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长泉;张月峰
方法:①取穴:听宫、听会、完骨、天柱.②药饼制法:将石菖蒲、郁金、半夏、冰片按2:2:1:1的比例称取,先将石菖蒲、郁金、半夏粉碎后过80目筛,取其细粉,再用研钵将称取好的冰片研细加入上述药粉合匀装瓶备用.然后将生姜挤压取汁与上述药粉合匀搅拌成硬膏状,制成直径4 cm,厚0.5 cm的药饼备用.再取优质艾叶弹成艾绒,取艾绒少许,
作者:马胜;杨颖;马军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目的:对电针治疗老年急迫性尿失禁进行系统临床和尿流动力学评价.结果:电针组近期治愈率35.0%,有效率45.0%,远期治愈率36.4%,有效率40.9%,疗效与病程长短无关;对照组分别为2.5%和35.0%,远期总有效率仅33.3%;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P<0.05).尿流动力学评价也显示出类似结果(P<0.05).结论:电针可显著增加膀胱大容量、提高膀胱充盈初始感觉阈、降低膀胱大收缩压、抑制逼尿肌的无抑制性收缩,从而治疗尿失禁.
作者:刘志顺;刘保延;杨涛;叶永铭;赵宏;张维;刘军;刘元石;郭玉峰;李以松;黄漫;杨志强;龙书平;黄石玺 刊期: 2001年第10期
治疗效果是检验一种治疗手段价值的唯一标准,更是中医针灸学发展的根本动力.纵观古今针灸名家均视<内经>、<甲乙>等针灸经典著作为针灸神效的源头活水.笔者作为一名刚从学校毕业的针灸医生,对此亦有体会,举例如下.
作者:刘成华;郑丽慧 刊期: 2001年第10期
骨盆出口综合征是指坐骨神经经过盆腔出口时受到刺激或压迫所产生的症状群,又称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狭窄综合征,是针灸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属中医的痹症范围.笔者近5年来选用傍针刺法治疗32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郭尧杰;江细谜 刊期: 2001年第10期
方法:穴取太阳、耳尖.单眼感染取患侧穴位,双眼感染取双侧穴位.操作:患者坐位,常规消毒,右手持三棱针在选定的穴位上快速点刺后,用手挤压放血,待挤出之血由暗红变淡时,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止血.每日治疗1次.
作者:邓青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拔罐疗法对人体局部血红蛋白的改变及变化规律.方法:采用现代物理学的光谱技术,以人体皮肤局部血红蛋白变化作为定性和定量指标.结果:拔罐能够使局部组织的血氧状态发生改变,主要是氧合血红蛋白和脱氧血红蛋白的明显增加,并呈现动态变化,即上升到一定高度后较平稳地维持,启罐后有所下降,但仍然维持在一定高度的曲线变化.并且,氧合血红蛋白及脱氧血红蛋白二者关系密切,氧合血红蛋白增加量大大高于脱氧血红蛋白.结论:拔罐使局部组织处于高供氧低消耗状态,其对局部组织的作用是良性的,极其有利于新陈代谢的改善.
作者:张莉;唐丽亭;仝小林;贾洪;张志远;酒谷薰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目的:将我国近年来电针百会穴对精神疾病的临床治疗及研究进行综述.方法:从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神经症、其他精神障碍及电针治疗机理的实验室研究等5个方面综述.结果:电针治疗抑郁症已被众多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所证实.治疗神经症、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障碍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结论:电针治疗是一种疗效好、无副作用、安全、经济、操作简便、受病人及家属欢迎的治疗精神疾病的新疗法.
作者:张中发;王军峰;杜贵平;赵学英;罗和春 刊期: 2001年第10期
上肢麻木是指一侧或两侧上肢麻木、酸胀,多见于农村中年体力劳动者,女性多于男性.患者常于白天过度劳累或受凉后,于夜间休息时出现上肢麻木,甚至有时在睡梦中被麻醒.笔者近4年来用此法治疗该病62例,疗效肯定,现总结如下.
作者:高向明 刊期: 2001年第10期
方法:将68例胃术后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药物组.结果:针刺组有效率94.4%,药物组有效率78.1%,两组疗效比较,经Ridit分析,P<0.05,说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两组血象差异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前与治疗后1月两组血象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针刺组疗效优于药物组,针刺能够促进术后患者康复.
作者:杨城 刊期: 2001年第10期
取穴:双侧耳尖、太阳、睛明、鱼腰穴.操作方法:耳尖穴常规消毒之后,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挤出1~3滴;双侧太阳、鱼腰穴,用28号1寸毫针直刺0.5寸;28号0.5寸毫针直刺睛明穴0.3寸,均行缓慢捻转手法,以有酸胀感为宜,每日1次,5天为一个疗程.
作者:范水全 刊期: 2001年第10期
方法:主穴取听宫、中渚.肝火旺者配太冲,痰火蕴结者配丰隆,外感风热者配合谷,脾虚者配足三里,肾虚者配太溪.操作:用5 ml一次性注射器配5号封闭针头,抽取VitB12注射液2 ml(0.5 mg),刺入穴位,待患者有针感后回抽无回血,于每穴推入0.5 ml药液.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休息1周后,进行第2疗程.
作者:王海燕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目的:探索尿石症无创伤性体外排石新技术.方法:86例尿石症随机分成两组,观察全息电针排石技术促排石作用(治疗组用全息电针排石技术加中药,对照组用中药)和镇痛作用(治疗组用全息电针排石技术,对照组用度冷丁).结果:治疗组总排石率62.50%,比对照组39.13%显著增高(P<0.05).治疗组肾结石排石率54.55%,比对照组12.50%显著增高(P<0.01).治疗组产生镇痛时间和镇痛持续时间分别为5.52±3.98分钟,3.92±1.58小时;对照组分别为5.17±3.81分钟,4.13±2.14小时,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均>0.05).结论:全息电针排石技术具有促排石作用和解痉镇痛作用.
作者:张勇;林靖;况技兵;胡薇薇;邓拥军;唐业宁 刊期: 2001年第10期
方法:采用循膀胱经走罐协调阴阳气血、醒脑开窍,并配合肾经涌泉至太溪推按.结果:治疗98例,治愈39例,占39.8%;显效48例,占49.0%.提示本法有较显著治疗效果.
作者:何玲娜;蒋振亚;朱蔓佳 刊期: 2001年第10期
方法:将寻常性痤疮随机分为耳压治疗组与外用必麦森对照组.结果:经2~4疗程治疗,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治疗半年后回访,治疗组的复发或加重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相比亦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耳穴贴压具有调节脏腑功能,调节内分泌,抑制过多的雄激素的作用,从根本上去除痤疮的发病机制,且经济、便捷、无副作用,明显优于外用药单纯治标的方法.
作者:刘炼 刊期: 2001年第10期
治法:用无菌5 ml注射器及51/2号针头,抽取维生素B11 ml(含50 ag)及维生素B12 1 ml(含0.5 mg).患者侧卧,患耳向上,取耳门、听宫、听会(均须张口取穴)、翳风四穴之一,局部常规消毒后,针头刺入2 cmi,有酸、麻、胀、重针感且无回血后,将药液缓缓注入.每日1次,每次取上述四穴之一,轮流注射,16天为1疗程.双耳鸣者,可双耳同时注射.
作者:厉金诸 刊期: 2001年第10期
1一般资料本组32例全部是门诊病例,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小19岁,大53岁;病程短4个月,长3年.
作者:李占勋 刊期: 2001年第10期
方法:治疗组98例针刺水突穴治疗,对照组46例口服镇脑宁胶囊治疗,重点观察其疼痛程度、发作频率及脑血流图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9%,对照组总有效率89.1%,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具有显著意义.结论:针刺水突穴治疗偏头痛,具有取穴少、临床治愈率高的优点,是治疗偏头痛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黄庆文;王瑞霞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笔者近年来运用针刺疗法治疗脏躁20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李会文 刊期: 2001年第10期
治法:令患者正坐位,在患者耳郭背部找出明显的紫红色小络脉,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在小络脉上分段点刺出血,患左取左,患右取右,双眼都患病取双侧.每日治疗1次.
作者:陈苏赣 刊期: 2001年第10期
取穴:患侧太阳穴,耳穴取目1、目2.操作:患者取侧卧位,太阳穴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快速直刺0.3寸左右退出,挤压出鲜血3~5滴,用消毒干棉球擦拭干净,隔日行放血疗法1次.同时在耳穴的目1、目2常规消毒,用王不留行籽贴压,而后用力由轻到重按压,使患者产生酸胀痛感为佳,每日按压3~5次,每次5分钟.隔日换贴1次,治疗期间不用氧氟沙星等滴眼液治疗.
作者:陈建波;宗凤义;韩娜;刘敏 刊期: 200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