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急性缺血性结肠炎临床疗效及出血风险观察

张周欢;胡志银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结肠炎, 低分子肝素钠, 疗效, 出血风险
摘要: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急性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在蕲春县人民医院确诊的急性缺血性结肠炎患者60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研究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记录两组治疗3d及治疗7d腹痛、便血缓解的例数;观察研究组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变化;所有患者2周后均复查结肠镜.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治愈率、治疗3d及治疗7d腹痛、便血缓解例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前后PT、APTT、血小板计数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有4例低分子肝素钠注射部位出现直径0.5~1.0 cm皮肤瘀斑,其余病例无意外出血事件发生.结论 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急性缺血性结肠炎有利于早期缓解腹痛、便血症状,明显提高治愈率,且出血风险小.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铝碳酸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铝碳酸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8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7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与B组,A组36例患者给予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铝碳酸镁进行治疗,B组34例患者给予奥美拉唑联合硫糖铝、吗啡啉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治疗2个月后,A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2%,B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2.4%,A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均较少.结论 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铝碳酸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瑞敏;李波;杨亚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阿奇霉素治疗急性肠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阿奇霉素治疗急性肠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安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12年7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54例急性肠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接受环丙沙星治疗,治疗组20例接受阿奇霉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实施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显著改善13例,改善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患者显著改善18例,改善9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9.4%,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阿奇霉素治疗急性肠炎,治疗方便有效,经济实惠,且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洁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急性肺血栓栓塞的临床特征及误诊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肺血栓栓塞的临床特征及导致误诊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新密市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46例急性肺血栓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发生误诊的相关原因.结果 急性肺血栓栓塞患者无典型性临床症状,极易导致误诊发生.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晕厥、呼吸困难、咯血、咳嗽、胸痛等,且影像学特征呈现出多样性特点.结论 给予急性肺血栓栓塞患者及时、准确的诊断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误诊现象,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段立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新乡市中心医院诊治的42例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和观察组(甲状腺全切除术),每组21例,对两组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复发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吕保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乳腺癌再发甲状腺癌(附1例报告)

    乳腺癌和甲状腺癌是两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性质的疾病,尤其是成年女性,是这两种疾病的高发人群.乳腺癌和甲状腺癌存在着许多内在的联系,这对于指导这两种疾病的治疗及预后的判断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近些年出现了许多不同于以往的治疗措施,其对于患者预后的改善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们通过1例典型的乳腺癌再发甲状腺癌的女性患者的报告,探讨其发生机理及治疗方案,以供临床工作者们学习和借鉴.

    作者:李洋;潘运龙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血必净注射液辅助治疗危重型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在危重型手足口病急性期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112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常规给予机械通气、抗感染、重要脏器保护、退热及营养支持等;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静脉滴注.结果 观察组在体温、C-反应蛋白下降方面优于观察组,PICU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在机械通气时间上,两组患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必净注射液辅助治疗危重型手足口病疗效显著.

    作者:裴红莲;李玉萍;王雪琴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活跃期人工破膜对产程进展及分娩的影响

    目的 探析活跃期人工破膜对产程进展及分娩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栾川县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的100例单胎、头位孕产妇作为观察对象,根据其破膜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为人工破膜,对照组为自然破膜,观察比较两组孕产妇的产程和分娩情况.结果 进行人工破膜的观察组孕产妇活跃期所需时间较短,羊水粪染及产后出血情况较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过程中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率为1%,与对照组的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活跃期人工破膜能够缩短产程,提高分娩率,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作者:姚红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重度乙型肝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重度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周口市专科病医院2011年7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56例HBeAg阳性慢性重度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恩替卡韦进行治疗,1年后观察其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1年后,56例HBeAg阳性慢性重度乙型肝炎患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恢复正常46例,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恢复正常40例;血清学乙型肝炎病毒DNA转阴35例,HBeAg转阴10例,HBeAg血清学转阴8例.未发现较明显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重度乙型肝炎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患者产生的不良反应较不明显,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贾梦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内科腹痛患者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以腹痛为主要表现的内科疾病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长垣县人民医院2011年5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60例内科腹痛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腹腔内器官疾病占85%,腹腔外器官疾病占15%.常见病因为急性胃肠炎(30%)及胃十二指肠溃疡(25%).结论 内科腹痛病因较复杂,缺乏典型特征,诊断明确之前,应谨慎使用镇痛剂及抗生素.

    作者:刘新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宫腔镜联合腹腔镜诊治妇科疾病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宫腔镜联合腹腔镜诊治在妇科疾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于洛阳市嵩县中医院妇科就诊的符合宫腔镜联合腹腔镜诊治的121例患者进行相应的手术措施.结果 21例联合手术中出现子宫穿孔2例,及时在镜下电凝血及缝合,避免了开腹处理.术后患者恢复正常,出院后随访,未发生与联合手术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宫腔镜联合腹腔镜使用避免了单一内镜的局限性,提高了安全性,应该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以突出其优势.

    作者:谢丽锋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6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6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肺癌患者、肺良性疾病患者各40例为甲组、乙组,选取40例同期体检正常患者作为丙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对各组研究者血中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g)、糖链抗原125(CA125)、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结果 甲组CEA、CA125、CYFRA21-1、NSE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两组;3种标志物联合检测中CEA+ CA125+ CYFRA21-1敏感性明显高于其他联合检测方法,其次为CEA+ CA125+ SCCAg;两种标志物联合检测中,CEA+ CA125敏感性高于其他联合检测.结论 通过标志物联合检测能够提高肺癌诊断敏感性及准确性,从而为临床尽早治疗提供准确依据,提高治愈率.

    作者:李洁平;李乐;董丽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重度有机磷杀虫药中毒呼吸衰竭应用机械通气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杀虫药中毒致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 对30例急性重度有机磷杀虫药中毒所致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机械通气等综合治疗.结果 抢救成功26例,死亡4例,救治成功率为86.7%.结论 急性重度有机磷杀虫药中毒致呼吸衰竭患者应及时建立人工气道,正确合理使用呼吸机,加强气道管理,才能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李洪涛;徐立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焦作市人民医院在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8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治疗组,各4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缓慢静脉滴注.比较两组的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组的疗效显著高于常规组,其痊愈率和总有效率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应用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显著,可以提高其痊愈率和总有效率,且治疗期间可明显降低如脑血管痉挛、脑出血、脑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汤小姣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目标乳酸清除和CVP水平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中的指导作用

    目的 评价以目标乳酸水平和中心静脉压(CVP)指导液体复苏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脏器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符合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中心静脉压(CVP)组和乳酸组,前6h,两组均按感染性休克的EGDT给予集束化治疗,之后中心静脉压组以CVP为指导进行液体复苏.结果 乳酸组患者与CVP组患者在CVP、呼吸机使用时间、氧合指数、血管活性药物用量、B型利钠肽(BNP)及72 h液体总量、病死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感染性休克患者以CVP指导的液体复苏优于目标乳酸指导的液体复苏,一定程度上可降低患者病死率.

    作者:宗立永;寇会玲;赵衍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老年急性阑尾炎诊治50例

    目的 总结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外科治疗50例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老年急性阑尾炎症状及体征均不明显,病情重且进展快,易出现坏疽、穿孔及其他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老年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体征不典型,早期诊断、及时手术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李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6h内溶栓与介入治疗的疗效比较

    目的 对发病6h内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溶栓与介入治疗并比较治疗效果.方法 将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用溶栓方法,观察组采用介入方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结果的各项指标并进行对比.结果 近期疗效:研究组50例中住院期间院内死亡2例,院内病死率为4%,血管再通率为96%;溶栓组50例中住院期间院内死亡10例,院内病死率为20%,血管再通率为80%,两组院内病死率与血管再通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疗效:对患者进行随访12个月对远期心脏事件进行统计,研究组远期心脏事件发生率为10.04% (5/48);溶栓组远期心脏事件发生率为30.00%(9/30);两组远期心脏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发病6h内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介入治疗疗效确切、安全,血管再通率高,心脏功能恢复更为良好,远期病死率低.

    作者:李海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肾透明细胞癌并发微小病变肾病1例

    1 病例资料1.1 一般资料:患者,男,65岁,以“双下肢水肿10 d”为主诉人院.现病史:10 d前上呼吸道感染感染后出现双下肢水肿,伴尿量减少(具体不详),无肉眼血尿、尿频、尿急,无发热、皮疹、关节疼痛、口腔溃疡、脱发,遂至当地医院就诊,查血常规:WBC 12.88×109/L,Hb 173 g/L,血小板(PLT) 291×109/L,中性粒细胞73.64%;尿常规:尿蛋白+++;生化:血清白蛋白(Alb) 20 g/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27 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40 U/L,碱性磷酸酶(ALP) 138 U/L,血清总胆固醇(T-CHO)9.7 mmol/L,血尿素氮(BUN)14.9 mmoL/L,血肌酐(Cr) 134 μmol/L.肺部CT示:慢性支管炎,肺气肿,纵隔淋巴结肿大.全腹部CT示:上腹部未见明显变化,右肾占位(2.63 cm× 2.63 cm),左肾囊肿,给予“左氧氟沙星针,奈替米星针,丹红注射液,丹参川芎针”等对症治疗,效差,来我院就诊.门诊以“①肾病综合征;②右肾占位;③肺部感染”收入我科.自发病来,精神状态良,饮食、睡眠可,大便正常,小便量减少,每日约1000 ml,体质量增加20 kg.

    作者:张方杰;刘瑞琪;许志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四维超声在胎儿畸形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研究在胎儿畸形中运用四维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武鸣县妇幼保健院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间应用四维及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胎儿进行检查的1168例孕妇,对比二维及四维超声在诊断胎儿形态改变以及畸形部位的直观性和准确性,比较两者诊断的符合情况.结果 经过临床证明,发现存在畸形的胎儿82例(86处),其中二维彩超诊断出68处,符合率为79.1%;四维彩超诊断出82处,符合率为95.3%,两种检查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四维彩超能够更加直观、准确的诊断胎儿体表畸形,和二维彩超比较,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

    作者:李月周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性病门诊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结果探析

    目的 分析性病门诊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结果.方法 对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在濮阳市人民医院性病门诊自愿进行艾滋病检测的180例艾滋病咨询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为患者提供免费艾滋病咨询检测服务,同时记录就诊者的临床检测结果.结果 就诊原因中,性接触及出现性病症状为主要原因,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检出阳性5例,检出率为2.8%,男女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梅毒抗体阳性率低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检测后男女咨询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性病患者检测后咨询率明显高于未患性病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性病门诊对性病患者开展检测咨询服务,有助于提高HIV感染的检出率,给予患者有效干预,对于艾滋病的防治有着重要作用,同时能够有效节约资源.

    作者:郑曙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酸碱失衡63例临床观察

    目的 分析讨论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酸碱失衡患者的临床情况.方法 选择100例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行血气分析,其中有63例患者出现了酸碱失衡的情况,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出现酸碱失衡的比例为63%,其中有31例患者为呼吸性酸中毒,其比例为49.21%.结论 导致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出现呼吸性酸中毒的原因相对较多,其通常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使用少量利尿剂以及大量激素导致患者出现低氯、低钾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作者:牛希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