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临端
功能性便秘是临床常见的疾病,老年人易受此病困扰,往往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长时间会并发器质性疾病.结合中医理论,对病人进行中医辩证施护可有效提升患者的临床疗效与生活质量.本文通过归纳出功能性便秘的影响原因,指出中医护理在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方面的研究进展,为临床护理实践和护理科研提供信息.
作者:蒲晓伟 刊期: 2018年第34期
目的:评价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术中护理配合对患者术后康复的效果观察及并发症发生率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的50例(2016年1月-2018年2月),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的对照组(25例)与综合护理的观察组(25例),观察患者术后康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下地时间少,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结论:在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术中,给予患者综合护理,能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借鉴.
作者:康宜琴 刊期: 2018年第34期
特发性肺纤维化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复杂性疾病,死亡率较高,预后较差,西医治疗疗效不理想,且存在许多合并症及并发症.主要包括弥漫性肺泡炎等,但其发病原因不明,病情迁延,由肺泡损伤修复机制障碍终发展为肺纤维化.IPF的主要治疗手段仍选用传统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但治疗效果欠佳,近年来运用新型抗纤维化药物、受体抑制剂、基因干细胞、肺移植治疗,现综述如下.
作者:李超;冯玉婷 刊期: 2018年第34期
介绍了目前国内医院社区联动的政策支持、医院社区联动的信息化建设、国内医院社区联动机制下护理发展的现状,指出医院社区联动过程中,存在的需要探讨的地方:健康教育同质化管理,参与联动机制的护理人员的绩效考核,以及信息化过程中与护理专业匹配的研发,发展护理专科门诊等,以期更好地促进联动机制下护理的发展.
作者:曹爱丽;马建映;叶丽萍 刊期: 2018年第34期
目的: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采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联合固尔苏治疗,分析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15年11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58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参照组与研讨组.参照组采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固尔苏治疗,而研讨组采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联合固尔苏治疗,比较两组用药效果.结果:研讨组患儿疗效明显优于参照组患者,P< 0.05.同时,研讨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与参照组患者相近,组间比较不明显,P> 0.05.结论:通过两种治疗方式比较后,采取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联合固尔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能有效促进患儿的病情快速恢复,疗效确切,临床应用效果理想,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龙瑞银;谭晓坤;柏顺竹;王丽 刊期: 2018年第34期
目的:探讨盐酸舍曲林治疗帕金森病(PD)伴发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68例帕金森病伴发抑郁症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帕金森病药物治疗,干预组在常规帕金森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盐酸舍曲林抗抑郁药物治疗4周,治疗前后予以HAMD、UPDRS和ADL量表进行评估,并统计治疗期间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HAMD、UPDRS、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AMD、UPDRS、ADL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的评分下降,干预组治疗后HAMD、UPDRS、ADL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并且差距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盐酸舍曲林在帕金森病伴发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抑郁症状,同时可以协同帕金森药物缓解帕金森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崔豪飞 刊期: 2018年第34期
目的:综合护理干预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自2017年1月-2018年1月,将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2例)、对照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两组接受相同的护理疗程1个月.在此过程中,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进行比较.护理过程中病人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0.62% (29/32),明显高于对照组(65.62%).两者之间有很大的区别.护理后两组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HAMD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之间相差较大,而P< 0.05,数据从统计结果思考,具有参考价值.结论:在尿激酶介入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过程中,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临床有效率,改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心理健康状况,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徐方琼;夏翠云;张洋铭 刊期: 2018年第34期
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 dehydrogenase,SDH)是一种多聚酶,位于线粒体内膜,不仅催化琥珀酸盐氧化为延胡索酸,也参与呼吸链中电子转运.本文综述了SDH缺陷型肿瘤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继明;张亚娟;成元华 刊期: 2018年第34期
目的:评价基于学习通平台的SPOC翻转教学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级高职护理专业105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试验组53人和对照组52人,试验组采用采用基于学习通平台的SPOC翻转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结果:试验组干预后学生期末理论考试成绩、自主学习能力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学习通平台的SPOC翻转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自主学习能力,值得推广.
作者:常金兰;董燕艳;宁香香;张前法 刊期: 2018年第34期
目的:报告肾错构瘤(RAML)患者破裂出血风险因素评估表的设计与临床应用.方法:在严亮[1]等的研究基础上设计RAML患者破裂出血风险因素评估表,应用于2014年1月-2018年7月住院的278例RAML患者.结果:278例RAML患者发生破裂出血的有28例,评分结果均在极高风险.结论:RAML患者破裂出血风险因素评估表为临床医疗和护理提供非常实用和重要的依据,便于在临床推广.
作者:罗建湘;苏连花 刊期: 2018年第34期
目的:探究妊娠早期血脂水平对妊娠糖尿病发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8月于我院接受正常孕检的326例妊娠早期健康孕妇为研究对象,在妊娠中后期按照是否患妊娠糖尿病分为两组,其中正常组224人,患病组102人.在妊娠早期正常体检时记录两组人员生产次数、妊娠前BMI指数以及妊娠中后期重量增长、年龄以及其近亲有无糖尿病,收集其日常膳食数据计算总能量,并在抽血检验时记录TC、chE、TG、HDL-C、LDL-C等指标.于妊娠中后期测量空腹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等指标.后采用全模型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妊娠早期血脂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发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患病组孕妇除孕次外,平均年龄、近亲有无糖尿病史、妊娠前BMI指数、妊娠中后期重量增长以及日常膳食总能量均大于正常组,且以上数据的差异除孕次外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孕妇妊娠早期TC、chE、TG、HDL-C、LDL-C等血脂水平比较发现,除HDL-C以外,其余指标均为患病组数值大于正常组,表明患病组的妊娠早期血脂水平高于正常组,且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空腹血糖4.14±1.13mol/L,糖化血红蛋白4.58±2.35%;患病组空腹血糖4.86±1.34mmol/L,糖化血红蛋白7.56±1.98%.患病组相关性分析显示TC、chE、TG、HDL-C、LDL-C等与妊娠期糖尿病存在相关性,并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妊娠早期血脂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孕妇妊娠早期应密切关注其血脂水平以预防妊娠糖尿病的发生.
作者:王涛 刊期: 2018年第34期
目的:探讨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自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14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将所有患者划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两组,每组各71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克拉霉素联合果胶铋的治疗形式,观察组则采用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治疗形式.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总的治疗有效率达98.6%,而对照组则仅为73.2%,P< 0.05.结论:基于阿西莫林与果胶铋联合用药干预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治疗安全性高,患者不良反应低.
作者:吴琼莲 刊期: 2018年第34期
目的:分析ICU重症感染患者治疗时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于2016年3月-2018年5月入院接受治疗的68例ICU重症感染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根据各患者不同的入院时间分组,住院时间在3d ~ 5d内为A组,住院时间为超过5d者为B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期间的临床指标变化及危险因素予以回顾性分析.结果:A组的心率、APACHEⅡ、乳酸水平均显著低于B组,其平均动脉压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其DIC发生率显著(2.94%)低于B组(29.41%).结果显示,APACHEⅡ、乳酸水平、平均动脉压、DIC发生率可作为ICU重症感染患者治疗时间的主要危险因素,其中APACHEⅡ、乳酸水平、DIC发生率与其呈正相关,平均动脉压与其呈负相关.结论:通过对ICU重症感染患者在不同治疗时间段的危险因素进行有效分析,通过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来缩短ICU患者的临床治疗时间,对改善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田威威 刊期: 2018年第34期
目的:探讨依匹斯汀片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美能)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间来我院诊治的慢性荨麻疹患者6000例,随机平均分为三组,分别给予依匹斯汀片治疗(A组),复方甘草酸苷片(美能)治疗(B组),依匹斯汀片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美能)治疗(C组),疗程均为4周,对各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根据疗效评价标准,治疗总有效率A组为69.5%、B组为73.7%、C组为94.7%;治疗期间A组169例、B组173例、C组102例患者出现轻度嗜睡、头晕症状,均可耐受;治愈者停药后15天内复发A组67例、B组72例、C组0例.结论:依匹斯汀片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美能)治疗慢性荨麻疹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晶晶;李燕 刊期: 2018年第34期
目的:探讨乳腺小结节超微血流成像(SMI)特征与病理良恶性的相关性.方法:对乳腺小结节(大径≤1.0cm)进行超微血流成像检查,选取随访到确切病理结果的102个小结节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超微血流成像的血管形态分布特征与病理良恶性的相关性.结果:在SMI模式下,良性结节多表现为内部血管走行自然、粗细均匀、分布均匀,部分结节周边见环绕型血管;恶性结节常表现为内部血管走行不规则,粗大扭曲,分布不均匀,周边可见毛刺样、放射状血管及穿支血管;恶性组的结节内血管形态增粗扭曲、结节内血管分布不均匀、结节周围血管形态毛刺状、放射状的比例均较良性组明显要高(P<0.05),同时,良性组中SMI检出的血管数明显少于恶性组(P<0.05).结论:乳腺小结节超微血流成像特征与病理良恶性有一定的相关性,参照乳腺小结节血管形态分布特征,有助于提高早期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能力.
作者:许松 刊期: 2018年第34期
目的:研究硫酸镁、可必特联合低分子肝素雾化治疗儿童重度哮喘合并高粘滞血症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硫酸镁、可必特联合低分子肝素雾化治疗重度哮喘合并高粘滞血症儿童,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治疗前后肺功能、血氧饱和度(Sa02)和血液粘滞度(全血粘度高切(H-sbv)、全血粘度低切(L-sbv)、血浆粘度(PV)、纤维蛋白原(Fib)、红细胞压积(HCT)和红细胞沉降率(ESR))的差异.结果:本组60例重度哮喘合并高粘滞血症儿童硫酸镁、可必特和低分子肝素雾化吸入治疗有效率为96.7%.治疗气急、哮喘和哮鸣音完全缓解时间分别为1.1±0.3h、1.3±0.2h和1.4±0.4h.治疗后的PEF、FEV1和Sa02均显著高于治疗前,而H-sbv、L-sbv、PV、Fib、HCT、ESR和P1t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硫酸镁、可必特联合低分子肝素雾化治疗儿童重度哮喘合并高粘滞血症疗效佳且不良反应少,可显著改善患者血液高粘滞状态.
作者:赵慧;陈苓;王卉 刊期: 2018年第34期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SHS(肩-手综合征)采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分期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9月-2018年7月,于我院针灸康复医学科门诊的脑卒中后SHS患者中选取14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单独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传统医学针刺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8.6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97%,两组间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x2=18.7714,P<0.05.结论:脑卒中后SHS采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分期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夏兆新 刊期: 2018年第34期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常见的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以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或)大便性状改变为主要临床表现.中国人群IBS总患病率为6.5%,且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8.1%比6.8%).IBS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尚没有一种病因和发病机制可以解释IBS的所有临床表现.多项研究证实其可能与遗传、性别、内脏高敏性、脑肠肽、感染、饮食和精神心理因素等有关.本文就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的新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包玲珊;余颖聪 刊期: 2018年第34期
美国研究人员前破解了一个抗病毒基因的工作原理,发现它能促进生成一种抑制病毒增殖的物质,在此基础上可望开发出高效、低毒的广谱抗病毒药物.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拥有一个名为RSAD2的基因,它编码的蛋白质能抑制多种病毒复制,但此前人们一直不清楚这种蛋白质具体如何发挥作用.
作者: 刊期: 2018年第34期
目的:对加味异功散治疗小儿厌食症进行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5月在我院诊治的厌食症患儿5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加味异功散口服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儿完成治疗,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1% (25/26),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4.6% (22/26)相比,观察组有效率明显更优(P<0.05).结论:加味异功散治疗小儿厌食症较单独使用中成药效果较好.
作者:杨菁华;杨淑娟;孙健 刊期: 2018年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