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骨髓细胞学检查对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的鉴别诊断意义

汤旭东;沈俊辉

关键词:骨髓细胞学检查, 全血细胞减少症, 鉴别诊断
摘要:目的:探讨骨髓细胞学检查在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2月100例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均进行骨髓细胞学的检查,观察骨髓的形态、细胞分布和骨髓增生情况。结果100例患者中,有74例(74.0%)由于造血系统疾病引发,其中恶性血液病有:急性白血病15例,再生障碍性贫血21例,多发性骨髓瘤4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9例。由非造血系统疾病引发的患者有26例(26.0%),其中骨髓增生明显活跃或活跃为主占78.0%,骨髓增生减低者占22.0%。结论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病因复杂、病种繁多,骨髓细胞学检查能明确显示骨髓的形态及增生情况,对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手术采用腰-硬联合麻醉与全身麻醉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和全身麻醉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荔湾区人民医院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行全身麻醉,研究组行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VAS 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①两组麻醉起效时间、维持时间、痛觉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②两组患者术后2 h 时,对照组 VAS 评分显著高于治疗组(P <0.05),两组4 h、8 h、16 h、24 h VAS 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③两组 T1、T2时段 HR、MAP、SpO2水平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④两组患者呼吸抑制、肺部感染、恶心呕吐、尿潴留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血压降低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全身麻醉相比,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手术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时麻醉起效时间、维持时间、痛觉消失时间无显著影响,对术后2 h 的 VAS 具有显著改善作用,减少了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张健敏;何永津;徐庆微;张兴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腹腔镜治疗阑尾炎并发症的效果探讨

    目的:分析腹腔镜在治疗阑尾炎并发症中的效果,拓展腹腔镜的临床应用指征。方法连续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0年3月至2015年3月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并发症患者47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19例)和观察组(28例),两组患者入院均急诊行手术治疗,完善术前检查。对照组进行常规开腹治疗,试验组患者进行腹腔镜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类型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24 h 疼痛 VAS 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继发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腔镜在治疗阑尾炎并发症方面仍有较好的适应证,可以提高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曙涛;闫军;陈曦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X 线与 CT 诊断胸壁结核的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胸部 X 线和胸部 CT 在胸壁结核诊断中的价值,以探寻诊断胸壁结核的佳方法。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就诊于深圳市龙华新区中心医院的胸壁结核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总结患者胸部 X 线和胸部 CT 影像学特征,并经手术或病理进行确认,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准确性。结果由 X 线片可见有漏诊倾向,病灶也不十分清晰;CT 扫描全部病例均明确显示胸壁软组织肿块,CT 图像清晰度高,病灶位置显示准确,可清晰显示病灶与周围组织的边界及肿块内部情况;CT 诊断确诊率高达96.7%,明显高于 X 线(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T 淋巴肿大检查率为90%,而 X 线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X 线片仅能够初步观察胸壁结构,而通过 CT 扫描则能够清楚显示组织肿块位置和内部情况,对周围组织情况也能清楚呈现,增强 CT 能够进一步明确 CT 扫描结果,确诊率和淋巴肿大诊断率都明显高于 X 线。

    作者:曾庆智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电灼术联合斯奇康治疗尖锐湿疣

    目的:探讨电灼术联合斯奇康在尖锐湿疣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4年8月柳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患有尖锐湿疣患者98例,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电灼术治疗,研究组则在电灼术的基础上加用斯奇康给予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2、3个月后,研究组好转例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复发例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电灼术联合斯奇康治疗尖锐湿疣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明显提升尖锐湿疣治愈率,降低尖锐湿疣的复发率,安全可靠。

    作者:吴玉秀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PFNA 与 DHS 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对比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与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52例,其中采用 PFNA 治疗27例,采用 DHS 治疗25例。观察术后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Harris 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PFNA 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 DHS 组短,出血量比 DHS 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PFNA 组髋内翻1例,DHS 组髋内翻3例,股骨颈短缩1例。结论对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PFNA和 DHS 固定均能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但 PFNA 治疗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及并发症少的优点。

    作者:胡明云;郑风翠;周仁实;阮才政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术后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膨胀期白内障患者62例(62眼),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1例。乳化组行乳化超声技术,摘除组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比较手术前后两组视力矫正及角膜散光情况。结果治疗后乳化组术后角膜散光低于摘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5,P <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乳化组为16.13%,摘除组为41.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1,P <0.05)。结论乳化超声术治疗白内障的效果与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疗效大致相同,但乳化差生技术后角膜散光度小,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作者:王艳荣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表面麻醉对清醒患者气管插管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RSGB)联合表面麻醉对清醒气管插管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需经鼻气管插管患者21例,性别不限,年龄18~60岁,体质量指数(18~24)kg/ m2,ASA Ⅰ~Ⅱ级。每例患者采用清醒慢诱导法,在插管前行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和环甲膜穿刺表面麻醉。观察阻滞前基础值( T0)、气管插管前即刻(T1)、气管插管后即刻(T2)、气管插管后1 min(T3)、气管插管后3 min(T4)、气管插管后5 min(T5)的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总频功率(TP)、LF/ HF 的比值,并计算 LF、HF 的标准化值(LFnu、HFnu),同时记录气管插管完成所需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与 T0相比,T1、T4、T5各时点 LF 值显著降低(P <0.05或<0.01),T1~ T5各时点 LFnu、HF、HFnu 及LF/ HF 值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表面麻醉可调节清醒气管插管引起的交感神经兴奋,维持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张力平衡。

    作者:丁芳;陈永权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增强 CT、MRI 与超声对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的对比

    目的:观察增强 CT、MRI 与超声对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的效果。方法74例肝内局灶性病变的患者分别进行增强 CT、MRI 及超声检查,然后评估诊断结果。结果超声的诊断准确率为94.6%,增强 CT、MRI 的准确率为90.6%,对一些特殊肝脏肿瘤患者,联合检测可提高早期诊断的检出率。结论超声对微小病灶及瘤内供血血管的显示优于增强 CT 和 MRI,提高临床检出率。

    作者:范建科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DOG1在 CD117/CD34阴性的 GIST 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 DOG1在 CD117/ CD34阴性的胃肠道间质瘤(GIST)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 S-P 法检测72例 GIST 和9例胃肠外 GIST 中 DOG1、CD117、CD34、SMA、S100的表达情况。结果 CD117在 GIST 和胃肠外 GIST中表达率分别为88.9%和77.8%,CD34在 GIST 和胃肠外 GIST 中表达率分别为72.2%和44.4%,而 DOG1在 GIST 和胃肠外 GIST 中表达率分别为93.0%和100%。8例 CD117阴性病例中,DOG1阳性表达率为37.5%(3/8)。DOG1和CD117阳性表达率在各风险程度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DOG1在诊断 GIST 中与CD117、CD34有一定互补性,在 GIST 的诊断、鉴别诊断工作中是一种很有价值的抗体。

    作者:彭晓峰;余志金;许岸高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平片式与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对比

    目的:对比平片式与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方法选择荔浦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120例,根据手术方案将其分为疝环填充组(行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与平片组(行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每组60例。观察对比两组腹股沟疝患者手术时间、手术费用、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概率、术后1年的复发率。结果平片组手术时间及手术费用均低于疝环填充组(P <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并发症与复发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平片腹股沟疝修补术是一种有效且简便的手术方法,与疝环填充式补片比较,其操作时间短、费用低,且预期效果相当,适于在基层医院开展与应用。

    作者:孟德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婴幼儿重症肺炎潮气呼吸肺功能及 D-二聚体的检测意义

    目的:研究婴幼儿重症肺炎治疗前后潮气呼吸肺功能及 D-二聚体的变化。方法以周口市中医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50例重症肺炎患儿为研究组,均接受吸氧、强心、抗感染等治疗,测定并比较患儿治疗前后潮气呼吸肺功能及 D-二聚体水平,同时与同期行健康体检的50例正常婴幼儿(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治疗前后呼吸频率(RR)、潮气量(VT)、吸气时间(TI)、呼气时间(TE)、达峰时间(至呼气峰流速时间,TPTEF)、达峰时间比(达峰时间/呼气时间,TPTEF/TE)、达峰容积比(达峰容积/呼气容积,VPTEF/ VE)指标变化显著(P <0.01);研究组治疗前上述指标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研究组治疗后 TPTEF、TPTEF/ TE、VPTEF/ VE 均仍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1)。另外,研究组治疗前 D-二聚体水平为(1.85±1.36)mg/ L,与治疗后、对照组[(0.21±0.11)、(0.20±0.10)mg/ 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潮气呼吸肺功能及 D-二聚体检测可作为婴幼儿重症肺炎病情程度、治疗效果评价的重要指标。

    作者:王丽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三尖瓣成形环治疗功能性三尖瓣反流的近中期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三尖瓣成形环在治疗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手术中使用的指征和近中期效果。方法选择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120例患者,根据术前心脏彩超检查提示左心系统瓣膜病合并三尖瓣轻、中度反流分两组,每组60例。第一组在施行左心瓣膜置换同时行 KAYS 成形、Devega 成形术;第二组在行左心瓣膜置换同时使用三尖瓣成形环进行三尖瓣成形。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完成随访3年,进行心脏彩超复诊观察三尖瓣反流情况。第一组其中有12例患者三尖瓣反流程度呈中度及以上反流;第二组:使用三尖瓣软环进行三尖瓣成形,结果有3例三尖瓣反流情况达到中度及甚至以上反流,两者相比反流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手术治疗功能性三尖瓣反流对于中度以上反流的患者应更积极采用成形环,尤其是三尖瓣瓣环扩大者。

    作者:王其逊;刘锦屏;孙炜琪;薛昊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水果致接触变应性口炎9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水果致接触变应性口炎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07年4月至2014年10月水果致接触变应性口炎患者96例,对其进食水果史、临床表现、治疗效果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致病水果依次为芒果46例(47.9%)、菠萝28例(29.2%)、猕猴桃12例(12.5%)和苹果10例(10.4%)。多发于儿童(82.3%)及女性(87.5%)。主要表现为前额、口周、面颊出现水肿性红斑、丘疹、小水疱,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和烧灼感。结论儿童是水果致接触变应性口炎的易感人群,预防水果致接触变应性口炎的措施主要是避免进食相关水果。因此,确定致病水果是关键。

    作者:易鸿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的硬膜外麻醉及镇静效果比较

    目的:观察分析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的硬膜外麻醉及镇静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苏州市立医院北区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的98例硬膜外麻醉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使用右美托咪定硬膜外麻醉患者49例为右美托咪定组,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硬膜外麻醉患者49例为联合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镇静起效时间和苏醒时间,并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T0)、维持麻醉5 min(T1)、麻醉30 min(T2)、手术结束(T3)四个时段的 Ramsay 镇静评分及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情况。统计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的镇静起效时间和苏醒时间均明显短于右美托咪定组患者(P <0.05)。T0时两组患者 Ramsay 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T1、T2和 T3时段联合组患者的 Ramsay 镇静评分均明显低于右美托咪定组,与镇静满意分数接近( P <0.05)。T0时、T1时两组患者 MAP 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T2和 T3时联合组患者 MAP 均明显低于右美托咪定组(P <0.05)。T0时、T3时两组患者 HR 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T1时和 T2时联合组患者 HR 均低于右美托咪定组(P <0.05)。两组患者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进行硬膜外麻醉时镇静效果更佳,患者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苏醒快,有利于手术进行。

    作者:陆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尤瑞克林联合早期康复锻炼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 BDNF 和神经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联合早期康复锻炼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2月在兰考县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7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74例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37例,观察组采取尤瑞克林联合早期康复锻炼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独采取尤瑞克林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 BDNF 的表达水平及神经功能(NIHSS)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两组患者治疗前 BDNF 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 BDNF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尤瑞克林联合早期康复锻炼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改善患者的血清 BDNF 表达,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孙永全;李淑萍;闫静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双额叶脑挫伤并脑疝的治疗

    目的:探讨临床上双额叶脑挫伤并脑疝患者实施手术进行救治的时间把握及术后疗效。方法选取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40例双额叶脑挫伤并脑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病情程度不同,适时实施单侧或双侧去骨瓣减压手术,观察并记录患者手术实施效果。结果40例双额叶脑损伤并脑疝患者经手术治疗后,恢复良好17例,占42.5%;伤残16例,伤残指数为40%;植物人及死亡状态7例,占17.5%。结论临床上针对双额叶脑挫伤并脑疝的患者,应提高警惕,加强对病情的监测,充分重视双额叶脑挫伤并脑疝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时采取单双侧额部去骨瓣开颅手术,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提高双额叶脑挫伤的治愈例数。

    作者:陈亿民;林宜生;薛洽生;辜汇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眼球筋膜囊下麻醉对局部麻醉下斜视手术中的眼心反射影响

    目的:分析眼球筋膜囊下麻醉对局部麻醉下斜视手术患者眼心反射(OCR)的影响。方法选取开封县中医院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实施局部麻醉斜视手术的10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结膜下浸润麻醉,观察组实施眼球筋膜囊下麻醉,对比分析两组患者 OCR 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牵拉外直肌和牵拉内直肌 OCR 发生率和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偏低,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眼球筋膜下麻醉在局部麻醉下斜视手术中的应用有助于减少患者 OCR 的发生率,提高眼部手术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中加大推广应用。

    作者:侯艳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比较两种术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

    目的:比较常规骨瓣开颅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按术式将8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两组,常规组42例行常规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小骨窗组40例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血肿清除率、住院时间、病死率、并发症以及术后 GCS 评分、ADL 评分等。结果小骨窗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P <0.05),而两组血肿清除率与术后 GCS 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小骨窗组术后并发症率为15.0%,明显低于常规组的31.0%(P <0.05)。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 >0.05);而小骨窗组总有效率为70.0%,明显高于常规组的47.6%(P <0.05)。结论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具有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预后较好等优点,可作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术式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蒙海滨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牙体缺损修复中玻璃纤维桩与铸造金属桩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牙体缺损修复中玻璃纤维桩与铸造金属桩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漯河市中医院收治的102例牙体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桩核材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1例。观察组给予玻璃纤维桩修复,对照组给予铸造金属桩修复,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与随访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修复成功率为95.83%,高于对照组的83.33%,且3个月后的颜色匹配度、边缘适合度、修复体完整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铸造金属桩相比,玻璃纤维桩具有美观、耐腐蚀、抗根折力好、生物相容性高等优点,更值得在临床修复牙体缺损中积极推广。

    作者:陈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米索前列醇联合米非司酮用于中孕引产的效果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联合米非司酮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自愿终止妊娠且无引产禁忌证孕中期患者13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例,对照组孕妇给予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引产,观察组孕妇则采取米索前列醇联合米非司酮引产,比较两组孕妇的产程时间、宫缩发作时间、产后出血量及引产效果。结果观察组孕妇产程时间、宫缩发作、产后出血量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孕妇完全引产率(92.31%)高于对照组(7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929,P <0.05)。结论米索前列醇联合米非司酮用于中期妊娠引产可有效缩短孕妇的产程时间和宫缩发作时间,减少产后出血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僧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