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电灼术联合斯奇康治疗尖锐湿疣

吴玉秀

关键词:电灼术, 斯奇康, 尖锐湿疣
摘要:目的:探讨电灼术联合斯奇康在尖锐湿疣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4年8月柳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患有尖锐湿疣患者98例,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电灼术治疗,研究组则在电灼术的基础上加用斯奇康给予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2、3个月后,研究组好转例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复发例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电灼术联合斯奇康治疗尖锐湿疣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明显提升尖锐湿疣治愈率,降低尖锐湿疣的复发率,安全可靠。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平片式与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对比

    目的:对比平片式与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方法选择荔浦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120例,根据手术方案将其分为疝环填充组(行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与平片组(行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每组60例。观察对比两组腹股沟疝患者手术时间、手术费用、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概率、术后1年的复发率。结果平片组手术时间及手术费用均低于疝环填充组(P <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并发症与复发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平片腹股沟疝修补术是一种有效且简便的手术方法,与疝环填充式补片比较,其操作时间短、费用低,且预期效果相当,适于在基层医院开展与应用。

    作者:孟德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双额叶脑挫伤并脑疝的治疗

    目的:探讨临床上双额叶脑挫伤并脑疝患者实施手术进行救治的时间把握及术后疗效。方法选取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40例双额叶脑挫伤并脑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病情程度不同,适时实施单侧或双侧去骨瓣减压手术,观察并记录患者手术实施效果。结果40例双额叶脑损伤并脑疝患者经手术治疗后,恢复良好17例,占42.5%;伤残16例,伤残指数为40%;植物人及死亡状态7例,占17.5%。结论临床上针对双额叶脑挫伤并脑疝的患者,应提高警惕,加强对病情的监测,充分重视双额叶脑挫伤并脑疝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时采取单双侧额部去骨瓣开颅手术,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提高双额叶脑挫伤的治愈例数。

    作者:陈亿民;林宜生;薛洽生;辜汇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DOG1在 CD117/CD34阴性的 GIST 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 DOG1在 CD117/ CD34阴性的胃肠道间质瘤(GIST)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 S-P 法检测72例 GIST 和9例胃肠外 GIST 中 DOG1、CD117、CD34、SMA、S100的表达情况。结果 CD117在 GIST 和胃肠外 GIST中表达率分别为88.9%和77.8%,CD34在 GIST 和胃肠外 GIST 中表达率分别为72.2%和44.4%,而 DOG1在 GIST 和胃肠外 GIST 中表达率分别为93.0%和100%。8例 CD117阴性病例中,DOG1阳性表达率为37.5%(3/8)。DOG1和CD117阳性表达率在各风险程度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DOG1在诊断 GIST 中与CD117、CD34有一定互补性,在 GIST 的诊断、鉴别诊断工作中是一种很有价值的抗体。

    作者:彭晓峰;余志金;许岸高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方法以夏邑县人民医院2012年7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72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药物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组患者则行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比较两组 HBV-DNA 阴转率、HBeAg 阴转率、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Child-Pugh 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 HBV-DNA 阴转率为91.7%,HBeAg 阴转率为80.6%,与对照组的69.4%、5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丙冬氨酸氨基转移酶[(54.0±15.5)VS(63.7±12.6)]U/ L、白蛋白[(34.3±1.0)g/ L VS (31.8±0.8)g/ L]、总胆红素[(30.2±7.3)μmol/ L VS(34.7±7.0)μmol/ L]、Child-Pugh 评分[(6.2±1.3)分 VS(7.3±1.5)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另外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明确,能明显改善患者肝功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许光锋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表面麻醉对清醒患者气管插管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RSGB)联合表面麻醉对清醒气管插管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需经鼻气管插管患者21例,性别不限,年龄18~60岁,体质量指数(18~24)kg/ m2,ASA Ⅰ~Ⅱ级。每例患者采用清醒慢诱导法,在插管前行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和环甲膜穿刺表面麻醉。观察阻滞前基础值( T0)、气管插管前即刻(T1)、气管插管后即刻(T2)、气管插管后1 min(T3)、气管插管后3 min(T4)、气管插管后5 min(T5)的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总频功率(TP)、LF/ HF 的比值,并计算 LF、HF 的标准化值(LFnu、HFnu),同时记录气管插管完成所需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与 T0相比,T1、T4、T5各时点 LF 值显著降低(P <0.05或<0.01),T1~ T5各时点 LFnu、HF、HFnu 及LF/ HF 值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表面麻醉可调节清醒气管插管引起的交感神经兴奋,维持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张力平衡。

    作者:丁芳;陈永权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方法选择句容市下蜀中心卫生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患者48例,对其分娩方式选择、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进行分析,同时按照1:2比例选择同时期首次剖宫产与再次剖宫产组进行对照研究,按照1:2比例选择同时期非瘢痕子宫经阴道分娩与瘢痕子宫经阴道分娩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本研究48例患者再次剖宫产33例(68.75%),均选择子宫下段横切口;15例(31.25%)阴道试产,其中11例试产成功,成功率为73.33%,另4例改行剖宫产。阴道试产成功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低于瘢痕子宫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首次选择剖宫产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瘢痕子宫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瘢痕子宫经阴道分娩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与非瘢痕子宫经阴道分娩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对符合阴道试产条件的孕妇鼓励经阴道分娩,应严格掌握试产适应证,加强术中监测,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李燕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电灼术联合斯奇康治疗尖锐湿疣

    目的:探讨电灼术联合斯奇康在尖锐湿疣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4年8月柳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患有尖锐湿疣患者98例,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电灼术治疗,研究组则在电灼术的基础上加用斯奇康给予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2、3个月后,研究组好转例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复发例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电灼术联合斯奇康治疗尖锐湿疣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明显提升尖锐湿疣治愈率,降低尖锐湿疣的复发率,安全可靠。

    作者:吴玉秀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肺结核影像学特点及与 CD4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肺结核影像学特点及与 CD4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整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长沙市第一医院北院就诊的210例艾滋病患者的资料,回顾性分析其合并肺结核概率,并选择同期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单纯肺结核患者32例,比较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与单纯肺结核患者 CT 表现及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CD4+ T 淋巴细胞检测结果。结果210例艾滋病患者中有46例合并结核病感染,发病率为21.90%,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多发于下肺叶,单纯肺结核者多发于上肺叶或肺尖(P <0.05),胸腔积液方面,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与单纯肺结核患者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 >0.05);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 CD4+ T 细胞计数为(45.32±10.61)个/μl。结论艾滋病患者合并肺结核发病率较高,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 CD4+ T 细胞计数较低,且艾滋病合并肺结核与单纯肺结核在影像学特征上存在差异性,这对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建国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比较两种术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

    目的:比较常规骨瓣开颅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按术式将8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两组,常规组42例行常规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小骨窗组40例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血肿清除率、住院时间、病死率、并发症以及术后 GCS 评分、ADL 评分等。结果小骨窗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P <0.05),而两组血肿清除率与术后 GCS 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小骨窗组术后并发症率为15.0%,明显低于常规组的31.0%(P <0.05)。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 >0.05);而小骨窗组总有效率为70.0%,明显高于常规组的47.6%(P <0.05)。结论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具有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预后较好等优点,可作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术式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蒙海滨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叶酸代谢基因 MTHFR 及 MTRR 多态性与河南地区复发性流产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研究叶酸代谢基因多态性在河南地区育龄妇女的分布情况,探索其与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无合并症的423名孕妇(对照组)和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就诊的378名妇女(观察组),采用 PCR 荧光探针法检测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MTHFR)C677T、A1298C 位点及甲硫氨酸合成还原酶基因(MTRR)A566G 位点的多态性分布。结果观察组 MTHFR 677位点携带突变 T 基因、MTHFR 1298位点携带突变 C 基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 MTR 566位点携带 G 基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当有两个基因位点同时发生突变时,增加了复发性流产的概率。结论 MTHFR C677T 和 A1298C 与育龄妇女发生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有一定的关联。

    作者:高洁;王涛;肖海;娄桂予;郭梁洁;吴东;李涛;秦利涛;廖世秀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择深圳市宝安区石岩人民医院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7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总胆固醇(TC)水平及随访1个月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随访1个月时心绞痛再发及心肌梗死发生率分别为94.3%、2.8%、0,与对照组的74.3%、17.1%、11.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TC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明确,能有效预防心肌梗死等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

    作者:张绍华;张洪君;樊启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经皮微创与开放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

    目的:比较经皮微创与开放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达州市中心医院2007年1月至2014年1月诊治的80例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行 ORIF 治疗,研究组行 MIPPO 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并做预后 Johner-Wruhs 分级。结果研究组出血量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比对照组低,且研究组优良率(85.00%)比对照组(52.50%)高(P <0.05)。结论胫骨中下段骨折行 MIPPO 治疗,可大程度保护骨折部位的局部血运功能,具有临床实际应用价值。

    作者:徐利军;黄焱星;王玉川;任洪;李俊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镇平县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0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取普通治疗,实验组在普通治疗基础上增加氯吡格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对其病情进行记录,定期对其各项指标( ST 变化、心绞痛发作次数、血小板计数及纤维蛋白原水平)进行检查。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3%,实验组为84.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6,P <0.05)。对照组仅 ST 变化一项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ST 变化及纤维蛋白原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作者:石云章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牙齿外伤后种植牙延迟修复与即刻修复的效果对比

    目的:对比牙齿外伤后种植牙延迟修复与即刻修复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东莞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牙齿外伤患者,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每组35例。行种植牙延迟修复者作为对照组,行种植牙即刻修复者作为研究组,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 ISQ 值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但研究组疼痛程度与治疗周期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均表现为牙周松动、牙周组织红肿与牙周组织溢脓,但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综合患者临床指征基础上予以精细操作,即刻种植可取得与延迟种植的相似疗效,同时可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项琳怡;彭冲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热毒宁注射液联合α-2b 干扰素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应用热毒宁注射液联合α-2b 干扰素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3月慈利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按照入院就诊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1例)。观察组采用热毒宁注射液联合α-2b 干扰素治疗,对照组仅采用α-2b 干扰素治疗。两组患儿疗程均为5 d。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疗效,心肌酶谱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脱水消失时间、腹泻消失时间、呕吐消失时间以及发热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0.70%)明显高于对照组(70.73%)(P <0.05);两组治疗后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 <0.05);观察组治疗后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应用热毒宁注射液联合α-2b 干扰素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作者:覃章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大剂量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

    目的:探讨综合治疗加用大剂量氨溴索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呼吸窘迫新生儿12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仅实施综合治疗,试验组给予综合治疗加用大剂量氨溴索,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后的疗效与动脉血氧分压(PaO2)水平。结果试验组治疗12 h 后的总有效率(98.33%)明显高于对照组(58.33%);试验组治疗12 h 后的 PaO2水平(77.6±4.0)mm Hg(1 mm Hg =0.133 kPa)与48 h 后的(92.5±4.7)mm Hg 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综合治疗加用大剂量氨溴索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明显。

    作者:马玉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阿奇霉素联合沐舒坦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

    目的:分析阿奇霉素联合沐舒坦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至2014年8月睢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小儿支原体肺炎7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试验组联合沐舒坦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愈率和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等。结果两组治疗5~10 d 后,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试验组,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呼吸急促缓解时间明显长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阿奇霉素联合沐舒坦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病情明显好转,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李艳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亚急性甲状腺炎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亚急性甲状腺炎( SAT)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特点,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 SAT 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37例经临床实验室检查及临床治疗后确诊的 SAT 患者及其同期年龄相当的3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甲状腺超声资料。结果超声确诊32例,符合率为96.4%;误诊5例,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3例,桥氏病1例,甲状腺癌1例。SAT 患者呈弥漫性或病灶一侧叶轻中度肿大,甲状腺内出现多个或单发的低回声或无回声区,CDFI 显示低回声区内血流不明显,周边血流丰富。与正常对照组相比,SAT 患者前后径及左右径增大显著(P <0.01),SAT 患者甲状腺上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增高(P <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 SAT 的诊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秦巧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的硬膜外麻醉及镇静效果比较

    目的:观察分析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的硬膜外麻醉及镇静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苏州市立医院北区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的98例硬膜外麻醉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使用右美托咪定硬膜外麻醉患者49例为右美托咪定组,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硬膜外麻醉患者49例为联合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镇静起效时间和苏醒时间,并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T0)、维持麻醉5 min(T1)、麻醉30 min(T2)、手术结束(T3)四个时段的 Ramsay 镇静评分及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情况。统计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的镇静起效时间和苏醒时间均明显短于右美托咪定组患者(P <0.05)。T0时两组患者 Ramsay 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T1、T2和 T3时段联合组患者的 Ramsay 镇静评分均明显低于右美托咪定组,与镇静满意分数接近( P <0.05)。T0时、T1时两组患者 MAP 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T2和 T3时联合组患者 MAP 均明显低于右美托咪定组(P <0.05)。T0时、T3时两组患者 HR 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T1时和 T2时联合组患者 HR 均低于右美托咪定组(P <0.05)。两组患者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进行硬膜外麻醉时镇静效果更佳,患者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苏醒快,有利于手术进行。

    作者:陆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腰-硬联合麻醉在子宫全切除术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在子宫全切除术中的临床实际效果,为相关临床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借鉴参考依据。方法选取盐边县人民医院临床收治的子宫全切除术患者136例为研究对象,针对患者的相关临床治疗进行比较研究。结果①腰-硬联合麻醉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组织完善时间和硬膜外追加麻醉剂量均明显低于硬膜外麻醉组患者所对应的相关指标,并且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均<0.05);②腰-硬联合麻醉组临床麻醉有效率显著高于硬膜外麻醉组,并且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整体麻醉效果较为显著,能够有效延缓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刘光昌 刊期: 2015年第11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