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传亮
目的 分析碎裂QRS波诊断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的价值.方法 选择住院治疗确诊为下壁心肌梗死,出院随访有完整心电图资料的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观察碎裂QRS波、病理性Q波对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析碎裂QRS波对诊断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的价值.结果 碎裂QRS波诊断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的敏感性高于病理性Q波,碎裂QRS波与病理性Q波相结合诊断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的敏感性更高.结论 碎裂QRS波与病理性Q波相结合能明显提高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的诊断率.
作者:耿黎明;许献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急性肺血栓栓塞的临床特征及导致误诊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新密市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46例急性肺血栓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发生误诊的相关原因.结果 急性肺血栓栓塞患者无典型性临床症状,极易导致误诊发生.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晕厥、呼吸困难、咯血、咳嗽、胸痛等,且影像学特征呈现出多样性特点.结论 给予急性肺血栓栓塞患者及时、准确的诊断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误诊现象,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段立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对发病6h内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溶栓与介入治疗并比较治疗效果.方法 将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用溶栓方法,观察组采用介入方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结果的各项指标并进行对比.结果 近期疗效:研究组50例中住院期间院内死亡2例,院内病死率为4%,血管再通率为96%;溶栓组50例中住院期间院内死亡10例,院内病死率为20%,血管再通率为80%,两组院内病死率与血管再通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疗效:对患者进行随访12个月对远期心脏事件进行统计,研究组远期心脏事件发生率为10.04% (5/48);溶栓组远期心脏事件发生率为30.00%(9/30);两组远期心脏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发病6h内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介入治疗疗效确切、安全,血管再通率高,心脏功能恢复更为良好,远期病死率低.
作者:李海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组严重危害人群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和吸烟人数的增加,其发病率在全球亦有明显上升趋势,由于COPD的危害性比较大,严重者甚至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成为呼吸系统疾病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研究表明,COPD是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中性粒细胞(PMN)是其主要的炎症细胞,PMN所致的炎症损伤与COPD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进一步探明PMN在COPD发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诱导痰技术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依据,特别是COPD急性发作期(AECOPD).
作者:胡学术;王俊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的临床诊治效果.方法 选取南阳市油田总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80例肝硬化难治性腹水患者,按照自愿原则将其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进行腹水超滤浓缩回输疗法,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持续2个疗程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各项指标均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两组均未产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治疗肝硬化腹水能够增加治疗效果,操作简便,具有明显的临床价值.
作者:石根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性病门诊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结果.方法 对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在濮阳市人民医院性病门诊自愿进行艾滋病检测的180例艾滋病咨询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为患者提供免费艾滋病咨询检测服务,同时记录就诊者的临床检测结果.结果 就诊原因中,性接触及出现性病症状为主要原因,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检出阳性5例,检出率为2.8%,男女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梅毒抗体阳性率低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检测后男女咨询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性病患者检测后咨询率明显高于未患性病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性病门诊对性病患者开展检测咨询服务,有助于提高HIV感染的检出率,给予患者有效干预,对于艾滋病的防治有着重要作用,同时能够有效节约资源.
作者:郑曙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应用中药降酶丸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和价值.方法 将安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4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3例)和对照组(70例),给予治疗组降酶丸治疗,对照组西药常规治疗,疗程2个月,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4.3%,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降酶丸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具有较好的降酶以及改善症状的作用,提高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不失为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颜斌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将116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按入院时的格拉斯哥(GCS)评分分为轻型组(GCS 13~ 15分)37例、中型组(GCS 9 ~ 12分)35例、重型组(GCS3~8分)44例,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各个时间段的血清hs-CRP含量.结果 各组在入院时,入院1、3、5、7、15 d hs-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组明显高于轻、中型组(P<0.05),中型组明显高于轻型组(P<0.05);预后不良患者在入院时、1、3、5、7、15 d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者(P<0.05).结论 动态检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hs-CRP水平对判定其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重要价值.
作者:李向成;蒋福刚;周小沅;李勤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亳州市区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构成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亳州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320例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地区上消化道出血主要病因依次为十二指肠溃疡(PU)、食管胃底静脉曲张(EGV)、急性胃黏膜病变(AGML)和胃癌(GC).本地区贲门黏膜撕裂发病率较其他地方偏高.上消化道出血常见的年龄为中年组,其次是青年组,少的为老年组.上消化道出血常见于冬、春季,而夏秋季较少.结论 本地区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构成比与国内发病率基本一致,但MWS发病率高于其他地方,提示临床诊治过程中应加以注意.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构成可能与年龄、气候、季节、生活习惯等因素相关.
作者:陆兴俊;房修罗;赵太云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分析多层螺旋CT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间滑县中心医院收治的116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检查,病变部位为胃底贲门部16例,胃窦部57例,弥漫型20例,体部23例;胃壁增厚情况:局限性98例,广泛性18例;进展期胃癌94例,早期胃癌22例;远处脏器转移14例;胃癌局部和远处淋巴结转移21例.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及胃镜结果均相符.结论 多层螺旋CT能够明显提高胃癌的检出准确率,是临床上行之有效的胃癌诊断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利琴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肌钙蛋白Ⅰ(cTnⅠ)、肌红蛋白(MYO)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将临床确诊为AMI的82例患者(观察组)和97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分别进行血清cTnⅠ、MYO、CK-MB检测,并对两组3种检测指标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血清cTnⅠ、MYO、CK-MB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AMI患者随疾病发作时间延长,cTnⅠ和CK-MB血清水平呈上升趋势,MYO呈下降趋势;3种检测指标以MYO出现峰值的时间短,其次为cTnⅠ和CK-MB.结论 血清cTnⅠ、MYO、CK-MB联合检测对AMI的早期诊断和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胡春丽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西平县中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20例胆囊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分别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传统开放式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及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24个月随访期内观察组复发2例,对照组复发9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具有出血量少、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朱培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老年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手术佳时机.方法 选取天津市武清区第二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老年结石性胆囊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急诊手术组和择期手术组.其中急诊手术组患者52例,包括30例早期急诊手术组患者和22例延期急诊手术组患者;28例择期手术组患者.两组患者年龄70~80岁,平均68.4岁,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 择期手术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1%,急诊手术组为3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实施择期手术治疗方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远远低于急诊手术治疗方案,治疗时机较好.
作者:聂志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徒手旋转胎头助产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潢川县人民医院分娩的孕妇108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4例.观察组采用徒手旋转胎头助产,对照组采用常规自然分娩,比较两组产妇顺产率、产伤率、产后出血情况及新生儿评分.结果 观察组产妇顺产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伤率及产后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徒手旋转胎头助产能够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伤及产后出血,保证良好的母婴结局.
作者:邓开丽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使用西地那非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2月至2013年2月安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其中45例给予常规治疗,设为对照组;另4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口服西地那非治疗,设为观察组.组内比较:分别比较各组治疗前后平均肺动脉压(PAP)、平均体动脉压(SAP)、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氧合指数等临床指标;组间比较:比较治疗后两组的各临床指标;并观察比较两组用药后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疗后PAP、氧合指数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AP、PaO2、氧合指数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PAP、PaO2、氧合指数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用药过程中和用药后均无显著不良反应.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运用西地那非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肺动脉高压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疗效显著,且无不良反应,口服方便,具有安全、便捷、高效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杨书强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对成分输血在大量输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输血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 抽取2010年1月至2013年7月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接受大量输血治疗的临床患者6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研究患者成分输血后血红蛋白(Hb)、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值均较输血前显著升高(P<0.05),成分输血以红细胞悬液为主,其次为血浆、血小板以及冷沉淀等.结论 经合理的成分输血可有效满足大量输血患者的输血需求,提高患者的Hb、WBC、BPC值,改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关注.
作者:侯春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铝碳酸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8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7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与B组,A组36例患者给予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铝碳酸镁进行治疗,B组34例患者给予奥美拉唑联合硫糖铝、吗啡啉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治疗2个月后,A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2%,B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2.4%,A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均较少.结论 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铝碳酸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瑞敏;李波;杨亚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网织红细胞参数变化在多发性骨髓瘤化疗过程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应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分别对确诊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在化疗前和化疗开始后每5天进行一次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网织红细胞、网织红细胞比率(RET%)和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比率(IRF)检测,观察各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 化疗开始后白细胞和血小板在第15天下降到低点,化疗后20 d指标回升.网织红细胞比率在化疗后的第15天回升,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比率在第10天开始回升.结论 网织红细胞参数的变化在反映骨髓造血功能恢复上比白细胞和血小板早,因此网织红参数可作为多发性骨髓瘤化疗过程中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良好指标.
作者:谢辉;王敬真;沙琨 刊期: 2014年第03期
1 病例报道患者,女,49岁,农民,因“确诊左肺小细胞癌5月余,发现头部肿块3个月”于2013年8月21日入院,患者5个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咳少许白痰,偶带有血丝,呈间断性,伴有活动后气短,在当地诊所及卫生院予以抗感染及对症治疗,患者病情未见好转后就诊于我院,行胸部CT示:左肺中心型肺癌并上叶阻塞性肺不张.遂就诊于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行支气管镜检查:左肺上叶管口新生物,完全阻塞支气管.病理示:挤压变形的异性细胞,提示小细胞癌可能.随后就诊于陕西省肿瘤医院行胸部增强CT:左肺中心性肺癌伴阻塞性肺不张,侵及纵隔及纵隔淋巴结转移.支气管镜:左肺上叶见有菜花样隆起并侵犯主支气管.病理诊断:(左肺)小细胞癌,免疫组化:Syn(+)、CgA(+)、TTF-1(+)、P63(-)、LCA(-)、CD56(+).头颅CT平扫未见异常.ECT:颅顶骨、第9胸椎、左侧骶髂关节异常骨代谢旺盛灶,考虑肿瘤骨转移.确诊为左肺小细胞癌广泛期,骨转移瘤.明确诊断后在该院予以EP方案化疗3个周期,每隔3周为1个周期[具体为足叶乙甙(VP-16)0.1g,第1~4天;顺铂(DDP) 40 mg,第1~3天].
作者:周涛;王红侠;路志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MRI在前列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鹤壁市人民医院2011年7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46例前列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MRI检查,由放射科医师对其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将其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MRI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为86.4%,特异性为86.4%;诊断前列腺增生的敏感性为87.5%,特异性为82.4%.结论 MRI诊断前列腺疾病有较高的灵敏性及特异性,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李丽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