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雪萍
目的:评价普瑞巴林联合塞来昔布在纤维肌痛综合征(FMS)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罗山县人民医院68例 FMS 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其中对照组第1~7天予以口服75 mg 普瑞巴林,2次/ d,第8~21天予以口服150 mg 普瑞巴林,2次/ 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口服200 mg 塞来昔布,2次/ d。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压痛点计数及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 VAS 评分及压痛点计数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 <0.05),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结论普瑞巴林联合塞来昔布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较单用普瑞巴林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且临床疗效更佳。
作者:黄晓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方法选择句容市下蜀中心卫生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患者48例,对其分娩方式选择、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进行分析,同时按照1:2比例选择同时期首次剖宫产与再次剖宫产组进行对照研究,按照1:2比例选择同时期非瘢痕子宫经阴道分娩与瘢痕子宫经阴道分娩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本研究48例患者再次剖宫产33例(68.75%),均选择子宫下段横切口;15例(31.25%)阴道试产,其中11例试产成功,成功率为73.33%,另4例改行剖宫产。阴道试产成功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低于瘢痕子宫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首次选择剖宫产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瘢痕子宫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瘢痕子宫经阴道分娩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与非瘢痕子宫经阴道分娩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对符合阴道试产条件的孕妇鼓励经阴道分娩,应严格掌握试产适应证,加强术中监测,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李燕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 DOG1在 CD117/ CD34阴性的胃肠道间质瘤(GIST)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 S-P 法检测72例 GIST 和9例胃肠外 GIST 中 DOG1、CD117、CD34、SMA、S100的表达情况。结果 CD117在 GIST 和胃肠外 GIST中表达率分别为88.9%和77.8%,CD34在 GIST 和胃肠外 GIST 中表达率分别为72.2%和44.4%,而 DOG1在 GIST 和胃肠外 GIST 中表达率分别为93.0%和100%。8例 CD117阴性病例中,DOG1阳性表达率为37.5%(3/8)。DOG1和CD117阳性表达率在各风险程度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DOG1在诊断 GIST 中与CD117、CD34有一定互补性,在 GIST 的诊断、鉴别诊断工作中是一种很有价值的抗体。
作者:彭晓峰;余志金;许岸高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三尖瓣成形环在治疗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手术中使用的指征和近中期效果。方法选择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120例患者,根据术前心脏彩超检查提示左心系统瓣膜病合并三尖瓣轻、中度反流分两组,每组60例。第一组在施行左心瓣膜置换同时行 KAYS 成形、Devega 成形术;第二组在行左心瓣膜置换同时使用三尖瓣成形环进行三尖瓣成形。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完成随访3年,进行心脏彩超复诊观察三尖瓣反流情况。第一组其中有12例患者三尖瓣反流程度呈中度及以上反流;第二组:使用三尖瓣软环进行三尖瓣成形,结果有3例三尖瓣反流情况达到中度及甚至以上反流,两者相比反流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手术治疗功能性三尖瓣反流对于中度以上反流的患者应更积极采用成形环,尤其是三尖瓣瓣环扩大者。
作者:王其逊;刘锦屏;孙炜琪;薛昊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实时动态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在产前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80例具有高危因素的孕妇进行二维和实时动态三维超声成像技术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四腔切面、五腔切面、三血管气管切面及肺动脉切面显示率的差异,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敏感性差异。结果应用实时动态三维超声成像技术五腔切面、三血管气管切面及肺动脉切面的显示率显著高于二维超声法( P <0.05)。四腔切面显示率与二维超声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应用实时动态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对先天性心脏病的敏感度略优于二维组( P >0.05)。结论实时动态三维超声成像技术能更为清晰地提供胎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立体三维显示,有助于为先天性心脏病产前筛查提供更可靠的诊断信息。
作者:杨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 T2DM)患者经胰岛素强化治疗后发生低血糖的原因。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2型糖尿病(T2DM)患者188例,动态监测患者血糖浓度,分析低血糖与患者并发症、年龄及对 T2DM 知晓程度的关系。结果并发症数量为0、1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并发症数量≥2的患者(P <0.05),且并发症数量≥3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显著高于无并发症患者(P <0.01);年龄≥70岁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显著高于年龄41~50岁的患者(P <0.01);患者对 T2DM 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越高,低血糖发生率越低(P <0.05)。结论 T2DM 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后发生低血糖与患者并发症、年龄、T2DM 知识知晓程度等因素相关,用药时应注意个体特殊性,积极预防低血糖。
作者:段小林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分析夫妇染色体核型异常与复发性流产的相关性。方法抽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84对复发性流产夫妇为研究对象,对其外周血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以及核苷酸多态性分析。结果复发性流产夫妇中染色体核型异常155例,总检出率为11.3%。染色体核型异常女性88例,其染色体核型异常以平衡易位(34.4%)、罗伯逊易位(22.7%)和核苷酸多态性(29.5%)为主,其次为倒位(11.4%)和 X 染色体失活(2.3%)。男性染色体异常中核苷酸多态性为主要类型(37.3%),其次为平衡易位(29.9%)、罗伯逊易位(12.5%)以及倒位(11.9%),Y 染色体异常所占比例小(4.5%)。男女受检者均存在明显易栓症相关基因、细胞因子基因、KIR 基因、HLA基因的多态性。结论染色核型异常以及单核苷酸多态性为引起复发性流产的主要原因。临床上诊断治疗应以夫妇双方的染色体核型及核苷酸多态性检查为主,并可辅助绒毛活检、羊水穿刺以及胚胎遗产学检查,从而实现优生优育。
作者:唐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研究脑电双频指数( BIS)监测下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老年患者麻醉药用量及麻醉苏醒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永煤集团总医院收治的腹部手术全麻老年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根据医师经验控制麻醉深度,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 BIS 监测仪调整患者的麻醉深度,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药用量及麻醉苏醒时间。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麻醉药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同时拔管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恢复定向力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使用 BIS 监测麻醉深度同传统方法比较而言能够减少麻醉药的用量,同时缩短麻醉苏醒时间,应在老年患者全麻过程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朱爱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胸部 X 线和胸部 CT 在胸壁结核诊断中的价值,以探寻诊断胸壁结核的佳方法。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就诊于深圳市龙华新区中心医院的胸壁结核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总结患者胸部 X 线和胸部 CT 影像学特征,并经手术或病理进行确认,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准确性。结果由 X 线片可见有漏诊倾向,病灶也不十分清晰;CT 扫描全部病例均明确显示胸壁软组织肿块,CT 图像清晰度高,病灶位置显示准确,可清晰显示病灶与周围组织的边界及肿块内部情况;CT 诊断确诊率高达96.7%,明显高于 X 线(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T 淋巴肿大检查率为90%,而 X 线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X 线片仅能够初步观察胸壁结构,而通过 CT 扫描则能够清楚显示组织肿块位置和内部情况,对周围组织情况也能清楚呈现,增强 CT 能够进一步明确 CT 扫描结果,确诊率和淋巴肿大诊断率都明显高于 X 线。
作者:曾庆智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分析基层综合医院对高危儿的管理工作。方法将2010年10月至2012年9月(开诊前)在深圳市龙岗区第二人民医院出生的403例高危儿以及2012年10月至2014年9月(开诊后)出生的361例高危儿列为第一组临床观察对象,分别对其进行体检率和系统管理率等的指标检测;将2012年以后接诊的120例高危儿列为第二组临床观察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观察组实施加强管理,对照组只实施普通管理,然后对其进行身长、头围、体质量、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含0~1岁神经运动20项检查)以及智能发育筛查(DST)等的检测;各组的观察时段分别为高危儿出生后的1、3、6、9、12个月。结果第一组临床观察对象中,开诊前出生的403例高危儿的体检率为51%,系统管理率为32%;开诊后出生的361例高危儿的体检率为86%,系统管理率为67%。第二组临床观察对象中,观察组中60例高危儿的平均身长、平均头围、平均体质量、NBNA 及 DST 检测数据等较对照组的高危儿更趋于正常;总体来说,观察组中高危儿的管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基层综合医院的高危儿管理工作中,应当重点加强管理模式,有效改善高危儿的生存状况和发育状况。
作者:黄晓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评价侧卧位硬膜外腔分段注药在二次硬膜外穿刺患者行连续硬膜外麻醉时麻醉效果及可行性、安全性。方法选择近4~6年内曾行硬膜外麻醉拟行再次剖宫产手术的患者94例,ASAⅠ~Ⅲ级,年龄24~37岁,体质量65~89 kg,采取简单化随机分组法分为侧卧位分段注药组(E 组),对照组平卧位注药组(C 组)。E 组侧卧位下先经穿刺针单次注药,然后第12胸椎~第1腰椎间隙或距穿刺点5 cm 处注药。留置导管在硬膜外腔3.5 cm 作第三次注药。C组平卧位分三次注药。记录三次注药5 min、手术开始前两组阻滞的节段;单双侧阻滞例数;高平面例数;VAS 评分;不良反应。结果与 C 组比较,三次注药、术前阻滞节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 <0.01);双侧阻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各点阻滞的高平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 <0.01);局麻药用量明显减少(P <0.01);仰卧位综合征发生率明显升高(P <0.01);肌松优良低于 E 组。结论二次硬膜外穿刺的患者应用侧卧位分段注药法,遵循少量、多次用药原则,效果良好,安全性高。
作者:李明;戴晓蓉;李晓翠;朱雁鸿;陈粤丽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减退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被误诊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被误诊甲状腺功能减退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2例患者均经多导睡眠监测仪检查和甲状腺功能的检查而终确诊。结果甲状腺功能减退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易被误诊的主要原因为,甲状腺功能减退导致多器官病变的临床表现不同,临床各个科室只局限到本专业的专业知识,仅凭几个临床症状就诊断某一疾病。结论对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患者应多角度、多方位分析,并将检查甲状腺功能视作检查常规。
作者:张长征;冯圣钰;范克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对长期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者上消化道再出血发生率的影响。方法以2010年2月至2013年1月封丘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9例长期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进行胃镜检查及尿素酶试验,两项结果均为阳性则为 Hp 阳性。其中68例显示为阳性(阳性组),其余41例显示为阴性(阴性组),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阳性组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阳性组和阴性组、治疗组和干预组的再出血、临床表现、病因。结果阴性组再出血情况显著优于阳性组,治疗组再出血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根除幽门螺杆菌能够有效降低长期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者上消化道再出血的发生率。
作者:刘云庆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高危人工流产后口服雌孕激素的疗效。方法将400例高危人工流产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200例,常规口服抗生素预防感染处理;实验组200例,在常规治疗同时给予戊酸雌二醇3 mg,1次/ d,连服21 d,后半周期加服安宫黄体酮10 mg,1次/ d,共10 d,序贯治疗3个周期;比较治疗3个月后月经量情况,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月经量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宫腔粘连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 <0.01)。结论高危妊娠术后口服雌孕激素可促进月经恢复及子宫内膜恢复,降低宫腔粘连发生率,宜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黄彩云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总结肋骨骨折合并肺不张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56例肋骨骨折合并肺不张患者的治疗,包括胸部固定,止痛,氧气雾化吸入,加强咳嗽,体位引流,肋骨骨折内固定,纤支镜灌洗吸痰,胸腔内注入尿激酶等,以及血肿清除术,支气管断裂修补术,肺叶切除术,肺修补术,肺纤维板剥脱术。病情危重者,给予面罩呼吸机辅助呼吸,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结果经治疗后151例患者复查 CT、X 线示肺复张良好,1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4例因胸部外伤严重,或合并伤过重死亡,病死率为2.6%。结论综合治疗肋骨骨折合并肺不张,可以取得良好的预后。
作者:毛卫军;顾剑峰;蒋治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分析青光眼患者血流变、β淀粉样蛋白(Aβ)、人β内啡肽(β-EP)、同型半胱氨酸(Hcy)及眼部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济源市肿瘤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20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将12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120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研究青光眼患者血流变、Aβ、β-EP、Hcy 及眼部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血细胞压积、血浆粘度、全血低切粘度、全血高切粘度及血清 Aβ、β-EP、Hcy 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 RI 水平高于对照组,PSV、EDV 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青光眼患者血流变、Aβ、β-EP、Hcy 及眼部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显著。
作者:朱海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临床上双额叶脑挫伤并脑疝患者实施手术进行救治的时间把握及术后疗效。方法选取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40例双额叶脑挫伤并脑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病情程度不同,适时实施单侧或双侧去骨瓣减压手术,观察并记录患者手术实施效果。结果40例双额叶脑损伤并脑疝患者经手术治疗后,恢复良好17例,占42.5%;伤残16例,伤残指数为40%;植物人及死亡状态7例,占17.5%。结论临床上针对双额叶脑挫伤并脑疝的患者,应提高警惕,加强对病情的监测,充分重视双额叶脑挫伤并脑疝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时采取单双侧额部去骨瓣开颅手术,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提高双额叶脑挫伤的治愈例数。
作者:陈亿民;林宜生;薛洽生;辜汇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与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52例,其中采用 PFNA 治疗27例,采用 DHS 治疗25例。观察术后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Harris 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PFNA 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 DHS 组短,出血量比 DHS 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PFNA 组髋内翻1例,DHS 组髋内翻3例,股骨颈短缩1例。结论对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PFNA和 DHS 固定均能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但 PFNA 治疗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及并发症少的优点。
作者:胡明云;郑风翠;周仁实;阮才政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肺结核影像学特点及与 CD4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整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长沙市第一医院北院就诊的210例艾滋病患者的资料,回顾性分析其合并肺结核概率,并选择同期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单纯肺结核患者32例,比较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与单纯肺结核患者 CT 表现及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CD4+ T 淋巴细胞检测结果。结果210例艾滋病患者中有46例合并结核病感染,发病率为21.90%,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多发于下肺叶,单纯肺结核者多发于上肺叶或肺尖(P <0.05),胸腔积液方面,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与单纯肺结核患者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 >0.05);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 CD4+ T 细胞计数为(45.32±10.61)个/μl。结论艾滋病患者合并肺结核发病率较高,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 CD4+ T 细胞计数较低,且艾滋病合并肺结核与单纯肺结核在影像学特征上存在差异性,这对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建国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分析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的硬膜外麻醉及镇静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苏州市立医院北区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的98例硬膜外麻醉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使用右美托咪定硬膜外麻醉患者49例为右美托咪定组,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硬膜外麻醉患者49例为联合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镇静起效时间和苏醒时间,并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T0)、维持麻醉5 min(T1)、麻醉30 min(T2)、手术结束(T3)四个时段的 Ramsay 镇静评分及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情况。统计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的镇静起效时间和苏醒时间均明显短于右美托咪定组患者(P <0.05)。T0时两组患者 Ramsay 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T1、T2和 T3时段联合组患者的 Ramsay 镇静评分均明显低于右美托咪定组,与镇静满意分数接近( P <0.05)。T0时、T1时两组患者 MAP 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T2和 T3时联合组患者 MAP 均明显低于右美托咪定组(P <0.05)。T0时、T3时两组患者 HR 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T1时和 T2时联合组患者 HR 均低于右美托咪定组(P <0.05)。两组患者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进行硬膜外麻醉时镇静效果更佳,患者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苏醒快,有利于手术进行。
作者:陆军 刊期: 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