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危人工流产后口服雌孕激素治疗的临床观察

黄彩云

关键词:高危人工流产, 宫腔粘连, 雌孕激素
摘要:目的:探讨基层医院高危人工流产后口服雌孕激素的疗效。方法将400例高危人工流产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200例,常规口服抗生素预防感染处理;实验组200例,在常规治疗同时给予戊酸雌二醇3 mg,1次/ d,连服21 d,后半周期加服安宫黄体酮10 mg,1次/ d,共10 d,序贯治疗3个周期;比较治疗3个月后月经量情况,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月经量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宫腔粘连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 <0.01)。结论高危妊娠术后口服雌孕激素可促进月经恢复及子宫内膜恢复,降低宫腔粘连发生率,宜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剖宫产同时剔除子宫肌瘤45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行剖宫产术的同时剔除子宫肌瘤的效果和手术安全性。方法本研究对象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于徐闻县妇幼保健院就诊的子宫肌瘤妊娠患者45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2例)与观察组(23例),两组均行剖宫产手术,对照组在此基础上择期开展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组则在剖宫产术式的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比两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并对研究结果相关数据做统计学处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引流量略多,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较早,住院时间更短,但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新生儿窒息、掺入感染、产后出血以及切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患者而言,剖宫产同时剔除子宫肌瘤有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避免二次手术创伤,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黄梅清;林锦莲;何惠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芬太尼与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在开腹手术患者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分析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在患者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差异。方法选择择期行开腹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芬太尼复合瑞芬太尼组(FR 组)和瑞芬太尼组(R 组)。记录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指令反应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采用视觉模拟量表法评估术后5 min、1 h、6 h 及24 h 伤口疼痛程度;记录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 FR 组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指令反应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较 F 组有延长;FR 组术后1 h、3 h、6 h 及24 h VAS 评分显著低于 R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芬太尼复合瑞芬太尼麻醉能有效减少术后疼痛的发生,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谭祖英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高危人工流产后口服雌孕激素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高危人工流产后口服雌孕激素的疗效。方法将400例高危人工流产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200例,常规口服抗生素预防感染处理;实验组200例,在常规治疗同时给予戊酸雌二醇3 mg,1次/ d,连服21 d,后半周期加服安宫黄体酮10 mg,1次/ d,共10 d,序贯治疗3个周期;比较治疗3个月后月经量情况,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月经量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宫腔粘连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 <0.01)。结论高危妊娠术后口服雌孕激素可促进月经恢复及子宫内膜恢复,降低宫腔粘连发生率,宜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黄彩云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手术联合化疗治疗口腔鳞癌

    目的:分析手术联合化疗在口腔鳞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濮阳市第三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68例口腔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每组34例,两组均予以手术治疗,对照组联合常规化疗治疗,研究组联合间质化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近期疗效及治疗前后淋巴转移率。结果研究组近期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淋巴转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手术联合间质化疗治疗口腔鳞癌可有效降低淋巴转移率,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刘志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方法选择句容市下蜀中心卫生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患者48例,对其分娩方式选择、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进行分析,同时按照1:2比例选择同时期首次剖宫产与再次剖宫产组进行对照研究,按照1:2比例选择同时期非瘢痕子宫经阴道分娩与瘢痕子宫经阴道分娩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本研究48例患者再次剖宫产33例(68.75%),均选择子宫下段横切口;15例(31.25%)阴道试产,其中11例试产成功,成功率为73.33%,另4例改行剖宫产。阴道试产成功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低于瘢痕子宫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首次选择剖宫产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瘢痕子宫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瘢痕子宫经阴道分娩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与非瘢痕子宫经阴道分娩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对符合阴道试产条件的孕妇鼓励经阴道分娩,应严格掌握试产适应证,加强术中监测,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李燕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择深圳市宝安区石岩人民医院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7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总胆固醇(TC)水平及随访1个月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随访1个月时心绞痛再发及心肌梗死发生率分别为94.3%、2.8%、0,与对照组的74.3%、17.1%、11.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TC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明确,能有效预防心肌梗死等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

    作者:张绍华;张洪君;樊启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叶酸代谢基因 MTHFR 及 MTRR 多态性与河南地区复发性流产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研究叶酸代谢基因多态性在河南地区育龄妇女的分布情况,探索其与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无合并症的423名孕妇(对照组)和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就诊的378名妇女(观察组),采用 PCR 荧光探针法检测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MTHFR)C677T、A1298C 位点及甲硫氨酸合成还原酶基因(MTRR)A566G 位点的多态性分布。结果观察组 MTHFR 677位点携带突变 T 基因、MTHFR 1298位点携带突变 C 基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 MTR 566位点携带 G 基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当有两个基因位点同时发生突变时,增加了复发性流产的概率。结论 MTHFR C677T 和 A1298C 与育龄妇女发生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有一定的关联。

    作者:高洁;王涛;肖海;娄桂予;郭梁洁;吴东;李涛;秦利涛;廖世秀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骨髓细胞学检查对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的鉴别诊断意义

    目的:探讨骨髓细胞学检查在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2月100例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均进行骨髓细胞学的检查,观察骨髓的形态、细胞分布和骨髓增生情况。结果100例患者中,有74例(74.0%)由于造血系统疾病引发,其中恶性血液病有:急性白血病15例,再生障碍性贫血21例,多发性骨髓瘤4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9例。由非造血系统疾病引发的患者有26例(26.0%),其中骨髓增生明显活跃或活跃为主占78.0%,骨髓增生减低者占22.0%。结论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病因复杂、病种繁多,骨髓细胞学检查能明确显示骨髓的形态及增生情况,对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汤旭东;沈俊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小儿支原体肺炎108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分析小儿支原体肺炎发病年龄分布,探讨阿奇霉素联合克林霉素治疗此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钦州市钦北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8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的发病情况与年龄关系,观察阿奇霉素联合克林霉素治疗(研究组)及单用克林霉素治疗(对照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本研究108例患儿中0~3岁20例,占18.5%;3~7岁50例,占46.3%;7~10岁28例,占25.9%;10岁以上10例,占9.3%。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前 CD4+、CD4+/ CD8+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 CD4+、CD4+/ CD8+均明显升高,以研究组升高多,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治疗后一氧化氮、肿瘤坏死因子-α、超敏 C-反应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下降(P <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4%,研究组为1.9%。结论小儿支原体肺炎发病率比较高的年龄阶段为3~7岁。阿奇霉素联合克林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作为临床治疗此病的首选用药。

    作者:林雪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序贯机械通气三种切换时点的疗效对比

    目的:比较序贯机械通气三种切换时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选取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2011年2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50例 COPD 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随机分为 A、B、C 三组,其切换时点分别为改良 GCS 评分达到15分并稳定2 h、出现肺部感染控制窗、自主呼吸试验成功,比较三组患者入住 ICU 时间、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病死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以及再插管率等指标。结果三组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和总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ICU 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组患者病死率和 VAP 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C 组再插管率明显高于 A、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改良 GCS 评分能有效改善 COPD 并呼吸衰竭患者机体状态和整体病情变化,减少有创通气时间,降低 ICU 住院时间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继扬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基层综合医院高危儿管理模式及效果评估

    目的:探讨分析基层综合医院对高危儿的管理工作。方法将2010年10月至2012年9月(开诊前)在深圳市龙岗区第二人民医院出生的403例高危儿以及2012年10月至2014年9月(开诊后)出生的361例高危儿列为第一组临床观察对象,分别对其进行体检率和系统管理率等的指标检测;将2012年以后接诊的120例高危儿列为第二组临床观察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观察组实施加强管理,对照组只实施普通管理,然后对其进行身长、头围、体质量、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含0~1岁神经运动20项检查)以及智能发育筛查(DST)等的检测;各组的观察时段分别为高危儿出生后的1、3、6、9、12个月。结果第一组临床观察对象中,开诊前出生的403例高危儿的体检率为51%,系统管理率为32%;开诊后出生的361例高危儿的体检率为86%,系统管理率为67%。第二组临床观察对象中,观察组中60例高危儿的平均身长、平均头围、平均体质量、NBNA 及 DST 检测数据等较对照组的高危儿更趋于正常;总体来说,观察组中高危儿的管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基层综合医院的高危儿管理工作中,应当重点加强管理模式,有效改善高危儿的生存状况和发育状况。

    作者:黄晓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外伤性肺假性囊肿的 CT 诊断及治疗

    目的:探讨外伤性肺假性囊肿的 CT 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外伤性肺假性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和 CT 图像。结果27例外伤性肺囊肿患者全部非手术治愈,无肺内脓肿、局限性肺不张等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在CT 上显示为特征性的薄壁囊肿以及气液平面。结论外伤性肺假性囊肿是良性病变,除非发生血气胸或感染等并发症,一般只需保守治疗。CT 是早期检测该病变的敏感方法。

    作者:贾书杰;毛定飚;张国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醋酸环丙孕酮联合来曲唑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伴不孕症的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醋酸环丙孕酮与来曲唑联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伴不孕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2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伴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观察组口服醋酸环丙孕酮与来曲唑,对照组单服醋酸环丙孕酮,比较两组患者的性激素水平、排卵及妊娠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促黄体生成素、睾酮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促卵泡生成素较治疗前则明显上升(P <0.01),但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 <0.01);观察组排卵期成熟卵泡数为(2.13±0.25)个,低于对照组(P <0.01);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排卵率、妊娠率分别为(11.23±1.56)mm、86.67%、21.67%,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醋酸环丙孕酮联合来曲唑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伴不孕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低温射频消融术治疗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目的:探讨分析低温射频消融术治疗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5年5月鹤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3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3例患者经过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3.98%,治疗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呼吸暂停时间和鼾声评级明显下降,低血氧饱和度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低温射频消融术治疗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瑞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PFNA 与 DHS 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对比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与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52例,其中采用 PFNA 治疗27例,采用 DHS 治疗25例。观察术后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Harris 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PFNA 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 DHS 组短,出血量比 DHS 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PFNA 组髋内翻1例,DHS 组髋内翻3例,股骨颈短缩1例。结论对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PFNA和 DHS 固定均能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但 PFNA 治疗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及并发症少的优点。

    作者:胡明云;郑风翠;周仁实;阮才政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实时动态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在产前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实时动态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在产前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80例具有高危因素的孕妇进行二维和实时动态三维超声成像技术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四腔切面、五腔切面、三血管气管切面及肺动脉切面显示率的差异,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敏感性差异。结果应用实时动态三维超声成像技术五腔切面、三血管气管切面及肺动脉切面的显示率显著高于二维超声法( P <0.05)。四腔切面显示率与二维超声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应用实时动态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对先天性心脏病的敏感度略优于二维组( P >0.05)。结论实时动态三维超声成像技术能更为清晰地提供胎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立体三维显示,有助于为先天性心脏病产前筛查提供更可靠的诊断信息。

    作者:杨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X 线与 CT 诊断胸壁结核的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胸部 X 线和胸部 CT 在胸壁结核诊断中的价值,以探寻诊断胸壁结核的佳方法。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就诊于深圳市龙华新区中心医院的胸壁结核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总结患者胸部 X 线和胸部 CT 影像学特征,并经手术或病理进行确认,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准确性。结果由 X 线片可见有漏诊倾向,病灶也不十分清晰;CT 扫描全部病例均明确显示胸壁软组织肿块,CT 图像清晰度高,病灶位置显示准确,可清晰显示病灶与周围组织的边界及肿块内部情况;CT 诊断确诊率高达96.7%,明显高于 X 线(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T 淋巴肿大检查率为90%,而 X 线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X 线片仅能够初步观察胸壁结构,而通过 CT 扫描则能够清楚显示组织肿块位置和内部情况,对周围组织情况也能清楚呈现,增强 CT 能够进一步明确 CT 扫描结果,确诊率和淋巴肿大诊断率都明显高于 X 线。

    作者:曾庆智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侧卧位硬膜外腔分段注药对连续硬膜外麻醉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侧卧位硬膜外腔分段注药在二次硬膜外穿刺患者行连续硬膜外麻醉时麻醉效果及可行性、安全性。方法选择近4~6年内曾行硬膜外麻醉拟行再次剖宫产手术的患者94例,ASAⅠ~Ⅲ级,年龄24~37岁,体质量65~89 kg,采取简单化随机分组法分为侧卧位分段注药组(E 组),对照组平卧位注药组(C 组)。E 组侧卧位下先经穿刺针单次注药,然后第12胸椎~第1腰椎间隙或距穿刺点5 cm 处注药。留置导管在硬膜外腔3.5 cm 作第三次注药。C组平卧位分三次注药。记录三次注药5 min、手术开始前两组阻滞的节段;单双侧阻滞例数;高平面例数;VAS 评分;不良反应。结果与 C 组比较,三次注药、术前阻滞节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 <0.01);双侧阻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各点阻滞的高平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 <0.01);局麻药用量明显减少(P <0.01);仰卧位综合征发生率明显升高(P <0.01);肌松优良低于 E 组。结论二次硬膜外穿刺的患者应用侧卧位分段注药法,遵循少量、多次用药原则,效果良好,安全性高。

    作者:李明;戴晓蓉;李晓翠;朱雁鸿;陈粤丽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后的低血糖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 T2DM)患者经胰岛素强化治疗后发生低血糖的原因。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2型糖尿病(T2DM)患者188例,动态监测患者血糖浓度,分析低血糖与患者并发症、年龄及对 T2DM 知晓程度的关系。结果并发症数量为0、1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并发症数量≥2的患者(P <0.05),且并发症数量≥3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显著高于无并发症患者(P <0.01);年龄≥70岁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显著高于年龄41~50岁的患者(P <0.01);患者对 T2DM 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越高,低血糖发生率越低(P <0.05)。结论 T2DM 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后发生低血糖与患者并发症、年龄、T2DM 知识知晓程度等因素相关,用药时应注意个体特殊性,积极预防低血糖。

    作者:段小林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儿童弱视集中治疗与分散治疗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儿童弱视集中治疗与分散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2年6月弱视患儿115例,根据其治疗意愿分为两组,集中治疗60例为集中组,分散治疗55例为分散组。随访2年,比较两组患儿视力改善情况。结果集中组基本治愈47例,进步12例,无效1例;分散组基本治愈26例,进步20例,无效9例。两组中轻度弱视患儿临床疗效突出,其次为中度弱视者,重度弱视者疗效差,在相同弱视程度患儿中,集中组患儿疗效优于分散组。随访2年,集中组基本治愈率均优于分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弱视儿童予以集中治疗方案,可有效改善其视力,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艳荣 刊期: 2015年第11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