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综合灸疗法治疗痹证150例

沈永勤

关键词:痹证/针灸疗法
摘要:采用灸盒灸肾俞、关元穴区和温针灸输穴、郄穴为主,配合局部痛点小艾炷隔姜灸及毛刺加艾条悬灸治疗痹证150例,经1~10个疗程,显效105例,好转4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7.3%.结论:综合灸疗法适合于各种痹证,标本兼治,对迅速缓解症状和控制病情发展疗效满意.
中国针灸杂志相关文献
  • 火针治疗炎性外痔26例

    笔者在1998年6月至2000年4月期间,临床采用火针治疗炎性外痔26例,发现疗效肯定,且愈合快、痛苦小,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26例患者,男16例,女10例;年龄小32岁,大68岁;病程短1天,长5天.

    作者:邢守平;武润爱;安改香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耳针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记忆及海马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耳针对血管性痴呆大鼠(VD)学习记忆障碍的改善与bcl-2、bax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4-血管阻断制备VD大鼠模型,针刺脑、肾耳穴后,作免疫组化、行为学测试及图像分析.结果:耳针治疗后VD大鼠海马CA1区bcl-2、bax蛋白表达增加,特别是bcl-2明显增加,与学习记忆成绩呈正相关.结论:耳针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可能是通过针刺调控细胞凋亡,达到对VD大鼠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作者:张雪朝;吕明庄;蒋乃昌;贺志光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谈谈腹针疗法

    腹针疗法是一种新的针灸方法,具有安全、无痛、高效、快捷、适应症广等优点.本文从处方标准化、操作规范化、辨证条理化的腹针临床特点和从调理脏腑入手,兼顾经脉、局部的腹针辨证特点两方面进行了较详的介绍,为针灸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与思路.

    作者:薄智云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局部围刺为主治疗急性乳腺炎60例

    急性乳腺炎是乳腺急性化脓性感染疾病,以乳房肿痛、结块、成脓为其主要症状.近年来,笔者以局部围刺、配穴针用泻法治疗60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60例均为女性;年龄小24岁,大33岁;病程短1天,长7天.60例均发生在哺乳期.

    作者:曲惠珍;吕少鹏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针灸的现状和21世纪的任务

    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针灸学,在20世纪发展历程具有两个明显的时代特点,其一是针灸国际化,其二是针灸现代化.国际化进程促进了传统针灸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相互渗透,现代化的进展又促进了针灸向世界各地的传播,两者是相辅相成的.21世纪的任务,将是提高全球针灸水平,实现针灸国际化与针灸现代化的目标,充分发挥针灸的特点与优势,为全人类的医疗保健做出更大的贡献.具体来说,有以下四项.

    作者:王雪苔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针刺转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30例

    1995年以来,我院采取针刺疗法转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30例34例次,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PSVT患者30例,均经临床和心电图证实.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18~60岁,平均40岁;PSVT发作史2个月~20年,发作持续时间6小时~4天,平均2天.发作次数1次27例,2次2例,3次1例.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冠心病6例,风湿性心脏病2例,高血压性心脏病2例,甲亢性心脏病1例,无器质性心脏病19例.

    作者:许宏珂;张晨霞;齐敬东;赵清秀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针灸医学继承发展的新起点——忆五六十年代针灸医学的发展概况

    针灸医学作为世界医学的组成部分,在新世纪面临着如何发展的新机遇和挑战.如何思考未来的同时,也应回顾我们曾经经历过的,针灸发展的某些阶段和一些值得纪念的大事,为新世纪针灸的腾飞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作者:田从豁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勤奋耕耘 励精图治 竭诚奉献——纪念《中国针灸》杂志创刊20周年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间,《中国针灸》杂志已走过了20年的历程.面对着摆在我们面前的20卷、155期杂志,我们不禁浮想联翩.《中国针灸》杂志诞生在20年前那个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百废待兴的年代,全国人民正摩拳擦掌、蓄势待发,迎接科学的春天.20年来,这份融入了老一代针灸专家的希望与努力、承载了全国针灸同道的爱戴与期盼的杂志逐渐地发展、成熟起来,而我们所有参与过其中工作的人,也为之洒下了辛勤的汗水.

    作者:邓良月;刘炜宏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中国针灸》创刊前后二、三事

    《中国针灸》于1981年8月创刊,至今年8月已满20周年了.20年来本刊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在为我国针灸学术水平的提高,为我国针灸保健事业的发展,为中国针灸走向世界,为国内外针灸学术的交流等方面均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应归功于领导的关怀、广大读者和作者的支持以及本刊编辑部全体同志的无私奉献.

    作者:王本显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关于针灸学科研的思考

    中医针灸走向世界,机遇仅提供了条件,方法则是关键.上世纪70年代,中医针灸选择针刺麻醉、针刺镇痛治疗多种疼痛性疾病作为突破口,获得相当的成功,掀起了针灸热,使世界医学界对古老的针灸学刮目相看.本文从中医针灸科研方法论、中医针灸科研价值观和中医针灸科研的途径等3方面,对针灸科研进行思考.

    作者:许建阳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针刺治疗非洲恶性疟疾致疼痛110例

    以大椎、大杼、风池、合谷、丘墟、百虫窝为主穴,治疗非洲恶性疟疾致疼痛110例.结果治愈89例,占80.9%;显效21例,占19.1%.总有效率为100%.

    作者:陈燕鸣;李研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针刺三阴交穴治疗脑血管意外后尿潴留疗效观察

    尿潴留又称尿闭,是指膀胱内大量尿液不能随意排出的一种常见症状.临床上根据原因可大体分为3类:(1)反射性尿潴留;(2)神经支配障碍性尿潴留;(3)阻塞性尿潴留.脑血管意外后由于神经系统不同程度损害,常伴随急性尿潴留,临床上常用插导尿管来被动治疗,不仅不能主动解除神经支配障碍,且易并发泌尿系感染.因此,尽快解决脑血管病意外后尿潴留成为临床研究的主要课题.几年来,我院中风科以祖国医学经络学说为理论指导,采用针刺双侧三阴交穴法治疗脑血管意外后尿潴留,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胡芬棠;刘建国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谈谈阴阳经在四肢末端交接中的几个问题

    十二经脉中相表里的两条经脉都在四肢末端相交,除膀胱经与肾经、心经与小肠经之间没有明确的交点外,上肢另外两对表里经脉在各自阳经的井穴处相交,下肢另外两对在各自阴经的井穴处相交.但笔者翻阅了古代著作和近代医家的注释后,认为十二经脉在四肢末端的交接中存有不少可疑之处,并提出管见,以求教于师辈.

    作者:张良锋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人体常用穴位解剖学多媒体研究

    基于目前尚无理想的穴位解剖多媒体教材的现状,应用实体标本来展示层次及断面结构,将穴位解剖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使图片、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组合在一起.应用本系统能清楚地观察到针刺时所经过的各种组织结构,对于针灸教学、临床治疗及科研都有指导作用.

    作者:张海东;严振国;余安胜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穴位贴磁治疗慢性咽炎

    治法:穴取天突、双侧太溪.选用直径为6 mm、厚2mm、800 GS的磁片,用标准磁极分出N、S极,先将备好的15 mm×15 mm的胶布贴于S极面,再用15 mm×15 mm的单层纱布置于N极面,使磁片边缘的胶布与纱布粘紧;将磁片的N极面对准穴位,再用60 mm×6 mm胶布2条交叉固定磁片,每天更换一次胶布粘贴皮肤的位置,以减轻胶布对皮肤的刺激(磁片不必更换),连续15天为一疗程.对胶布过敏者改用它法.

    作者:高洪琦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氦氖激光照射治疗婴幼儿腹泻

    1 一般资料本组共治疗62例.年龄5个月~2周岁,平均1.2 周岁;病程2~10天,平均5天.2 治疗方法用JG-1型氦氖激光治疗机(功率25 mV,波长6328A)双管光导纤维照射天枢、神阙、足三里、止泻穴(位于关元穴上1寸),各8分钟.每日1次,5次为一疗程.1疗程结束后症状好转但未恢复正常者,再治疗1个疗程.治疗过程中,控制喂养次数和量,注意饮食卫生,患儿避免腹部受凉.

    作者:宋付刚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无创痛穴疗学——未来的针灸医学

    首先论述了无创痛穴疗学的定义内涵以及发展这门医学的目的意义.根据古今文献和当代针灸现状与发展趋势,论证了无创痛穴疗学已是针灸学中一门新兴分支前沿学科,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并预测未来的针灸医学将可能是无创痛穴疗学.

    作者:魏稼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穴注天突穴治疗慢性咽炎

    治疗方法:穴取天突穴.操作:穴位皮肤常规消毒后,抽取鱼腥草注射液2ml,换上牙科用5号细长针头,先直刺入0.3寸,然后沿胸骨柄后缘,气管前缘缓慢向下刺入约1~1.2寸,注意不可向左右偏斜,防止刺伤气管及肺尖,抽无回血,缓慢推注,针感向咽喉部放射为佳.隔日1次,14次为一疗程.

    作者:陈红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烧山火手法的探讨

    烧山火是针刺手法中的一种补法,它以捻转、慢提急插、三进一退作为基本操作方法.操作期间,病人可感到热气随经传递,而达到温经通脉、疏散邪气、以治痹痛.笔者运用以治疗小儿麻痹后遗症患肢出现皮肤欠温、肌肉松弛、行走无力等症,有着良好的效果.然而,烧山火手法亦不是很容易掌握,能否产生热感是疗效的关键.现将本人多年探索烧山火手法的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张国熙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中药离子直流电导入治疗急慢性咽喉炎

    治疗方法:将山豆根、威灵仙各50g,煎煮30分钟,过滤,取5 cm×3 cm和4 cm×3 cm垫子浸泡2分钟,温度控制在45~50℃,分别置于天容和廉泉穴区,双侧天容可轮换使用,然后接点送电疗机,选择直流电,电流量以整个咽喉部麻木感及紧缩感和舒适感为宜.每日1次,每次25分钟.5~10次为一疗程.

    作者:詹光宗 刊期: 2001年第08期

中国针灸杂志

中国针灸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针灸学会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