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艾滋病合并结核患者的临床生物学行为与T细胞亚群的相关性探讨

刘惜年;张仁芳

关键词:艾滋病, 合并结核, 患者, 临床生物学行为, 细胞亚群,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免疫功能缺陷, 机会性感染, 核活动, 病死率, 致死, 文献, 机体
摘要:结核是艾滋病患者常见的一种机会性感染,也是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文献报道其病死率达30%~50%[1].机体免疫功能缺陷是导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结核活动的主要因素之一.
上海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肺功能测定的临床应用》学习班通知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经尿道接触式激光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长期疗效

    激光前列腺切除术(transurethral laser prostatectomy, TULP)是近十余年发展起来的腔内治疗技术,其中接触式TULP因其出血少、安全性高,且与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有同等的近期疗效[1,2],目前已受到泌尿外科界的重视.

    作者:丁满棠;唐涌志;林之枫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显微喉镜下二氧化碳激光治疗声带白斑临床疗效初步分析

    目的探讨显微喉镜下二氧化碳(CO2)激光治疗声带白斑的临床疗效.方法 65例声带白斑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A组33例患者在显微喉镜下行CO2激光手术,B组32例患者在显微喉镜下行单纯手术.术前及术后进行嗓音参数对比分析.所有患者随访1~4年.结果 A、B两组总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100.0%和87.5%(28/32例),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术前及术后嗓音参数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定期随访,A组复发3例,复发率为9.1%,再行CO2激光手术后无复发;B组复发8例,复发率为25.0%.结论 CO2激光是治疗声带白斑的可靠技术, 其疗效显著、安全系数高、术后反应轻微,是一种较好的微创手术方式.

    作者:朱小平;姜辉;徐林根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相关性痴呆一例

    患者男,28岁.因头昏、记忆力减退6个月加重伴行走不稳1个月,于2004年10月14日入院.患者2004年4月无诱因出现头昏伴记忆力减退.头昏呈阵发性,无视物旋转、耳鸣、恶心和呕吐等伴随症状.

    作者:王文昭;赵瑛;仓世文;赵忠新;邵福源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顿服负荷量普罗帕酮引起窦性静止一例

    患者男,50岁.阵发性心房纤颤1年,有糖尿病史,无明确高血压病、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病史.因心房纤颤发作9 h入院.体检:体重65 kg,心率120次/min,于发病10 h后予普罗帕酮450 mg顿服.

    作者:王大英;陈万春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静脉应用胺碘酮转复持续性心房纤颤

    心房纤颤是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发生率日趋上升,其与增加脑卒中及充血性心力衰竭相关,使患者生存率下降.心房纤颤的治疗是当前心律失常中较为薄弱的环节,对待持续性室率较快的心房纤颤,在无禁忌证时转复为窦性心律为其理想终点[1].

    作者:陈金梅;蒋金全;曹琳;陈雷旻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转化生长因子-β及其受体在人类肾细胞癌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TGF)-β及其受体(TGF-βR)的表达与肾细胞癌(RCC)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表达丰度定量法检测肾细胞癌组织和正常对照组中TGF-β1~3、TGF-βRⅠ~Ⅲ的mRNA表达.结果 RCC组TGF-β1~3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5),而TGF-β1更为显著;RCC组的TGF-βRⅡ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0.005);而TGF-βRⅠ、Ⅲ的表达水平略高于正常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RCC组织中TGF-β的表达较正常肾组织高,而TβRⅡ的表达则明显低于正常肾组织,由此降低癌细胞对TGF-β的敏感性,减弱TGF-β抑制肾癌细胞增殖的作用,对TGF-β、TβRⅡ表达水平的检测有助于RCC的诊断和预后判断;TβRⅠ、Ⅲ的表达水平可能与RCC无明显关系.

    作者:巴建明;朱开元;李慧云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小腿交腿筋膜蒂皮瓣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应用交腿逆行筋膜蒂皮瓣转移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从对侧小腿转移逆行筋膜蒂皮瓣修复7例患者小腿中下段及踝、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结果术后所有转移的皮瓣血运良好,3~4周(平均3.2周)后断蒂,转移皮瓣全部存活,平均随访6个月,疗效满意.结论交腿逆行筋膜蒂皮瓣转移术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手术风险小、修复效果好的优点,是修复小腿和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作者:赵劲民;苏伟;花奇凯;沙轲;杨志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肩关节半关节置换治疗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

    目的探讨半肩关节置换治疗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手术适应证、手术要点以及假体的选择.方法选择8例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行半肩关节置换治疗的患者,平均年龄为50.4岁,应用改良的半关节成形术评分系统(SSMH)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平均随访13.4个月,7例无疼痛,1例轻微疼痛;肩关节平均外展100°(90°~110°),前屈95°(80°~100°),外旋35°(30°~40°),内旋65°(60°~70°).SSMH评分平均为26.9分(24~29分).7例患者对治疗效果表示满意.结论半肩关节置换是一种治疗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有效方法,成功与否取决于患者和假体的正确选择、精细的手术操作和完善的功能锻炼.

    作者:杨述华;梁袁昕;李进;杨操;许伟华;叶哲伟;傅德皓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大肠癌中肥大细胞亚型的改变

    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中肥大细胞(MC)亚型的变化及其浸润程度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60例大肠癌根治术手术标本的MC进行检测,并探讨MC亚型MCTC和MCT与大肠癌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生存率之间的关系.结果①大肠癌组织的MCTC和MCT数量较正常组织均明显增加(P<0.05),但大肠癌组织与正常组织MCTC与MCT之间比例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MCTC和MCT高计数组的肿瘤浸润深度(P<0.01)、癌淋巴结转移发生率(P<0.05)及肿瘤远处转移发生率(P<0.05)均明显低于低计数组;③MCTC和MCT高计数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65.5%和59.3%,均明显高于低计数组的25.8%和33.3%(P<0.01).结论大肠癌组织中MC亚型构成比的变化不明显,但其数量明显增加;MC浸润的数量与大肠癌的生物学行为有关,对大肠癌患者预后评估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作者:范彦;谭诗云;罗和生;沈志祥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中国大陆地区克罗恩病肠外表现的汇总分析

    目的了解我国大陆地区克罗恩病(CD)的临床特征,尤其是肠外表现及其合并症与并发症,为临床医师快速准确地诊断本病提供重要线索.方法对我国近50年来报道的CD文献资料通过计算机CBM与文献追溯检索,对符合文献入选标准的63篇文献有关病变部位及误诊情况的数据进行摘录、登记、统计分析.结果自1950年以来分布我国大陆东西南北中共23个省市60余所医院报道的1895例CD病例中的1644例进行分析,男934例,女666例(有44例未进行性别描述),男∶女=1.4∶1.发病年龄1~84岁,发病高峰为20~50岁的中青年,平均年龄为(38.2±7.2)岁.全身表现及其合并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均较高.结论由于CD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可同时累及多个系统,病变侵犯胃肠道任一部位,极易导致误诊,给临床诊断带来困难,必须加深对其的认识.

    作者:张红;王珍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中共中央国务院函贺中华医学会90华诞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改良无张力尿道悬吊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

    目的探讨改良无张力尿道悬吊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尿道悬吊带,改进其固定方法和部位,自2003年7月至2004年3月治疗女性SUI患者24例. 结果 24例患者术后尿失禁症状均得到控制,随访1~7个月无一例再发生尿失禁. 结论改良经阴道无张力尿道悬吊术治疗女性SUI的疗效确切,具有费用低、创伤小及不损伤膀胱等优点.

    作者:姚晓岚;成佳景;吴逸;樊伯珍;童晓文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杂志开设2005年度函授继续医学教育的通知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的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患者的外科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 年1月至2004 年10月,金山医院和解放军149医院共对12例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为充分游离残胃,连同脾脏、胰尾一并移入左胸腔,行食管-残胃吻合术.主动脉弓上吻合4 例,主动脉弓下吻合6 例,胸膜顶吻合2 例;手工吻合10例,器械吻合2 例.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住院期间无一例死亡.术后随访10例,失访2例,随访率为10/12例.1年生存率为8/10例,3年生存率为5/8例,5年生存率为2/6例.结论对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患者采用残胃连同脾脏、胰尾移入胸腔,行食管-残胃吻合术,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的优点,并保留了胃的消化功能和消化道的正常解剖结构.

    作者:徐善明;陈安清;钮海弟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奥沙立铂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进展

    目前,对奥沙立铂的研究已扩展到肿瘤辅助性化疗临床Ⅲ期研究,而针对患者佳治疗方案和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选择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作者:鲁兵;傅传刚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不扩髓髓内钉与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的比较

    目的比较AO不扩髓胫骨髓内钉(unreamed tibial nail,UTN)与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干开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胫骨干开放性骨折患者随机采用单臂半针结构外固定支架或UTN固定,随访比较其治疗结果.其中18例采用外固定治疗(外固定组),20例采用UTN治疗(UTN组).两组在性别,骨折严重程度及创伤严重度评分方面都具有可比性.结果平均随访24(12~36)个月,UTN组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平均为(30.20±4.46)周,外固定组有7例骨折不愈合,其余患者的平均愈合时间为(36.39±2.93)周,两组的差异有显著性(P=0.002).UTN组完全负重时间为术后20.2周,明显短于外固定组的36.2周(P<0.05);UTN组无深部感染,外固定组4例有明显钉道感染.结论 UTN治疗胫骨骨干开放性骨折的疗效优于外固定支架,有指征用外固定支架治疗者应适时改用UTN,以减少合并症,改善功能效果.

    作者:汤欣;孙立众;刘谟震;吕德成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后路骶骨次全切除的相关应用解剖

    目的测量骶骨标本及解剖骶后区,了解骶骨次全切除术相关的解剖学参数,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观测50个干燥的成人骶骨标本,采用求积仪计算经S1、S2骶后孔上、下缘所切除的骶髂关节面积的百分率;解剖19具防腐保存的正常成人骨盆标本,从骶后入路观察骶髂关节与各骶后孔、骶神经的毗邻关系;以髂后上棘至同侧的骶角连线(PS线)为基线,测量各神经出梨状肌上、下缘处至PS线的垂直距离.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S1骶后孔上缘所切除的骶髂关节面均超过50%,经S1骶后孔下缘所切除的骶髂关节面大部分超过50%.而经S2骶后孔上缘所切除骶髂关节面在50%以下者,男性为32.14%,女性为22.73%;72.0%的骶髂关节下缘位于第2、3骶后孔之间,90%S2神经根从其前方经过;阴部神经主要由S3神经前支组成;阴部神经距骶骨近.结论经S2骶后孔上缘水平切除骶骨对骶髂关节的稳定性无明显影响;骶髂关节下缘可作为术中确定S2神经位置的骨性标志.

    作者:杨庆诚;陈实;曾炳芳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子宫肌腺瘤全子宫切除术损伤膀胱及双侧输尿管

    病例资料患者女,45岁.2001年5月4日因继发性进行性加剧痛经1年余,发现子宫如孕2个月大小,疑诊为子宫肌腺瘤,收住某院.住院前宫颈巴氏涂片1级.既往史:1985年行剖宫产术,曾患脊椎灰白质炎,行矫正术已30年.

    作者:戴钟英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甲磺酸伊马替尼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甲磺酸伊马替尼(STI571,商品名格列卫)是人工合成的酪氨酸激酶(PTK)抑制剂,可使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CML)细胞分化并促进凋亡,而对正常造血几乎无抑制作用,代表了CML治疗的新进展.

    作者:陈少谊;许小平;章卫平 刊期: 2005年第07期

上海医学杂志

上海医学杂志

主管:上海市卫生局

主办:上海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