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涛;王红侠;路志伟
目的 探讨网织红细胞参数变化在多发性骨髓瘤化疗过程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应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分别对确诊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在化疗前和化疗开始后每5天进行一次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网织红细胞、网织红细胞比率(RET%)和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比率(IRF)检测,观察各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 化疗开始后白细胞和血小板在第15天下降到低点,化疗后20 d指标回升.网织红细胞比率在化疗后的第15天回升,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比率在第10天开始回升.结论 网织红细胞参数的变化在反映骨髓造血功能恢复上比白细胞和血小板早,因此网织红参数可作为多发性骨髓瘤化疗过程中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良好指标.
作者:谢辉;王敬真;沙琨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脑梗死进行康复治疗的时机对治疗后患者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总结鲁山县中医院收治的200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发病后3d即开展康复训练的150例为观察组,发病后15 d开展康复训练的50例为对照组.治疗后按照文中疗效标准统计指标,比较患者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运动功能评分均值为(50.3±8.5)分,生活能力评分均值为(70.1±9.2)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运动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梗死发病早期进行康复训练对患者运动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改善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作者:严传亮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在危重型手足口病急性期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112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常规给予机械通气、抗感染、重要脏器保护、退热及营养支持等;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静脉滴注.结果 观察组在体温、C-反应蛋白下降方面优于观察组,PICU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在机械通气时间上,两组患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必净注射液辅助治疗危重型手足口病疗效显著.
作者:裴红莲;李玉萍;王雪琴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药物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许昌县人民医院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86例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每组43例,给予两组患者吸氧、原发病治疗、抗生素治疗、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同时采用纳洛酮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血气分析结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参考组为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中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aO2、PaCO2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纳洛酮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代春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临颍县人民医院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确诊的78例冠心病患者做为观察对象,对78例患者进行12导联动态心电图监测,同时告知受试者要书写完整的动态心电图生活日记,观察78例患者的心肌缺血检出率、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率、有症状心肌缺血发生率及心肌缺血ST段改变发作次数与心肌缺血类型的关系.结果 78例患者中心肌缺血检出67例(85.90%),其中59例(88.06%)为无症状心肌缺血,有症状心肌缺血检出8例(11.94%),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有症状心肌缺血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67例心肌缺血患者中共检出缺血型ST段改变发作的次数为205次,其中包括无症状心肌缺血ST段改变169次,检出率为82.44%,有症状心肌缺血ST段改变36次,检出率为17.56%,有症状心肌缺血ST段改变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检出率较高,特别是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检出率较高,这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与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张颖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医疗工作的期望值日益增加,对医疗服务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医学是一门探索性学科,存在着一定的未知性和不确定性,同时由于医患双方信息不对称的客观存在,近年来,医患矛盾日益突出,医疗纠纷逐年上升.据中华医院管理协会数据显示,已经发生的医疗纠纷中,2/3由于医患沟通不够、医患关系不和谐所致[1].医患关系是医疗过程中重要的人际关系,要改善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矛盾,培养和提高医生的医患沟通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徐俊马;贾晓民;赵杰;王海清;李海泉;杜永亮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在胎儿畸形中运用四维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武鸣县妇幼保健院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间应用四维及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胎儿进行检查的1168例孕妇,对比二维及四维超声在诊断胎儿形态改变以及畸形部位的直观性和准确性,比较两者诊断的符合情况.结果 经过临床证明,发现存在畸形的胎儿82例(86处),其中二维彩超诊断出68处,符合率为79.1%;四维彩超诊断出82处,符合率为95.3%,两种检查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四维彩超能够更加直观、准确的诊断胎儿体表畸形,和二维彩超比较,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
作者:李月周 刊期: 2014年第03期
1 病例资料例1,女,47岁,因卵巢肿物、盆腔感染于2012年9月5日来我院妇科病房住院治疗.既往体健,否认药物过敏史.体格检查:体温37℃,脉搏78次/min,呼吸19次/min,血压120/80 mm Hg(1 mm Hg =0.133 kPa).因盆腔感染医嘱给予替硝唑注射液100 ml(0.4 g),每日2次静脉滴注.9月5日第1次滴注替硝唑注射液,停液约1h出现头痛、恶心的症状,未做处理;9月6日再次滴注0.4g替硝唑注射液约20 min,患者又出现头痛、恶心的症状,头痛明显,不能忍受,医嘱布洛芬(芬必得)0.3g缓解头痛;9月7日,调慢替硝唑注射液滴速,患者仍诉明显头痛、恶心;9月8日医嘱停用该药,未再出现头痛、恶心症状.例2,女,27岁,患者于2013年7月17日来我院妇科门诊就医,医师诊断为盆腔炎.
作者:任小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对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并发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老年高血压患者86例,以未合并高脂血症患者40例为对照组,合并高脂血症患者46例为观察组,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并发缺血性心脏病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缺血性心脏病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年龄、吸烟史、高三酰甘油血症、高胆固醇血症、高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与高尿酸血症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并发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吸烟史、高三酰甘油血症、高胆固醇血症、高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与高尿酸血症等因素.
作者:王先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调查住院孕产妇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方法 用化学发光法对西平县人民医院2012年2601例住院孕产妇进行乙肝五项定量检测.结果 HBV感染118例,感染率为4.53%.其中HBsAg(+)、HBeAg(+)、抗-HBC(+)感染37例,感染率为1.42%;HBsAg(+)、抗-HBe(+)、抗-HBC(+)感染55例,阳性率为2.41%;HBsAg(+)、抗-HBC(+)感染15例,阳性率为0.57%;HBsAg(+)、HBeAg(+)感染3例,阳性率为0.11%;单独HBsAg(+)感染8例,阳性率为0.30%.结论 住院孕产妇感染HBV出现五种模式,任何一种模式都有可能发生垂直传播,HBV感染情况不容忽视,应当引起人们足够重视,密切关注并采取措施防止母婴传播.
作者:史艳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新乡市中心医院诊治的42例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和观察组(甲状腺全切除术),每组21例,对两组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复发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吕保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亳州市区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构成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亳州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320例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地区上消化道出血主要病因依次为十二指肠溃疡(PU)、食管胃底静脉曲张(EGV)、急性胃黏膜病变(AGML)和胃癌(GC).本地区贲门黏膜撕裂发病率较其他地方偏高.上消化道出血常见的年龄为中年组,其次是青年组,少的为老年组.上消化道出血常见于冬、春季,而夏秋季较少.结论 本地区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构成比与国内发病率基本一致,但MWS发病率高于其他地方,提示临床诊治过程中应加以注意.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构成可能与年龄、气候、季节、生活习惯等因素相关.
作者:陆兴俊;房修罗;赵太云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黛立新+兰索拉唑+莫沙比利治疗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无效的非糜烂性反流病的疗效.方法 将96例非糜烂性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给予黛立新+兰索拉唑+莫沙必利治疗,对照组48例给予莫沙必利+兰索拉唑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并对其疗效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三联疗法对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无效的非糜烂性反流性有效.
作者:胡充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8月至2013年7月120例外科手术老年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甲、乙、丙、丁组,每组30例,分别给予不同麻醉方式,观察不同麻醉方式对患者术后麻醉恢复的影响.结果 手术均顺利进行,未出现死亡.甲、乙两组麻醉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组麻醉优良率低于甲、乙两组(P<0.05);丁组麻醉优良率明显低于丙组(P<0.05).结论 老年患者机体存在特殊性,因此在手术操作时要依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保证麻醉安全,促进患者术后麻醉恢复.
作者:耿月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焦作市人民医院在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8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治疗组,各4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缓慢静脉滴注.比较两组的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组的疗效显著高于常规组,其痊愈率和总有效率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应用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显著,可以提高其痊愈率和总有效率,且治疗期间可明显降低如脑血管痉挛、脑出血、脑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汤小姣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讨论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酸碱失衡患者的临床情况.方法 选择100例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行血气分析,其中有63例患者出现了酸碱失衡的情况,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出现酸碱失衡的比例为63%,其中有31例患者为呼吸性酸中毒,其比例为49.21%.结论 导致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出现呼吸性酸中毒的原因相对较多,其通常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使用少量利尿剂以及大量激素导致患者出现低氯、低钾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作者:牛希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42例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腹型过敏性紫癜易被误诊,腹痛程度轻重不一,但腹部体征与腹痛不平行,结合胃镜检查有指导临床治疗意义.结论 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过敏性紫癜临床上不少见,在皮疹出现前易误诊、漏诊,胃镜检查有利于本病的早期诊断.
作者:麦隽;廖楚云;綦巧雯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应用中药降酶丸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和价值.方法 将安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4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3例)和对照组(70例),给予治疗组降酶丸治疗,对照组西药常规治疗,疗程2个月,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4.3%,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降酶丸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具有较好的降酶以及改善症状的作用,提高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不失为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颜斌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纳洛酮与高压氧治疗中重度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0例中重度ACO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单用高压氧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纳洛酮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相关指标.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及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平均昏迷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迟发性脑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纳洛酮与高压氧治疗中重度ACOP疗效确切,可显著缩短患者昏迷时间,降低迟发性脑病的发生率.
作者:程雪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使用西地那非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2月至2013年2月安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其中45例给予常规治疗,设为对照组;另4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口服西地那非治疗,设为观察组.组内比较:分别比较各组治疗前后平均肺动脉压(PAP)、平均体动脉压(SAP)、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氧合指数等临床指标;组间比较:比较治疗后两组的各临床指标;并观察比较两组用药后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疗后PAP、氧合指数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AP、PaO2、氧合指数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PAP、PaO2、氧合指数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用药过程中和用药后均无显著不良反应.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运用西地那非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肺动脉高压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疗效显著,且无不良反应,口服方便,具有安全、便捷、高效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杨书强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