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燕
取穴:双侧耳尖、太阳、睛明、鱼腰穴.操作方法:耳尖穴常规消毒之后,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挤出1~3滴;双侧太阳、鱼腰穴,用28号1寸毫针直刺0.5寸;28号0.5寸毫针直刺睛明穴0.3寸,均行缓慢捻转手法,以有酸胀感为宜,每日1次,5天为一个疗程.
作者:范水全 刊期: 2001年第10期
方法:治疗组98例针刺水突穴治疗,对照组46例口服镇脑宁胶囊治疗,重点观察其疼痛程度、发作频率及脑血流图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9%,对照组总有效率89.1%,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具有显著意义.结论:针刺水突穴治疗偏头痛,具有取穴少、临床治愈率高的优点,是治疗偏头痛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黄庆文;王瑞霞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目的:探索尿石症无创伤性体外排石新技术.方法:86例尿石症随机分成两组,观察全息电针排石技术促排石作用(治疗组用全息电针排石技术加中药,对照组用中药)和镇痛作用(治疗组用全息电针排石技术,对照组用度冷丁).结果:治疗组总排石率62.50%,比对照组39.13%显著增高(P<0.05).治疗组肾结石排石率54.55%,比对照组12.50%显著增高(P<0.01).治疗组产生镇痛时间和镇痛持续时间分别为5.52±3.98分钟,3.92±1.58小时;对照组分别为5.17±3.81分钟,4.13±2.14小时,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均>0.05).结论:全息电针排石技术具有促排石作用和解痉镇痛作用.
作者:张勇;林靖;况技兵;胡薇薇;邓拥军;唐业宁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目的:将我国近年来电针百会穴对精神疾病的临床治疗及研究进行综述.方法:从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神经症、其他精神障碍及电针治疗机理的实验室研究等5个方面综述.结果:电针治疗抑郁症已被众多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所证实.治疗神经症、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障碍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结论:电针治疗是一种疗效好、无副作用、安全、经济、操作简便、受病人及家属欢迎的治疗精神疾病的新疗法.
作者:张中发;王军峰;杜贵平;赵学英;罗和春 刊期: 2001年第10期
方法:①取穴:听宫、听会、完骨、天柱.②药饼制法:将石菖蒲、郁金、半夏、冰片按2:2:1:1的比例称取,先将石菖蒲、郁金、半夏粉碎后过80目筛,取其细粉,再用研钵将称取好的冰片研细加入上述药粉合匀装瓶备用.然后将生姜挤压取汁与上述药粉合匀搅拌成硬膏状,制成直径4 cm,厚0.5 cm的药饼备用.再取优质艾叶弹成艾绒,取艾绒少许,
作者:马胜;杨颖;马军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温通针法预防大鼠应激性胃粘膜损伤的作用.方法:选健康Wistar大鼠80只,分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热补针法组、捻转补法组.以血清及胃粘膜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浆及胃粘膜组织丙二醛(MDA)的含量、粘膜损伤指数为效应指标.结果:针刺可明显地提高血清及胃粘膜组织SOD的含量,降低血浆及胃粘膜组织MDA的含量,减轻胃粘膜损伤程度;且温通针法优于捻补针法,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
作者:吴学飞;郑俊江;郭永明;刘喆;郑魁山 刊期: 2001年第10期
取穴:患侧太阳穴,耳穴取目1、目2.操作:患者取侧卧位,太阳穴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快速直刺0.3寸左右退出,挤压出鲜血3~5滴,用消毒干棉球擦拭干净,隔日行放血疗法1次.同时在耳穴的目1、目2常规消毒,用王不留行籽贴压,而后用力由轻到重按压,使患者产生酸胀痛感为佳,每日按压3~5次,每次5分钟.隔日换贴1次,治疗期间不用氧氟沙星等滴眼液治疗.
作者:陈建波;宗凤义;韩娜;刘敏 刊期: 2001年第10期
方法:穴取太阳、耳尖.单眼感染取患侧穴位,双眼感染取双侧穴位.操作:患者坐位,常规消毒,右手持三棱针在选定的穴位上快速点刺后,用手挤压放血,待挤出之血由暗红变淡时,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止血.每日治疗1次.
作者:邓青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麻痹性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温针灸组选取中极、关元、气海、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进行温针灸,两个对照组分别采用针刺上述穴位及膀胱体操治疗.统计3组疗效,同时对3组治疗后的膀胱残留尿进行比较.结果:温针灸组与两对照组的疗效之间的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温针灸治疗效果佳.
作者:解英 刊期: 2001年第10期
方法:主穴取听宫、中渚.肝火旺者配太冲,痰火蕴结者配丰隆,外感风热者配合谷,脾虚者配足三里,肾虚者配太溪.操作:用5 ml一次性注射器配5号封闭针头,抽取VitB12注射液2 ml(0.5 mg),刺入穴位,待患者有针感后回抽无回血,于每穴推入0.5 ml药液.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休息1周后,进行第2疗程.
作者:王海燕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目的:为探讨留针时间长短对疗效的影响,以探求针剌的佳时间参数.方法:将272例踝关节软组织损伤患者随机分为5组:留针5分钟组,20分钟组,30分钟组,40分钟组,60分钟组.结果:在急性损伤中,以留针30分钟疗效佳(P<0.01);慢性损伤中,以留针60分钟疗效佳(P<0.01);急性损伤疗效明显优于慢性损伤.
作者:许云祥;陈贵珍 刊期: 2001年第10期
针灸与中药,虽然治病手段不一样,但同为改善机体的病理状态,以达到扶正祛邪康体的目的.目前医业界,有人对针灸治疗与中药治疗各持门户之见,甚至有互相诋毁之论.笔者认为,同道应能在针灸与方药的治疗上产生共鸣,促成互相弥补,有机结合.
作者:徐坤三 刊期: 2001年第10期
吞咽障碍属祖国医学噎膈范畴,此病以吞咽困难或吞咽功能完全丧失为主要临床指征,它涉及食道炎、吞咽肌麻痹症、食道痉挛症、食道官能症、贲门失弛缓症等病症.
作者:赵长泉;张月峰 刊期: 2001年第10期
悬火法拔罐是将特制的螺旋型悬火架置于罐内,把浸上适量酒精(以不滴为度)的棉球穿卡在悬火架的小环上,点燃后扣在欲拔部位上,即可将罐吸住,见图1.可以在平面、立面施拔,不受体位限制,尤其适合自拔可以够到的颈、肩、背、腰、臀等部位;棉球固定在悬火架中心燃烧,无跌落烧烫肌肤之虞;棉球在罐内燃烧,不仅在扣罐前通过燃烧罐内氧气和温升使罐内空气体积膨胀挤出罐内部分气体,而且在罐口接触皮肤后,棉球仍可燃烧,使罐内剩余空气中的氧气燃尽.
作者:张玉国;王维兵 刊期: 2001年第10期
骨盆出口综合征是指坐骨神经经过盆腔出口时受到刺激或压迫所产生的症状群,又称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狭窄综合征,是针灸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属中医的痹症范围.笔者近5年来选用傍针刺法治疗32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郭尧杰;江细谜 刊期: 2001年第10期
治法:令患者正坐位,在患者耳郭背部找出明显的紫红色小络脉,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在小络脉上分段点刺出血,患左取左,患右取右,双眼都患病取双侧.每日治疗1次.
作者:陈苏赣 刊期: 2001年第10期
治疗效果是检验一种治疗手段价值的唯一标准,更是中医针灸学发展的根本动力.纵观古今针灸名家均视<内经>、<甲乙>等针灸经典著作为针灸神效的源头活水.笔者作为一名刚从学校毕业的针灸医生,对此亦有体会,举例如下.
作者:刘成华;郑丽慧 刊期: 2001年第10期
喉喑,相当于现代医学之慢性喉炎.笔者1998~2000年间采用隔蒜泥敷贴鱼际穴,辅以耳穴贴压治疗26例惧针患者,获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金平林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目的:对电针治疗老年急迫性尿失禁进行系统临床和尿流动力学评价.结果:电针组近期治愈率35.0%,有效率45.0%,远期治愈率36.4%,有效率40.9%,疗效与病程长短无关;对照组分别为2.5%和35.0%,远期总有效率仅33.3%;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P<0.05).尿流动力学评价也显示出类似结果(P<0.05).结论:电针可显著增加膀胱大容量、提高膀胱充盈初始感觉阈、降低膀胱大收缩压、抑制逼尿肌的无抑制性收缩,从而治疗尿失禁.
作者:刘志顺;刘保延;杨涛;叶永铭;赵宏;张维;刘军;刘元石;郭玉峰;李以松;黄漫;杨志强;龙书平;黄石玺 刊期: 2001年第10期
方法:将16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0例,对照组40例,经治疗60天后,分别对意识状态、运动缺损程度、语言进行观察对照.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8.3%,对照组85.0%,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疗法对肢体肌力恢复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该疗法是降低中风致残率,提高治愈率的有效方法.
作者:刘群霞;张中成;张怀亮 刊期: 200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