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苏赣
笔者近年来运用针刺疗法治疗脏躁20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李会文 刊期: 2001年第10期
喉喑,相当于现代医学之慢性喉炎.笔者1998~2000年间采用隔蒜泥敷贴鱼际穴,辅以耳穴贴压治疗26例惧针患者,获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金平林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温通针法预防大鼠应激性胃粘膜损伤的作用.方法:选健康Wistar大鼠80只,分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热补针法组、捻转补法组.以血清及胃粘膜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浆及胃粘膜组织丙二醛(MDA)的含量、粘膜损伤指数为效应指标.结果:针刺可明显地提高血清及胃粘膜组织SOD的含量,降低血浆及胃粘膜组织MDA的含量,减轻胃粘膜损伤程度;且温通针法优于捻补针法,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
作者:吴学飞;郑俊江;郭永明;刘喆;郑魁山 刊期: 2001年第10期
治法:取听会、翳风2穴,局部常规消毒,用5 ml一次性注射针灸针,抽取当归注射液1 ml,296利多卡因1 ml垂直剌入患侧的听会穴或翳风穴,局感麻、胀、重后回抽无血,再将药液缓缓注入穴位,两穴隔日交替注射.
作者:陈兴岷 刊期: 2001年第10期
方法:采用循膀胱经走罐协调阴阳气血、醒脑开窍,并配合肾经涌泉至太溪推按.结果:治疗98例,治愈39例,占39.8%;显效48例,占49.0%.提示本法有较显著治疗效果.
作者:何玲娜;蒋振亚;朱蔓佳 刊期: 2001年第10期
方法:穴取太阳、耳尖.单眼感染取患侧穴位,双眼感染取双侧穴位.操作:患者坐位,常规消毒,右手持三棱针在选定的穴位上快速点刺后,用手挤压放血,待挤出之血由暗红变淡时,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止血.每日治疗1次.
作者:邓青 刊期: 2001年第10期
上肢麻木是指一侧或两侧上肢麻木、酸胀,多见于农村中年体力劳动者,女性多于男性.患者常于白天过度劳累或受凉后,于夜间休息时出现上肢麻木,甚至有时在睡梦中被麻醒.笔者近4年来用此法治疗该病62例,疗效肯定,现总结如下.
作者:高向明 刊期: 2001年第10期
骨盆出口综合征是指坐骨神经经过盆腔出口时受到刺激或压迫所产生的症状群,又称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狭窄综合征,是针灸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属中医的痹症范围.笔者近5年来选用傍针刺法治疗32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郭尧杰;江细谜 刊期: 2001年第10期
治疗效果是检验一种治疗手段价值的唯一标准,更是中医针灸学发展的根本动力.纵观古今针灸名家均视<内经>、<甲乙>等针灸经典著作为针灸神效的源头活水.笔者作为一名刚从学校毕业的针灸医生,对此亦有体会,举例如下.
作者:刘成华;郑丽慧 刊期: 2001年第10期
1一般资料本组32例全部是门诊病例,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小19岁,大53岁;病程短4个月,长3年.
作者:李占勋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拔罐疗法对人体局部血红蛋白的改变及变化规律.方法:采用现代物理学的光谱技术,以人体皮肤局部血红蛋白变化作为定性和定量指标.结果:拔罐能够使局部组织的血氧状态发生改变,主要是氧合血红蛋白和脱氧血红蛋白的明显增加,并呈现动态变化,即上升到一定高度后较平稳地维持,启罐后有所下降,但仍然维持在一定高度的曲线变化.并且,氧合血红蛋白及脱氧血红蛋白二者关系密切,氧合血红蛋白增加量大大高于脱氧血红蛋白.结论:拔罐使局部组织处于高供氧低消耗状态,其对局部组织的作用是良性的,极其有利于新陈代谢的改善.
作者:张莉;唐丽亭;仝小林;贾洪;张志远;酒谷薰 刊期: 2001年第10期
吞咽障碍属祖国医学噎膈范畴,此病以吞咽困难或吞咽功能完全丧失为主要临床指征,它涉及食道炎、吞咽肌麻痹症、食道痉挛症、食道官能症、贲门失弛缓症等病症.
作者:赵长泉;张月峰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目的:对电针治疗老年急迫性尿失禁进行系统临床和尿流动力学评价.结果:电针组近期治愈率35.0%,有效率45.0%,远期治愈率36.4%,有效率40.9%,疗效与病程长短无关;对照组分别为2.5%和35.0%,远期总有效率仅33.3%;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P<0.05).尿流动力学评价也显示出类似结果(P<0.05).结论:电针可显著增加膀胱大容量、提高膀胱充盈初始感觉阈、降低膀胱大收缩压、抑制逼尿肌的无抑制性收缩,从而治疗尿失禁.
作者:刘志顺;刘保延;杨涛;叶永铭;赵宏;张维;刘军;刘元石;郭玉峰;李以松;黄漫;杨志强;龙书平;黄石玺 刊期: 2001年第10期
方法:取中渚、足三里2穴,交叉取穴,强刺激不留针,每日1次,7次为一疗程.此方适用肝热型和肾虚型所引起的耳鸣.
作者:刘峰 刊期: 2001年第10期
股四头肌腱末端病多见于跳远、跳高、三级跳远等运动项目运动员,多因在长期过多的踏跳练习中,股四头肌强烈收缩,反复牵拉肌腱而造成肌腱末端的慢性劳损.笔者自1996年以来,采用温针灸治疗本病1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秀珍 刊期: 2001年第10期
针灸与中药,虽然治病手段不一样,但同为改善机体的病理状态,以达到扶正祛邪康体的目的.目前医业界,有人对针灸治疗与中药治疗各持门户之见,甚至有互相诋毁之论.笔者认为,同道应能在针灸与方药的治疗上产生共鸣,促成互相弥补,有机结合.
作者:徐坤三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目的:将我国近年来电针百会穴对精神疾病的临床治疗及研究进行综述.方法:从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神经症、其他精神障碍及电针治疗机理的实验室研究等5个方面综述.结果:电针治疗抑郁症已被众多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所证实.治疗神经症、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障碍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结论:电针治疗是一种疗效好、无副作用、安全、经济、操作简便、受病人及家属欢迎的治疗精神疾病的新疗法.
作者:张中发;王军峰;杜贵平;赵学英;罗和春 刊期: 2001年第10期
方法:将68例胃术后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药物组.结果:针刺组有效率94.4%,药物组有效率78.1%,两组疗效比较,经Ridit分析,P<0.05,说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两组血象差异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前与治疗后1月两组血象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针刺组疗效优于药物组,针刺能够促进术后患者康复.
作者:杨城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麻痹性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温针灸组选取中极、关元、气海、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进行温针灸,两个对照组分别采用针刺上述穴位及膀胱体操治疗.统计3组疗效,同时对3组治疗后的膀胱残留尿进行比较.结果:温针灸组与两对照组的疗效之间的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温针灸治疗效果佳.
作者:解英 刊期: 2001年第10期
方法:治疗组98例针刺水突穴治疗,对照组46例口服镇脑宁胶囊治疗,重点观察其疼痛程度、发作频率及脑血流图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9%,对照组总有效率89.1%,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具有显著意义.结论:针刺水突穴治疗偏头痛,具有取穴少、临床治愈率高的优点,是治疗偏头痛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黄庆文;王瑞霞 刊期: 200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