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芬;林锦莲;何惠明
目的:观察增强 CT、MRI 与超声对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的效果。方法74例肝内局灶性病变的患者分别进行增强 CT、MRI 及超声检查,然后评估诊断结果。结果超声的诊断准确率为94.6%,增强 CT、MRI 的准确率为90.6%,对一些特殊肝脏肿瘤患者,联合检测可提高早期诊断的检出率。结论超声对微小病灶及瘤内供血血管的显示优于增强 CT 和 MRI,提高临床检出率。
作者:范建科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奥司他韦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甲型 H1N1流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收治的甲型 H1N1流感患者共96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对照组(n =50)和观察组(n =46)。对照组仅给予利巴韦林,观察组给予奥司他韦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发热持续时间、病毒核酸阳性持续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发热持续时间及病毒核酸阳性持续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2.0%、95.7%,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奥司他韦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甲型 H1N1流感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使用利巴韦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郑颖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比较渗透性树脂与氟漆方案治疗正畸后白垩斑的美观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在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接受正畸治疗后出现白垩斑的5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接受氟漆方案治疗,观察组则给予渗透性树脂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白垩斑的改善程度,评价两组美观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为76.00%,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观察组专家组评分上升至(61.21±10.42)分,其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非专家组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观察组非专家组评分上升幅度同样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在正畸后出现白垩斑患者的治疗中,应用渗透性树脂方案,可明显提升治疗效果,优化患者的口腔白垩斑的改善程度,并提高美观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杨晓丹;高鹤;张亚鹏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眼球筋膜囊下麻醉对局部麻醉下斜视手术患者眼心反射(OCR)的影响。方法选取开封县中医院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实施局部麻醉斜视手术的10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结膜下浸润麻醉,观察组实施眼球筋膜囊下麻醉,对比分析两组患者 OCR 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牵拉外直肌和牵拉内直肌 OCR 发生率和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偏低,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眼球筋膜下麻醉在局部麻醉下斜视手术中的应用有助于减少患者 OCR 的发生率,提高眼部手术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中加大推广应用。
作者:侯艳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眼底病的效果,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潮州市人民医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36例眼底病患者,对其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6例患者共计42眼,均使用复方血栓通胶囊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显效16眼,占38.1%;有效21眼,占50.0%;无效5眼,占11.9%,治疗总有效率为88.1%。治疗过程中,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相较于治疗前,治疗后患者出凝血时间缩短,眼底病变明显改善,未出现新增血管。结论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眼底病效果显著,无明显毒副作用,安全可靠,适合于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楠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方法选择句容市下蜀中心卫生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患者48例,对其分娩方式选择、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进行分析,同时按照1:2比例选择同时期首次剖宫产与再次剖宫产组进行对照研究,按照1:2比例选择同时期非瘢痕子宫经阴道分娩与瘢痕子宫经阴道分娩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本研究48例患者再次剖宫产33例(68.75%),均选择子宫下段横切口;15例(31.25%)阴道试产,其中11例试产成功,成功率为73.33%,另4例改行剖宫产。阴道试产成功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低于瘢痕子宫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首次选择剖宫产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瘢痕子宫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瘢痕子宫经阴道分娩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与非瘢痕子宫经阴道分娩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对符合阴道试产条件的孕妇鼓励经阴道分娩,应严格掌握试产适应证,加强术中监测,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李燕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比较常规骨瓣开颅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按术式将8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两组,常规组42例行常规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小骨窗组40例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血肿清除率、住院时间、病死率、并发症以及术后 GCS 评分、ADL 评分等。结果小骨窗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P <0.05),而两组血肿清除率与术后 GCS 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小骨窗组术后并发症率为15.0%,明显低于常规组的31.0%(P <0.05)。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 >0.05);而小骨窗组总有效率为70.0%,明显高于常规组的47.6%(P <0.05)。结论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具有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预后较好等优点,可作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术式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蒙海滨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强化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下肢功能及动运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在鹤壁市人民总院医院治疗的84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强化康复训练,观察两组下肢运动功能变化情况,行 Fuf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评定运动障碍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康复训练9个月后腓肠肌张力、足背屈角分别为(1.29±0.22)级、(1.29±0.2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GMFM 评分为(77.29±3.54)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训练9个月后 Fuf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为(84.24±6.20)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强化康复训练能降低腓肠肌张力,促使肌群肌力恢复,缓解运动障碍。
作者:贾金华;陈丛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和全身麻醉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荔湾区人民医院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行全身麻醉,研究组行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VAS 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①两组麻醉起效时间、维持时间、痛觉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②两组患者术后2 h 时,对照组 VAS 评分显著高于治疗组(P <0.05),两组4 h、8 h、16 h、24 h VAS 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③两组 T1、T2时段 HR、MAP、SpO2水平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④两组患者呼吸抑制、肺部感染、恶心呕吐、尿潴留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血压降低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全身麻醉相比,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手术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时麻醉起效时间、维持时间、痛觉消失时间无显著影响,对术后2 h 的 VAS 具有显著改善作用,减少了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张健敏;何永津;徐庆微;张兴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水果致接触变应性口炎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07年4月至2014年10月水果致接触变应性口炎患者96例,对其进食水果史、临床表现、治疗效果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致病水果依次为芒果46例(47.9%)、菠萝28例(29.2%)、猕猴桃12例(12.5%)和苹果10例(10.4%)。多发于儿童(82.3%)及女性(87.5%)。主要表现为前额、口周、面颊出现水肿性红斑、丘疹、小水疱,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和烧灼感。结论儿童是水果致接触变应性口炎的易感人群,预防水果致接触变应性口炎的措施主要是避免进食相关水果。因此,确定致病水果是关键。
作者:易鸿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综合治疗加用大剂量氨溴索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呼吸窘迫新生儿12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仅实施综合治疗,试验组给予综合治疗加用大剂量氨溴索,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后的疗效与动脉血氧分压(PaO2)水平。结果试验组治疗12 h 后的总有效率(98.33%)明显高于对照组(58.33%);试验组治疗12 h 后的 PaO2水平(77.6±4.0)mm Hg(1 mm Hg =0.133 kPa)与48 h 后的(92.5±4.7)mm Hg 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综合治疗加用大剂量氨溴索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明显。
作者:马玉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健骨冲剂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3年5月期间湖南省老年医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130例,通过纳入及排除标准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使用碳酸钙+骨化三醇胶囊+健骨冲剂治疗及碳酸钙+骨化三醇胶囊+阿仑膦酸钠片治疗,观察每例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 VAS 评分、骨密度(BMD)、血 Ca2+、碱性磷酸酶(ALP)值。结果依据 VAS 评分标准,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2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且两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6个月第2~4腰椎 BMD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血 Ca2+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 ALP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本研究显示健骨冲剂在对老年人骨质疏松并发的骨折的愈合疗效确切。
作者:候鸣夷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胸部 X 线和胸部 CT 在胸壁结核诊断中的价值,以探寻诊断胸壁结核的佳方法。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就诊于深圳市龙华新区中心医院的胸壁结核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总结患者胸部 X 线和胸部 CT 影像学特征,并经手术或病理进行确认,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准确性。结果由 X 线片可见有漏诊倾向,病灶也不十分清晰;CT 扫描全部病例均明确显示胸壁软组织肿块,CT 图像清晰度高,病灶位置显示准确,可清晰显示病灶与周围组织的边界及肿块内部情况;CT 诊断确诊率高达96.7%,明显高于 X 线(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T 淋巴肿大检查率为90%,而 X 线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X 线片仅能够初步观察胸壁结构,而通过 CT 扫描则能够清楚显示组织肿块位置和内部情况,对周围组织情况也能清楚呈现,增强 CT 能够进一步明确 CT 扫描结果,确诊率和淋巴肿大诊断率都明显高于 X 线。
作者:曾庆智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手术联合化疗在口腔鳞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濮阳市第三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68例口腔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每组34例,两组均予以手术治疗,对照组联合常规化疗治疗,研究组联合间质化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近期疗效及治疗前后淋巴转移率。结果研究组近期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淋巴转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手术联合间质化疗治疗口腔鳞癌可有效降低淋巴转移率,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刘志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牙体缺损修复中玻璃纤维桩与铸造金属桩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漯河市中医院收治的102例牙体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桩核材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1例。观察组给予玻璃纤维桩修复,对照组给予铸造金属桩修复,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与随访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修复成功率为95.83%,高于对照组的83.33%,且3个月后的颜色匹配度、边缘适合度、修复体完整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铸造金属桩相比,玻璃纤维桩具有美观、耐腐蚀、抗根折力好、生物相容性高等优点,更值得在临床修复牙体缺损中积极推广。
作者:陈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评价普瑞巴林联合塞来昔布在纤维肌痛综合征(FMS)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罗山县人民医院68例 FMS 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其中对照组第1~7天予以口服75 mg 普瑞巴林,2次/ d,第8~21天予以口服150 mg 普瑞巴林,2次/ 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口服200 mg 塞来昔布,2次/ d。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压痛点计数及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 VAS 评分及压痛点计数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 <0.05),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结论普瑞巴林联合塞来昔布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较单用普瑞巴林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且临床疗效更佳。
作者:黄晓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联合早期康复锻炼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2月在兰考县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7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74例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37例,观察组采取尤瑞克林联合早期康复锻炼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独采取尤瑞克林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 BDNF 的表达水平及神经功能(NIHSS)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两组患者治疗前 BDNF 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 BDNF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尤瑞克林联合早期康复锻炼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改善患者的血清 BDNF 表达,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孙永全;李淑萍;闫静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在患者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差异。方法选择择期行开腹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芬太尼复合瑞芬太尼组(FR 组)和瑞芬太尼组(R 组)。记录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指令反应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采用视觉模拟量表法评估术后5 min、1 h、6 h 及24 h 伤口疼痛程度;记录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 FR 组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指令反应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较 F 组有延长;FR 组术后1 h、3 h、6 h 及24 h VAS 评分显著低于 R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芬太尼复合瑞芬太尼麻醉能有效减少术后疼痛的发生,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谭祖英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比较儿童弱视集中治疗与分散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2年6月弱视患儿115例,根据其治疗意愿分为两组,集中治疗60例为集中组,分散治疗55例为分散组。随访2年,比较两组患儿视力改善情况。结果集中组基本治愈47例,进步12例,无效1例;分散组基本治愈26例,进步20例,无效9例。两组中轻度弱视患儿临床疗效突出,其次为中度弱视者,重度弱视者疗效差,在相同弱视程度患儿中,集中组患儿疗效优于分散组。随访2年,集中组基本治愈率均优于分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弱视儿童予以集中治疗方案,可有效改善其视力,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艳荣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分析低温射频消融术治疗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5年5月鹤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3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3例患者经过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3.98%,治疗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呼吸暂停时间和鼾声评级明显下降,低血氧饱和度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低温射频消融术治疗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瑞红 刊期: 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