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忠东;温明;胡跃华
可调式微烟灸疗器可以代替人手完成直接灸、间接灸、温针灸、相对恒温灸.结构简单、灵巧,使用方便,均可在专业人员指导下独立掌握.灸疗器以艾为热源,选用炭化灸条施灸保持了传统灸疗的特点,适用于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证,既可治病又可防病.其能够自动进艾条,及时储灰,安全,适用于医院或家庭.
作者:张仁尊;于晓红;李涛 刊期: 2001年第07期
蛋白尿是指某些因素引起的尿蛋白含量大于100 mg/小时或150 mg/24小时尿,蛋白定性试验阳性反应者.笔者采用针灸疗法治疗肾小球肾炎引起的蛋白尿,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平路;吴楚望;祝佳;张自富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笔者自1987年2月~2000年6月,采用外治验方穴位敷贴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5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章进 刊期: 2001年第07期
潘××,32岁,农民.初诊日期:1991年3月28日.现病史:怀孕2月余,因于乘车旅途劳累,加之房帏不慎,突然阴道大量出血,出血量约为2500 ml.其夫急呼笔者前往诊治,见病者面色苍白,唇淡无色,声低息微,脉沉细欲绝,阴道还在不断出血.在此危急关头,当即取3寸不锈钢毫针急刺中极穴,刺入寸半后施补法,边施手法边进针,约2.5寸后留针;继针三阴交(右)、足三里(左)用补法,合谷(左)、内关(右)用平补平泻法.约20分钟后,出血已止,呼吸平稳,继而静脉推注葡萄糖、ATP、肌苷、辅酶A等药物调理以善其后.翌日夜晚12时,阴道流出一拳头大小的胎状物.
作者:胡德金 刊期: 2001年第07期
刘×,女,44岁.初诊日期:1988年11月19日.主诉:脘腹胀痛,脐部剧痛,时轻时重,常呈窜痛或攻痛,每随情绪波动而增减,伴有嗳气、肠鸣、纳少.近日来,脐中逐渐生长一约0.7 cm×0.4 cm囊性肿物,色黑尖褐黄,腹围82 cm,脉弦滑,舌质淡,苔白兼薄黄.辨证:气滞湿阻挟湿热.治则:理气疏滞、化湿清热.将针刺穴位与针具常规消毒.选用6寸毫针针刺下脘穴,得气后,将针提于皮下,再扳倒毫针,按15~30度角刺入中脘,得气后,将针提于皮下,再斜刺天枢穴(双侧),得气后留针15~20分钟.每日1次,连针5天后自诉:脘腹胀痛,脐部剧痛明显减轻,食欲有增,矢气通畅,自觉腹部松软诸症减半.
作者:刘德福;王桂琴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耳针镇痛对分娩过程的影响.方法:70例初产妇进入活跃期后随机分为耳针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分娩疼痛程度、产程进展、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结果:耳针组与对照组相比,产痛、难产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耳针组活跃期为130.71±74.19 min,第二产程40.71±21.68 min,产后出血量181.43±132.97 ml;对照组活跃期166.14±62.67 min,第二产程53.33±26.92 min,产后出血量262.27±145.75 ml,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耳针镇痛在阴道分娩中有较好的疗效,对母婴无不良影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许娟;张秀举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方法:采用针刺和艾灸相结合的方法治疗10~30次.采用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和生活质量评估指数(QOL),在治疗前后分别记录患者的IPSS及QOL.结果:34例患者治疗前IPSS为22.0±6.9分,QOL为4.5±0.6分,治疗后IPSS为9.2±4.1分,QOL为1.8±1.1分,治疗前后IPSS及QOL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针灸疗法能缓解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郭绮云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60例,与针刺治疗30例作对照观察.结果两组疗效无明显差异,但穴位埋线每月1次节省时间,易被生活快节奏的现代人所接受.
作者:王国明;李丽霞;宋永强;温峰云 刊期: 2001年第07期
1 临床资料本组120例患者,男82例,女38例;年龄小5个月,大74岁,以30~40岁者居多;病程短3个月,长2年.
作者:杨改琴;杨军;陈竹林 刊期: 2001年第07期
将88例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8例,予艾条悬灸肾俞、三焦俞、气海、关元、阴谷、水道、委阳穴位,并配合中药治疗;对照组30例,只予中药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残余尿量均有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89.7%和66.7%,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
作者:赵彩霞;任慧雅;李军;米会平;于连贵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目的:观察选择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不同时机进行针刺的疗效.方法:将144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按病程分为2组,发病7天以内的急性期患者为治疗组,发病7天以上的静止期及恢复期患者为对照组,采用相同的穴位进行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85.2%,有效率100.0%;对照组治愈率66.7%,有效率97.2%.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急性期给予面神经良性刺激,会大大提高治愈机率,故周围性面瘫针刺治疗的佳时机为急性期.
作者:方美善;冯桂梅 刊期: 2001年第07期
为使药物麻醉禁忌者能无痛拔除患牙,采用针刺牙痛穴进行针刺麻醉.结果:18例患者全部顺利施术,有效率100%.结论:该针麻方法简便、安全,并可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促进创口愈合,减少后遗疼痛及感染机会.
作者:韩建红;刘书鹏;李建兰;刘华 刊期: 2001年第07期
1 临床资料本组22例中,男16例,女6例;年龄小20岁,大65岁;病程1个月~10年.其中体检发现HBsAg阳性,无自觉症状者12例;有轻度食欲不振、腹胀、肝区不适感、乏力者8例;慢性肝炎综合治疗后HBsAg仍阳性者2例.职业:干部4例,农民4例,个体经商者8例,学生6例.HBsAg 1:16者6例,1:32者7例,1:64者9例.
作者:佟玉文 刊期: 2001年第07期
采用丝竹空透率谷为主治疗顽固性失眠50例,同时设常规针刺组40例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8.0%,对照组有效率77.5%,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说明丝竹空透率谷对于治疗顽固性失眠具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饶忠东;温明;胡跃华 刊期: 2001年第07期
血痹是针灸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因气血不足、感受风邪所致,以肢体局部肌肤麻木为主症,发病年龄不限.笔者从1995年5月~1998年10月,采用围刺加拔罐治疗本病52例,疗效满意,同时设对照组30例,进行疗效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雪峰;汤秀芳 刊期: 2001年第07期
自1999年9月~2000年9月,笔者选取针刺合谷、复溜2穴治疗便秘20例,疗效满意,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20例中,均为住院病人,其中男9例,女11例;年龄小35岁,大76岁;病程短则30天,长则11年.本组患者均有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4~6日排便1次,或虽有便意,但临圊努责,燥结难下.其中植物神经功能紊乱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2例,原发性高血压2例,糖尿病3例,冠心病4例,脑梗塞后遗症6例.针刺期间均停用中西医通便药物.
作者:姚会艳;康哲峰;吕霞 刊期: 2001年第07期
观察电针配合超短波疗法对肌注所致坐骨神经损伤的疗效,将患者76例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采用电针机超短波疗法,对照组28例采用西药内服,两组治疗结果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
作者:刘鑫 刊期: 2001年第07期
利用可乐定透皮控释贴片(C-TTS),通过穴位(膻中、心俞、厥阴俞)皮肤贴敷吸收,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7例.每周给药1次,长效平稳降压,降压满意率达94.1%,为C-TTS新型透皮制剂的部位选择提供一种新方法.
作者:陈卫华;庞润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耳压法对非视器本身所致视疲劳的疗效.方法:141例患者随机分为耳压组和对照组,对临床症状的改善及治疗天数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全部治愈,但治疗天数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耳压法对非视器本身所引起的视疲劳有良好疗效.
作者:谭清;王建平;王丽英 刊期: 2001年第07期
对30例黄褐斑的患者采用飞腾八法针法配合刺血拔罐治疗,总有效率为96.6%.选用飞腾八法治疗黄褐斑,是根据不同时辰人体经脉气血周流的变化,按时选取一组八脉交会穴治疗,从而协调全身阴阳、益气养血、调节冲任、活血化瘀、疏通经络,使气血得以上荣于面,达到治疗目的,配合刺血拔罐疗法,使经络畅通,气血上承于面,色斑消退.
作者:朴联友;郝广义;段跃武;崔玉华;张国瑞 刊期: 2001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