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曙光
目的 探讨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临颍县人民医院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确诊的78例冠心病患者做为观察对象,对78例患者进行12导联动态心电图监测,同时告知受试者要书写完整的动态心电图生活日记,观察78例患者的心肌缺血检出率、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率、有症状心肌缺血发生率及心肌缺血ST段改变发作次数与心肌缺血类型的关系.结果 78例患者中心肌缺血检出67例(85.90%),其中59例(88.06%)为无症状心肌缺血,有症状心肌缺血检出8例(11.94%),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有症状心肌缺血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67例心肌缺血患者中共检出缺血型ST段改变发作的次数为205次,其中包括无症状心肌缺血ST段改变169次,检出率为82.44%,有症状心肌缺血ST段改变36次,检出率为17.56%,有症状心肌缺血ST段改变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检出率较高,特别是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检出率较高,这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与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张颖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的临床诊治效果.方法 选取南阳市油田总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80例肝硬化难治性腹水患者,按照自愿原则将其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进行腹水超滤浓缩回输疗法,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持续2个疗程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各项指标均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两组均未产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治疗肝硬化腹水能够增加治疗效果,操作简便,具有明显的临床价值.
作者:石根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对发病6h内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溶栓与介入治疗并比较治疗效果.方法 将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用溶栓方法,观察组采用介入方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结果的各项指标并进行对比.结果 近期疗效:研究组50例中住院期间院内死亡2例,院内病死率为4%,血管再通率为96%;溶栓组50例中住院期间院内死亡10例,院内病死率为20%,血管再通率为80%,两组院内病死率与血管再通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疗效:对患者进行随访12个月对远期心脏事件进行统计,研究组远期心脏事件发生率为10.04% (5/48);溶栓组远期心脏事件发生率为30.00%(9/30);两组远期心脏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发病6h内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介入治疗疗效确切、安全,血管再通率高,心脏功能恢复更为良好,远期病死率低.
作者:李海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分析多层螺旋CT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间滑县中心医院收治的116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检查,病变部位为胃底贲门部16例,胃窦部57例,弥漫型20例,体部23例;胃壁增厚情况:局限性98例,广泛性18例;进展期胃癌94例,早期胃癌22例;远处脏器转移14例;胃癌局部和远处淋巴结转移21例.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及胃镜结果均相符.结论 多层螺旋CT能够明显提高胃癌的检出准确率,是临床上行之有效的胃癌诊断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利琴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在脑卒中偏瘫治疗中早期康复的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4月至2013年4月脑卒中偏瘫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基础治疗之上接受康复治疗,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BI的ADL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相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治疗临床效果确切,可以显著提高患者运动能力,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杨富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透明质酸钠预防甲状腺术后粘连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行甲状腺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创面未做处理)和观察组(创面涂抹透明质酸钠),每组60例,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平均随访6个月,对两组术后粘连及同步移位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粘连和同步移位率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状腺术后创面涂抹透明质酸钠能够有效预防术后粘连.
作者:李红卫;陈喜全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碎裂QRS波诊断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的价值.方法 选择住院治疗确诊为下壁心肌梗死,出院随访有完整心电图资料的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观察碎裂QRS波、病理性Q波对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析碎裂QRS波对诊断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的价值.结果 碎裂QRS波诊断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的敏感性高于病理性Q波,碎裂QRS波与病理性Q波相结合诊断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的敏感性更高.结论 碎裂QRS波与病理性Q波相结合能明显提高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的诊断率.
作者:耿黎明;许献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急性肺血栓栓塞的临床特征及导致误诊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新密市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46例急性肺血栓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发生误诊的相关原因.结果 急性肺血栓栓塞患者无典型性临床症状,极易导致误诊发生.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晕厥、呼吸困难、咯血、咳嗽、胸痛等,且影像学特征呈现出多样性特点.结论 给予急性肺血栓栓塞患者及时、准确的诊断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误诊现象,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段立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以目标乳酸水平和中心静脉压(CVP)指导液体复苏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脏器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符合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中心静脉压(CVP)组和乳酸组,前6h,两组均按感染性休克的EGDT给予集束化治疗,之后中心静脉压组以CVP为指导进行液体复苏.结果 乳酸组患者与CVP组患者在CVP、呼吸机使用时间、氧合指数、血管活性药物用量、B型利钠肽(BNP)及72 h液体总量、病死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感染性休克患者以CVP指导的液体复苏优于目标乳酸指导的液体复苏,一定程度上可降低患者病死率.
作者:宗立永;寇会玲;赵衍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检测喉鳞癌组织中T-钙黏蛋白(T-cadherin)的表达情况,探讨T-cadherin与喉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检测55例喉鳞癌组织和55例癌旁组织中T-cadherin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T-cadherin在癌旁组织阳性表达率为87.27%,而在喉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仅为30.91%,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cadherin在喉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与肿瘤分化和颈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呈负相关.结论 在喉鳞癌组织中存在T-cadherin的表达缺失或低水平表达,提示T-cadherin在喉鳞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鹏;谢景华;孟庆翔;何龙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选择性剖宫产对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商丘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5例足月儿患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为自然分娩,观察组为选择性割宫产,并观察两组妊娠结局.结果 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65例中选择性剖宫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55例(84.6%).对照组为住院患儿10例(15.4%).选择性割宫产呼吸窘迫综合征足月患儿在住院中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随着胎龄的增加,选择性剖宫产儿的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率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选择性剖宫产是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的危险因素,同时选择性剖宫产手术时机对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以腹痛为主要表现的内科疾病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长垣县人民医院2011年5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60例内科腹痛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腹腔内器官疾病占85%,腹腔外器官疾病占15%.常见病因为急性胃肠炎(30%)及胃十二指肠溃疡(25%).结论 内科腹痛病因较复杂,缺乏典型特征,诊断明确之前,应谨慎使用镇痛剂及抗生素.
作者:刘新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亳州市区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构成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亳州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320例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地区上消化道出血主要病因依次为十二指肠溃疡(PU)、食管胃底静脉曲张(EGV)、急性胃黏膜病变(AGML)和胃癌(GC).本地区贲门黏膜撕裂发病率较其他地方偏高.上消化道出血常见的年龄为中年组,其次是青年组,少的为老年组.上消化道出血常见于冬、春季,而夏秋季较少.结论 本地区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构成比与国内发病率基本一致,但MWS发病率高于其他地方,提示临床诊治过程中应加以注意.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构成可能与年龄、气候、季节、生活习惯等因素相关.
作者:陆兴俊;房修罗;赵太云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手术方法治疗老年性胆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普外科48例老年性胆结石手术患者的疗效.结果 48例中显效25例,有效21例,无效2例,死亡0例,总有效率为95.83%.结论 手术治疗老年性胆石症临床疗效较好,应结合其自身具体疾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式,并规范实施.
作者:李云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1 病例报道患者,女,49岁,农民,因“确诊左肺小细胞癌5月余,发现头部肿块3个月”于2013年8月21日入院,患者5个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咳少许白痰,偶带有血丝,呈间断性,伴有活动后气短,在当地诊所及卫生院予以抗感染及对症治疗,患者病情未见好转后就诊于我院,行胸部CT示:左肺中心型肺癌并上叶阻塞性肺不张.遂就诊于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行支气管镜检查:左肺上叶管口新生物,完全阻塞支气管.病理示:挤压变形的异性细胞,提示小细胞癌可能.随后就诊于陕西省肿瘤医院行胸部增强CT:左肺中心性肺癌伴阻塞性肺不张,侵及纵隔及纵隔淋巴结转移.支气管镜:左肺上叶见有菜花样隆起并侵犯主支气管.病理诊断:(左肺)小细胞癌,免疫组化:Syn(+)、CgA(+)、TTF-1(+)、P63(-)、LCA(-)、CD56(+).头颅CT平扫未见异常.ECT:颅顶骨、第9胸椎、左侧骶髂关节异常骨代谢旺盛灶,考虑肿瘤骨转移.确诊为左肺小细胞癌广泛期,骨转移瘤.明确诊断后在该院予以EP方案化疗3个周期,每隔3周为1个周期[具体为足叶乙甙(VP-16)0.1g,第1~4天;顺铂(DDP) 40 mg,第1~3天].
作者:周涛;王红侠;路志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在危重型手足口病急性期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112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常规给予机械通气、抗感染、重要脏器保护、退热及营养支持等;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静脉滴注.结果 观察组在体温、C-反应蛋白下降方面优于观察组,PICU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在机械通气时间上,两组患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必净注射液辅助治疗危重型手足口病疗效显著.
作者:裴红莲;李玉萍;王雪琴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纳洛酮与高压氧治疗中重度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0例中重度ACO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单用高压氧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纳洛酮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相关指标.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及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平均昏迷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迟发性脑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纳洛酮与高压氧治疗中重度ACOP疗效确切,可显著缩短患者昏迷时间,降低迟发性脑病的发生率.
作者:程雪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徒手旋转胎头助产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潢川县人民医院分娩的孕妇108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4例.观察组采用徒手旋转胎头助产,对照组采用常规自然分娩,比较两组产妇顺产率、产伤率、产后出血情况及新生儿评分.结果 观察组产妇顺产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伤率及产后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徒手旋转胎头助产能够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伤及产后出血,保证良好的母婴结局.
作者:邓开丽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8月至2013年7月120例外科手术老年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甲、乙、丙、丁组,每组30例,分别给予不同麻醉方式,观察不同麻醉方式对患者术后麻醉恢复的影响.结果 手术均顺利进行,未出现死亡.甲、乙两组麻醉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组麻醉优良率低于甲、乙两组(P<0.05);丁组麻醉优良率明显低于丙组(P<0.05).结论 老年患者机体存在特殊性,因此在手术操作时要依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保证麻醉安全,促进患者术后麻醉恢复.
作者:耿月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不同时期应用纳洛酮治疗重症颅脑损伤的疗效比较及临床分析.方法 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长葛市卫校附属医院诊治的8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早期常规治疗,未应用盐酸纳洛酮)和观察组(早期应用盐酸纳洛酮),每组各40例,对两组伤后5d内呼吸、心律异常情况,伤后3d脑水肿程度,以及伤后2周GCS评分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伤后5d内呼吸、心律异常发生率显著降低,伤后3d脑水肿程度明显改善,伤后2周GCS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应用盐酸纳洛酮治疗重症颅脑损伤的疗效显著,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
作者:李文彬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