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外伤性肺假性囊肿的 CT 诊断及治疗

贾书杰;毛定飚;张国桢

关键词:外伤性肺假性囊肿, CT 诊断, 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肺假性囊肿的 CT 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外伤性肺假性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和 CT 图像。结果27例外伤性肺囊肿患者全部非手术治愈,无肺内脓肿、局限性肺不张等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在CT 上显示为特征性的薄壁囊肿以及气液平面。结论外伤性肺假性囊肿是良性病变,除非发生血气胸或感染等并发症,一般只需保守治疗。CT 是早期检测该病变的敏感方法。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侧卧位硬膜外腔分段注药对连续硬膜外麻醉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侧卧位硬膜外腔分段注药在二次硬膜外穿刺患者行连续硬膜外麻醉时麻醉效果及可行性、安全性。方法选择近4~6年内曾行硬膜外麻醉拟行再次剖宫产手术的患者94例,ASAⅠ~Ⅲ级,年龄24~37岁,体质量65~89 kg,采取简单化随机分组法分为侧卧位分段注药组(E 组),对照组平卧位注药组(C 组)。E 组侧卧位下先经穿刺针单次注药,然后第12胸椎~第1腰椎间隙或距穿刺点5 cm 处注药。留置导管在硬膜外腔3.5 cm 作第三次注药。C组平卧位分三次注药。记录三次注药5 min、手术开始前两组阻滞的节段;单双侧阻滞例数;高平面例数;VAS 评分;不良反应。结果与 C 组比较,三次注药、术前阻滞节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 <0.01);双侧阻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各点阻滞的高平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 <0.01);局麻药用量明显减少(P <0.01);仰卧位综合征发生率明显升高(P <0.01);肌松优良低于 E 组。结论二次硬膜外穿刺的患者应用侧卧位分段注药法,遵循少量、多次用药原则,效果良好,安全性高。

    作者:李明;戴晓蓉;李晓翠;朱雁鸿;陈粤丽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方法以夏邑县人民医院2012年7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72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药物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组患者则行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比较两组 HBV-DNA 阴转率、HBeAg 阴转率、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Child-Pugh 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 HBV-DNA 阴转率为91.7%,HBeAg 阴转率为80.6%,与对照组的69.4%、5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丙冬氨酸氨基转移酶[(54.0±15.5)VS(63.7±12.6)]U/ L、白蛋白[(34.3±1.0)g/ L VS (31.8±0.8)g/ L]、总胆红素[(30.2±7.3)μmol/ L VS(34.7±7.0)μmol/ L]、Child-Pugh 评分[(6.2±1.3)分 VS(7.3±1.5)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另外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明确,能明显改善患者肝功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许光锋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眼底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眼底病的效果,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潮州市人民医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36例眼底病患者,对其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6例患者共计42眼,均使用复方血栓通胶囊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显效16眼,占38.1%;有效21眼,占50.0%;无效5眼,占11.9%,治疗总有效率为88.1%。治疗过程中,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相较于治疗前,治疗后患者出凝血时间缩短,眼底病变明显改善,未出现新增血管。结论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眼底病效果显著,无明显毒副作用,安全可靠,适合于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楠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强化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下肢运动功能及运动障碍的影响

    目的:探讨强化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下肢功能及动运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在鹤壁市人民总院医院治疗的84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强化康复训练,观察两组下肢运动功能变化情况,行 Fuf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评定运动障碍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康复训练9个月后腓肠肌张力、足背屈角分别为(1.29±0.22)级、(1.29±0.2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GMFM 评分为(77.29±3.54)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训练9个月后 Fuf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为(84.24±6.20)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强化康复训练能降低腓肠肌张力,促使肌群肌力恢复,缓解运动障碍。

    作者:贾金华;陈丛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DOG1在 CD117/CD34阴性的 GIST 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 DOG1在 CD117/ CD34阴性的胃肠道间质瘤(GIST)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 S-P 法检测72例 GIST 和9例胃肠外 GIST 中 DOG1、CD117、CD34、SMA、S100的表达情况。结果 CD117在 GIST 和胃肠外 GIST中表达率分别为88.9%和77.8%,CD34在 GIST 和胃肠外 GIST 中表达率分别为72.2%和44.4%,而 DOG1在 GIST 和胃肠外 GIST 中表达率分别为93.0%和100%。8例 CD117阴性病例中,DOG1阳性表达率为37.5%(3/8)。DOG1和CD117阳性表达率在各风险程度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DOG1在诊断 GIST 中与CD117、CD34有一定互补性,在 GIST 的诊断、鉴别诊断工作中是一种很有价值的抗体。

    作者:彭晓峰;余志金;许岸高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美沙拉嗪与益生菌治疗炎症性肠病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美沙拉嗪与益生菌治疗炎症性肠病的效果。方法选取许昌市中心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88例炎症性肠病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观察组给予美沙拉嗪联合益生菌,对照组给予口服美沙拉嗪,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治疗前后肠镜检查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内镜复查总有效率为95.45%,对照组内镜复查总有效率为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共出现3例(6.81%)不良反应,分别为恶心1例,腹痛2例;对照组出现10例(22.72%)不良反应,分别为恶心3例,腹痛3例,皮疹2例,纳差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26,P <0.05)。结论美沙拉嗪与益生菌治疗炎症性肠病的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向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根除幽门螺杆菌对长期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者上消化道再出血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对长期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者上消化道再出血发生率的影响。方法以2010年2月至2013年1月封丘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9例长期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进行胃镜检查及尿素酶试验,两项结果均为阳性则为 Hp 阳性。其中68例显示为阳性(阳性组),其余41例显示为阴性(阴性组),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阳性组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阳性组和阴性组、治疗组和干预组的再出血、临床表现、病因。结果阴性组再出血情况显著优于阳性组,治疗组再出血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根除幽门螺杆菌能够有效降低长期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者上消化道再出血的发生率。

    作者:刘云庆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米索前列醇联合米非司酮用于中孕引产的效果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联合米非司酮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自愿终止妊娠且无引产禁忌证孕中期患者13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例,对照组孕妇给予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引产,观察组孕妇则采取米索前列醇联合米非司酮引产,比较两组孕妇的产程时间、宫缩发作时间、产后出血量及引产效果。结果观察组孕妇产程时间、宫缩发作、产后出血量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孕妇完全引产率(92.31%)高于对照组(7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929,P <0.05)。结论米索前列醇联合米非司酮用于中期妊娠引产可有效缩短孕妇的产程时间和宫缩发作时间,减少产后出血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僧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腰-硬联合麻醉在子宫全切除术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在子宫全切除术中的临床实际效果,为相关临床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借鉴参考依据。方法选取盐边县人民医院临床收治的子宫全切除术患者136例为研究对象,针对患者的相关临床治疗进行比较研究。结果①腰-硬联合麻醉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组织完善时间和硬膜外追加麻醉剂量均明显低于硬膜外麻醉组患者所对应的相关指标,并且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均<0.05);②腰-硬联合麻醉组临床麻醉有效率显著高于硬膜外麻醉组,并且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整体麻醉效果较为显著,能够有效延缓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刘光昌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BIS 监测下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老年患者麻醉药用量及麻醉苏醒的影响

    目的:研究脑电双频指数( BIS)监测下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老年患者麻醉药用量及麻醉苏醒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永煤集团总医院收治的腹部手术全麻老年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根据医师经验控制麻醉深度,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 BIS 监测仪调整患者的麻醉深度,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药用量及麻醉苏醒时间。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麻醉药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同时拔管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恢复定向力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使用 BIS 监测麻醉深度同传统方法比较而言能够减少麻醉药的用量,同时缩短麻醉苏醒时间,应在老年患者全麻过程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朱爱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外伤性肺假性囊肿的 CT 诊断及治疗

    目的:探讨外伤性肺假性囊肿的 CT 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外伤性肺假性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和 CT 图像。结果27例外伤性肺囊肿患者全部非手术治愈,无肺内脓肿、局限性肺不张等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在CT 上显示为特征性的薄壁囊肿以及气液平面。结论外伤性肺假性囊肿是良性病变,除非发生血气胸或感染等并发症,一般只需保守治疗。CT 是早期检测该病变的敏感方法。

    作者:贾书杰;毛定飚;张国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大剂量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

    目的:探讨综合治疗加用大剂量氨溴索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呼吸窘迫新生儿12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仅实施综合治疗,试验组给予综合治疗加用大剂量氨溴索,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后的疗效与动脉血氧分压(PaO2)水平。结果试验组治疗12 h 后的总有效率(98.33%)明显高于对照组(58.33%);试验组治疗12 h 后的 PaO2水平(77.6±4.0)mm Hg(1 mm Hg =0.133 kPa)与48 h 后的(92.5±4.7)mm Hg 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综合治疗加用大剂量氨溴索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明显。

    作者:马玉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亚急性甲状腺炎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亚急性甲状腺炎( SAT)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特点,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 SAT 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37例经临床实验室检查及临床治疗后确诊的 SAT 患者及其同期年龄相当的3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甲状腺超声资料。结果超声确诊32例,符合率为96.4%;误诊5例,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3例,桥氏病1例,甲状腺癌1例。SAT 患者呈弥漫性或病灶一侧叶轻中度肿大,甲状腺内出现多个或单发的低回声或无回声区,CDFI 显示低回声区内血流不明显,周边血流丰富。与正常对照组相比,SAT 患者前后径及左右径增大显著(P <0.01),SAT 患者甲状腺上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增高(P <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 SAT 的诊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秦巧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表面麻醉对清醒患者气管插管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RSGB)联合表面麻醉对清醒气管插管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需经鼻气管插管患者21例,性别不限,年龄18~60岁,体质量指数(18~24)kg/ m2,ASA Ⅰ~Ⅱ级。每例患者采用清醒慢诱导法,在插管前行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和环甲膜穿刺表面麻醉。观察阻滞前基础值( T0)、气管插管前即刻(T1)、气管插管后即刻(T2)、气管插管后1 min(T3)、气管插管后3 min(T4)、气管插管后5 min(T5)的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总频功率(TP)、LF/ HF 的比值,并计算 LF、HF 的标准化值(LFnu、HFnu),同时记录气管插管完成所需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与 T0相比,T1、T4、T5各时点 LF 值显著降低(P <0.05或<0.01),T1~ T5各时点 LFnu、HF、HFnu 及LF/ HF 值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表面麻醉可调节清醒气管插管引起的交感神经兴奋,维持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张力平衡。

    作者:丁芳;陈永权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肺结核影像学特点及与 CD4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肺结核影像学特点及与 CD4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整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长沙市第一医院北院就诊的210例艾滋病患者的资料,回顾性分析其合并肺结核概率,并选择同期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单纯肺结核患者32例,比较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与单纯肺结核患者 CT 表现及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CD4+ T 淋巴细胞检测结果。结果210例艾滋病患者中有46例合并结核病感染,发病率为21.90%,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多发于下肺叶,单纯肺结核者多发于上肺叶或肺尖(P <0.05),胸腔积液方面,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与单纯肺结核患者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 >0.05);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 CD4+ T 细胞计数为(45.32±10.61)个/μl。结论艾滋病患者合并肺结核发病率较高,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 CD4+ T 细胞计数较低,且艾滋病合并肺结核与单纯肺结核在影像学特征上存在差异性,这对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建国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阿奇霉素联合沐舒坦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

    目的:分析阿奇霉素联合沐舒坦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至2014年8月睢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小儿支原体肺炎7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试验组联合沐舒坦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愈率和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等。结果两组治疗5~10 d 后,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试验组,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呼吸急促缓解时间明显长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阿奇霉素联合沐舒坦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病情明显好转,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李艳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回顾分析156例肋骨骨折合并肺不张的治疗效果

    目的:总结肋骨骨折合并肺不张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56例肋骨骨折合并肺不张患者的治疗,包括胸部固定,止痛,氧气雾化吸入,加强咳嗽,体位引流,肋骨骨折内固定,纤支镜灌洗吸痰,胸腔内注入尿激酶等,以及血肿清除术,支气管断裂修补术,肺叶切除术,肺修补术,肺纤维板剥脱术。病情危重者,给予面罩呼吸机辅助呼吸,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结果经治疗后151例患者复查 CT、X 线示肺复张良好,1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4例因胸部外伤严重,或合并伤过重死亡,病死率为2.6%。结论综合治疗肋骨骨折合并肺不张,可以取得良好的预后。

    作者:毛卫军;顾剑峰;蒋治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产科剖宫产后再次妊娠126例处理分析

    目的:分析妊娠结局的各类高危影响因素,探讨剖宫产后再次妊娠产妇的临床处理方案。方法取126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妇女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针对其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根据分娩方式不同将其分为阴道分娩组(62例)和剖宫产组(64例),对比两组产妇产褥病率、24 h 出血量、住院费用与住院时间。结果与剖宫产组相比,阴道分娩组产妇产褥病、24 h 出血量率更低,住院时间更短,住院费用更少,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于符合试产指征的产妇来说,阴道试产是相对安全的,同时有利于阴道分娩质量的提高;对剖宫产指征的严格掌握有利于控制剖宫产率,提高顺产率,对母婴双方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芬;林锦莲;何惠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HIF-1和 sFlt-1在子痫前期发病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低氧诱导因子-1(HIF-1)在胎盘中表达的升高及其所诱发的血管内皮损伤在子痫前期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子痫前期患者和正常晚孕妇女胎盘组织中 HIF-1和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的表达,ELISA 法检测母血中 sFlt-1的含量。结果子痫前期组胎盘中 HIF-1和 sFlt-1的表达以及母血 sFlt-1水平均较正常晚孕组升高。结论 HIF-1在胎盘组织中表达升高及其所诱发的血管内皮损伤在子痫前期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朱雅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的硬膜外麻醉及镇静效果比较

    目的:观察分析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的硬膜外麻醉及镇静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苏州市立医院北区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的98例硬膜外麻醉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使用右美托咪定硬膜外麻醉患者49例为右美托咪定组,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硬膜外麻醉患者49例为联合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镇静起效时间和苏醒时间,并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T0)、维持麻醉5 min(T1)、麻醉30 min(T2)、手术结束(T3)四个时段的 Ramsay 镇静评分及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情况。统计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的镇静起效时间和苏醒时间均明显短于右美托咪定组患者(P <0.05)。T0时两组患者 Ramsay 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T1、T2和 T3时段联合组患者的 Ramsay 镇静评分均明显低于右美托咪定组,与镇静满意分数接近( P <0.05)。T0时、T1时两组患者 MAP 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T2和 T3时联合组患者 MAP 均明显低于右美托咪定组(P <0.05)。T0时、T3时两组患者 HR 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T1时和 T2时联合组患者 HR 均低于右美托咪定组(P <0.05)。两组患者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进行硬膜外麻醉时镇静效果更佳,患者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苏醒快,有利于手术进行。

    作者:陆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