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SLIPA喉罩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倪洪湖;刘永材;谢永香

关键词:SLIPA喉罩, 气管插管, 腹腔镜手术
摘要:目的 评价SLIPA喉罩通气全麻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并与气管插管全麻做比较.方法 择期行腹腔镜手术的妇科患者80例,ASAⅠ~Ⅱ级,随机均分为SLIPA喉罩组(S组)和气管插管组(T组).记录插管(罩)前(T0)、插管(罩)即刻(T1)、插管(罩)后5 min(T2)、气腹后15 min(T3)、拔管(罩)前(T4)、拔管(罩)即刻(T5)及拔管(罩)后5 min(T6)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及气道峰压(Ppeak),记录拔管(罩)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①与T0时比较,T组T1 、T4 、T5时SBP、DBP 明显升高,HR增快,且相应时点均高于S组(P﹤0.05).②两组间SpO2 、PETCO2和Ppeak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T组发生躁动、呛咳、咽痛的患者明显多于S组(P﹤0.05).结论 SLIPA喉罩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安全性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新生儿黄疸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传统药物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6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8例,研究组采用传统药物联合蓝光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观察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儿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92%,对照组为85.42%,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42%,对照组为16.67%,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黄疸的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十分重要,传统药物联合蓝光治疗效果确切,具有起效快、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等优点,优于传统药物治疗,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赵晓燕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治疗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治疗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 将确诊的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6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奥曲肽微泵注射和泮托拉唑治疗,对照组采用泮托拉唑治疗,疗程均为4 d.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住院天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67,t=2.13,P<0.05).结论 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治疗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效果较好,安全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赵峰;张汉选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SLIPA喉罩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SLIPA喉罩通气全麻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并与气管插管全麻做比较.方法 择期行腹腔镜手术的妇科患者80例,ASAⅠ~Ⅱ级,随机均分为SLIPA喉罩组(S组)和气管插管组(T组).记录插管(罩)前(T0)、插管(罩)即刻(T1)、插管(罩)后5 min(T2)、气腹后15 min(T3)、拔管(罩)前(T4)、拔管(罩)即刻(T5)及拔管(罩)后5 min(T6)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及气道峰压(Ppeak),记录拔管(罩)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①与T0时比较,T组T1 、T4 、T5时SBP、DBP 明显升高,HR增快,且相应时点均高于S组(P﹤0.05).②两组间SpO2 、PETCO2和Ppeak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T组发生躁动、呛咳、咽痛的患者明显多于S组(P﹤0.05).结论 SLIPA喉罩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安全性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倪洪湖;刘永材;谢永香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腹腔镜脾切除术2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的技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2月至2010年12月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市人民医院普外科行腹腔镜下脾切除术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平均手术时间160 min,术中平均出血450 ml;腹腔镜下完成手术21例,中转开腹1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 d,无感染、胰漏及腔内脏器损伤等并发症,无一例死亡.结论 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及操作技巧的前提下,腹腔镜脾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术式.

    作者:吕海文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高血压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与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 按照睡眠资料和24 h血压资料,分为单纯高血压组与合并OSAS高血压组,口服药物治疗4周,比较治疗前后血压变化,OSAS组降压效果差的患者同时接受持续气道正压(CPAP)治疗,观察血压控制情况.结果 30例单纯高血压患者,常规药物降压治疗4周后,血压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OSAS组药物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再同时用CPAP治疗4周后晨起血压明显下降.结论 合并有OSAS的高血压患者多为难治性,单纯降压药物治疗效果欠佳,需要同时应用CPAP治疗.

    作者:李小春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弥漫性轴索损伤37例

    目的 总结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非手术治疗33例,开颅或微创血肿清除术4例;恢复良好6例(16.2%),中残5例(13.5%),重残9例(24.3%),植物生存7例(18.9%),死亡10例(27.0%).结论 弥漫性轴索损伤病情重、预后差,应给予多途径的综合治疗;MRI检查可提高其诊断率.

    作者:廖洪民;黄建军;刘旭;朱家伟;雷琳;匡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地佐辛对气管拔管期气道反应及心血管反应的影响

    目的 研究全身麻醉术毕前应用镇痛药地佐辛对气管拔管期心血管反应、呛咳程度、镇静程度的影响,探讨其在麻醉苏醒期应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择期需要全身麻醉,ASAⅠ~Ⅱ级的肿瘤手术患者60例.根据手术结束前30 min用药方案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Control,C组)和地佐辛组(Dezocine,D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的麻醉诱导及维持用药方案相同.以静脉注射芬太尼及丙泊酚、维库溴铵,进行麻醉诱导,麻醉维持以丙泊酚靶控,异氟醚吸入,间断给予维库溴铵维持.手术结束前30 min,分别静脉给予单次剂量的地佐辛0.125 mg/kg或等容积的生理盐水.术毕当达到拔管指征时,拔除气管导管.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气管拔管期各观察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的变化,呛咳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并记录镇静评分,麻醉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并发症.结果 MAP、HR值在拔管时及拔管后2 min在C组显著增高,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呛咳严重程度及发生率D组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静评分及导管拔除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注射地佐辛0.125 mg/kg,能有效减轻拔管期的心血管反应和气道反应,对术后呼吸运动无影响,且不影响患者苏醒.

    作者:陈亚丽;杨菊玲;张义长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鼻内镜下鼻中隔下鼻甲联合手术治疗鼻腔结构异常172例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下鼻甲联合手术治疗的方法 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172例鼻腔结构异常的患者,经气管内插管全射麻醉,在鼻内镜下行鼻中隔矫正术和下鼻甲黏膜下部分骨质及肥厚黏膜切除术,术后随访6个月至1年.结果 172例患者,显效151例(87.79%),有效21例(12.21%),鼻腔容积扩大,通气好,鼻塞症状显著改善,无鼻梁塌陷、鼻腔粘连、萎缩性鼻炎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鼻内镜下鼻中隔下鼻甲联合手术能更好地扩大鼻腔容积,改善鼻腔通气,创面小、出血少、术后修复快、复发少、空鼻发生率低.

    作者:刘胜刚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鼻出血误诊3例

    鼻出血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鼻腔和(或)鼻窦病变,血液从血管内流出至血管腔外,继而经鼻腔、鼻窦并从前鼻孔和或后鼻孔流出的现象,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一种常见病,鼻出血应属于一种独立的疾病,还是作为其他相关疾病的一个症状,目前尚存在着争论.

    作者:刘自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心脏肌钙蛋白I测定在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心脏肌钙蛋白I(cTnI)测定对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2006年12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70例及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采用固相层析免疫法测定患者血清cTnI水平,同时测定心肌酶谱作为对照.结果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血清cTnI阳性率较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n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CK-M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测定血清cTnI对于诊断病毒性心肌炎具有较高的价值,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均高于CK-MB,可作为诊断和预测心肌炎较好的指标之一.

    作者:贾新巧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子宫下段剖宫产胎头娩出困难105例

    目的 探讨下腹部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胎头娩出困难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对河南省宁陵县妇幼保健院自2004年7月至2009年6月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中胎头娩出困难者105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5例产妇中胎头娩出困难的原因为胎头高浮35例,占33.33%;胎头深定骨盆29例,占27.62%;麻醉效果欠佳16例,占15.24%;巨大儿8例,占7.62%;胎儿过度仰伸7例,占6.67%;腹壁切口或子宫切口相对较小6例(包括子宫狭窄环2例),占5.71%;其他4例,占3.81%.结论 正确把握剖宫产时机,术前充分估计胎头娩出的难易程度、适当的手术切口、良好的麻醉及娴熟的手术技巧有利于母婴安全,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权红琴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抗痨散治疗复治肺结核的疗效

    目的 观察抗痨散辅助治疗复治菌阳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复治菌阳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在采用常规抗结核药治疗的同时,配合抗痨散进行治疗;对照组50例,单纯予常规抗结核药治疗.观察病灶吸收、空洞关闭、痰菌阴转及临床症状改善等情况.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强化期痰菌阴转率分别为96%和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抗痨散疗效确切,可明显缩短排菌时间,快速提高痰菌阴转率,促进病灶吸收,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刘启如;魏嵋;方平安;袁术生;朱清文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己酮可可碱和苯那普利联合应用对阿霉素肾病大鼠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 探讨己酮可可碱和苯那普利联用对阿霉素肾病大鼠细胞因子及尿蛋白的影响.方法 80只雄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己酮可可碱组、苯那普利组及联合组.对模型组和三治疗组给予阿霉素(5 mg/kg) 尾静脉注射,建立肾病综合征模型.自注射阿霉素后,己酮可可碱组和苯那普利组分别给予己酮可可碱50 mg/(kg*d)、苯那普利6 mg/(kg*d)、联合组给予己酮可可碱25 mg/(kg*d)联合苯那普利3 mg/(kg*d)灌胃,共6周.分别于给药2周、4周、6周抽血测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及放入代谢笼留24 h尿测蛋白定量.结果 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在己酮可可碱组、苯那普利组和联合组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均<0.01),而联合组又低于己酮可可碱组和苯那普利组(P均<0.05).结论 己酮可可碱和苯那普利联合应用能进一步降低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6的表达,减轻炎症反应,联合治疗疗效优于单独应用.

    作者:苏惠;张道友;杨沿浪;汪裕伟;徐海红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胆囊切除术并发胆道损伤8例

    目的 探讨单纯胆囊切除术后并发胆道损伤的原因及治疗原则.方法 选择1990年1月至2010年10月单纯胆囊切除术并发医源性胆管损伤的8例患者,对其手术方式、胆道损伤的原因及治疗原则、防治策略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共计8例医源性胆管损伤患者,均发生于单纯胆囊切除术.其中肝总管结扎1例,胆总管横断1例,胆管侧壁损伤4例,胆总管缝针刺伤2例.共行胆管对端吻合1例,胆肠Roux-Y吻合术2例次,胆管侧壁修补6例.术后恢复满意7例,轻微胆管炎发作1例,本组无死亡患者.结论 胆道损伤应积极总结经验,预防为主,力争在并发症发生以前进行修复和重建胆道系统,可获得满意治疗效果.

    作者:蔡水华;何亚丽;朱学智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骨折的疗效.方法 52例合并下胫腓韧带损伤的踝关节骨折脱位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下胫腓联合采用单个或双螺钉固定,手术后用石膏外固定6周.术后根据Baird-Jackson系统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本组52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4.5年(6个月~8年),骨折愈合良好,无切口感染发生.根据Baird-Jackson评定标准,本组优26例,良21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90.38%.结论 骨折的解剖复位,胫距之间正常的对合关系,应依据不同骨折类型处理下胫腓韧带损伤,是取得满意结果 的关键.

    作者:鄢安良;刘文和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在早产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在早产发病中的作用及CRH水平在早产预测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正常产、早产及抗早产药物治疗前后母体血浆中CRH水平的变化.结果 分娩时足月妊娠妇女母体血浆CRH高于早产妊娠妇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妊娠母体血浆CRH值明显高于先兆早产继续妊娠母体血浆CRH值,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先兆早产孕妇经治疗后继续妊娠者母体血浆CRH水平明显回落,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H可能是人类分娩启动的触发因子,母体血浆CRH水平不仅可能预测早产,也可能成为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判断先兆早产治疗效果的有效指标.

    作者:秦彩云;王瑜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妇科恶性肿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淋巴囊肿的超声诊断价值

    盆腔淋巴囊肿是妇科恶性肿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本文通过回顾分析本院13例淋巴囊肿患者的超声表现,旨在探讨超声对本病的诊断价值.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3例均为我院2008至2010年住院的女性患者,年龄38~71岁,平均54.1岁,其中宫颈癌5例,子宫内膜癌6例,卵巢癌2例.原发肿瘤均经病理证实,13例盆腔淋巴囊肿,其中有4例为双侧, 9个囊肿,其中1例右侧1个,左侧2个, 9例为单侧发病,共计18个囊肿.其中体积在5 cm以上的囊肿10例,经穿刺抽液及细胞学检查证实,余3例因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体积较小,直径1.2~3.7 cm不等,由超声提示为盆腔淋巴囊肿.

    作者:马丽丽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药物流产135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期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35例早孕药物流产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在135例药物流产患者中完全流产128例,完全流产率为94.81%;不全流产6例,流产失败1例,流产总失败率为5.19%;经统计分析发现,停经时间越短、孕囊越小、孕次越少、子宫位置正常的药物流产患者,完全流产率越高(P<0.05).结论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期妊娠效果确切,且停经时间越短、孕囊越小、孕次越少,完全流产率越高.

    作者:张祥云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无痛胃镜检查163例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无痛胃镜检查术在临床工作中的安全性、患者自觉感受及应用价值.方法 术前准备同常规胃镜检查,静脉注射芬太尼1~2 μg/kg,15~20 s内注完,1 min后按1.5~2.0 mg/kg缓慢推注异丙酚,30~40 s内缓慢推注,待患者睫毛反射迟钝或消失,自主呼吸正常后(Ramsay分级Ⅲ级),再行胃镜检查.结果 全部病例检查结束后15 min内均完全清醒,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均未遗留痛苦回忆,69例次(42.3%)有舒适感或轻度欣快感.结论 镇静状态下胃镜检查术可减少患者的紧张、焦虑和恐惧情绪,并能减少诱发脑卒中、心肌梗死等并发症.无痛胃镜检查法是一种安全、舒适、有效的方法.

    作者:朱健;廖炳福;翟浩良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内脂素及炎性细胞因子与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内脂素(visfatin)及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与孕妇妊娠期糖尿病(GDM)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7月选择在我院妇产科门诊进行产前检查并分娩的孕妇114例,分为GDM组(64例)和非GDM组(50例),选择同期健康非妊娠妇女5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Visfatin、白细胞介素(IL)-17及IL-6水平,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 测定采用超敏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①非GDM组外周血血清Visfatin、hs-CRP 、IL-17及IL-6水平分别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GDM患者组的外周血Visfatin、hs-CRP 、IL-17及IL-6水平与非GDM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GDM患者组外周血Visfatin水平与hs-CRP 、IL-17及IL-6水平均呈显著性正相关(r=0.691、0.573、0.481,P<0.01).结论 GDM患者体内存在内脂素及炎性细胞因子的异常表达,且两者具有显著相关性;Visfatin、hs-CRP 、IL-17及IL-6参与了GDM的发生发展,此为早期干预GDM患者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王建芬;韩廷民;杨文东 刊期: 2012年第01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