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隔药饼灸治疗耳鸣

马胜;杨颖;马军

关键词:隔药饼灸, 治疗, 石菖蒲, 郁金, 药粉, 冰片, 半夏, 艾绒, 装瓶, 直径, 研钵, 细粉, 生姜, 取穴, 搅拌, 膏状, 粉碎, 方法, 艾叶
摘要:方法:①取穴:听宫、听会、完骨、天柱.②药饼制法:将石菖蒲、郁金、半夏、冰片按2:2:1:1的比例称取,先将石菖蒲、郁金、半夏粉碎后过80目筛,取其细粉,再用研钵将称取好的冰片研细加入上述药粉合匀装瓶备用.然后将生姜挤压取汁与上述药粉合匀搅拌成硬膏状,制成直径4 cm,厚0.5 cm的药饼备用.再取优质艾叶弹成艾绒,取艾绒少许,
中国针灸杂志相关文献
  • 头针为主治疗急性脑梗塞近期疗效对比观察

    方法:治疗组66例采用穴位皮内注射结合头皮电针治疗急性脑梗塞,对照组62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结果: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说明前者疗效优于后者.

    作者:陈有国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隔药饼灸治疗耳鸣

    方法:①取穴:听宫、听会、完骨、天柱.②药饼制法:将石菖蒲、郁金、半夏、冰片按2:2:1:1的比例称取,先将石菖蒲、郁金、半夏粉碎后过80目筛,取其细粉,再用研钵将称取好的冰片研细加入上述药粉合匀装瓶备用.然后将生姜挤压取汁与上述药粉合匀搅拌成硬膏状,制成直径4 cm,厚0.5 cm的药饼备用.再取优质艾叶弹成艾绒,取艾绒少许,

    作者:马胜;杨颖;马军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温针灸治疗宫颈癌术后膀胱麻痹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麻痹性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温针灸组选取中极、关元、气海、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进行温针灸,两个对照组分别采用针刺上述穴位及膀胱体操治疗.统计3组疗效,同时对3组治疗后的膀胱残留尿进行比较.结果:温针灸组与两对照组的疗效之间的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温针灸治疗效果佳.

    作者:解英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内经》临床治验举隅

    治疗效果是检验一种治疗手段价值的唯一标准,更是中医针灸学发展的根本动力.纵观古今针灸名家均视<内经>、<甲乙>等针灸经典著作为针灸神效的源头活水.笔者作为一名刚从学校毕业的针灸医生,对此亦有体会,举例如下.

    作者:刘成华;郑丽慧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日本银针浅刺轻针法介绍

    阐释了日本银针浅刺轻针法的诊疗特点及其建立在<内经>、<难经>上的理论基础.该法通过切尺部、三脘部、水分部、项背腰胁部、寸口脉等部位获取信息,综合分析作出诊断;以健脏助病脏为其基本治则,施针则用银质毫针浅刺轻针腧穴.此诊疗法目前在国内尚较少应用.

    作者:王美卿;朱江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针刺治疗脏躁20例

    笔者近年来运用针刺疗法治疗脏躁20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李会文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全息电针排石技术治疗尿石症疗效观察

    目的:探索尿石症无创伤性体外排石新技术.方法:86例尿石症随机分成两组,观察全息电针排石技术促排石作用(治疗组用全息电针排石技术加中药,对照组用中药)和镇痛作用(治疗组用全息电针排石技术,对照组用度冷丁).结果:治疗组总排石率62.50%,比对照组39.13%显著增高(P<0.05).治疗组肾结石排石率54.55%,比对照组12.50%显著增高(P<0.01).治疗组产生镇痛时间和镇痛持续时间分别为5.52±3.98分钟,3.92±1.58小时;对照组分别为5.17±3.81分钟,4.13±2.14小时,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均>0.05).结论:全息电针排石技术具有促排石作用和解痉镇痛作用.

    作者:张勇;林靖;况技兵;胡薇薇;邓拥军;唐业宁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耳穴贴压治疗寻常性痤疮的临床观察

    方法:将寻常性痤疮随机分为耳压治疗组与外用必麦森对照组.结果:经2~4疗程治疗,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治疗半年后回访,治疗组的复发或加重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相比亦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耳穴贴压具有调节脏腑功能,调节内分泌,抑制过多的雄激素的作用,从根本上去除痤疮的发病机制,且经济、便捷、无副作用,明显优于外用药单纯治标的方法.

    作者:刘炼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傍针刺治疗骨盆出口综合征临床研究

    骨盆出口综合征是指坐骨神经经过盆腔出口时受到刺激或压迫所产生的症状群,又称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狭窄综合征,是针灸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属中医的痹症范围.笔者近5年来选用傍针刺法治疗32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郭尧杰;江细谜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开窍降逆针刺治疗吞咽障碍13例

    吞咽障碍属祖国医学噎膈范畴,此病以吞咽困难或吞咽功能完全丧失为主要临床指征,它涉及食道炎、吞咽肌麻痹症、食道痉挛症、食道官能症、贲门失弛缓症等病症.

    作者:赵长泉;张月峰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穴位注射治疗单纯性耳鸣

    治法:取听会、翳风2穴,局部常规消毒,用5 ml一次性注射针灸针,抽取当归注射液1 ml,296利多卡因1 ml垂直剌入患侧的听会穴或翳风穴,局感麻、胀、重后回抽无血,再将药液缓缓注入穴位,两穴隔日交替注射.

    作者:陈兴岷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拔罐疗法对人体局部血红蛋白的影响及分析

    目的:观察拔罐疗法对人体局部血红蛋白的改变及变化规律.方法:采用现代物理学的光谱技术,以人体皮肤局部血红蛋白变化作为定性和定量指标.结果:拔罐能够使局部组织的血氧状态发生改变,主要是氧合血红蛋白和脱氧血红蛋白的明显增加,并呈现动态变化,即上升到一定高度后较平稳地维持,启罐后有所下降,但仍然维持在一定高度的曲线变化.并且,氧合血红蛋白及脱氧血红蛋白二者关系密切,氧合血红蛋白增加量大大高于脱氧血红蛋白.结论:拔罐使局部组织处于高供氧低消耗状态,其对局部组织的作用是良性的,极其有利于新陈代谢的改善.

    作者:张莉;唐丽亭;仝小林;贾洪;张志远;酒谷薰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针刺治疗嗅觉麻痹32例

    1一般资料本组32例全部是门诊病例,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小19岁,大53岁;病程短4个月,长3年.

    作者:李占勋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悬火法拔罐介绍

    悬火法拔罐是将特制的螺旋型悬火架置于罐内,把浸上适量酒精(以不滴为度)的棉球穿卡在悬火架的小环上,点燃后扣在欲拔部位上,即可将罐吸住,见图1.可以在平面、立面施拔,不受体位限制,尤其适合自拔可以够到的颈、肩、背、腰、臀等部位;棉球固定在悬火架中心燃烧,无跌落烧烫肌肤之虞;棉球在罐内燃烧,不仅在扣罐前通过燃烧罐内氧气和温升使罐内空气体积膨胀挤出罐内部分气体,而且在罐口接触皮肤后,棉球仍可燃烧,使罐内剩余空气中的氧气燃尽.

    作者:张玉国;王维兵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温通针法预防大鼠应激性胃粘膜损伤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温通针法预防大鼠应激性胃粘膜损伤的作用.方法:选健康Wistar大鼠80只,分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热补针法组、捻转补法组.以血清及胃粘膜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浆及胃粘膜组织丙二醛(MDA)的含量、粘膜损伤指数为效应指标.结果:针刺可明显地提高血清及胃粘膜组织SOD的含量,降低血浆及胃粘膜组织MDA的含量,减轻胃粘膜损伤程度;且温通针法优于捻补针法,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

    作者:吴学飞;郑俊江;郭永明;刘喆;郑魁山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性耳鸣

    方法:主穴取听宫、中渚.肝火旺者配太冲,痰火蕴结者配丰隆,外感风热者配合谷,脾虚者配足三里,肾虚者配太溪.操作:用5 ml一次性注射器配5号封闭针头,抽取VitB12注射液2 ml(0.5 mg),刺入穴位,待患者有针感后回抽无回血,于每穴推入0.5 ml药液.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休息1周后,进行第2疗程.

    作者:王海燕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耳穴贴压与太阳穴放血治疗急性结膜炎

    取穴:患侧太阳穴,耳穴取目1、目2.操作:患者取侧卧位,太阳穴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快速直刺0.3寸左右退出,挤压出鲜血3~5滴,用消毒干棉球擦拭干净,隔日行放血疗法1次.同时在耳穴的目1、目2常规消毒,用王不留行籽贴压,而后用力由轻到重按压,使患者产生酸胀痛感为佳,每日按压3~5次,每次5分钟.隔日换贴1次,治疗期间不用氧氟沙星等滴眼液治疗.

    作者:陈建波;宗凤义;韩娜;刘敏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温针灸治疗股四头肌腱末端病16例

    股四头肌腱末端病多见于跳远、跳高、三级跳远等运动项目运动员,多因在长期过多的踏跳练习中,股四头肌强烈收缩,反复牵拉肌腱而造成肌腱末端的慢性劳损.笔者自1996年以来,采用温针灸治疗本病1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秀珍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略谈针灸与方药在治疗中的内涵联系

    针灸与中药,虽然治病手段不一样,但同为改善机体的病理状态,以达到扶正祛邪康体的目的.目前医业界,有人对针灸治疗与中药治疗各持门户之见,甚至有互相诋毁之论.笔者认为,同道应能在针灸与方药的治疗上产生共鸣,促成互相弥补,有机结合.

    作者:徐坤三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太阳、耳尖放血治疗急性结膜炎

    方法:穴取太阳、耳尖.单眼感染取患侧穴位,双眼感染取双侧穴位.操作:患者坐位,常规消毒,右手持三棱针在选定的穴位上快速点刺后,用手挤压放血,待挤出之血由暗红变淡时,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止血.每日治疗1次.

    作者:邓青 刊期: 2001年第10期

中国针灸杂志

中国针灸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针灸学会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