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三联疗法治疗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无效的非糜烂性反流病

胡充寅

关键词:非糜烂性反流病, 三联疗法
摘要:目的 观察黛立新+兰索拉唑+莫沙比利治疗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无效的非糜烂性反流病的疗效.方法 将96例非糜烂性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给予黛立新+兰索拉唑+莫沙必利治疗,对照组48例给予莫沙必利+兰索拉唑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并对其疗效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三联疗法对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无效的非糜烂性反流性有效.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时期应用纳洛酮治疗重症颅脑损伤的效果对比

    目的 探讨不同时期应用纳洛酮治疗重症颅脑损伤的疗效比较及临床分析.方法 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长葛市卫校附属医院诊治的8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早期常规治疗,未应用盐酸纳洛酮)和观察组(早期应用盐酸纳洛酮),每组各40例,对两组伤后5d内呼吸、心律异常情况,伤后3d脑水肿程度,以及伤后2周GCS评分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伤后5d内呼吸、心律异常发生率显著降低,伤后3d脑水肿程度明显改善,伤后2周GCS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应用盐酸纳洛酮治疗重症颅脑损伤的疗效显著,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

    作者:李文彬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静脉滴注替硝唑注射液致不良反应2例

    1 病例资料例1,女,47岁,因卵巢肿物、盆腔感染于2012年9月5日来我院妇科病房住院治疗.既往体健,否认药物过敏史.体格检查:体温37℃,脉搏78次/min,呼吸19次/min,血压120/80 mm Hg(1 mm Hg =0.133 kPa).因盆腔感染医嘱给予替硝唑注射液100 ml(0.4 g),每日2次静脉滴注.9月5日第1次滴注替硝唑注射液,停液约1h出现头痛、恶心的症状,未做处理;9月6日再次滴注0.4g替硝唑注射液约20 min,患者又出现头痛、恶心的症状,头痛明显,不能忍受,医嘱布洛芬(芬必得)0.3g缓解头痛;9月7日,调慢替硝唑注射液滴速,患者仍诉明显头痛、恶心;9月8日医嘱停用该药,未再出现头痛、恶心症状.例2,女,27岁,患者于2013年7月17日来我院妇科门诊就医,医师诊断为盆腔炎.

    作者:任小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Sistrunk术治疗小儿甲状舌管残留畸形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小儿甲状舌管残留畸形的临床诊治方法及减少术后复发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50例小儿甲状舌管残留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手术治疗及术后疗效.所有患儿均行手术治疗,其中在全身麻醉下行Sistrunk术治疗48例,行扩大切除术2例.结果 本研究患儿在全身麻醉下手术,术后切口一期愈合,无手术并发症,手术标本均经病理学确诊,未发现恶变;随访0.5 ~2年均无一例复发.结论 完善术前检查,充分认知甲状舌管残留畸形的解剖学特点,正确的术前诊断,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规范的Sistrunk术式和良好的手术技巧才能保障彻底切除甲状舌管残留畸形,这是预防和降低术后复发的关键.

    作者:魏华;丁勇;孔燕;王银春;李红权;卢秋宁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文拉法辛缓释剂治疗抑郁症的开放性研究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应用文拉法辛缓释剂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00例抑郁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服用文拉法辛缓释剂治疗2个月后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及焦虑量表评价其临床效果,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 文拉法辛治愈66例,治愈率为66%,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减分率为77.5%,焦虑量表减分率为77.2%,治疗过程中发生口干12例,便秘7例,食欲下降4例,视力模糊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大部分不良反应在治疗结束后消失.结论 抑郁症患者应用文拉法辛缓释剂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缓解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症状,且不良反应少,可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蒋燕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活跃期人工破膜对产程进展及分娩的影响

    目的 探析活跃期人工破膜对产程进展及分娩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栾川县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的100例单胎、头位孕产妇作为观察对象,根据其破膜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为人工破膜,对照组为自然破膜,观察比较两组孕产妇的产程和分娩情况.结果 进行人工破膜的观察组孕产妇活跃期所需时间较短,羊水粪染及产后出血情况较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过程中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率为1%,与对照组的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活跃期人工破膜能够缩短产程,提高分娩率,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作者:姚红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乳腺癌再发甲状腺癌(附1例报告)

    乳腺癌和甲状腺癌是两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性质的疾病,尤其是成年女性,是这两种疾病的高发人群.乳腺癌和甲状腺癌存在着许多内在的联系,这对于指导这两种疾病的治疗及预后的判断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近些年出现了许多不同于以往的治疗措施,其对于患者预后的改善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们通过1例典型的乳腺癌再发甲状腺癌的女性患者的报告,探讨其发生机理及治疗方案,以供临床工作者们学习和借鉴.

    作者:李洋;潘运龙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焦作市人民医院在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8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治疗组,各4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缓慢静脉滴注.比较两组的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组的疗效显著高于常规组,其痊愈率和总有效率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应用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显著,可以提高其痊愈率和总有效率,且治疗期间可明显降低如脑血管痉挛、脑出血、脑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汤小姣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急性胰腺炎治疗过程中生长抑素对胃肠动力影响的临床观察

    目的 对急性胰腺炎治疗过程中生长抑素对胃肠动力的影响作用进行分析和研究,明确生长抑素用于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机制.方法 选择2010年2月至2012年11月间在禹州市人民医院进行急性胰腺炎治疗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氟尿嘧啶治疗,治疗组给予生长抑素治疗,两组患者需同时接受缓痉止痛、增加营养、抗感染、胃肠减压和禁食等方面的支持治疗,经过5d治疗后,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的腹胀症状、肛门排便排气情况、呕吐情况以及患者日平均胃肠减压引流量.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腹胀症状、肛门排便排气情况、呕吐情况的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日平均胃肠减压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生长抑素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肠动力,但是在改善胃动力方面效果不明显.

    作者:刘建庄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右旋美托嘧啶用于多指离断再植术麻醉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右旋美托嘧啶在多指离断再植术中的镇痛效果.方法 对65例同时2指以上断指再植患者,右旋美托咪啶和布比卡因混合液用于臂丛神经阻滞后复合右旋美托嘧啶微量泵泵入,观察其麻醉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右旋美托嘧啶复合后麻醉镇痛效果好,苏醒迅速,能有效抑制术中的躁动反应,创造良好的手术环境,且缩短了手术时间.结论 右旋美托咪啶和布比卡因混合液用于臂丛神经阻滞后,复合右旋美托嘧啶微量泵泵入可为多指再植手术提供安全的麻醉,镇痛效果好.

    作者:郝红芬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分流术和断流术疗效比较

    目的 分析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分流术和断流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济源市肿瘤医院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126例门脉高压患者,分别应用分流术和断流术进行治疗,每组63例,观察患者术后肝功能、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治疗效果.结果 近期分流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消失、腹水消失与断流组相比较效果明显(P<0.05).断流组再出血率为22.22%,分流组为11.11%,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流组4例出现肝性脑病.结论 断流术止血效果明显,操作简单,肝性脑病出现几率较低,在对门静脉高压症治疗中属于首选术式,临床应用较广.

    作者:袁宏森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中性粒细胞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诱导痰中的作用与意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组严重危害人群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和吸烟人数的增加,其发病率在全球亦有明显上升趋势,由于COPD的危害性比较大,严重者甚至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成为呼吸系统疾病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研究表明,COPD是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中性粒细胞(PMN)是其主要的炎症细胞,PMN所致的炎症损伤与COPD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进一步探明PMN在COPD发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诱导痰技术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依据,特别是COPD急性发作期(AECOPD).

    作者:胡学术;王俊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早期应用药物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药物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许昌县人民医院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86例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每组43例,给予两组患者吸氧、原发病治疗、抗生素治疗、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同时采用纳洛酮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血气分析结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参考组为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中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aO2、PaCO2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纳洛酮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代春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西地那非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肺动脉高压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使用西地那非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2月至2013年2月安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其中45例给予常规治疗,设为对照组;另4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口服西地那非治疗,设为观察组.组内比较:分别比较各组治疗前后平均肺动脉压(PAP)、平均体动脉压(SAP)、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氧合指数等临床指标;组间比较:比较治疗后两组的各临床指标;并观察比较两组用药后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疗后PAP、氧合指数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AP、PaO2、氧合指数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PAP、PaO2、氧合指数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用药过程中和用药后均无显著不良反应.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运用西地那非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肺动脉高压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疗效显著,且无不良反应,口服方便,具有安全、便捷、高效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杨书强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酸碱失衡63例临床观察

    目的 分析讨论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酸碱失衡患者的临床情况.方法 选择100例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行血气分析,其中有63例患者出现了酸碱失衡的情况,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出现酸碱失衡的比例为63%,其中有31例患者为呼吸性酸中毒,其比例为49.21%.结论 导致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出现呼吸性酸中毒的原因相对较多,其通常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使用少量利尿剂以及大量激素导致患者出现低氯、低钾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作者:牛希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瑞舒伐他汀与考来烯胺治疗血脂异常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瑞舒伐他汀与考来烯胺治疗血脂异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0例血脂异常患者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组40例和考来烯胺组40例,治疗12周.分别测定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结果 治疗12周后瑞舒伐他汀组TC、LDL-C、TG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降低,HDL-C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考来烯胺组TC、LDL-C下降,HDL-C增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无明显变化.结论 瑞舒伐他汀和考来烯胺均可有效调脂.

    作者:胡京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纳洛酮与高压氧治疗中重度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疗效

    目的 探讨纳洛酮与高压氧治疗中重度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0例中重度ACO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单用高压氧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纳洛酮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相关指标.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及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平均昏迷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迟发性脑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纳洛酮与高压氧治疗中重度ACOP疗效确切,可显著缩短患者昏迷时间,降低迟发性脑病的发生率.

    作者:程雪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表阿霉素结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表阿霉素结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靖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2例胃癌中晚期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6例,对照组采用顺铂、甲酰四氢叶酸钙+5-氟尿嘧啶的化疗方案,观察组采用表阿霉素、顺铂、甲酰四氢叶酸钙+5-氟尿嘧啶的化疗方案.比较两种化疗方案的效果和毒性不良反应.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7.69%,观察组总有效率为69.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表阿霉素结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在临床上有更好的疗效,但有一定胃肠道反应.

    作者:于立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铝碳酸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铝碳酸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8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7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与B组,A组36例患者给予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铝碳酸镁进行治疗,B组34例患者给予奥美拉唑联合硫糖铝、吗啡啉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治疗2个月后,A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2%,B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2.4%,A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均较少.结论 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铝碳酸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瑞敏;李波;杨亚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脑卒中偏瘫的早期康复治疗

    目的 探讨在脑卒中偏瘫治疗中早期康复的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4月至2013年4月脑卒中偏瘫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基础治疗之上接受康复治疗,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BI的ADL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相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治疗临床效果确切,可以显著提高患者运动能力,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杨富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碎裂QRS波诊断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的意义

    目的 分析碎裂QRS波诊断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的价值.方法 选择住院治疗确诊为下壁心肌梗死,出院随访有完整心电图资料的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观察碎裂QRS波、病理性Q波对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析碎裂QRS波对诊断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的价值.结果 碎裂QRS波诊断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的敏感性高于病理性Q波,碎裂QRS波与病理性Q波相结合诊断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的敏感性更高.结论 碎裂QRS波与病理性Q波相结合能明显提高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的诊断率.

    作者:耿黎明;许献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