)于对照组;此外,调查两组患儿生活质量评分可知,实验组患儿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对小儿进行静脉麻醉时选择瑞芬太尼-氯胺酮用药,能够提高临床用药的效果,且有效的减少患儿氯胺酮的用量,提高用药的安全性,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程忠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分析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的硬膜外麻醉及镇静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苏州市立医院北区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的98例硬膜外麻醉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使用右美托咪定硬膜外麻醉患者49例为右美托咪定组,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硬膜外麻醉患者49例为联合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镇静起效时间和苏醒时间,并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T0)、维持麻醉5 min(T1)、麻醉30 min(T2)、手术结束(T3)四个时段的 Ramsay 镇静评分及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情况。统计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的镇静起效时间和苏醒时间均明显短于右美托咪定组患者(P <0.05)。T0时两组患者 Ramsay 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T1、T2和 T3时段联合组患者的 Ramsay 镇静评分均明显低于右美托咪定组,与镇静满意分数接近( P <0.05)。T0时、T1时两组患者 MAP 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T2和 T3时联合组患者 MAP 均明显低于右美托咪定组(P <0.05)。T0时、T3时两组患者 HR 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T1时和 T2时联合组患者 HR 均低于右美托咪定组(P <0.05)。两组患者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进行硬膜外麻醉时镇静效果更佳,患者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苏醒快,有利于手术进行。
作者:陆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奥司他韦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甲型 H1N1流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收治的甲型 H1N1流感患者共96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对照组(n =50)和观察组(n =46)。对照组仅给予利巴韦林,观察组给予奥司他韦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发热持续时间、病毒核酸阳性持续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发热持续时间及病毒核酸阳性持续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2.0%、95.7%,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奥司他韦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甲型 H1N1流感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使用利巴韦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郑颖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综合治疗加用大剂量氨溴索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呼吸窘迫新生儿12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仅实施综合治疗,试验组给予综合治疗加用大剂量氨溴索,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后的疗效与动脉血氧分压(PaO2)水平。结果试验组治疗12 h 后的总有效率(98.33%)明显高于对照组(58.33%);试验组治疗12 h 后的 PaO2水平(77.6±4.0)mm Hg(1 mm Hg =0.133 kPa)与48 h 后的(92.5±4.7)mm Hg 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综合治疗加用大剂量氨溴索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明显。
作者:马玉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低氧诱导因子-1(HIF-1)在胎盘中表达的升高及其所诱发的血管内皮损伤在子痫前期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子痫前期患者和正常晚孕妇女胎盘组织中 HIF-1和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的表达,ELISA 法检测母血中 sFlt-1的含量。结果子痫前期组胎盘中 HIF-1和 sFlt-1的表达以及母血 sFlt-1水平均较正常晚孕组升高。结论 HIF-1在胎盘组织中表达升高及其所诱发的血管内皮损伤在子痫前期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朱雅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阿奇霉素联合沐舒坦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至2014年8月睢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小儿支原体肺炎7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试验组联合沐舒坦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愈率和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等。结果两组治疗5~10 d 后,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试验组,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呼吸急促缓解时间明显长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阿奇霉素联合沐舒坦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病情明显好转,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李艳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减退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被误诊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被误诊甲状腺功能减退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2例患者均经多导睡眠监测仪检查和甲状腺功能的检查而终确诊。结果甲状腺功能减退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易被误诊的主要原因为,甲状腺功能减退导致多器官病变的临床表现不同,临床各个科室只局限到本专业的专业知识,仅凭几个临床症状就诊断某一疾病。结论对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患者应多角度、多方位分析,并将检查甲状腺功能视作检查常规。
作者:张长征;冯圣钰;范克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 T2DM)患者经胰岛素强化治疗后发生低血糖的原因。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2型糖尿病(T2DM)患者188例,动态监测患者血糖浓度,分析低血糖与患者并发症、年龄及对 T2DM 知晓程度的关系。结果并发症数量为0、1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并发症数量≥2的患者(P <0.05),且并发症数量≥3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显著高于无并发症患者(P <0.01);年龄≥70岁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显著高于年龄41~50岁的患者(P <0.01);患者对 T2DM 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越高,低血糖发生率越低(P <0.05)。结论 T2DM 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后发生低血糖与患者并发症、年龄、T2DM 知识知晓程度等因素相关,用药时应注意个体特殊性,积极预防低血糖。
作者:段小林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强化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下肢功能及动运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在鹤壁市人民总院医院治疗的84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强化康复训练,观察两组下肢运动功能变化情况,行 Fuf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评定运动障碍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康复训练9个月后腓肠肌张力、足背屈角分别为(1.29±0.22)级、(1.29±0.2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GMFM 评分为(77.29±3.54)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训练9个月后 Fuf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为(84.24±6.20)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强化康复训练能降低腓肠肌张力,促使肌群肌力恢复,缓解运动障碍。
作者:贾金华;陈丛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三尖瓣成形环在治疗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手术中使用的指征和近中期效果。方法选择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120例患者,根据术前心脏彩超检查提示左心系统瓣膜病合并三尖瓣轻、中度反流分两组,每组60例。第一组在施行左心瓣膜置换同时行 KAYS 成形、Devega 成形术;第二组在行左心瓣膜置换同时使用三尖瓣成形环进行三尖瓣成形。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完成随访3年,进行心脏彩超复诊观察三尖瓣反流情况。第一组其中有12例患者三尖瓣反流程度呈中度及以上反流;第二组:使用三尖瓣软环进行三尖瓣成形,结果有3例三尖瓣反流情况达到中度及甚至以上反流,两者相比反流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手术治疗功能性三尖瓣反流对于中度以上反流的患者应更积极采用成形环,尤其是三尖瓣瓣环扩大者。
作者:王其逊;刘锦屏;孙炜琪;薛昊 刊期: 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