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平片式与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对比

孟德华

关键词:平片式, 疝环填充式, 无张力疝修补术, 腹股沟疝
摘要:目的:对比平片式与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方法选择荔浦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120例,根据手术方案将其分为疝环填充组(行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与平片组(行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每组60例。观察对比两组腹股沟疝患者手术时间、手术费用、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概率、术后1年的复发率。结果平片组手术时间及手术费用均低于疝环填充组(P <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并发症与复发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平片腹股沟疝修补术是一种有效且简便的手术方法,与疝环填充式补片比较,其操作时间短、费用低,且预期效果相当,适于在基层医院开展与应用。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BIS 监测下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老年患者麻醉药用量及麻醉苏醒的影响

    目的:研究脑电双频指数( BIS)监测下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老年患者麻醉药用量及麻醉苏醒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永煤集团总医院收治的腹部手术全麻老年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根据医师经验控制麻醉深度,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 BIS 监测仪调整患者的麻醉深度,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药用量及麻醉苏醒时间。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麻醉药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同时拔管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恢复定向力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使用 BIS 监测麻醉深度同传统方法比较而言能够减少麻醉药的用量,同时缩短麻醉苏醒时间,应在老年患者全麻过程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朱爱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经皮微创与开放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

    目的:比较经皮微创与开放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达州市中心医院2007年1月至2014年1月诊治的80例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行 ORIF 治疗,研究组行 MIPPO 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并做预后 Johner-Wruhs 分级。结果研究组出血量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比对照组低,且研究组优良率(85.00%)比对照组(52.50%)高(P <0.05)。结论胫骨中下段骨折行 MIPPO 治疗,可大程度保护骨折部位的局部血运功能,具有临床实际应用价值。

    作者:徐利军;黄焱星;王玉川;任洪;李俊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儿童弱视集中治疗与分散治疗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儿童弱视集中治疗与分散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2年6月弱视患儿115例,根据其治疗意愿分为两组,集中治疗60例为集中组,分散治疗55例为分散组。随访2年,比较两组患儿视力改善情况。结果集中组基本治愈47例,进步12例,无效1例;分散组基本治愈26例,进步20例,无效9例。两组中轻度弱视患儿临床疗效突出,其次为中度弱视者,重度弱视者疗效差,在相同弱视程度患儿中,集中组患儿疗效优于分散组。随访2年,集中组基本治愈率均优于分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弱视儿童予以集中治疗方案,可有效改善其视力,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艳荣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美沙拉嗪与益生菌治疗炎症性肠病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美沙拉嗪与益生菌治疗炎症性肠病的效果。方法选取许昌市中心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88例炎症性肠病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观察组给予美沙拉嗪联合益生菌,对照组给予口服美沙拉嗪,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治疗前后肠镜检查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内镜复查总有效率为95.45%,对照组内镜复查总有效率为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共出现3例(6.81%)不良反应,分别为恶心1例,腹痛2例;对照组出现10例(22.72%)不良反应,分别为恶心3例,腹痛3例,皮疹2例,纳差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26,P <0.05)。结论美沙拉嗪与益生菌治疗炎症性肠病的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向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低温射频消融术治疗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目的:探讨分析低温射频消融术治疗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5年5月鹤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3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3例患者经过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3.98%,治疗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呼吸暂停时间和鼾声评级明显下降,低血氧饱和度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低温射频消融术治疗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瑞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外伤性肺假性囊肿的 CT 诊断及治疗

    目的:探讨外伤性肺假性囊肿的 CT 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外伤性肺假性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和 CT 图像。结果27例外伤性肺囊肿患者全部非手术治愈,无肺内脓肿、局限性肺不张等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在CT 上显示为特征性的薄壁囊肿以及气液平面。结论外伤性肺假性囊肿是良性病变,除非发生血气胸或感染等并发症,一般只需保守治疗。CT 是早期检测该病变的敏感方法。

    作者:贾书杰;毛定飚;张国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术后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膨胀期白内障患者62例(62眼),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1例。乳化组行乳化超声技术,摘除组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比较手术前后两组视力矫正及角膜散光情况。结果治疗后乳化组术后角膜散光低于摘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5,P <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乳化组为16.13%,摘除组为41.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1,P <0.05)。结论乳化超声术治疗白内障的效果与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疗效大致相同,但乳化差生技术后角膜散光度小,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作者:王艳荣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腹腔镜治疗阑尾炎并发症的效果探讨

    目的:分析腹腔镜在治疗阑尾炎并发症中的效果,拓展腹腔镜的临床应用指征。方法连续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0年3月至2015年3月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并发症患者47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19例)和观察组(28例),两组患者入院均急诊行手术治疗,完善术前检查。对照组进行常规开腹治疗,试验组患者进行腹腔镜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类型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24 h 疼痛 VAS 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继发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腔镜在治疗阑尾炎并发症方面仍有较好的适应证,可以提高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曙涛;闫军;陈曦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婴幼儿重症肺炎潮气呼吸肺功能及 D-二聚体的检测意义

    目的:研究婴幼儿重症肺炎治疗前后潮气呼吸肺功能及 D-二聚体的变化。方法以周口市中医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50例重症肺炎患儿为研究组,均接受吸氧、强心、抗感染等治疗,测定并比较患儿治疗前后潮气呼吸肺功能及 D-二聚体水平,同时与同期行健康体检的50例正常婴幼儿(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治疗前后呼吸频率(RR)、潮气量(VT)、吸气时间(TI)、呼气时间(TE)、达峰时间(至呼气峰流速时间,TPTEF)、达峰时间比(达峰时间/呼气时间,TPTEF/TE)、达峰容积比(达峰容积/呼气容积,VPTEF/ VE)指标变化显著(P <0.01);研究组治疗前上述指标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研究组治疗后 TPTEF、TPTEF/ TE、VPTEF/ VE 均仍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1)。另外,研究组治疗前 D-二聚体水平为(1.85±1.36)mg/ L,与治疗后、对照组[(0.21±0.11)、(0.20±0.10)mg/ 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潮气呼吸肺功能及 D-二聚体检测可作为婴幼儿重症肺炎病情程度、治疗效果评价的重要指标。

    作者:王丽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米索前列醇联合米非司酮用于中孕引产的效果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联合米非司酮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自愿终止妊娠且无引产禁忌证孕中期患者13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例,对照组孕妇给予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引产,观察组孕妇则采取米索前列醇联合米非司酮引产,比较两组孕妇的产程时间、宫缩发作时间、产后出血量及引产效果。结果观察组孕妇产程时间、宫缩发作、产后出血量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孕妇完全引产率(92.31%)高于对照组(7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929,P <0.05)。结论米索前列醇联合米非司酮用于中期妊娠引产可有效缩短孕妇的产程时间和宫缩发作时间,减少产后出血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僧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的硬膜外麻醉及镇静效果比较

    目的:观察分析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的硬膜外麻醉及镇静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苏州市立医院北区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的98例硬膜外麻醉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使用右美托咪定硬膜外麻醉患者49例为右美托咪定组,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硬膜外麻醉患者49例为联合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镇静起效时间和苏醒时间,并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T0)、维持麻醉5 min(T1)、麻醉30 min(T2)、手术结束(T3)四个时段的 Ramsay 镇静评分及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情况。统计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的镇静起效时间和苏醒时间均明显短于右美托咪定组患者(P <0.05)。T0时两组患者 Ramsay 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T1、T2和 T3时段联合组患者的 Ramsay 镇静评分均明显低于右美托咪定组,与镇静满意分数接近( P <0.05)。T0时、T1时两组患者 MAP 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T2和 T3时联合组患者 MAP 均明显低于右美托咪定组(P <0.05)。T0时、T3时两组患者 HR 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T1时和 T2时联合组患者 HR 均低于右美托咪定组(P <0.05)。两组患者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进行硬膜外麻醉时镇静效果更佳,患者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苏醒快,有利于手术进行。

    作者:陆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在鉴别门脉高压性和非门脉高压性腹水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分析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SAAG)在鉴别门脉高压性与非门脉高压性腹水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4月100例腹水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门脉高压性腹水60例为观察组,非门脉高压性腹水40例为对照组,通过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测定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清腹水白蛋白、腹水总蛋白(AFTP)水平。结果观察组 SAAG水平为(17.85±4.67)g/ L,对照组为(11.04±6.75)g/ 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观察组 SAAG≥11 g/ L者57例,对照组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SAAG≥11 g/ L 对门脉高压性腹水诊断敏感度、特异性均为95.00%,与 AFTP <25 g/ L 的55.00%、8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另外,SAAG≥11 g/ L 者食管静脉曲张发生率明显高于 SAAG <11 g/ L 者(P <0.01)。结论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11 g/ L 可作为门脉高压性与非门脉高压性腹水鉴别的重要指标,且对食管静脉曲张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作者:翟学敏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实时动态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在产前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实时动态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在产前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80例具有高危因素的孕妇进行二维和实时动态三维超声成像技术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四腔切面、五腔切面、三血管气管切面及肺动脉切面显示率的差异,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敏感性差异。结果应用实时动态三维超声成像技术五腔切面、三血管气管切面及肺动脉切面的显示率显著高于二维超声法( P <0.05)。四腔切面显示率与二维超声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应用实时动态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对先天性心脏病的敏感度略优于二维组( P >0.05)。结论实时动态三维超声成像技术能更为清晰地提供胎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立体三维显示,有助于为先天性心脏病产前筛查提供更可靠的诊断信息。

    作者:杨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肺结核影像学特点及与 CD4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肺结核影像学特点及与 CD4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整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长沙市第一医院北院就诊的210例艾滋病患者的资料,回顾性分析其合并肺结核概率,并选择同期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单纯肺结核患者32例,比较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与单纯肺结核患者 CT 表现及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CD4+ T 淋巴细胞检测结果。结果210例艾滋病患者中有46例合并结核病感染,发病率为21.90%,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多发于下肺叶,单纯肺结核者多发于上肺叶或肺尖(P <0.05),胸腔积液方面,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与单纯肺结核患者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 >0.05);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 CD4+ T 细胞计数为(45.32±10.61)个/μl。结论艾滋病患者合并肺结核发病率较高,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 CD4+ T 细胞计数较低,且艾滋病合并肺结核与单纯肺结核在影像学特征上存在差异性,这对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建国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手术采用腰-硬联合麻醉与全身麻醉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和全身麻醉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荔湾区人民医院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行全身麻醉,研究组行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VAS 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①两组麻醉起效时间、维持时间、痛觉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②两组患者术后2 h 时,对照组 VAS 评分显著高于治疗组(P <0.05),两组4 h、8 h、16 h、24 h VAS 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③两组 T1、T2时段 HR、MAP、SpO2水平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④两组患者呼吸抑制、肺部感染、恶心呕吐、尿潴留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血压降低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全身麻醉相比,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手术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时麻醉起效时间、维持时间、痛觉消失时间无显著影响,对术后2 h 的 VAS 具有显著改善作用,减少了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张健敏;何永津;徐庆微;张兴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老年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效果

    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老年患者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4年7月符合诊断标准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4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2例。对照组实施 PFNA 内固定术,研究组患者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长、失血量、不良事件率。6个月后随访比较其髋关节功能。结果研究组失血量大于对照组,不良事件率小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研究组为98.61%,对照组为81.94%。结论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老年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虽手术创伤大,但不良事件少,术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高。

    作者:邵贺阳;吴永磊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序贯机械通气三种切换时点的疗效对比

    目的:比较序贯机械通气三种切换时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选取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2011年2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50例 COPD 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随机分为 A、B、C 三组,其切换时点分别为改良 GCS 评分达到15分并稳定2 h、出现肺部感染控制窗、自主呼吸试验成功,比较三组患者入住 ICU 时间、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病死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以及再插管率等指标。结果三组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和总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ICU 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组患者病死率和 VAP 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C 组再插管率明显高于 A、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改良 GCS 评分能有效改善 COPD 并呼吸衰竭患者机体状态和整体病情变化,减少有创通气时间,降低 ICU 住院时间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继扬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纤维肌痛综合征68例临床治疗

    目的:评价普瑞巴林联合塞来昔布在纤维肌痛综合征(FMS)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罗山县人民医院68例 FMS 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其中对照组第1~7天予以口服75 mg 普瑞巴林,2次/ d,第8~21天予以口服150 mg 普瑞巴林,2次/ 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口服200 mg 塞来昔布,2次/ d。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压痛点计数及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 VAS 评分及压痛点计数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 <0.05),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结论普瑞巴林联合塞来昔布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较单用普瑞巴林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且临床疗效更佳。

    作者:黄晓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比较两种术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

    目的:比较常规骨瓣开颅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按术式将8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两组,常规组42例行常规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小骨窗组40例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血肿清除率、住院时间、病死率、并发症以及术后 GCS 评分、ADL 评分等。结果小骨窗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P <0.05),而两组血肿清除率与术后 GCS 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小骨窗组术后并发症率为15.0%,明显低于常规组的31.0%(P <0.05)。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 >0.05);而小骨窗组总有效率为70.0%,明显高于常规组的47.6%(P <0.05)。结论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具有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预后较好等优点,可作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术式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蒙海滨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骨髓细胞学检查对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的鉴别诊断意义

    目的:探讨骨髓细胞学检查在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2月100例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均进行骨髓细胞学的检查,观察骨髓的形态、细胞分布和骨髓增生情况。结果100例患者中,有74例(74.0%)由于造血系统疾病引发,其中恶性血液病有:急性白血病15例,再生障碍性贫血21例,多发性骨髓瘤4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9例。由非造血系统疾病引发的患者有26例(26.0%),其中骨髓增生明显活跃或活跃为主占78.0%,骨髓增生减低者占22.0%。结论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病因复杂、病种繁多,骨髓细胞学检查能明确显示骨髓的形态及增生情况,对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汤旭东;沈俊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