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立永;寇会玲;赵衍华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MCNL)与经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URL)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别采用MCNL术和URL术治疗120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观察对比两种术式的临床疗效.结果 URL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导尿管拔出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明显优于MCNL组;而术后结石清除率MCNL组优于URL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较大结石和近肾盂输尿管交界部位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建议采用MCNL术式治疗.
作者:杨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并尿激酶胸腔内注射方案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5月至2013年7月期间,天津市大港油田总医院收治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并尿激酶胸腔内注射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和临床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提高,分别达到62.50%和95.83%,无效率明显降低,仅为4.17%,同时,引流量和胸膜粘连消失例数均显著提升,胸膜厚度和胸廓塌陷程度则均显著降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并尿激酶胸腔内注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可做为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供临床参考.
作者:许承斌;丁明霞;常媛媛;卢丹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3月至2013年3月新密市中医院收治的6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再给予中医内服外敷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咳嗽消失时间、啰音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疗过程中咳嗽消失时间、哆音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中不良反应均少而轻微,停药后均可自行恢复正常,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能减少治疗时间,提高患者临床疗效,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晓燕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选择性剖宫产对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商丘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5例足月儿患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为自然分娩,观察组为选择性割宫产,并观察两组妊娠结局.结果 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65例中选择性剖宫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55例(84.6%).对照组为住院患儿10例(15.4%).选择性割宫产呼吸窘迫综合征足月患儿在住院中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随着胎龄的增加,选择性剖宫产儿的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率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选择性剖宫产是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的危险因素,同时选择性剖宫产手术时机对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糖链抗原19-9(CA19-9)、糖链抗原242(CA242)、癌胚抗原(CEA)肿瘤标志物在胰腺癌诊断中的联合检测价值.方法 选取息县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126例胰腺癌患者、63例胆管癌、63例胰腺良性疾病患者,检测其血清内CA19-9、CA242、CEA水平.结果 胰腺癌患者CA19-9、CA242、CEA水平显著高于胰腺良性疾病、胆管癌患者(P<0.05),三者联合检测特异性更为明显.结论 CA19-9单项检测能够增加胰腺癌诊断时的敏感性,CA19-9、CA242、CEA联合检测能够提高其特异性,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倩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药物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许昌县人民医院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86例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每组43例,给予两组患者吸氧、原发病治疗、抗生素治疗、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同时采用纳洛酮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血气分析结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参考组为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中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aO2、PaCO2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纳洛酮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代春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网织红细胞参数变化在多发性骨髓瘤化疗过程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应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分别对确诊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在化疗前和化疗开始后每5天进行一次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网织红细胞、网织红细胞比率(RET%)和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比率(IRF)检测,观察各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 化疗开始后白细胞和血小板在第15天下降到低点,化疗后20 d指标回升.网织红细胞比率在化疗后的第15天回升,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比率在第10天开始回升.结论 网织红细胞参数的变化在反映骨髓造血功能恢复上比白细胞和血小板早,因此网织红参数可作为多发性骨髓瘤化疗过程中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良好指标.
作者:谢辉;王敬真;沙琨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42例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腹型过敏性紫癜易被误诊,腹痛程度轻重不一,但腹部体征与腹痛不平行,结合胃镜检查有指导临床治疗意义.结论 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过敏性紫癜临床上不少见,在皮疹出现前易误诊、漏诊,胃镜检查有利于本病的早期诊断.
作者:麦隽;廖楚云;綦巧雯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纳洛酮与高压氧治疗中重度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0例中重度ACO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单用高压氧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纳洛酮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相关指标.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及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平均昏迷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迟发性脑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纳洛酮与高压氧治疗中重度ACOP疗效确切,可显著缩短患者昏迷时间,降低迟发性脑病的发生率.
作者:程雪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胃镜下喷大黄粉治疗胃溃疡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遂平县人民医院自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84例胃溃疡出血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给予观察组患者胃镜下喷大黄粉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胃镜下喷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并给予患者去甲肾上腺素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24 h后再出血率及1周后隐血阳性率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24h后再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1周后隐血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胃溃疡出血患者胃镜下喷大黄粉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有效降低患者再出血现象的发生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龚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阿奇霉素治疗急性肠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安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12年7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54例急性肠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接受环丙沙星治疗,治疗组20例接受阿奇霉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实施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显著改善13例,改善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患者显著改善18例,改善9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9.4%,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阿奇霉素治疗急性肠炎,治疗方便有效,经济实惠,且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洁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组严重危害人群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和吸烟人数的增加,其发病率在全球亦有明显上升趋势,由于COPD的危害性比较大,严重者甚至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成为呼吸系统疾病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研究表明,COPD是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中性粒细胞(PMN)是其主要的炎症细胞,PMN所致的炎症损伤与COPD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进一步探明PMN在COPD发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诱导痰技术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依据,特别是COPD急性发作期(AECOPD).
作者:胡学术;王俊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对急性胰腺炎治疗过程中生长抑素对胃肠动力的影响作用进行分析和研究,明确生长抑素用于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机制.方法 选择2010年2月至2012年11月间在禹州市人民医院进行急性胰腺炎治疗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氟尿嘧啶治疗,治疗组给予生长抑素治疗,两组患者需同时接受缓痉止痛、增加营养、抗感染、胃肠减压和禁食等方面的支持治疗,经过5d治疗后,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的腹胀症状、肛门排便排气情况、呕吐情况以及患者日平均胃肠减压引流量.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腹胀症状、肛门排便排气情况、呕吐情况的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日平均胃肠减压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生长抑素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肠动力,但是在改善胃动力方面效果不明显.
作者:刘建庄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临颍县人民医院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确诊的78例冠心病患者做为观察对象,对78例患者进行12导联动态心电图监测,同时告知受试者要书写完整的动态心电图生活日记,观察78例患者的心肌缺血检出率、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率、有症状心肌缺血发生率及心肌缺血ST段改变发作次数与心肌缺血类型的关系.结果 78例患者中心肌缺血检出67例(85.90%),其中59例(88.06%)为无症状心肌缺血,有症状心肌缺血检出8例(11.94%),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有症状心肌缺血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67例心肌缺血患者中共检出缺血型ST段改变发作的次数为205次,其中包括无症状心肌缺血ST段改变169次,检出率为82.44%,有症状心肌缺血ST段改变36次,检出率为17.56%,有症状心肌缺血ST段改变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检出率较高,特别是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检出率较高,这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与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张颖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分析多层螺旋CT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间滑县中心医院收治的116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检查,病变部位为胃底贲门部16例,胃窦部57例,弥漫型20例,体部23例;胃壁增厚情况:局限性98例,广泛性18例;进展期胃癌94例,早期胃癌22例;远处脏器转移14例;胃癌局部和远处淋巴结转移21例.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及胃镜结果均相符.结论 多层螺旋CT能够明显提高胃癌的检出准确率,是临床上行之有效的胃癌诊断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利琴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急性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在蕲春县人民医院确诊的急性缺血性结肠炎患者60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研究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记录两组治疗3d及治疗7d腹痛、便血缓解的例数;观察研究组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变化;所有患者2周后均复查结肠镜.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治愈率、治疗3d及治疗7d腹痛、便血缓解例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前后PT、APTT、血小板计数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有4例低分子肝素钠注射部位出现直径0.5~1.0 cm皮肤瘀斑,其余病例无意外出血事件发生.结论 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急性缺血性结肠炎有利于早期缓解腹痛、便血症状,明显提高治愈率,且出血风险小.
作者:张周欢;胡志银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维生素B12的检测结果,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商水县人民医院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45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50例进行健康体检者作为参考组,测定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血清维生素B12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清维生素B12水平低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患者中重型疾病患者血清维生素B12水平明显低于轻型、中型患者(P<0.05).结论 血清维生素B12水平的降低是导致腔隙性脑梗死的重要因素,通过改善患者饮食结构,增加维生素B12摄入能够有效抑制腔隙性脑梗死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李艳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对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长葛市中医院2011年2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4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4例,对照组接受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接受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两组患者均进行6个月随访,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用时与住院时间,对术后复发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用时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治疗中,甲状腺全切除术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大幅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与术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民献 刊期: 2014年第03期
1 病例报道患者,女,49岁,农民,因“确诊左肺小细胞癌5月余,发现头部肿块3个月”于2013年8月21日入院,患者5个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咳少许白痰,偶带有血丝,呈间断性,伴有活动后气短,在当地诊所及卫生院予以抗感染及对症治疗,患者病情未见好转后就诊于我院,行胸部CT示:左肺中心型肺癌并上叶阻塞性肺不张.遂就诊于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行支气管镜检查:左肺上叶管口新生物,完全阻塞支气管.病理示:挤压变形的异性细胞,提示小细胞癌可能.随后就诊于陕西省肿瘤医院行胸部增强CT:左肺中心性肺癌伴阻塞性肺不张,侵及纵隔及纵隔淋巴结转移.支气管镜:左肺上叶见有菜花样隆起并侵犯主支气管.病理诊断:(左肺)小细胞癌,免疫组化:Syn(+)、CgA(+)、TTF-1(+)、P63(-)、LCA(-)、CD56(+).头颅CT平扫未见异常.ECT:颅顶骨、第9胸椎、左侧骶髂关节异常骨代谢旺盛灶,考虑肿瘤骨转移.确诊为左肺小细胞癌广泛期,骨转移瘤.明确诊断后在该院予以EP方案化疗3个周期,每隔3周为1个周期[具体为足叶乙甙(VP-16)0.1g,第1~4天;顺铂(DDP) 40 mg,第1~3天].
作者:周涛;王红侠;路志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讨论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酸碱失衡患者的临床情况.方法 选择100例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行血气分析,其中有63例患者出现了酸碱失衡的情况,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出现酸碱失衡的比例为63%,其中有31例患者为呼吸性酸中毒,其比例为49.21%.结论 导致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出现呼吸性酸中毒的原因相对较多,其通常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使用少量利尿剂以及大量激素导致患者出现低氯、低钾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作者:牛希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